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大軍開拔,劍指安南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 作者:劍西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
當著自己老師的麵,沒什麽難以啟齒的。
早在數年前,朱棣早就對這位無所不能的老師心悅誠服,因此今天在金鑾殿上拿到了這個征南大元帥的位子,連忙先來向秦楓請教。
“來來來,先入席,邊吃邊說。”秦楓笑道。
從楓蘭縣學這邊算,朱棣算是他的學生。
從朱鏡媺這層關係來算,朱棣算是他的弟弟。
起初剛穿越到這方時空的時候,這位四皇子還隻有十歲。
現在,卻已經是雄姿英發的武勇少年,並且以弱冠之齡,力壓一眾能征慣戰的悍將,成為這次大明出征安南的總帥。
不多時,規格極高的筵席,流水般地擺了上來,琳琅滿目,色香味俱全。
但朱棣哪有吃喝的心思,雖然之前跟隨秦楓去大琉球國的那一趟,讓他開闊眼界增長見聞,但這次去安南卻成了最高統帥,手底下掌控著足足三十萬大軍呢!
三十萬精銳,全都聽從自己的指揮,這固然令人血脈僨張,但同樣也意味著一份難以形容的巨大壓力,壓得這個剛滿二十歲的青年,幾乎連呼吸都覺得稍稍困難。
然而,在席間,這位神秘的老師,絕口不提安南之事,隻是一味勸酒布菜,說的全都是家長裏短的瑣事,更讓朱棣心急如焚,又不敢催促,連忙將求助的眼神投向朱鏡媺,希望姐姐能幫自己說句話。
“秦楓。”朱鏡媺一邊喂秦湖吃飯,一邊笑著說道:“你就別賣關子了,咱家的這個老四,從小性子就急,可比不了大哥沉穩,這會兒驟然執掌三十萬大軍,安南到底要怎麽打,你給出出主意?”
呼!
聞言,朱棣總算是鬆了口氣,用希冀的目光望著秦楓。
“安南?彈丸之地,土雞瓦狗罷了!”秦楓搖搖頭,從身上摸出三個早就準備好的錦囊,遞給神色茫然的朱棣,笑道:“抵達安南之後,打開第一個錦囊。遇到難題的時候,打開第二個錦囊。解決戰鬥之後,打開第三個錦囊。”
“明白麽?”
嘶!
朱棣接在手中,隻覺得三個錦囊都輕飄飄的,裏麵大約是信紙之類的東西,毫無重量,但他卻覺得這三個錦囊重得壓手,更壓在心上。
錦囊妙計?
這典故他當然知道。
可是現在人還在應天府,對於數千裏之外的安南幾乎一無所知,三十萬大軍都還沒開拔呢,老師卻已經準備好了這三條錦囊妙計,甚至連戰後的處置,都安排妥當?
真的假的?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也不過如此!
“老四,你來猜猜,這次你姐姐懷的,是個男娃還是女娃?”
給出三個錦囊之後,秦楓再次轉了話題,好像安南這麽個國家,壓根就不配放到桌麵上多說幾個字。
呃……
朱棣微愣,小心翼翼地說道:“我猜,這次是男的?”
“嘁!”秦楓搖頭道:“最不喜歡男的,再來個姑娘才好!”
說笑間,這場被朱棣寄以厚望的家宴,在觥籌交錯之際,最終結束,但他除了收獲三個錦囊之外,別無所得。
後來實在不放心,又通過一些渠道,旁敲側擊,希望得到更多的指點,但秦楓這邊並沒有給出他所希望的那些戰略或是戰術。
從頭到尾,就隻有三個錦囊而已。
經曆了漫長的戰備之後,這支浩浩蕩蕩的征南大軍,終於組建完成,從各地挑選了精銳兵士三十萬,對外號稱百萬,由征南大元帥朱棣親自率領,自北向南,徑直殺向安南國。
在家百日好,出門事事難。
三十萬大軍開拔,非同小可!
毫不誇張地說,倘若沒有豐富的經驗支撐,別說打仗了,就連調動幾十萬人行軍,就已經是困難之極的問題。
道理很簡單。
一個人走路,完全隨心所欲,自己說了算,隻要不餓不渴不意外受傷,就不會出什麽岔子。
但十個人,就不太一樣了。
有的人想走,有的人想停,哪怕有統一指揮的調度,但總也不能讓所有人都積累著怨氣走路,這時候就存在一個軍心的問題,看似簡單,卻也不容馬虎。
當隊伍來到一百個人,一千個人,細小的問題會被數倍數十倍地放大,倘若處理不好這其中的關鍵矛盾,甚至容易發生嘩變。
一萬個人呢?
十萬個人呢?
現在,朱棣統帥的是足足三十萬人!
三十萬訓練有素的悍卒,但也相當於是三十萬個令人頭疼的麻煩。
行軍打仗,絕不是跟戰旗遊戲一樣,鼠標一圈一劃,叫這些人過去,這些人就乖乖過去。
先鋒如何開道,糧草如何供應,軍心如何安穩,路線如何選擇,部將的關係如何協調,隊伍的士氣如何鼓舞……
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問題。
或許隻有那個年少無知的大明戰神朱祁鎮,才會認為打仗是很簡單的事,連糧草都不需要準備,直接把幾十萬大軍圈起來a過去,就能把小小瓦剌徹底剿滅。
二十萬,比三萬多,所以一定贏!
這就是朱祁鎮的全部戰爭邏輯……
還好,朱祁鎮的祖宗朱棣,就算缺乏足夠的戰陣經驗,但的確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
初學乍練,也不至於犯那些低級錯誤。
一切的細節問題,都壓在這個二十歲青年的肩上。
老師給的錦囊,還不到打開的時候。
他隻能憑借自己的能力,憑借跟幾個副帥的溝通,協調,一路謹小慎微,如履薄冰,雖然也出了幾次不大不小的岔子,但總算沒有鬧出什麽大差錯。
這一日,大明南征大軍,抵達安南國坡壘關外!
坡壘關算是大明和安南國之間的界關,此時兩國交惡,大明這邊厲兵秣馬,籌備了三十萬大軍,安南國這邊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
坡壘關,隘留關,雞翎關,乃是安南國最重要的富春江防線前的三個重要的關隘,早已被層層加固,鋪陳重兵,等待迎接那個強大帝國的攻擊。
此刻,坡壘關內,鎮守大將陳文忠神色肅穆,望著遠處黑壓壓的明軍,無聲地歎了口氣。
這仗,要怎麽打?
當著自己老師的麵,沒什麽難以啟齒的。
早在數年前,朱棣早就對這位無所不能的老師心悅誠服,因此今天在金鑾殿上拿到了這個征南大元帥的位子,連忙先來向秦楓請教。
“來來來,先入席,邊吃邊說。”秦楓笑道。
從楓蘭縣學這邊算,朱棣算是他的學生。
從朱鏡媺這層關係來算,朱棣算是他的弟弟。
起初剛穿越到這方時空的時候,這位四皇子還隻有十歲。
現在,卻已經是雄姿英發的武勇少年,並且以弱冠之齡,力壓一眾能征慣戰的悍將,成為這次大明出征安南的總帥。
不多時,規格極高的筵席,流水般地擺了上來,琳琅滿目,色香味俱全。
但朱棣哪有吃喝的心思,雖然之前跟隨秦楓去大琉球國的那一趟,讓他開闊眼界增長見聞,但這次去安南卻成了最高統帥,手底下掌控著足足三十萬大軍呢!
三十萬精銳,全都聽從自己的指揮,這固然令人血脈僨張,但同樣也意味著一份難以形容的巨大壓力,壓得這個剛滿二十歲的青年,幾乎連呼吸都覺得稍稍困難。
然而,在席間,這位神秘的老師,絕口不提安南之事,隻是一味勸酒布菜,說的全都是家長裏短的瑣事,更讓朱棣心急如焚,又不敢催促,連忙將求助的眼神投向朱鏡媺,希望姐姐能幫自己說句話。
“秦楓。”朱鏡媺一邊喂秦湖吃飯,一邊笑著說道:“你就別賣關子了,咱家的這個老四,從小性子就急,可比不了大哥沉穩,這會兒驟然執掌三十萬大軍,安南到底要怎麽打,你給出出主意?”
呼!
聞言,朱棣總算是鬆了口氣,用希冀的目光望著秦楓。
“安南?彈丸之地,土雞瓦狗罷了!”秦楓搖搖頭,從身上摸出三個早就準備好的錦囊,遞給神色茫然的朱棣,笑道:“抵達安南之後,打開第一個錦囊。遇到難題的時候,打開第二個錦囊。解決戰鬥之後,打開第三個錦囊。”
“明白麽?”
嘶!
朱棣接在手中,隻覺得三個錦囊都輕飄飄的,裏麵大約是信紙之類的東西,毫無重量,但他卻覺得這三個錦囊重得壓手,更壓在心上。
錦囊妙計?
這典故他當然知道。
可是現在人還在應天府,對於數千裏之外的安南幾乎一無所知,三十萬大軍都還沒開拔呢,老師卻已經準備好了這三條錦囊妙計,甚至連戰後的處置,都安排妥當?
真的假的?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也不過如此!
“老四,你來猜猜,這次你姐姐懷的,是個男娃還是女娃?”
給出三個錦囊之後,秦楓再次轉了話題,好像安南這麽個國家,壓根就不配放到桌麵上多說幾個字。
呃……
朱棣微愣,小心翼翼地說道:“我猜,這次是男的?”
“嘁!”秦楓搖頭道:“最不喜歡男的,再來個姑娘才好!”
說笑間,這場被朱棣寄以厚望的家宴,在觥籌交錯之際,最終結束,但他除了收獲三個錦囊之外,別無所得。
後來實在不放心,又通過一些渠道,旁敲側擊,希望得到更多的指點,但秦楓這邊並沒有給出他所希望的那些戰略或是戰術。
從頭到尾,就隻有三個錦囊而已。
經曆了漫長的戰備之後,這支浩浩蕩蕩的征南大軍,終於組建完成,從各地挑選了精銳兵士三十萬,對外號稱百萬,由征南大元帥朱棣親自率領,自北向南,徑直殺向安南國。
在家百日好,出門事事難。
三十萬大軍開拔,非同小可!
毫不誇張地說,倘若沒有豐富的經驗支撐,別說打仗了,就連調動幾十萬人行軍,就已經是困難之極的問題。
道理很簡單。
一個人走路,完全隨心所欲,自己說了算,隻要不餓不渴不意外受傷,就不會出什麽岔子。
但十個人,就不太一樣了。
有的人想走,有的人想停,哪怕有統一指揮的調度,但總也不能讓所有人都積累著怨氣走路,這時候就存在一個軍心的問題,看似簡單,卻也不容馬虎。
當隊伍來到一百個人,一千個人,細小的問題會被數倍數十倍地放大,倘若處理不好這其中的關鍵矛盾,甚至容易發生嘩變。
一萬個人呢?
十萬個人呢?
現在,朱棣統帥的是足足三十萬人!
三十萬訓練有素的悍卒,但也相當於是三十萬個令人頭疼的麻煩。
行軍打仗,絕不是跟戰旗遊戲一樣,鼠標一圈一劃,叫這些人過去,這些人就乖乖過去。
先鋒如何開道,糧草如何供應,軍心如何安穩,路線如何選擇,部將的關係如何協調,隊伍的士氣如何鼓舞……
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問題。
或許隻有那個年少無知的大明戰神朱祁鎮,才會認為打仗是很簡單的事,連糧草都不需要準備,直接把幾十萬大軍圈起來a過去,就能把小小瓦剌徹底剿滅。
二十萬,比三萬多,所以一定贏!
這就是朱祁鎮的全部戰爭邏輯……
還好,朱祁鎮的祖宗朱棣,就算缺乏足夠的戰陣經驗,但的確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
初學乍練,也不至於犯那些低級錯誤。
一切的細節問題,都壓在這個二十歲青年的肩上。
老師給的錦囊,還不到打開的時候。
他隻能憑借自己的能力,憑借跟幾個副帥的溝通,協調,一路謹小慎微,如履薄冰,雖然也出了幾次不大不小的岔子,但總算沒有鬧出什麽大差錯。
這一日,大明南征大軍,抵達安南國坡壘關外!
坡壘關算是大明和安南國之間的界關,此時兩國交惡,大明這邊厲兵秣馬,籌備了三十萬大軍,安南國這邊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
坡壘關,隘留關,雞翎關,乃是安南國最重要的富春江防線前的三個重要的關隘,早已被層層加固,鋪陳重兵,等待迎接那個強大帝國的攻擊。
此刻,坡壘關內,鎮守大將陳文忠神色肅穆,望著遠處黑壓壓的明軍,無聲地歎了口氣。
這仗,要怎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