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國師大人的第二個錦囊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 作者:劍西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該用的手段,全都用上了。
將士用命,並沒有任何貪生怕死,裹足不前的行為。
但是這座雄關,集合了幾乎安南國全部的力量,的確無法短時間內攻克。
倘若有充分的時間,將關隘圍困,慢慢等待對方露出破綻,或是憑借一些巧計破敵,還是可以期待一下。
但現在朱棣和這支明軍最缺的,恰恰就是時間!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大戰的勝負天平,絕對不會傾斜向大明。
朱棣自己生著病,發著燒,也就能清晰感知到這裏的氣候造成的疫病有多厲害。
打仗?
再這麽發展下去,別說打仗了,連站立都是困難的事情。
所以,怎麽辦?
朱棣看著殺聲震天的戰場,看著高高架起的雲梯,看著如雨點一般落下的滾木礌石,神色凝重,並不避諱眾將領的目光,探手入懷,摸出又一隻錦囊。
呼!
四周頓時傳來此起彼伏的吐氣聲。
這些百戰悍將,原本也跟朱棣一樣,陷入了某種絕望當中,憑借他們的戰爭經驗,幾乎可以判斷出,雞翎關半個月內無法攻破,但半個月的時間,疫病卻能發展到恐怖的地步,直接摧毀這支大軍!
按照持重一些的想法,別說什麽三天拿下雞翎關了,甚至有的將領想要建議大帥,立刻撤兵,先回到大明境內,覓地好好休整。
若是這支大軍真的完全失陷在安南,甚至全軍覆沒的話,後果隻怕不堪設想!
但現在,他們看到了那個熟悉的錦囊!
是國師大人給大帥的錦囊!
現在,明軍的高級將領,已經用大致知道了錦囊妙計的事情,雖然知之不詳,但此刻戰局一籌莫展,大帥拿出國師賜予的錦囊,顯然是要求助那位無所不能的大明國師。
不過……
眾將雖然先是鬆了口氣,隨即啞然失笑。
咱們會不會想太多了?
的確,那位秦楓秦大人,不論文才或是武功,都堪稱當世奇才,創造了數之不盡的奇跡,神跡。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大家都是粗人,對於操持政務,斷案安民的事情,知之不詳。
但論及軍事領域,這正是他們搞了一輩子的事啊!
那位國師大人,早在遠征倭國的時候,就曾經創造性地開創了鴛鴦陣,一舉折服了包括魏國公徐達在內的所有大明將士。
時至今日,鴛鴦陣依然是明軍野戰時的重要利器。
軍中對秦楓的心悅誠服,甚至還要超過民間!
然而即便如此,秦楓也是人,畢竟不是神。
今日大明三十萬大軍,受阻雞翎關,絕不是指揮官的能力不足,就算換了當世任何一位名將,乃至曆史上出現的任何一位大將,都不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打下雞翎關。
就算是傳說中的白起,韓信,也照樣無能為力。
難道那位國師大人,憑一個錦囊,就能扭轉乾坤?
不可能的!
說不定,錦囊裏跟大帥說的是,遇到戰事不順,不可貪功冒進,先退回本土,再徐徐圖之,跟我們打算建議大帥的,應該是差不多的內容。
無數目光的注視下,朱棣打開了秦楓給予的第二個錦囊。
熟悉的筆跡,再次映入眼簾。
隻是這一次,錦囊裏的紙箋上,隻有寥寥數筆,甚至遠不如第一個錦囊的內容多。
隻有一句話。
“窮則戰術穿插,富則火力覆蓋,去找工部隨軍的陳威陳大人。”
?
朱棣緩緩打出一個問號,幹脆沒看懂。
我燒糊塗了,已經出現幻覺了麽?
這錦囊說的事什麽意思?
什麽戰術穿插,什麽火力覆蓋。
老師啊!
您好歹說清楚點啊!
現在雞翎關前,攻勢受阻,眼瞅著無法打下來,但大軍已經不能再拖了,最多過了今天,如果再沒有戰果,必須第一時間果斷撤兵,否則還真的有可能把這支大軍永遠留在安南國境內。
那樣,就不是大明損失了有生力量那麽簡單,得到甜頭的安南軍,很可能順勢反撲,到時候與安南接壤的幾個布政司,都要受到強烈的威脅。
哪怕最終會被鎮壓下來,但這個過程中,死傷的將士,以及無辜的大明百姓,全都是他朱棣的責任,和一輩子都無法洗清的恥辱。
朱棣發著燒,但並不糊塗。
他之前喊的那三天拿下雞翎關,隻是為了鼓舞士氣。
若是真的事不可為,朱棣絕不是一味隻知道猛衝的莽夫,他至少能夠將大軍安全帶離安南國,最多就是麵子上過不去,但絕不會發生最可怕的那種情況。
可是現在,老師的錦囊裏,說的是個啥?
老師曾經言明,抵達安南後,打開第一個錦囊,遇到困難時,打開第二個錦囊,結束戰鬥後,打開第三個錦囊。
第一個錦囊,內容是讓他行仁義之師,不要不擇手段。
朱棣照做了。
拿下坡壘關,拿下隘留關,朱棣統帥的這支明軍,幾乎做到了秋毫不犯,讓安南的平民百姓額手相慶,甚至消息傳遞到雞翎關內,讓這裏百姓抵抗明軍的意念並不是十分堅決。
第一個錦囊發揮的妙用,是潛移默化的,朱棣看得分明,對這位老師愈發敬佩。
可是這第二個錦囊。
什麽戰術,什麽火力,都看不懂。
工部隨軍的陳威大人?
有這個人嗎?
朱棣幹脆不知道!
並非他是個糊塗統帥,隻因大軍有三十萬,光是朱棣身邊簇擁的高級將領,就有幾十人之多!
這一路上,光是協調關係,統領軍隊,就已經耗盡了這位二十歲青年的全部心力,哪裏還顧得上工部何人隨軍,又姓甚名誰。
“來人那。”
盡管如此,朱棣還是立刻吩咐道:“去吧工部隨軍的陳威大人找來!”
不多時,一個身形矮小的中年人,到了朱棣跟前,躬身行禮道:“下官參見大帥。”
朱棣皺皺眉頭,竟不知從何問起。
就這麽個貌不驚人的家夥,就算變成三頭六臂,又能把這防守嚴密的雞翎關怎麽樣?
“大帥。”陳威卻是不慌不忙,躬身微笑道:“按照國師大人的交代,倘若大帥來找下官,一定是攻勢受阻,打開了國師的第二個錦囊。”
“哦?”朱棣暗想,難道老師真的對此人麵授機宜?
可為什麽不直接跟我說呢,而要假手他人?
心中狐疑,朱棣居高臨下望著陳威,並沒有插口。
“大帥。”陳威再度躬身,肅容道:“拿下雞翎關,就在今日!”
什麽?!
朱棣愕然。
我之前說三日拿下雞翎關,已經是吹破了牛,結果這又來一個吹牛不怕事兒大的。
就在今日?
眼瞅著這都快到了黃昏,攻勢連連受挫,士氣已經快要難以為繼。
哪來的攻克?
將士用命,並沒有任何貪生怕死,裹足不前的行為。
但是這座雄關,集合了幾乎安南國全部的力量,的確無法短時間內攻克。
倘若有充分的時間,將關隘圍困,慢慢等待對方露出破綻,或是憑借一些巧計破敵,還是可以期待一下。
但現在朱棣和這支明軍最缺的,恰恰就是時間!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大戰的勝負天平,絕對不會傾斜向大明。
朱棣自己生著病,發著燒,也就能清晰感知到這裏的氣候造成的疫病有多厲害。
打仗?
再這麽發展下去,別說打仗了,連站立都是困難的事情。
所以,怎麽辦?
朱棣看著殺聲震天的戰場,看著高高架起的雲梯,看著如雨點一般落下的滾木礌石,神色凝重,並不避諱眾將領的目光,探手入懷,摸出又一隻錦囊。
呼!
四周頓時傳來此起彼伏的吐氣聲。
這些百戰悍將,原本也跟朱棣一樣,陷入了某種絕望當中,憑借他們的戰爭經驗,幾乎可以判斷出,雞翎關半個月內無法攻破,但半個月的時間,疫病卻能發展到恐怖的地步,直接摧毀這支大軍!
按照持重一些的想法,別說什麽三天拿下雞翎關了,甚至有的將領想要建議大帥,立刻撤兵,先回到大明境內,覓地好好休整。
若是這支大軍真的完全失陷在安南,甚至全軍覆沒的話,後果隻怕不堪設想!
但現在,他們看到了那個熟悉的錦囊!
是國師大人給大帥的錦囊!
現在,明軍的高級將領,已經用大致知道了錦囊妙計的事情,雖然知之不詳,但此刻戰局一籌莫展,大帥拿出國師賜予的錦囊,顯然是要求助那位無所不能的大明國師。
不過……
眾將雖然先是鬆了口氣,隨即啞然失笑。
咱們會不會想太多了?
的確,那位秦楓秦大人,不論文才或是武功,都堪稱當世奇才,創造了數之不盡的奇跡,神跡。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大家都是粗人,對於操持政務,斷案安民的事情,知之不詳。
但論及軍事領域,這正是他們搞了一輩子的事啊!
那位國師大人,早在遠征倭國的時候,就曾經創造性地開創了鴛鴦陣,一舉折服了包括魏國公徐達在內的所有大明將士。
時至今日,鴛鴦陣依然是明軍野戰時的重要利器。
軍中對秦楓的心悅誠服,甚至還要超過民間!
然而即便如此,秦楓也是人,畢竟不是神。
今日大明三十萬大軍,受阻雞翎關,絕不是指揮官的能力不足,就算換了當世任何一位名將,乃至曆史上出現的任何一位大將,都不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打下雞翎關。
就算是傳說中的白起,韓信,也照樣無能為力。
難道那位國師大人,憑一個錦囊,就能扭轉乾坤?
不可能的!
說不定,錦囊裏跟大帥說的是,遇到戰事不順,不可貪功冒進,先退回本土,再徐徐圖之,跟我們打算建議大帥的,應該是差不多的內容。
無數目光的注視下,朱棣打開了秦楓給予的第二個錦囊。
熟悉的筆跡,再次映入眼簾。
隻是這一次,錦囊裏的紙箋上,隻有寥寥數筆,甚至遠不如第一個錦囊的內容多。
隻有一句話。
“窮則戰術穿插,富則火力覆蓋,去找工部隨軍的陳威陳大人。”
?
朱棣緩緩打出一個問號,幹脆沒看懂。
我燒糊塗了,已經出現幻覺了麽?
這錦囊說的事什麽意思?
什麽戰術穿插,什麽火力覆蓋。
老師啊!
您好歹說清楚點啊!
現在雞翎關前,攻勢受阻,眼瞅著無法打下來,但大軍已經不能再拖了,最多過了今天,如果再沒有戰果,必須第一時間果斷撤兵,否則還真的有可能把這支大軍永遠留在安南國境內。
那樣,就不是大明損失了有生力量那麽簡單,得到甜頭的安南軍,很可能順勢反撲,到時候與安南接壤的幾個布政司,都要受到強烈的威脅。
哪怕最終會被鎮壓下來,但這個過程中,死傷的將士,以及無辜的大明百姓,全都是他朱棣的責任,和一輩子都無法洗清的恥辱。
朱棣發著燒,但並不糊塗。
他之前喊的那三天拿下雞翎關,隻是為了鼓舞士氣。
若是真的事不可為,朱棣絕不是一味隻知道猛衝的莽夫,他至少能夠將大軍安全帶離安南國,最多就是麵子上過不去,但絕不會發生最可怕的那種情況。
可是現在,老師的錦囊裏,說的是個啥?
老師曾經言明,抵達安南後,打開第一個錦囊,遇到困難時,打開第二個錦囊,結束戰鬥後,打開第三個錦囊。
第一個錦囊,內容是讓他行仁義之師,不要不擇手段。
朱棣照做了。
拿下坡壘關,拿下隘留關,朱棣統帥的這支明軍,幾乎做到了秋毫不犯,讓安南的平民百姓額手相慶,甚至消息傳遞到雞翎關內,讓這裏百姓抵抗明軍的意念並不是十分堅決。
第一個錦囊發揮的妙用,是潛移默化的,朱棣看得分明,對這位老師愈發敬佩。
可是這第二個錦囊。
什麽戰術,什麽火力,都看不懂。
工部隨軍的陳威大人?
有這個人嗎?
朱棣幹脆不知道!
並非他是個糊塗統帥,隻因大軍有三十萬,光是朱棣身邊簇擁的高級將領,就有幾十人之多!
這一路上,光是協調關係,統領軍隊,就已經耗盡了這位二十歲青年的全部心力,哪裏還顧得上工部何人隨軍,又姓甚名誰。
“來人那。”
盡管如此,朱棣還是立刻吩咐道:“去吧工部隨軍的陳威大人找來!”
不多時,一個身形矮小的中年人,到了朱棣跟前,躬身行禮道:“下官參見大帥。”
朱棣皺皺眉頭,竟不知從何問起。
就這麽個貌不驚人的家夥,就算變成三頭六臂,又能把這防守嚴密的雞翎關怎麽樣?
“大帥。”陳威卻是不慌不忙,躬身微笑道:“按照國師大人的交代,倘若大帥來找下官,一定是攻勢受阻,打開了國師的第二個錦囊。”
“哦?”朱棣暗想,難道老師真的對此人麵授機宜?
可為什麽不直接跟我說呢,而要假手他人?
心中狐疑,朱棣居高臨下望著陳威,並沒有插口。
“大帥。”陳威再度躬身,肅容道:“拿下雞翎關,就在今日!”
什麽?!
朱棣愕然。
我之前說三日拿下雞翎關,已經是吹破了牛,結果這又來一個吹牛不怕事兒大的。
就在今日?
眼瞅著這都快到了黃昏,攻勢連連受挫,士氣已經快要難以為繼。
哪來的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