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寬敞且靜謐的書房之中,柔和的燭光如靈動的精靈般搖曳生姿。


    在牆壁上投射出一片片斑駁陸離的光影,似是歲月留下的神秘符號。


    宋焱章一襲青衫,身姿挺拔如鬆,正端坐在一旁。


    他微微前傾著身軀,目光如炬。


    神色專注地傾聽著鄭遇春講述,戰場上驚心動魄的奇聞軼事。


    那眼神中透著一股對知識近乎貪婪的渴望,仿佛要將鄭遇春口中的每一個字,都深深烙印在心底。


    此時的宋焱章臉上毫不掩飾地寫滿了敬佩之色,如同璀璨星辰點綴夜空。


    他時不時微微頷首,而後提出一些鞭辟入裏的問題。


    那問題猶如精準的利箭,直擊要點。


    這讓鄭遇春心中的自豪感如同春日裏蓬勃生長的野草,肆意蔓延,愈發談興十足。


    原本緊繃的臉上,線條也逐漸變得柔和起來。


    冷峻的麵容似被春風拂過,緩和了許多。


    然而當宋焱章小心翼翼引出自己對於排兵布陣那別出心裁的獨特觀點時,鄭遇春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烏雲密布。


    他的眼中閃過一抹明顯的不屑,冷哼一聲,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仿佛一尊高高在上的神祇在訓斥凡人。


    “你說的這些簡直是紙上談兵!


    真正的戰場凶險萬分,局勢變幻莫測,猶如那翻雲覆雨的蛟龍。


    哪裏是你在紙上隨便畫畫,就能應對得了的!”


    宋焱章依舊保持著不卑不亢的姿態,臉上謙遜的笑容未曾有絲毫動搖。


    恰似那泰山頂上的青鬆,任爾東西南北風。


    他耐心且沉穩的解釋道:“將軍,在下深知戰場形勢的複雜與殘酷,絕非兒戲。


    但在下所提出的這些排兵布陣之法並非憑空臆想,而是反複研讀了諸多兵書戰策,並且充分考慮了不同地形、天氣等多種因素。


    每本兵書都像是一位智慧的長者,向在下傳授著無盡的經驗。


    就拿山地作戰來說,倘若能巧妙利用地形設下埋伏,那便如同在暗處布下天羅地網。


    或許就能出其不意,給與敵軍致命一擊。”


    鄭遇春冷哼一聲,毫不留情的反駁道:“哼,說得倒是輕鬆!


    這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猶如那奔騰的江河,一刻也不停歇。


    畢竟在實戰中,哪有那麽充裕的時間去精心布置埋伏,敵人又怎會傻到乖乖鑽進你的圈套?”


    宋焱章並未因鄭遇春的駁斥而慌亂,他微微皺眉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仿佛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方向。


    思索片刻後宋焱章緩緩說道:“將軍所言極是,所以在設伏之前,詳盡地偵察敵軍的行軍路線、作戰習慣等情況就顯得尤為重要。


    況且設伏也隻是眾多戰術中的一種,並非萬能之策。


    比如在平原作戰時,我們可以充分發揮騎兵的衝擊力。


    騎兵就像是一把鋒利的利刃,可以迅猛地衝擊敵軍的陣型,使其陷入混亂。


    但這也離不開步兵的緊密配合,以及後勤的有力保障。


    就如同一個人的身體,各個部分都要協調運作。


    當然在下深知自己的想法,還存在諸多不成熟之處。


    還望將軍能不吝賜教,多多指出其中的不足。”


    兩人就這樣你來我往,言語激烈地爭論起來。


    書房內的氣氛也愈發緊張,仿佛空氣中都彌漫著一絲火藥味,令人聞之膽寒。


    宋焱章始終保持著謙遜有禮的態度,一邊堅定地闡述著自己的觀點,每一個字都像是他精心打造的武器。


    一邊他依然虛心傾聽著鄭遇春的意見,眼神中滿是尊重。


    而鄭遇春則憑借著自己豐富的實戰經驗,對宋焱章的觀點進行了尖銳而深刻的批判。


    那言辭犀利如刀,似乎要將宋焱章的觀點剖析得支離破碎。


    幾個回合下來,鄭遇春逐漸察覺到眼前這個出身寒門的年輕人,雖說年紀輕輕卻思維敏捷,如同那敏捷的獵豹。


    然而對方考慮問題,卻是細致入微,頗為周全。


    尤其是宋焱章提出的一些觀點,盡管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但細細推敲卻也有著不容小覷的合理性。


    鄭遇春心中的那股抵觸情緒,不知不覺間開始慢慢消退,不再像一開始那樣一味否定。


    他此時的眼神中,也開始流露出一絲異樣的光芒。


    宋焱章敏銳捕捉到了鄭遇春態度的微妙變化,他不失時機地繼續以請教的口吻說道:“將軍,在下一心渴望能為朝廷效力,為保家衛國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深知自己還有太多需要學習和提升的地方,還望將軍能多多指點,不吝傳授寶貴的實戰經驗。


    在下願做那海邊的礁石,在將軍經驗的浪潮中,不斷打磨自己。”


    鄭遇春凝視著宋焱章那真誠而堅定的眼神,心中那最後一絲芥蒂也徹底消散。


    他微微點頭,“年輕人,你倒是有幾分見識和膽量。


    既然如此,日後咱們便多交流交流,也讓你少走些彎路。”


    接下來鄭遇春開始認真傾聽宋焱章的話語,甚至偶爾還會微微點頭,對其闡述的一些觀點表示認可。


    兩人之間的關係,也在這場激烈的思想碰撞中逐漸緩和。


    從最初的針鋒相對,到後來能夠默契配合、攜手共進,共同處理公務。


    朱棡聽聞宋焱章與鄭遇春之間從劍拔弩張到惺惺相惜的轉變過程後,心中對宋焱章的讚賞之情又增添了幾分。


    他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腦海中浮現出洪武軍事學院裏那些如同宋焱章一般,雖出身貧寒卻懷揣著遠大抱負和卓越才華的學子們。


    這些日子以來,朱棡一直密切關注著洪武軍事學院的發展動態。


    他深知學院雖然已經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軍事人才,但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學院裏寒門學子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他們個個胸懷壯誌、腹有才華,卻因家境貧寒,在學習資源和發展機會上受到了極大的限製。


    就如同被束縛了翅膀的雄鷹,難以在廣闊的天空中盡情翱翔,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潛力。


    另外學院現有的管理模式主要依賴於教習的教導和管理,在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學習積極性方麵存在明顯的欠缺。


    就像是一部運轉略顯生硬的機器,缺乏一種內在的活力和動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縱橫小秦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縱橫小秦王並收藏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