第4章 這是病,得治
再次重生後,依舊體驗了一地雞毛 作者:搬磚的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4這是病,得治
一個木匠偶然抬頭,看到了靠在門框邊的小葦,愣了兩秒,突然大叫一聲“鬼呀”。慌得扔掉手裏的刨子,摔了出去。
驚叫聲持續響起,紛紛丟下工具,向曬場外蹦跳。
見多識廣的李木匠變了臉色,跑得比幾個徒弟還快。
先前眾人嘴裏的一朵花,陡然變成了厲鬼,小葦嘴角泛起一絲冷笑,好像在說: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大頭腦子不靈敏,反應也遲鈍,師傅師兄已經跑到曬場邊,他手裏的鋸子都沒放下。保持著操作姿勢,盯著小葦看了好幾秒,淡定地擠出一句:“小葦,小葦活過來了啊。”
小葦憐憫地掃了他一眼,心裏鬱悶透頂。前世就因為大頭這一刻的淡定,以為他膽大心細,處變不驚,由此心生好感,後來幾番周折,竟然嫁給了他。沒想到他隻是因愚蠢而遲鈍,十足的窩囊廢。
後來在故土保守欺壓,實在待不下去,全家隻好響應號召,搬去四十裏外的蘆葦灘墾荒。
有了大頭提醒,正迷糊的爺爺舉著旱煙轉過身,看了小葦兩眼,表情算得上平靜,臉上卻不見任何喜色,沉聲問:小葦,是你麽?
小葦不答,目光如一把利刃,冷厲地割向爺爺,割著一貫說自己是掃把星的爺爺,似要將蒼老的皮囊割成碎塊。
爺爺被看得心裏發毛,緊握拐杖,努力想從小凳子上站起來,終究沒能站起,分明也是怕鬼的主。
小葦看小醜般默默看著,看著場地上的驚慌失措,臉上寫滿了鄙夷,原來這些好人也都是怕鬼的。
人影一晃,一個衣服破舊係著圍裙的少婦過來,顫抖著喊了聲小葦,張開髒汙的雙臂抱住了她,哽咽道:“醒了啊,醒了就好,好。”
是家裏唯一對小葦好的大嫂,見小葦醒轉,開心得不行,緊緊摟著小葦瘦小的身子,眼淚吧嗒吧嗒掉在小葦頭上。
膽小怯懦的大嫂居然不怕鬼,小葦很奇怪,卻什麽也沒說。
或者說,是大嫂沒讓小葦有說話的機會,就扶著她去了西邊的廚房,引得在廚房忙碌的一片驚慌。其中有自己的母親,還有一個幫忙的鄰居表嫂。
大嫂毫不在意,把小葦按坐到門邊小凳子上,先從灶上膛罐舀出一碗熱水,再裝飯盛菜。
小葦一氣喝了半碗水,就著半碗紅燒肉,半碗炒青菜,吃了兩大碗胡蘿卜飯。
對眾人的問詢一句不回,吃完就去了大哥的三間草房裏,躺到西房間小床上,側身朝後牆睡去。
午飯時,看熱鬧的逐漸散去,小葦輕輕坐起,上下左右前後打量一通,暗歎如此破舊的茅草房,想上吊都難。
一個信息迅速蔓延,說小葦死裏逃生,卻被燒壞了腦子,不僅傻了,還成了啞巴。
可能基於這種因素,都沒對小葦的醒轉表現出欣喜,甚至覺得小葦就不該醒過來,除了大嫂。
大嫂的欣喜也很隱忍,第一個認定小葦燒壞了腦子和嗓子,已經成了廢人。
莊子裏的人陸續來看望,卻隻止步於西房間的草簾門口,望一眼便退了出去。
“小葦傻了,傻子會發瘋,發瘋會咬人。”
聽到屋外嘰嘰喳喳嚼舌根,聲音都很大。傻子雖然很危險,但聽不懂人話,談論起來便無所顧忌。一邊對小葦死裏逃生表示稀奇,一邊對小葦成了殘廢表示哀歎,口氣裏滿滿的幸災樂禍。
“好好的一門親,這下肯定泡湯了,還不如死了好。”
母親語氣裏的遺憾溢於言表,迅速將責任推到爺爺身上:“都怪老爺子,成天說小葦賠錢貨,咋就這麽靈驗呢。”
鄰居寬慰說:“王村長家肯定要退親,訂婚禮物,還有六塊錢禮金不用退,這事不算虧。”
有人搶白:“小葦要是好好的,嫁到王村長家,這麽好的一門親,葉家都跟著沾光,咋就不虧了?”
所有人肆無忌憚地爭論著,王村長兒子雖說品行不端,傳說已經糟蹋了好幾個,但王家是這一片有頭臉的人家,不會娶一個廢物過門。
眾人嘴裏,退親已成必然,重點在禮物和禮金要不要退,一點不退,場麵上,王村長也不可能為難,但定親錢物打了水漂肯定心有不甘,指不定會有怨氣,難免會發泄到沈家頭上。
莊裏人明顯不想沈家白得了定親禮,闡明各種利害關係,最終形成共識,那就是,一旦王家提出退親,多少得退還點。
“王家真要退親,我們一毛錢都不會給。”
小葦母親一口否決眾人的提議,咬牙切齒地下了定論。
芳鄰還要堅持:“如果小葦死了,不退訂婚禮,誰也不會放半個屁。這事還是好好商議一下比較好。”
意思很明顯,這事怪不得小葦,但小葦醒轉反而讓這事難辦。
小葦就不該活著。
一直吵到晚飯後才散去。
大嫂輕手輕腳走到小床邊,小聲喚了小葦幾聲,小葦不答,也不動。大嫂長歎一聲:“好好睡吧,不要瞎想。”
大嫂這麽說,明顯懷疑小葦的傻和啞是暫時的,過段時間一定會好起來。
小葦暗歎,作為富農的女兒,大嫂的見識,果然不是普通莊鄰可比。並有理由相信,大嫂肯定懷疑,自己無所顧忌的去犯忌,分明是故意的,甚至連發燒都是故意的。
其實小葦很清楚,自己醒來的時候,就徹底好轉,並且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更不再是先前那個小葦。
不想表露,是她還沒找到改變命運的法子。
她需要時間重新審視這個家,所處的環境,還有身邊純真又聰明的人們。
毫無疑問,給小葦做的棺材沒能合攏,當晚就被拆成了塊塊木板。不做棺材,就不能算是搶材,付雙倍工資就說不過去。家裏放棺材板也不吉利,晚飯時,沈家和李木匠協商,好不容易形成共識:第二天將木材改做桌子和凳子。
戰亂才過去四五年,普遍窮得叮當響,木匠生意並不好,能多做一天是一天。
小葦木訥了好幾倍,卻忘了做農事,眼神空洞,呆呆地看天看雲,看樹上的飛鳥。偶爾望望忙碌的匠人,家人和莊鄰,眼神透視一般,冷漠得讓人汗毛直豎,心底發寒。
所有人有理由相信,小葦已徹底殘廢。
殘廢的小葦突然幹淨得過分,隻知道做一件事,打掃清洗,連兩年沒洗的蚊帳布簾都不放過。房間客堂,見不得一點草屑。小半的衣服都被洗壞了,洗澡的頻率也增加了好幾倍。
剛開始家人和村人很讚賞,幾天後才發現幹淨的代價實在太大,即便不知道潔癖這個詞,也一致認為這是病,得治。
一個木匠偶然抬頭,看到了靠在門框邊的小葦,愣了兩秒,突然大叫一聲“鬼呀”。慌得扔掉手裏的刨子,摔了出去。
驚叫聲持續響起,紛紛丟下工具,向曬場外蹦跳。
見多識廣的李木匠變了臉色,跑得比幾個徒弟還快。
先前眾人嘴裏的一朵花,陡然變成了厲鬼,小葦嘴角泛起一絲冷笑,好像在說: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大頭腦子不靈敏,反應也遲鈍,師傅師兄已經跑到曬場邊,他手裏的鋸子都沒放下。保持著操作姿勢,盯著小葦看了好幾秒,淡定地擠出一句:“小葦,小葦活過來了啊。”
小葦憐憫地掃了他一眼,心裏鬱悶透頂。前世就因為大頭這一刻的淡定,以為他膽大心細,處變不驚,由此心生好感,後來幾番周折,竟然嫁給了他。沒想到他隻是因愚蠢而遲鈍,十足的窩囊廢。
後來在故土保守欺壓,實在待不下去,全家隻好響應號召,搬去四十裏外的蘆葦灘墾荒。
有了大頭提醒,正迷糊的爺爺舉著旱煙轉過身,看了小葦兩眼,表情算得上平靜,臉上卻不見任何喜色,沉聲問:小葦,是你麽?
小葦不答,目光如一把利刃,冷厲地割向爺爺,割著一貫說自己是掃把星的爺爺,似要將蒼老的皮囊割成碎塊。
爺爺被看得心裏發毛,緊握拐杖,努力想從小凳子上站起來,終究沒能站起,分明也是怕鬼的主。
小葦看小醜般默默看著,看著場地上的驚慌失措,臉上寫滿了鄙夷,原來這些好人也都是怕鬼的。
人影一晃,一個衣服破舊係著圍裙的少婦過來,顫抖著喊了聲小葦,張開髒汙的雙臂抱住了她,哽咽道:“醒了啊,醒了就好,好。”
是家裏唯一對小葦好的大嫂,見小葦醒轉,開心得不行,緊緊摟著小葦瘦小的身子,眼淚吧嗒吧嗒掉在小葦頭上。
膽小怯懦的大嫂居然不怕鬼,小葦很奇怪,卻什麽也沒說。
或者說,是大嫂沒讓小葦有說話的機會,就扶著她去了西邊的廚房,引得在廚房忙碌的一片驚慌。其中有自己的母親,還有一個幫忙的鄰居表嫂。
大嫂毫不在意,把小葦按坐到門邊小凳子上,先從灶上膛罐舀出一碗熱水,再裝飯盛菜。
小葦一氣喝了半碗水,就著半碗紅燒肉,半碗炒青菜,吃了兩大碗胡蘿卜飯。
對眾人的問詢一句不回,吃完就去了大哥的三間草房裏,躺到西房間小床上,側身朝後牆睡去。
午飯時,看熱鬧的逐漸散去,小葦輕輕坐起,上下左右前後打量一通,暗歎如此破舊的茅草房,想上吊都難。
一個信息迅速蔓延,說小葦死裏逃生,卻被燒壞了腦子,不僅傻了,還成了啞巴。
可能基於這種因素,都沒對小葦的醒轉表現出欣喜,甚至覺得小葦就不該醒過來,除了大嫂。
大嫂的欣喜也很隱忍,第一個認定小葦燒壞了腦子和嗓子,已經成了廢人。
莊子裏的人陸續來看望,卻隻止步於西房間的草簾門口,望一眼便退了出去。
“小葦傻了,傻子會發瘋,發瘋會咬人。”
聽到屋外嘰嘰喳喳嚼舌根,聲音都很大。傻子雖然很危險,但聽不懂人話,談論起來便無所顧忌。一邊對小葦死裏逃生表示稀奇,一邊對小葦成了殘廢表示哀歎,口氣裏滿滿的幸災樂禍。
“好好的一門親,這下肯定泡湯了,還不如死了好。”
母親語氣裏的遺憾溢於言表,迅速將責任推到爺爺身上:“都怪老爺子,成天說小葦賠錢貨,咋就這麽靈驗呢。”
鄰居寬慰說:“王村長家肯定要退親,訂婚禮物,還有六塊錢禮金不用退,這事不算虧。”
有人搶白:“小葦要是好好的,嫁到王村長家,這麽好的一門親,葉家都跟著沾光,咋就不虧了?”
所有人肆無忌憚地爭論著,王村長兒子雖說品行不端,傳說已經糟蹋了好幾個,但王家是這一片有頭臉的人家,不會娶一個廢物過門。
眾人嘴裏,退親已成必然,重點在禮物和禮金要不要退,一點不退,場麵上,王村長也不可能為難,但定親錢物打了水漂肯定心有不甘,指不定會有怨氣,難免會發泄到沈家頭上。
莊裏人明顯不想沈家白得了定親禮,闡明各種利害關係,最終形成共識,那就是,一旦王家提出退親,多少得退還點。
“王家真要退親,我們一毛錢都不會給。”
小葦母親一口否決眾人的提議,咬牙切齒地下了定論。
芳鄰還要堅持:“如果小葦死了,不退訂婚禮,誰也不會放半個屁。這事還是好好商議一下比較好。”
意思很明顯,這事怪不得小葦,但小葦醒轉反而讓這事難辦。
小葦就不該活著。
一直吵到晚飯後才散去。
大嫂輕手輕腳走到小床邊,小聲喚了小葦幾聲,小葦不答,也不動。大嫂長歎一聲:“好好睡吧,不要瞎想。”
大嫂這麽說,明顯懷疑小葦的傻和啞是暫時的,過段時間一定會好起來。
小葦暗歎,作為富農的女兒,大嫂的見識,果然不是普通莊鄰可比。並有理由相信,大嫂肯定懷疑,自己無所顧忌的去犯忌,分明是故意的,甚至連發燒都是故意的。
其實小葦很清楚,自己醒來的時候,就徹底好轉,並且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更不再是先前那個小葦。
不想表露,是她還沒找到改變命運的法子。
她需要時間重新審視這個家,所處的環境,還有身邊純真又聰明的人們。
毫無疑問,給小葦做的棺材沒能合攏,當晚就被拆成了塊塊木板。不做棺材,就不能算是搶材,付雙倍工資就說不過去。家裏放棺材板也不吉利,晚飯時,沈家和李木匠協商,好不容易形成共識:第二天將木材改做桌子和凳子。
戰亂才過去四五年,普遍窮得叮當響,木匠生意並不好,能多做一天是一天。
小葦木訥了好幾倍,卻忘了做農事,眼神空洞,呆呆地看天看雲,看樹上的飛鳥。偶爾望望忙碌的匠人,家人和莊鄰,眼神透視一般,冷漠得讓人汗毛直豎,心底發寒。
所有人有理由相信,小葦已徹底殘廢。
殘廢的小葦突然幹淨得過分,隻知道做一件事,打掃清洗,連兩年沒洗的蚊帳布簾都不放過。房間客堂,見不得一點草屑。小半的衣服都被洗壞了,洗澡的頻率也增加了好幾倍。
剛開始家人和村人很讚賞,幾天後才發現幹淨的代價實在太大,即便不知道潔癖這個詞,也一致認為這是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