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應邀再度走進“閩南通”,和尊敬的彭一萬老師一起聊聊老廈門的消暑小吃。大家都稱彭一萬為“彭先”,這裏的“先”,自然是先生的“先”,乃尊稱。我稱他“彭先”不僅是尊稱,還確實是實打實的師生往昔,50年前青年彭一萬在廈門雙十中學食堂做關於阿q正傳的語文講座,傾倒了滿堂的雙十男女,我就是那聽眾裏最小最小的小男生。
因為有50年的師生情誼,交流起來自然行雲流水,談“土筍凍”,談“青草凍”,談“石花凍”……,山海之間一時間“凍凍”有聲,讓那主持人阿元如魚得水且水到渠成。不過一江春水也有卡殼的時候,遭遇到一個難以回避的語詞——“礁石”,無論是傳說中的石花姑娘站在礁石上盼望打漁的夫君歸來,還是依附在礁石上的海藻類植物——石花草,這硬邦邦的“礁石”閩南話該怎麽說?一時間我們都不明白,究竟是閩南語裏沒有對應的說法,還是風裏浪裏我們沒摸著礁石的邊際?
老、中、青三個會水性的閩男人,愣是被一塊“礁石”所阻,最後不得不以“海邊的石頭”為變通,尺有所短,我由此作《觸礁記》去了解。
地方文史工作者侯偉雄先生回複道:“礁”字在泉州閩南語中與普通話同音,讀作“jiɑo”,疑是所謂文讀,而不是白讀;至於廈門,資深閩南方言大佬將“礁”字讀“dɑ”音,例如,“青礁”、“白礁”讀“青dɑ”、“白dɑ”,但引申成“礁石”,卻又全無“dɑ石”一說,隻是以“石dɑ”勉強因應,但能一聽就明的人也委實不多……
活到老,學到老,行雲流水的“閩南通”觸個“礁”,卻也別有味道。
因為有50年的師生情誼,交流起來自然行雲流水,談“土筍凍”,談“青草凍”,談“石花凍”……,山海之間一時間“凍凍”有聲,讓那主持人阿元如魚得水且水到渠成。不過一江春水也有卡殼的時候,遭遇到一個難以回避的語詞——“礁石”,無論是傳說中的石花姑娘站在礁石上盼望打漁的夫君歸來,還是依附在礁石上的海藻類植物——石花草,這硬邦邦的“礁石”閩南話該怎麽說?一時間我們都不明白,究竟是閩南語裏沒有對應的說法,還是風裏浪裏我們沒摸著礁石的邊際?
老、中、青三個會水性的閩男人,愣是被一塊“礁石”所阻,最後不得不以“海邊的石頭”為變通,尺有所短,我由此作《觸礁記》去了解。
地方文史工作者侯偉雄先生回複道:“礁”字在泉州閩南語中與普通話同音,讀作“jiɑo”,疑是所謂文讀,而不是白讀;至於廈門,資深閩南方言大佬將“礁”字讀“dɑ”音,例如,“青礁”、“白礁”讀“青dɑ”、“白dɑ”,但引申成“礁石”,卻又全無“dɑ石”一說,隻是以“石dɑ”勉強因應,但能一聽就明的人也委實不多……
活到老,學到老,行雲流水的“閩南通”觸個“礁”,卻也別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