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獨眼兒李安排在這裏的人是他。


    一想,倒也說不上出人意料。


    八絕技傳人在湖省的根基還是很深的,人脈也廣,不管是打探消息還是做些事情,都要比我們這些初來乍到的要強得多。


    跟著胡阿尤步入這套三進三出的宅院,入目所見的一切都是那麽的樸實無華,一切都是所有建築本該擁有的最原本的顏色。


    第一座宅院內,好多人身穿孝服,於各個門口分裂兩旁,似乎在等待著什麽的樣子。


    第二個院落內,這裏的是一些老人,最年輕的估摸著也有五十多歲。


    這些老人或三五一桌或八九人一塊,分別在吃著流水席,期間不無有人傳出悲切哀鳴,卻也有人傳出嬉笑之音。


    到了第三個院落時,我首先被院兒裏載著的那兩顆銀杏樹吸引。


    現在正值三月快四月,樹幹還是光禿禿的隻有鮮少的綠芽,而在每個樹枝上則都係著白布。


    在向深處看,這裏的人已經很少了,除了披麻戴孝的跪在中堂門外的十來人外,隻有在中堂深處才看得到有幾個人影晃動。


    除此之外,那中堂內的一麵牆上還掛著一幅族譜,其上雕刻著琳琅滿目的字體,顯然這都是這家的族人。


    樸實,無華,肅穆,悲愴。


    這就是整個宅院透出的氣息。


    一開始我並不覺得這白事有什麽好看的。


    並不是說我不尊重這裏逝去的人,而是這白事,非親非故的,誰會願意去看?


    在大城市還好,在一些偏僻的地方,這種事情當事人也是禁止外人前來的。


    隻是隨著這麽一段路走下來,我這個心不由自主的就沉澱了下來,無形中,心底似乎也染上了一層哀色。


    “主任,那兩位正在裏麵兒呢,我們就先不進去打攪了吧。”


    胡阿尤說完,獨眼兒李點了點頭,隨其越過了胡阿尤走上前去。


    三兩步間,他行至中堂門口,並沒有進去,而是麵容莊嚴的微微躬身,嘴上則道:“一路安康。”


    跪在門口的十來人紛紛磕頭,還了一禮。


    我醞釀了一下,在獨眼兒李回來後我也有樣學樣的走上前,微微躬身後也道了句一路安康。


    接著我們三個就站在了側房的屋簷下靜候。


    等待的時候,我斜眼看向中堂之內,中堂內此時共有六人,兩老四少。


    一個老年人端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另一個老年人則對著還未合上的棺槨搗鼓著什麽。


    從他不時的拿剪子提刀等物探向棺槨內搗鼓著什麽來看,他應該是那個剃頭匠。


    天色徹底的黑了下去,屋內的四個少年點了燈籠拿了出來,遞給了外麵跪著的人,而那一直閉目養神的老頭則在這時撐開了雙目。


    這時我才看到,在一旁竟還放著個嗩呐。


    那老頭拿起了嗩呐,深吸一口氣後,大喝道:“吉時已到,合棺!”


    我眼睛眯了眯,心裏的哀色隨著這一聲喝又濃了幾分。


    這時,中堂內的四個少年齊齊用力,將棺槨給合了起來。


    接著,老者又大喝道:“起棺!”


    四個少年齊齊大喝,接著把棺槨給抬了起來。


    隨後由一個看上去才十二三歲大的孩子提著燈籠開頭,朝外走去。


    等他們都魚貫而出後,我下意識的就跟上了腳步。


    現在我已經不再抱著來時的心情了,這個白事兒,我想從頭看到尾……


    隨著隊伍出發,兩個老頭分別走在棺槨的兩邊。


    一個拿著銅鑼,每走三步,他就敲一下。


    另一人則吹著嗩呐,音律激昂澎湃,但卻透出濃濃的哀色,讓人聞之落淚……


    披麻戴孝的一行人走在前麵,每走出一個院落,那院落內的人便會自動自覺的跟在後麵。


    當出了宅院的大門時,最前麵的披麻戴孝的直係親屬們當先哭了起來。


    一時間,哀聲遍野,嚎聲陣陣,其中夾雜著嗩呐和銅鑼聲,讓人更感悲切,但同時也感覺到了一股豪壯。


    這是一個充滿了肅穆和豪情的葬禮。


    自縣城出發,一路走了一個多小時,吊孝的隊伍終於走到了墳地。


    夜色漸濃,幾乎伸手不見五指,不過應對這情況人們也熟悉的很。


    好些人拿了竹竿,挑起了燈籠,自高處照著已經挖好了的坑洞和吊孝的隊伍。


    這時,兩個老頭中的一人大喊道:“落棺,搭橋!”


    聽聞話音,我不由好奇的看了過去。


    這時我才注意到,在那坑洞之中還有一個棺木,觀其掉漆程度,似乎下葬有四五年了。


    經老頭一喊落棺搭橋後,四個少年將棺木放下,接著拿出了紅綢,一頭釘在了新棺上一頭則釘在了舊棺上。


    接著那老頭又道:“逝者子女且上前來。”


    披麻戴孝的一些人紛紛湊了上去,接著一個少年則拿了臉盆過來。


    “為女的,再替你們的老母親洗把臉梳梳頭,去了新地方,得亮亮敞敞的。”


    老頭又說了一句,接著便跟人合力打開了棺槨。


    有幾個女性的披麻戴孝的人紛紛上前用毛巾沾著水往棺槨內擦拭。


    “為子的,再替你們的老母捶捶腿吧,到了那邊有一段路好走呢。”


    為人子的紛紛上前將手放進了棺內拿捏起來。


    做完了這些後,老頭合上了棺蓋,大喝道:“入土!”


    四個少年抬棺入土,不過並沒著急掩埋。


    “取碗筷來!”


    老頭一聲令下,少年之一將一個碗兩副筷子遞了過去。


    老頭跳進了墳坑內,將筷子和碗放在了兩個棺槨的中間,絮絮叨叨的道:“到了那邊,還是老夫老妻,別鬧分家,這飯,還得在一個碗兒裏吃。”


    老頭上來後,吹嗩呐的老頭指著一旁披麻戴孝的幾個小孩道:“去給你們的爺爺奶奶填土。”


    一群小孩子紛紛上前,抓著地上的土淋在了棺材上。


    就在此時,老頭扯著嗓子大喊起來。


    “黃泉路上人消沉,吾奏冥音送棺人。”


    “望鄉台前憶前塵,此曲伴汝在回魂。”


    “孟婆一湯忘今生,然這音律始留存。”


    “六道輪回走一遭,嗩呐祝君在為人!”


    話落,高昂激烈蕩氣回腸的嗩呐,再度被其吹響。


    嗩呐一出,誰與爭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趕屍禁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奇並收藏趕屍禁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