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興的直言不諱和陸奕的左右互搏為媒體記者完成今日份的工作提供了很出色的素材,但大家還想拿到更出色的報道。


    即便俞興擺手拒絕,不再繼續多評價,仍然有記者跟在旁邊一起瀏覽首日的申城車展,並且隨時尋求這位碳矽集團創始人對車型的意見。


    “別讓我說了,我今天就是以一個潛在消費者的身份來看車展的。”俞興對於記者有些無奈。


    記者笑嘻嘻的說道:“俞總,別擔心,我可以把你寫成‘參展群眾’或者‘市民俞先生’。”


    俞興看了眼這位記者的工牌,吐槽道:“我就怕成為‘參戰群眾’啊。”


    他見這位還要跟著,恫嚇道:“我要給朱主任打電話了。”


    記者迅速消失在參展人群之中。


    跟著一起逛車展的李一帆有些無語。


    他又過了兩個展台之後還是回味了先前的交流,感慨道:“那位陸總居然不知道他們自己的車型啊……”


    俞興隨口問道:“你覺得胡錚南會知道velodyne公司嗎?”


    李一帆知道胡錚南,昨天在碳矽集團列席的會議上認識了對方,而velodyne是激光雷達公司。


    他想了兩秒鍾就搖頭:“胡總應該不知道這公司,可能都沒聽過。”


    俞興笑道:“那徐總聽你聊過velodyne公司,你覺得她現在記得嗎?”


    李一帆之前被帶著找今日資本融資,當時就拿velodyne公司聊過激光雷達現狀。


    他這次連想都沒想就搖頭:“徐總肯定忘了。”


    “是啊,胡錚南是造車的,徐總是投車的,但他們都不會知道velodyne。”俞興伸手在空中從上往下虛點,“從寶馬集團到寶馬新能源到寶馬華夏再到那位不知道負責什麽工作的副總裁,這中間跨越的差距可能比胡錚南、徐總對激光雷達的了解還大。”


    李一帆“呃”了一聲,velodyne其實在業內很有名,07年就在無人車城市挑戰賽中一戰成名,但……圈外人肯定不知道。


    “寶馬的i3有個專屬的i部門,據說部門boss是直接向寶馬的董事會匯報。”俞興說道,“這又是跨國又是跨部門又是跨職級,寶馬這種全球翹楚的集團,他們自己人更多還是關注油車的業務,反而是我們這種和供應商接觸所獲得的信息更多更準確。”


    他對於陸奕不清楚i3的情況不奇怪,這位陸總大概率隻要做好寶馬在國內的常規工作就行,什麽新能源的探索,什麽戰略方向,壓根不是他考慮的事情,也就不會關心。


    李一帆默默點頭,i3今年沒有亮相車展,昨天會議上聽到的內容是揣測它明年才會亮相,相關消息確實挺前沿。


    他想到這裏又是一轉念,包括博世的ibooster係統也是行業內很前沿的技術,但俞總從昨天到今天的表現都還挺清楚的。


    李一帆笑道:“俞總,我覺得陸總肯定也不會知道博世的線控製動,嗯,嗯……”


    俞興聽話聽音,知道他這話的意思,笑道:“我和陸總不一樣。”


    李一帆好奇問道:“怎麽個不一樣?”


    俞興既笑且歎:“我是真砸了大筆錢來造車的。”


    李一帆笑出了聲,好吧,這個理由真是格外具有說服力了。


    一行人繼續瀏覽車展,除了各大廠家對新能源的探索,也同樣注意今年最新的燃油車產品,頗有興致的與品牌方交流,還坐進車裏體會不同客戶群體定位產品的表現。


    俞興今天是來看車的,並沒有多想評價各大廠商在新能源領域的探索,即便評價了bba也隻是多聊了幾句寶馬,個人主觀上也還算堅持了就車論事的原則。


    隻是,他說自己是潛在消費者,但許多人把他裝在心上的身份仍然是碳矽集團的創始人,或者說,是汽車行業裏的晚輩。


    廣汽三菱的副總經理譚永澤之前恰好路過,瞧見俞興和陸奕短暫的衝突,又隱在人群中發起對三菱的提問,但最終沒得到解答。


    沒解答也就沒解答了,無所謂。


    譚永澤壓根不相信俞興那個年輕人搞新能源能搞出什麽名堂,甚至也不怎麽相信國內新能源能獲得多大的突破,車展首日的花絮隻是適逢其會,後續應該不會有什麽交集。


    然而,譚永澤晚上酒足飯飽之後躺在酒店床上刷微博,竟然瞧見一條與自己相關的新聞。


    “新浪汽車”在微博上有一條申城車展的動態,聲稱“廣汽三菱副總經理譚永澤藏在人群裏假裝參展群眾,並詢問俞興對三菱的評價,但俞興不願評價,很顯然,他沒認出譚總,或許,三菱應該加快廣汽三菱和東南三菱的整合了”。


    新浪汽車發了很多條有關車展的動態。


    譚永澤隻盯著這一條來回看,心裏出現一種深深的被冒犯感。


    此刻,酒意夾雜著惱意,不僅是出於三菱的身份,也有一些和bba同為汽車前輩的與有榮焉之感。


    譚永澤再想白天的衝突和俞興的表現,隻覺對方頗為傲慢。


    作為一個搞新能源的,不知道是不是騙補的,作為一個搞增程車的,不知道到底能不能造出汽車的……你憑什麽評價?


    你又憑什麽不評價?


    你評價的又是什麽?


    譚永澤心裏浮現三道詰問,很快托人拿了車展兩家媒體的聯係方式,直接批評俞興這位碳矽集團創始人在申城車展上的表現。


    當然,他不會直接擺出三個問題,而是以前輩的姿態奉勸對方“好好造車”,並引用寶馬華夏副總裁陸奕的話,希望俞興“用車說話”。


    以及,他還汲取今日衝突的經驗,希望俞興是用他自己的車說話,而不是揪著別家對新能源探索的車型說話。


    譚永澤的語氣頗為嚴厲,姿態也擺得頗高。


    等到申城車展的次日,繼續露麵的俞興被記者拿著廣汽三菱副總經理的批評問到麵前,他就覺得莫名其妙了。


    這批評真是忽如其來啊……


    自己既不認識這位三菱的譚總,昨天也沒說什麽三菱的事,怎麽一下子就來了這麽一出?


    俞興此刻倒是欣慰自己昨天就在媒體麵前強調的原則了。


    就車論事,不管寶馬的activee還是i3,都是拿著具體的車型情況來聊,而奧迪和奔馳雖然一句帶過,也能依著評價來聊它們在新能源上的具體車型的。


    奧迪的a3e-tron和奔馳的b-ss除了同樣嚴重的續航問題,還有油改電所帶來的車內空間的局促,以及,如此情況所折射出的它們的戰略布局情況。


    至於三菱……


    俞興還是納悶,你噴我幹什麽?


    我又沒批評你。


    我隻是想殺一殺你。


    俞興腦海中的念頭轉動極快,短暫的錯愕之後就回應記者的提問。


    “我說了我是潛在消費者,我來看展絕對是真想買車的,但是,這位三菱的譚總這麽批評,還有昨天寶馬的那位陸總那樣反應,我就覺得……”


    “是不是我談論具體一款車的情況就變成我在攻擊這個品牌?”


    “是不是我聊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變成我在站隊?”


    俞興攤了攤手,顯得很是無奈。


    記者嘿然:“俞總,你是碳矽集團的俞總啊。”


    俞興問道:“那如果現在隨便來一位來看展的人,他同樣問到續航焦慮的問題,也還是陸總那一套先鋒用戶的答案嗎?”


    記者聳聳肩:“不清楚陸總會怎麽回答,俞總,但三菱的譚總可能很希望和你交流,你對他的批評怎麽看?”


    俞興看著麵前的記者,知道他的企圖,好笑的說道:“你想我怎麽看怎麽說?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是吧?”


    記者不給明確的反饋,隻投以讚許的眼神,不愧是在移動互聯網競爭中掀起輿論的俞總,確實懂哈。


    “我不清楚譚總是什麽意思,他既然讓我關注碳矽集團自己的車,那我也勸他多關注三菱自己的事。”俞興還殘留一些學自巨頭的以彼之道。


    記者追問道:“俞總,譚總其實很想知道你怎麽評價三菱?”


    俞興給出姍姍來遲的評價:“三菱在華夏的銷量並不出色,三菱在華夏的管理也很混亂,三菱在新能源領域的探索沒什麽進展,我做我的碳矽集團,譚總也多關心他的三菱業務吧。”


    記者還想再問,但俞總已經不願再聊。


    不過,他覺得俞總確實是知道三菱在華夏的情況的。


    姑且不看新能源的前景到底怎麽樣,三菱在新能源確實沒什麽作為,而它今年在華夏市場的銷量是下降了至少15%的。


    以及,三菱今年剛成立的廣汽三菱,但東南三菱也還存在,兩邊互不統屬,管理方麵確實存在很大問題。


    記者沒有糾纏俞總,而是帶著回應去尋找三菱當事人的身影。


    當事人隻要吵架就好了,媒體需要考慮的事情就多了。


    俞興是過了一會才稍微知道這次的批評從何而來,據說,出聲的那位廣汽三菱副總經理昨天就在人群裏詢問過自己,卻沒得到解答。


    他看到手機屏幕上的信息,愣了好一會:“這玩意,這……”


    罷了,緣分吧。


    李一帆今天沒跟著來車展。


    俞興隻是帶著秘書章陽煦,確實更像是消費者在逛展。


    他沒有讓花絮影響自己的心情,邊看車,邊詢問兩項供應鏈的項目情況。


    章陽煦仍然在百曉生掛名,但現在的工作基本是跟著俞總轉到碳矽集團。


    他回答了問題,瞧見老板心情還行,問了句近期感受到的變化:“俞總,崔總現在負責的工作內容挺多的,好像就是供應鏈工作還沒布置過去。”


    “嗯,崔之愚是業內老手,有點像劉浩劉總在百曉生的作用,但沒劉總在業內那麽高的地位。”俞興這麽評價一句,“崔之愚能解放我手裏的工作,不過,供應鏈是重中之重,現在還不能放。”


    章陽煦不解的問了句:“俞總,我感覺集團裏的很多工作都挺重要的,為什麽供應鏈是重中之重?”


    俞興覺得這個事能從各個角度聊很多,但腦海中浮現了一個很適合體現卻不適合說的情況。


    奔馳的e級換代,從16到18款出現了斷軸的情況,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供應商倍適登的避震筒相較於德國原裝的薄了1毫米,再加上國產e級的覆蓋件改成鐵的而重量更大,最終導致斷軸情況的召回。


    汽車不同於其它產品,再加上碳矽集團又是不容易取信於消費者的第一次造車,所以,俞興生怕出現這種小問題釀大影響的事情。


    “好好學習嘛,大家都這麽做,那我也這麽做。”俞興這麽樂嗬嗬的回了句,腦海中這一瞬間又閃過小鵬汽車的鋼材成本有問題而很久都沒被創始人何小鵬察覺的案例。


    章陽煦衝老板笑笑,自己已經是一名成熟的秘書了,知道俞總是不想多說。


    如此逛了半圈車展,俞興正尋思著申城車展的瀏覽就到今天結束,視線裏出現拿著話筒的記者以及氣勢洶洶的陌生人。


    他雖不認識,第一感覺卻是這位就是廣汽三菱的副總經理譚永澤了。


    看這架勢,不像是記者挑事領他過來,倒像是他率領媒體找自己問罪來了。


    “俞總!”譚永澤昨天就記住俞興年輕的臉,剛到近前便不客氣的重申批評並增加最實在的內容,“俞總,你要造車就好好造車,你要是看不起三菱,你可以不使用三菱的發動機!”


    他詰問道:“碳矽集團在使用三菱的發動機,這是不是事實?!”


    “增程車裏的發動機隻用來發電,而不參與對車輪的驅動。”俞興先說了這一點,隨後皺眉道,“譚總,是你先在媒體上牽扯到我,你要說事實,三菱的銷量下滑、管理不夠統一與新能源的開拓不順,這難道就不是事實了?”


    “俞總,你不能既用著我們的發動機,又這麽心安理得的批評我們?”譚永澤提高聲音。


    “不是使用,是和沈航三菱的聯合研發,也不是你們,碳矽集團是和沈航三菱合作。”俞興問道,“你們是誰?你是誰?你是三菱的?還是東南三菱的?還是廣汽三菱的?又或者,你這麽關心沈航三菱和我們的合作,你是沈航三菱的?”


    譚永澤聽著一連幾句的詢問,怔了怔,換了個前輩的姿態:“俞總,碳矽集團是要第一次造車,你不覺得你的指指點點太不謙卑嗎?”


    “你是想讓我對技術謙卑,還是對不知道哪裏的三菱的副總經理謙卑?”俞興笑吟吟的問道。


    譚永澤深吸一口氣,發覺對方很擅言辭,以規勸的方式說道:“俞總,碳矽集團沒有自己的車,最好還是用車說話,而不是這樣蹭著別家的名頭。”


    俞興看著譚永澤,心裏閃過之前的考慮和想法,態度反而溫和下來:“好的,譚總,碳矽集團是要向行業裏成熟的車企與車型學習,尤其是安全方麵,我們近期會做一批車型的安全測試,歡迎譚總帶車來參加,我們都用車說話,怎麽樣?”


    譚永澤是代表廣汽三菱,乃至覺得自己是代表三菱來詰問和規勸俞興,但此時此刻麵對這個邀請,忽然覺得自己沒法代表公司,反而隻能代表自己了。


    他沒有給出明確回應,隻是冷淡的說道:“俞總,好自為之。”


    隨即,轉身就走。


    俞興衝著這位譚總的身影,引用他剛說話的話:“譚總,咱們用車說話,別忘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多我一個後富怎麽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漁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漁雪並收藏多我一個後富怎麽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