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幸災樂禍的朱棣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 作者:劍西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萬曆?
第幾代?
這我得數一數……
秦楓微愣,雖然明朝所有皇帝列表清晰得就在眼前,但萬曆具體排第幾個,還真得數一數。
他倒也不以為意,就這麽當著眾人的麵,一個個數了下去,“唔,要是算朱允炆的話,那麽到朱瞻基,是第五個了,第六個朱祁鎮,第七個朱祁鈺,第八個又是朱祁鎮……”
???
眾人本來一下子變得鴉雀無聲,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這可是一位已經幾乎證明了自己穿越者身份的後世之人,透露天機啊!
他說的,是大明未來皇帝的名諱!
朱允炆!
朱標首先迷糊了一下,暗想為什麽不是朱雄煐?難道說,這孩子度過了上次百日咳的凶險之後,終究還是無法長大成人?
不過,也不一定,或許是因為秦楓對前麵的皇帝太過熟悉,所以不提呢,這朱允炆,說不定是朱雄煐的後輩?
哎呀不對不對!
朱標忽然又想到,按照皇明祖訓裏早就定好的朱氏子孫命名規則,到朱雄煐這一代,應該是火字的偏旁,那麽這個炆字,應該是這樣寫法。
要是再下一代,那就不太對勁了,那應該是土字偏旁,不應該叫朱允炆,應該叫朱允墳來著……
朱標腦子裏嗡嗡的,絞盡腦汁,也算不出這個朱允炆到底應該是誰的兒子,誰的孫子。
難道是我的?
最有可能的,還是這種猜測,不過那同樣意味著朱雄煐這孩子出了某種不可測的狀況,這讓太子朱標關心則亂,心思難以寧定。
然而還沒等朱標表現出什麽,更大的離奇事件,出現了!
除了朱元璋之外,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第六個朱祁鎮,第七個朱祁鈺,第八個還是朱祁鎮?
這、這算怎麽回事兒!
所有人都懵了,可謂是眾臉懵逼。
就算再有想象力,也無法想到大明朝第六個皇帝那裏,究竟出了什麽驚天動地的事情。
鎮!
鈺!
從名字看,像是某種兄終弟及,這種情況雖然也同樣意味著王朝的衰落,但好歹也沒斷了香火,在之前的朝代中,也不乏類似的例子。
但是怪就怪在!
這個名叫朱祁鈺的皇帝,之後又恢複成朱祁鎮。
這可就讓人一頭霧水,根本別想理出一個頭緒來。
但毫無疑問的是,那段時間的大明王朝,一定是遭受動蕩,甚至風雨飄搖,這才連皇帝都要換來換去,這其中甚至還要包含著難以想象的政治鬥爭,腥風血雨……
眾人都是聰明人,稍稍思忖,臉色都變得凝重起來。
不斷有目光掠向當今聖上朱元璋,但見陛下竟也是麵沉似水,呼吸微微粗重,顯然是勾起了某些十分不堪的記憶。
看來,陛下知道此事,而且的確不是什麽好事!
眾人隻能腦補出這些寥寥的信息,但秦楓還在扳著手指頭往下數。
“第九位皇帝朱見深,第十位皇帝朱佑樘,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照,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熜,第十三位皇帝朱載垕,第十四位皇帝……啊,對了,萬曆帝朱翊鈞,是大明的第十四位皇帝了。”
呼!
不知怎地,眾人聽到這裏,反而像是鬆了口氣。
不管怎麽說,十四倒也不算是特別難看的數字,這要是不到十代,皇帝就已經不上朝了,更讓人難以接受。
還好,還好……
不過,轉念一想,還是不像話啊!
身為帝王,怎能懈怠朝政!
尤其是這位的懈怠,實在是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太子朱標的臉色紅一陣青一陣,哪怕遠在十四代以後,但終究是他的子孫,這筆賬歸根到底還是要算到他頭上。
不肖的孽障!
朱標暗暗打定主意,回家就好好訓斥一番還不到十歲的朱雄煐,讓他一定要做好後代的教育,不能讓悲劇在這個時空裏重演!
哈哈,大哥今天看起來怕是有點慘啊。
朱棣樂了。
平心而論,他還真沒像那些大臣暗地裏想的那樣,有個搶班奪權的想法。
搶什麽呢?
立長立嫡,原本就是無可爭議的事情,更何況大哥從小就對一眾兄弟很好,以後必定是一位仁愛的君主。
不論從哪個角度,朱棣都對那個至高無上的白帽子,並沒有什麽興趣。
正因為心懷坦蕩,所以朱棣純粹是站在一個看熱鬧的視角,看著大哥聽到這些震撼人心的消息,臉上青一陣紅一陣,不由得覺得非常有趣。
一起長大,二十年了,何曾見過這位大哥如此這般?
不過倒也怪不得大哥失態。
咱大明後麵的那些皇帝,未免也太……嘖嘖!
朱棣低下頭,不能讓自己的笑意落在眾人眼中,努力憋著笑,暗想著那都是些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真很難相信如此文武雙全,又仁厚慈愛的大哥,後代裏能出這麽多酒囊飯袋。
笑死人了!
唔,估摸著,朱雄煐這小子,未來幾年的日子,不太好過了吧?
朱棣並無惡意地揣測著,既然老師秦楓是穿越者,他親口說的,大明未來的皇帝,竟然出了個三十年不上朝的混賬,那麽不管怎麽說,總是大哥這邊管教不嚴。
所以,朱雄煐這孩子,更要嚴加督導呢。
朱棣低著頭,憋著笑,反正事不關己,隻要不笑出聲來,想必是沒什麽關係的。
隻可惜……他這一低頭,也就沒法清晰地捕捉到老爹朱元璋,越來越不善的臉色。
盡管這些東西,朱元璋早就在心聲裏聽到過了,甚至三十年不上朝的那個貨,若是在大明後麵不著調的皇帝裏搞個排名,保不齊還輪不到他呢。
一想到這些,朱元璋氣得牙根都癢癢。
一抬眼,自然而然地射向了朱棣的方位,因為朱元璋早就知道,這一切的一切,根本就記不到朱標頭上,朱標最大的過錯就是不該英年早逝。
其他的,全都是這個傳聞中“最像自己”的朱老四搞出來的!
靖難之事,可以視作朱明皇族極大的醜聞,所以盡管在場的都是非常親厚之人,朱元璋還是不願意揭破這個秘密,隻能用憤怒的目光望著這位還隻有二十歲出頭的始作俑者。
第幾代?
這我得數一數……
秦楓微愣,雖然明朝所有皇帝列表清晰得就在眼前,但萬曆具體排第幾個,還真得數一數。
他倒也不以為意,就這麽當著眾人的麵,一個個數了下去,“唔,要是算朱允炆的話,那麽到朱瞻基,是第五個了,第六個朱祁鎮,第七個朱祁鈺,第八個又是朱祁鎮……”
???
眾人本來一下子變得鴉雀無聲,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這可是一位已經幾乎證明了自己穿越者身份的後世之人,透露天機啊!
他說的,是大明未來皇帝的名諱!
朱允炆!
朱標首先迷糊了一下,暗想為什麽不是朱雄煐?難道說,這孩子度過了上次百日咳的凶險之後,終究還是無法長大成人?
不過,也不一定,或許是因為秦楓對前麵的皇帝太過熟悉,所以不提呢,這朱允炆,說不定是朱雄煐的後輩?
哎呀不對不對!
朱標忽然又想到,按照皇明祖訓裏早就定好的朱氏子孫命名規則,到朱雄煐這一代,應該是火字的偏旁,那麽這個炆字,應該是這樣寫法。
要是再下一代,那就不太對勁了,那應該是土字偏旁,不應該叫朱允炆,應該叫朱允墳來著……
朱標腦子裏嗡嗡的,絞盡腦汁,也算不出這個朱允炆到底應該是誰的兒子,誰的孫子。
難道是我的?
最有可能的,還是這種猜測,不過那同樣意味著朱雄煐這孩子出了某種不可測的狀況,這讓太子朱標關心則亂,心思難以寧定。
然而還沒等朱標表現出什麽,更大的離奇事件,出現了!
除了朱元璋之外,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第六個朱祁鎮,第七個朱祁鈺,第八個還是朱祁鎮?
這、這算怎麽回事兒!
所有人都懵了,可謂是眾臉懵逼。
就算再有想象力,也無法想到大明朝第六個皇帝那裏,究竟出了什麽驚天動地的事情。
鎮!
鈺!
從名字看,像是某種兄終弟及,這種情況雖然也同樣意味著王朝的衰落,但好歹也沒斷了香火,在之前的朝代中,也不乏類似的例子。
但是怪就怪在!
這個名叫朱祁鈺的皇帝,之後又恢複成朱祁鎮。
這可就讓人一頭霧水,根本別想理出一個頭緒來。
但毫無疑問的是,那段時間的大明王朝,一定是遭受動蕩,甚至風雨飄搖,這才連皇帝都要換來換去,這其中甚至還要包含著難以想象的政治鬥爭,腥風血雨……
眾人都是聰明人,稍稍思忖,臉色都變得凝重起來。
不斷有目光掠向當今聖上朱元璋,但見陛下竟也是麵沉似水,呼吸微微粗重,顯然是勾起了某些十分不堪的記憶。
看來,陛下知道此事,而且的確不是什麽好事!
眾人隻能腦補出這些寥寥的信息,但秦楓還在扳著手指頭往下數。
“第九位皇帝朱見深,第十位皇帝朱佑樘,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照,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熜,第十三位皇帝朱載垕,第十四位皇帝……啊,對了,萬曆帝朱翊鈞,是大明的第十四位皇帝了。”
呼!
不知怎地,眾人聽到這裏,反而像是鬆了口氣。
不管怎麽說,十四倒也不算是特別難看的數字,這要是不到十代,皇帝就已經不上朝了,更讓人難以接受。
還好,還好……
不過,轉念一想,還是不像話啊!
身為帝王,怎能懈怠朝政!
尤其是這位的懈怠,實在是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太子朱標的臉色紅一陣青一陣,哪怕遠在十四代以後,但終究是他的子孫,這筆賬歸根到底還是要算到他頭上。
不肖的孽障!
朱標暗暗打定主意,回家就好好訓斥一番還不到十歲的朱雄煐,讓他一定要做好後代的教育,不能讓悲劇在這個時空裏重演!
哈哈,大哥今天看起來怕是有點慘啊。
朱棣樂了。
平心而論,他還真沒像那些大臣暗地裏想的那樣,有個搶班奪權的想法。
搶什麽呢?
立長立嫡,原本就是無可爭議的事情,更何況大哥從小就對一眾兄弟很好,以後必定是一位仁愛的君主。
不論從哪個角度,朱棣都對那個至高無上的白帽子,並沒有什麽興趣。
正因為心懷坦蕩,所以朱棣純粹是站在一個看熱鬧的視角,看著大哥聽到這些震撼人心的消息,臉上青一陣紅一陣,不由得覺得非常有趣。
一起長大,二十年了,何曾見過這位大哥如此這般?
不過倒也怪不得大哥失態。
咱大明後麵的那些皇帝,未免也太……嘖嘖!
朱棣低下頭,不能讓自己的笑意落在眾人眼中,努力憋著笑,暗想著那都是些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真很難相信如此文武雙全,又仁厚慈愛的大哥,後代裏能出這麽多酒囊飯袋。
笑死人了!
唔,估摸著,朱雄煐這小子,未來幾年的日子,不太好過了吧?
朱棣並無惡意地揣測著,既然老師秦楓是穿越者,他親口說的,大明未來的皇帝,竟然出了個三十年不上朝的混賬,那麽不管怎麽說,總是大哥這邊管教不嚴。
所以,朱雄煐這孩子,更要嚴加督導呢。
朱棣低著頭,憋著笑,反正事不關己,隻要不笑出聲來,想必是沒什麽關係的。
隻可惜……他這一低頭,也就沒法清晰地捕捉到老爹朱元璋,越來越不善的臉色。
盡管這些東西,朱元璋早就在心聲裏聽到過了,甚至三十年不上朝的那個貨,若是在大明後麵不著調的皇帝裏搞個排名,保不齊還輪不到他呢。
一想到這些,朱元璋氣得牙根都癢癢。
一抬眼,自然而然地射向了朱棣的方位,因為朱元璋早就知道,這一切的一切,根本就記不到朱標頭上,朱標最大的過錯就是不該英年早逝。
其他的,全都是這個傳聞中“最像自己”的朱老四搞出來的!
靖難之事,可以視作朱明皇族極大的醜聞,所以盡管在場的都是非常親厚之人,朱元璋還是不願意揭破這個秘密,隻能用憤怒的目光望著這位還隻有二十歲出頭的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