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不會再有帖木兒這個名字了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 作者:劍西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實在讓朱元璋擔心!
因為按照秦楓的描述,這個帖木兒汗國,哪怕自己之前缺乏了解,但現在至少知道他們也絕不是隨便可以拿捏的軟柿子。
能夠苦心積慮,籌備數年,又是打探消息,又是發展經濟,最後籌備出幾十萬大軍東征,又剛好打在大明最虛弱的當口,說實話,剛才就連已經可以猜到結果的朱元璋,還是為此戰捏一把汗呢。
哪怕因為這麽近乎荒誕的理由,大戰就此消弭。
但是以後呢?
帖木兒死了,但是帖木兒汗國還在呀!
兩國毗鄰,有些大的小的摩擦,在所難免,由此衍化成兩國大戰,那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可是大明的未來……
朱元璋雖然沒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但是他有秦楓。
這些年,偷聽心聲,其中最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秦楓心聲裏間或提到的後世的大明發展,都湧現出哪些君主,又有哪些名臣。
從秦楓的心聲裏,朱元璋才知道了朱允炆,知道了朱瞻基,知道了朱祁鎮……呸呸呸!晦氣!
還有於謙,嚴嵩,張居正,袁崇煥……
夭壽啊!
朱元璋忽然煩躁起來。
剛才,他是有些微微心虛的,因為帖木兒膽敢以幾十萬大軍,就進攻泱泱大明,正是因為靖難之役導致大明空虛,否則,倘若那些開國的老班底還在,倘若大明的國力沒有收到損傷,借帖木兒一萬個膽子,也就是來朝貢的時候偷偷師罷了。
打大明?
帖木兒是貪婪,不是傻。
而秦楓的心聲裏早就已經分析過不止一次,靖難之役之所以能夠成功,跟朱元璋晚年的殺戮,是脫不開幹係的。
哪怕朱元璋的做法事出有因,卻也對後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朱元璋的斬殺功臣,導致了靖難之役時,朱允炆一方無人可用。
而靖難之役的激烈內耗,卻又導致了後來土木堡之變時,大明找不出真正有經驗而且有分量的武將。
那麽土木堡之變,則被直接成為大明從盛而衰的重要轉折點,從那以後,大明從開國時的氣吞山河,到了後來的唯唯諾諾,甚至明軍戰鬥力的孱弱,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一環,扣著一環。
最糟糕的是,第一環竟然就是自己,這個一手創造了大明江山的開國皇帝。
唉!
朱元璋腦子有點亂,不得不強行收回思路。
這些糊塗賬,根本就算不清楚。
但現在他最關心的是,萬一這個帖木兒汗國解決了內亂之後,不管是十年之後,還是一百年之後,卷土重來,那時候的大明,頂不頂得住?
靖難之役後,大明空虛,被帖木兒認為是極大的機會。
但從後麵那些糟爛事兒來判斷,帖木兒當時對上的朱棣,已經算是難啃的硬骨頭了!
這要是讓帖木兒或是帖木兒的子孫,對上了那個朱祁鎮……
要命了!
別說幾十萬大軍,瓦剌的三萬精銳,就能吃掉大明數十萬大軍,兵鋒直指京城啊!
一想到這個該死的豬騎朕,朱元璋就氣不打一處來,要是現在就能看到那倒黴孩子,非得親手掐死他不可。
“終大明一朝,大明跟帖木兒汗國,再沒有過交戰的記錄。”
秦楓似乎看出了朱元璋的擔憂,搖了搖頭,慢慢梳理道:“帖木兒的第四個兒子,沙哈魯,奪得王位之後,並沒有帖木兒的勃勃野心,他隻想當個太平皇帝,跟大明修好。”
“所以,1413年,沙哈魯派遣使者,再次進貢大明,送上獅子、阿拉伯馬等特產,重新開啟了所謂的玉石之路。”
“再後來,明朝方麵也投桃報李,開放了肅州、甘州,與帖木兒汗國互市,互通有無,並且憑借大明的先進和物產豐富,每年能夠從帖木兒汗國,賺取白銀超過百萬兩。”
呼……
還好。
朱元璋這才鬆了口氣。
還好帖木兒汗國之後再也沒出現有野心的君主,自己擔心的情況,也並沒有發生。
“1420年。”秦楓繼續說道:“沙哈魯派遣畫師,將明成祖朱棣的畫像,懸掛在自己的皇宮之中,並題字‘東西共主’,高調地承認了大明的宗主國地位,自認藩屬,姿態擺得可以說是非常端正。”
“再後來,帖木兒的孫子,兀魯伯,在撒馬爾罕建設天文台,跟明朝的欽天監有過密切的接觸和合作,並交換了《授時曆》和《烏魯格貝格星表》,雙方共同獲得的天文成果,一直流傳後世。”
“哦對了,還有一件事,陛下或許很關心,跟土木堡之變有關。”
嗯?!
朱元璋心中打了個突。
土木堡之變,這五個字,實在是讓這位大明皇帝都快產生了應激反應。
太糟糕了!
太丟人了!
“1449年,土木堡之變發生以後。”秦楓說道:“就是這個兀魯伯,聽到大明有危險,曾經派遣突厥騎兵,想要救援大明,卻因為實力不行,被瓦剌精銳阻擊在天山一帶,沒能抵達北京城。”
嗯。
朱元璋點點頭,看來這個兀魯伯,並不是故作姿態,他寫下東西共主四個字,不是給外人看的,而是內心深處的確是將大明當做是宗主國來侍奉的。
這個情,還是要領的。
不過……
朱元璋聽完秦楓的所有敘述,臉色數度變幻,一開始的憤怒,後來的緊張,遺憾,懊悔,擔憂……
最終,所有的神色,都恢複平靜。
“帖木兒汗國。”
朱元璋坐在禦書房的椅子上,兩腿岔開,毫無帝王的形象威儀,反而像是田間地頭的老農,左手拎著茶壺,後來甚至連倒茶都不必了,直接把茶壺往嘴裏懟,也不管秦楓有沒有一口喝的。
此刻,他神色已經恢複如常,口中再次吐出這五個字的時候,仿佛已經不帶任何煙火之氣。
然而,這些年來跟這位大明皇帝朝夕相處的秦楓,卻敏銳地感覺到,此刻的朱元璋,早已經做好了一切決斷,且不容任何人質疑他的決定。
“以後,不會再有帖木兒汗國這個名字了。”朱元璋終於開口,望著秦楓,緩緩說道。
因為按照秦楓的描述,這個帖木兒汗國,哪怕自己之前缺乏了解,但現在至少知道他們也絕不是隨便可以拿捏的軟柿子。
能夠苦心積慮,籌備數年,又是打探消息,又是發展經濟,最後籌備出幾十萬大軍東征,又剛好打在大明最虛弱的當口,說實話,剛才就連已經可以猜到結果的朱元璋,還是為此戰捏一把汗呢。
哪怕因為這麽近乎荒誕的理由,大戰就此消弭。
但是以後呢?
帖木兒死了,但是帖木兒汗國還在呀!
兩國毗鄰,有些大的小的摩擦,在所難免,由此衍化成兩國大戰,那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可是大明的未來……
朱元璋雖然沒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但是他有秦楓。
這些年,偷聽心聲,其中最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秦楓心聲裏間或提到的後世的大明發展,都湧現出哪些君主,又有哪些名臣。
從秦楓的心聲裏,朱元璋才知道了朱允炆,知道了朱瞻基,知道了朱祁鎮……呸呸呸!晦氣!
還有於謙,嚴嵩,張居正,袁崇煥……
夭壽啊!
朱元璋忽然煩躁起來。
剛才,他是有些微微心虛的,因為帖木兒膽敢以幾十萬大軍,就進攻泱泱大明,正是因為靖難之役導致大明空虛,否則,倘若那些開國的老班底還在,倘若大明的國力沒有收到損傷,借帖木兒一萬個膽子,也就是來朝貢的時候偷偷師罷了。
打大明?
帖木兒是貪婪,不是傻。
而秦楓的心聲裏早就已經分析過不止一次,靖難之役之所以能夠成功,跟朱元璋晚年的殺戮,是脫不開幹係的。
哪怕朱元璋的做法事出有因,卻也對後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朱元璋的斬殺功臣,導致了靖難之役時,朱允炆一方無人可用。
而靖難之役的激烈內耗,卻又導致了後來土木堡之變時,大明找不出真正有經驗而且有分量的武將。
那麽土木堡之變,則被直接成為大明從盛而衰的重要轉折點,從那以後,大明從開國時的氣吞山河,到了後來的唯唯諾諾,甚至明軍戰鬥力的孱弱,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一環,扣著一環。
最糟糕的是,第一環竟然就是自己,這個一手創造了大明江山的開國皇帝。
唉!
朱元璋腦子有點亂,不得不強行收回思路。
這些糊塗賬,根本就算不清楚。
但現在他最關心的是,萬一這個帖木兒汗國解決了內亂之後,不管是十年之後,還是一百年之後,卷土重來,那時候的大明,頂不頂得住?
靖難之役後,大明空虛,被帖木兒認為是極大的機會。
但從後麵那些糟爛事兒來判斷,帖木兒當時對上的朱棣,已經算是難啃的硬骨頭了!
這要是讓帖木兒或是帖木兒的子孫,對上了那個朱祁鎮……
要命了!
別說幾十萬大軍,瓦剌的三萬精銳,就能吃掉大明數十萬大軍,兵鋒直指京城啊!
一想到這個該死的豬騎朕,朱元璋就氣不打一處來,要是現在就能看到那倒黴孩子,非得親手掐死他不可。
“終大明一朝,大明跟帖木兒汗國,再沒有過交戰的記錄。”
秦楓似乎看出了朱元璋的擔憂,搖了搖頭,慢慢梳理道:“帖木兒的第四個兒子,沙哈魯,奪得王位之後,並沒有帖木兒的勃勃野心,他隻想當個太平皇帝,跟大明修好。”
“所以,1413年,沙哈魯派遣使者,再次進貢大明,送上獅子、阿拉伯馬等特產,重新開啟了所謂的玉石之路。”
“再後來,明朝方麵也投桃報李,開放了肅州、甘州,與帖木兒汗國互市,互通有無,並且憑借大明的先進和物產豐富,每年能夠從帖木兒汗國,賺取白銀超過百萬兩。”
呼……
還好。
朱元璋這才鬆了口氣。
還好帖木兒汗國之後再也沒出現有野心的君主,自己擔心的情況,也並沒有發生。
“1420年。”秦楓繼續說道:“沙哈魯派遣畫師,將明成祖朱棣的畫像,懸掛在自己的皇宮之中,並題字‘東西共主’,高調地承認了大明的宗主國地位,自認藩屬,姿態擺得可以說是非常端正。”
“再後來,帖木兒的孫子,兀魯伯,在撒馬爾罕建設天文台,跟明朝的欽天監有過密切的接觸和合作,並交換了《授時曆》和《烏魯格貝格星表》,雙方共同獲得的天文成果,一直流傳後世。”
“哦對了,還有一件事,陛下或許很關心,跟土木堡之變有關。”
嗯?!
朱元璋心中打了個突。
土木堡之變,這五個字,實在是讓這位大明皇帝都快產生了應激反應。
太糟糕了!
太丟人了!
“1449年,土木堡之變發生以後。”秦楓說道:“就是這個兀魯伯,聽到大明有危險,曾經派遣突厥騎兵,想要救援大明,卻因為實力不行,被瓦剌精銳阻擊在天山一帶,沒能抵達北京城。”
嗯。
朱元璋點點頭,看來這個兀魯伯,並不是故作姿態,他寫下東西共主四個字,不是給外人看的,而是內心深處的確是將大明當做是宗主國來侍奉的。
這個情,還是要領的。
不過……
朱元璋聽完秦楓的所有敘述,臉色數度變幻,一開始的憤怒,後來的緊張,遺憾,懊悔,擔憂……
最終,所有的神色,都恢複平靜。
“帖木兒汗國。”
朱元璋坐在禦書房的椅子上,兩腿岔開,毫無帝王的形象威儀,反而像是田間地頭的老農,左手拎著茶壺,後來甚至連倒茶都不必了,直接把茶壺往嘴裏懟,也不管秦楓有沒有一口喝的。
此刻,他神色已經恢複如常,口中再次吐出這五個字的時候,仿佛已經不帶任何煙火之氣。
然而,這些年來跟這位大明皇帝朝夕相處的秦楓,卻敏銳地感覺到,此刻的朱元璋,早已經做好了一切決斷,且不容任何人質疑他的決定。
“以後,不會再有帖木兒汗國這個名字了。”朱元璋終於開口,望著秦楓,緩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