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秦楓來了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 作者:劍西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德。”朱元璋的語調變得鄭重起來,很罕見地帶上了一點請教的口吻,沉聲問道:“橫跨大陸,直通歐洲,聽上去很美,但具體怎麽做,你仔細想過麽?”
這時候,反應稍慢的,也漸漸跟上了朱元璋的思路!
首先是從小就被教導了無數帝王之術,文才武功無一不精的朱標,忽然吐出一口濁氣,用不可思議的目光瞥了一眼徐達。
徐達正是他武略方麵的老師,從小耳濡目染,早就對這位魏國公欽佩不已。
但是沒想到,到了真正關鍵的時刻,自己跟這位國公大人,還是相去甚遠,尤其是經驗的積累,氣魄的遠大,都有所不及。
朱棣的反應也隻比朱標慢了一線。
這位四皇子殿下,眉頭一挑,雖然不見得跟朱標心中所想完全一致,但至少從軍事的角度,看到了占領君士坦丁堡的巨大意義。
其餘眾臣子,對於徐達提出的這條方略,雖然未能猜透全部奧妙,但或多或少也能體會到其中的重要之處,紛紛露出欽佩的神色。
不愧是魏國公啊!
倘若國師在這裏,能夠提出更好的方案麽?
現在,太子,四皇子殿下,再加上魏國公徐達,已經有了三條截然不同的想法。
海圖就是這麽個海圖,那秦楓再強,恐怕也不能超出這三條的範疇之外吧。
眾目睽睽之下,徐達目光炯炯,麵對朱元璋的追問,他顯然也是胸有成竹。
“啟稟陛下。”
徐達伸手一指海圖上某個不起眼的方位,直接開口道:“要實現海陸並進,掌控歐洲,我認為一共要分為三個戰略階段。”
“其中第一階段,便是穩固印度洋的霸權,在這裏,也就是索科特拉島,建立我大明的西洋水師衙門,至少部署五十艘裝備了洪武大炮的寶船,巡海震懾。”
啊。
眾人微驚。
這個思路,倒是跟之前太子朱標所言,不謀而合。
印度洋果然是一個重點,是大明遠航的根本之所在,不容有失。
“第二階段,可以嚐試從非洲沿岸滲透。”徐達繼續說道:“我們在莫桑比克海峽設置轉運司,用白銀換購戰俘,從而扶持當地的城邦聯盟,在時機成熟的情況下,就可以嚐試艦隊繞過好望角,在開普敦建立起重要的淡水補給站。”
呼……好細致!
眾人不由得相顧駭然。
這位魏國公,僅憑一張詳細的海圖,竟然就仿佛已經可以決勝千裏之外。
這就是當世第一的名將,擁有的底蘊嗎?
“第三階段。”徐達不顧身後的微微騷動,看著麵前的朱元璋,最後說道:“如果一切發展順利,我大明海軍,將在勒班陀海域,殲滅威尼斯主力,隨後借道莫斯科公國,在諾夫哥羅德設立北境都護府。”
“至此,歐洲盡數落入大明掌控,必將尊大明為宗主國,承認自己的藩屬地位。如若不然,也可以將其直接滅國,如幾年前的安南一樣,設立交趾布政司,成為大明行政區劃的一部分。”
徐達的計劃說完了。
偌大的禦書房內,再次變得寂然無聲。
這個計劃,的確是太宏大了。
眼界之廣,格局之大,氣魄之強,當世恐怕也隻有這位大明魏國公,能夠想出來了。
倘若大明的國力真的可以支撐,那麽毫無疑問,徐達的這個橫跨大路,從海陸兩路分兵,一舉拿下歐洲的大戰略,可以說將之前朱標和朱棣的方案都囊括其中,是真正可以畢其功於一役的終極戰略方案。
然而現在,最終拿主意的,當然隻能是大明皇帝陛下,朱元璋。
此時,距離朱元璋深夜召見群臣,已經過了幾個時辰,天邊已經泛起清晰的魚肚白,天都快亮了。
不知不覺間,眾人已經在這禦書房裏討論了一夜。
但其實大部分人都隻能是陪襯,真正提出了未來戰略方案的,唯有三個人,一個是太子朱標,一個是四皇子朱棣,最後則是跟隨陛下南征北戰的當世名將,魏國公徐達。
皇上,會作何選擇?
朱元璋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仿佛已經胸有成竹。
正要說話,門外忽然匆匆走進一個小太監,躬身稟報道:“啟稟陛下,國師大人到了。”
哦?
哄孩子結束?
眾人都是眼前一亮。
一方麵,羨慕這個秦楓的聖眷之隆,實在已經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另一方麵,大家這一夜都對著這張詳細的海圖,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哪怕是不需要自己提出足以說服眾人的見解,但至少也要跟上太子或是魏國公他們的思路啊。
人家都已經條分縷析地把戰略擺在麵前了,這要是聽都聽不懂,還有什麽資格做大明的股肱之臣,有什麽資格食君之祿為君分憂?
現在,繪製這張海圖的人到了。
群臣心中第一時間泛起同一個念頭:倒要聽一聽,這秦楓對於我們大明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有什麽高見?
或許!
真的能跳出太子、四皇子、魏國公三個人的思路窠臼,另有全新的戰略部署,能夠讓人耳目一新?
不知怎地,就很期待!
於是,眾人翹首期盼,將目光紛紛掠向殿外,等待那個年輕人的身影。
哈哈哈,有趣。
朱元璋見狀,不禁表情莞爾。
看來,秦楓在這些人心目中的份量之重,甚至都不亞於自己這個當朝天子了。
唔,說起來,也的確有很多日子沒見到秦楓了。
這家夥,說是不理政務,告老還鄉,但實際上人在淳化縣,也從沒放下自己身為國師的身份和職責。
擺在書案上的這張海圖,便是秦楓的手筆。
倘若沒有如此詳盡的海圖,沒法知道大洋的彼岸都有什麽,是否有人類存在,是否有國家政權的存在,一切都是一團黑的話,或許大明向外探索的腳步,還需要更謹慎一些。
隻此一項,不論未來大明取得多麽輝煌的成就,秦楓的這張海圖,絕對是居功至偉!
不過,說起來,剛才的那三個方案,已經讓朱元璋十分讚賞,以他的戰略眼光,也認為很難跳出這些思路以外了。
畢竟地圖就這麽大,外麵的國家也就那麽多,戰略要地,兵家必爭之地,在他和徐達這樣的經驗豐富的軍事家眼中,可以說是一望而明。
就算秦楓來了,難道還真能提出不一樣的思路,是我們這些人加在一起,也無法想到的?
這時候,反應稍慢的,也漸漸跟上了朱元璋的思路!
首先是從小就被教導了無數帝王之術,文才武功無一不精的朱標,忽然吐出一口濁氣,用不可思議的目光瞥了一眼徐達。
徐達正是他武略方麵的老師,從小耳濡目染,早就對這位魏國公欽佩不已。
但是沒想到,到了真正關鍵的時刻,自己跟這位國公大人,還是相去甚遠,尤其是經驗的積累,氣魄的遠大,都有所不及。
朱棣的反應也隻比朱標慢了一線。
這位四皇子殿下,眉頭一挑,雖然不見得跟朱標心中所想完全一致,但至少從軍事的角度,看到了占領君士坦丁堡的巨大意義。
其餘眾臣子,對於徐達提出的這條方略,雖然未能猜透全部奧妙,但或多或少也能體會到其中的重要之處,紛紛露出欽佩的神色。
不愧是魏國公啊!
倘若國師在這裏,能夠提出更好的方案麽?
現在,太子,四皇子殿下,再加上魏國公徐達,已經有了三條截然不同的想法。
海圖就是這麽個海圖,那秦楓再強,恐怕也不能超出這三條的範疇之外吧。
眾目睽睽之下,徐達目光炯炯,麵對朱元璋的追問,他顯然也是胸有成竹。
“啟稟陛下。”
徐達伸手一指海圖上某個不起眼的方位,直接開口道:“要實現海陸並進,掌控歐洲,我認為一共要分為三個戰略階段。”
“其中第一階段,便是穩固印度洋的霸權,在這裏,也就是索科特拉島,建立我大明的西洋水師衙門,至少部署五十艘裝備了洪武大炮的寶船,巡海震懾。”
啊。
眾人微驚。
這個思路,倒是跟之前太子朱標所言,不謀而合。
印度洋果然是一個重點,是大明遠航的根本之所在,不容有失。
“第二階段,可以嚐試從非洲沿岸滲透。”徐達繼續說道:“我們在莫桑比克海峽設置轉運司,用白銀換購戰俘,從而扶持當地的城邦聯盟,在時機成熟的情況下,就可以嚐試艦隊繞過好望角,在開普敦建立起重要的淡水補給站。”
呼……好細致!
眾人不由得相顧駭然。
這位魏國公,僅憑一張詳細的海圖,竟然就仿佛已經可以決勝千裏之外。
這就是當世第一的名將,擁有的底蘊嗎?
“第三階段。”徐達不顧身後的微微騷動,看著麵前的朱元璋,最後說道:“如果一切發展順利,我大明海軍,將在勒班陀海域,殲滅威尼斯主力,隨後借道莫斯科公國,在諾夫哥羅德設立北境都護府。”
“至此,歐洲盡數落入大明掌控,必將尊大明為宗主國,承認自己的藩屬地位。如若不然,也可以將其直接滅國,如幾年前的安南一樣,設立交趾布政司,成為大明行政區劃的一部分。”
徐達的計劃說完了。
偌大的禦書房內,再次變得寂然無聲。
這個計劃,的確是太宏大了。
眼界之廣,格局之大,氣魄之強,當世恐怕也隻有這位大明魏國公,能夠想出來了。
倘若大明的國力真的可以支撐,那麽毫無疑問,徐達的這個橫跨大路,從海陸兩路分兵,一舉拿下歐洲的大戰略,可以說將之前朱標和朱棣的方案都囊括其中,是真正可以畢其功於一役的終極戰略方案。
然而現在,最終拿主意的,當然隻能是大明皇帝陛下,朱元璋。
此時,距離朱元璋深夜召見群臣,已經過了幾個時辰,天邊已經泛起清晰的魚肚白,天都快亮了。
不知不覺間,眾人已經在這禦書房裏討論了一夜。
但其實大部分人都隻能是陪襯,真正提出了未來戰略方案的,唯有三個人,一個是太子朱標,一個是四皇子朱棣,最後則是跟隨陛下南征北戰的當世名將,魏國公徐達。
皇上,會作何選擇?
朱元璋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仿佛已經胸有成竹。
正要說話,門外忽然匆匆走進一個小太監,躬身稟報道:“啟稟陛下,國師大人到了。”
哦?
哄孩子結束?
眾人都是眼前一亮。
一方麵,羨慕這個秦楓的聖眷之隆,實在已經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另一方麵,大家這一夜都對著這張詳細的海圖,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哪怕是不需要自己提出足以說服眾人的見解,但至少也要跟上太子或是魏國公他們的思路啊。
人家都已經條分縷析地把戰略擺在麵前了,這要是聽都聽不懂,還有什麽資格做大明的股肱之臣,有什麽資格食君之祿為君分憂?
現在,繪製這張海圖的人到了。
群臣心中第一時間泛起同一個念頭:倒要聽一聽,這秦楓對於我們大明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有什麽高見?
或許!
真的能跳出太子、四皇子、魏國公三個人的思路窠臼,另有全新的戰略部署,能夠讓人耳目一新?
不知怎地,就很期待!
於是,眾人翹首期盼,將目光紛紛掠向殿外,等待那個年輕人的身影。
哈哈哈,有趣。
朱元璋見狀,不禁表情莞爾。
看來,秦楓在這些人心目中的份量之重,甚至都不亞於自己這個當朝天子了。
唔,說起來,也的確有很多日子沒見到秦楓了。
這家夥,說是不理政務,告老還鄉,但實際上人在淳化縣,也從沒放下自己身為國師的身份和職責。
擺在書案上的這張海圖,便是秦楓的手筆。
倘若沒有如此詳盡的海圖,沒法知道大洋的彼岸都有什麽,是否有人類存在,是否有國家政權的存在,一切都是一團黑的話,或許大明向外探索的腳步,還需要更謹慎一些。
隻此一項,不論未來大明取得多麽輝煌的成就,秦楓的這張海圖,絕對是居功至偉!
不過,說起來,剛才的那三個方案,已經讓朱元璋十分讚賞,以他的戰略眼光,也認為很難跳出這些思路以外了。
畢竟地圖就這麽大,外麵的國家也就那麽多,戰略要地,兵家必爭之地,在他和徐達這樣的經驗豐富的軍事家眼中,可以說是一望而明。
就算秦楓來了,難道還真能提出不一樣的思路,是我們這些人加在一起,也無法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