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到陳瞎子家,我心裏終於沒有第一次那麽忐忑了。
還沒坐定,我心裏太多疑問就跳了出來,正準備發問,卻見陳瞎子不緊不慢摸了一個杯子出來:“別嫌老瞎子家裏的東西髒啊,我又瞧不見,無法打掃幹淨,你自己對付著喝點熱水吧。”
我接過杯子,卻壓根沒想喝水,隻是象征性地往裏倒了點。
感覺到我尷尬又不失禮貌的舉動,陳瞎子璨然一笑:“無妨,我這老瞎子家裏平時沒什麽客人,見諒了。看來你倒是個懂得尊重對方的人。”
我客氣了一番,便直奔主題,問為什麽需要我幫他收三個生魂。
隻見陳瞎子毫無生氣的眼白在接近漆黑的屋裏翻了一翻,似是想起了諸多往事,過了良久,方才緩緩開啟了話匣子。
同三娘講述的掌故不同,陳瞎子對自己的身世透露甚少,隻說自己是陰匠陳家的後人,祖上傳下的厭勝術是以瓷器為主,我回想起之前陳瞎子提起的陰匠五家的專長,想來他便是善於治瓷的陳家後人。
陳家的厭勝除了獨以瓷器為料之外,還善於入靈,走的是逆法的法門,同我們葉家以正法為主的特點不同,陳家同陰物打交道的程度更甚,所以在道上被稱為“鬼瓷陳”。
陳瞎子早年還被人稱為陳炳仁的時候,癡迷於瓷器入靈,加上家族傳下的技藝就是將不同的陰靈壓入瓷器,形成一種獨特的厭勝物。
在早些年,尤其是十年運動之前,陳炳仁打著鋦碗匠的名號,在鄉間廣泛搜集陰靈,這也是為什麽陳三娘說的故事裏,陳炳仁總是端著個破瓷碗在別人家守候,這是因為當人要死時,會有一種獨特的氣息出現。
而善於做入靈的陰匠會敏銳地捕捉到這股氣息,於是就有了上麵的故事,陳炳仁端著碗在哪家門口,哪家必定會死人。
我聽到這裏方才恍然大悟,原來不是因為他是喪門星,而是那家人本來就有人要死,而陳炳仁就隻是想就近收一個生魂而已。
最開始的時候,他收的都是些散碎的、魂智不清的生魂,多數還不完整,但也能使厭勝物起效,但隨著技藝越來越熟練,年齡越來越長,他的要求開始發生了變化。
不知從什麽時候起,陳炳仁發現,完整的、魂智清晰的生魂,尤其是女人的生魂,對他有種特別的吸引力,於是誕生了一個既大膽又可怕的想法,那便是尋找一些完整的女性生魂,將它們壓入完整的瓷器中,看能不能打造一個似人似鬼的伴兒。
人的念頭就是這麽可怕,雖然一開始他被自己狂熱的想法所震驚,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每次施法做厭勝物時,他心裏似乎都有另外一個聲音在提醒,一定要試試這個大膽的想法。
加上那時生活困難,每天鋦碗的他也不可能有什麽好的收成,連處個對象甚至娶個媳婦都是難題,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開始了這趟驚險的旅程。
移居到一個村子時,他每天白天給人鋦碗,晚上就用收來的碎瓷片打底,慢慢地攢成一個瓷瓶,陳家鋦瓷的技藝本就是基本功,長年累月的鍛煉中陳炳仁已經練得登峰造極,鄉下本就沒什麽娛樂活動,不知多少個夜深人靜之時,他埋頭苦幹,終於完成了一個完美的瓷瓶。
有了瓷瓶坐底,他開始尋找生魂。
因為每天走家串巷,陳炳仁結識了很多鄉裏,同時也大概知道誰家有女性病人,年紀大的生魂他是沒有興趣的,單找那些即將早亡的生魂對於一個在陰物裏浸染數十年的陰匠來說不是難事。
機會總是會到來的。
有一天,一個大戶人家的閨女在河裏淹死了,陳炳仁剛巧路過那家人時,發現靈堂周圍有一種獨特的氣息,那是新鮮生魂的氣息,便停下腳步,找了個理由進去觀望。
早些時候靈堂裏沒有照片,但卻有死者的生辰八字,陳炳仁那時眼力極佳,一眼望去就知道了死者的年紀,同時生辰八字這東西對於一個熟知四柱命理的人來講,透露的不僅僅是年齡這麽基礎的問題。
通過八字陳炳仁大致能知道死者的相貌、體態。何況是他,就連我本人也能通過八字,在不見麵的情況下判出這個人的基本麵貌。
於是當晚,待眾人都散去僅留下守靈人的時候,陳炳仁施了個辦法誆走了守靈的,用一枚瓷碗便將棺木裏尚未離去的生魂收走。
當夜便以陳家獨門的印訣壓入瓷瓶中。
而那個女子的生魂,經過印訣壓製以後,便成為了陳炳仁的守子。守子這個東西很奇妙,介於陰靈和生人之間,尋常入靈的厭勝物中多半是散碎的生魂,很難有魂智的存在,而守子的魂智不但清晰,拋開沒有實際的身體,幾乎與常人無異。
而陳家獨門的治瓷技藝,能長期保持守子的魂智不散。
因為不同於普通陰靈的特性,守子但凡在一定的禁錮法器中加持的時間久了,是能與主人心意相通的,久而久之,這瓷瓶裏的守子便融入了陳炳仁的生活中。
據他本人講,因為長期廝守,他竟然對瓷瓶裏的守子產生了人類不該有的感情,放現在就叫人鬼戀,而那個時候,陳炳仁沒想那麽多,這個禁錮在瓷瓶裏的守子不知在多少個寒夜溫暖了他寂寞而清高的心靈。
旁人都覺得陳炳仁是個怪人,到了年紀不娶妻,卻忙著鼓搗瓷器。
陰匠都有強迫症,都試圖把自己的作品做得更完美,於是陳炳仁在給人鋦碗的同時,不斷地搜集他認為同那個瓷瓶匹配的瓷片,一次次更新那個瓷瓶。
久而久之,那瓷瓶竟被打磨得光滑如玉,甚至看上去跟一塊完整的玉料雕出來的無異。
可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這枚看似名貴的瓷瓶,卻在那個年代被一個當權者給看中了。
而陳炳仁後半生的慘劇,這時才剛剛開始。
還沒坐定,我心裏太多疑問就跳了出來,正準備發問,卻見陳瞎子不緊不慢摸了一個杯子出來:“別嫌老瞎子家裏的東西髒啊,我又瞧不見,無法打掃幹淨,你自己對付著喝點熱水吧。”
我接過杯子,卻壓根沒想喝水,隻是象征性地往裏倒了點。
感覺到我尷尬又不失禮貌的舉動,陳瞎子璨然一笑:“無妨,我這老瞎子家裏平時沒什麽客人,見諒了。看來你倒是個懂得尊重對方的人。”
我客氣了一番,便直奔主題,問為什麽需要我幫他收三個生魂。
隻見陳瞎子毫無生氣的眼白在接近漆黑的屋裏翻了一翻,似是想起了諸多往事,過了良久,方才緩緩開啟了話匣子。
同三娘講述的掌故不同,陳瞎子對自己的身世透露甚少,隻說自己是陰匠陳家的後人,祖上傳下的厭勝術是以瓷器為主,我回想起之前陳瞎子提起的陰匠五家的專長,想來他便是善於治瓷的陳家後人。
陳家的厭勝除了獨以瓷器為料之外,還善於入靈,走的是逆法的法門,同我們葉家以正法為主的特點不同,陳家同陰物打交道的程度更甚,所以在道上被稱為“鬼瓷陳”。
陳瞎子早年還被人稱為陳炳仁的時候,癡迷於瓷器入靈,加上家族傳下的技藝就是將不同的陰靈壓入瓷器,形成一種獨特的厭勝物。
在早些年,尤其是十年運動之前,陳炳仁打著鋦碗匠的名號,在鄉間廣泛搜集陰靈,這也是為什麽陳三娘說的故事裏,陳炳仁總是端著個破瓷碗在別人家守候,這是因為當人要死時,會有一種獨特的氣息出現。
而善於做入靈的陰匠會敏銳地捕捉到這股氣息,於是就有了上麵的故事,陳炳仁端著碗在哪家門口,哪家必定會死人。
我聽到這裏方才恍然大悟,原來不是因為他是喪門星,而是那家人本來就有人要死,而陳炳仁就隻是想就近收一個生魂而已。
最開始的時候,他收的都是些散碎的、魂智不清的生魂,多數還不完整,但也能使厭勝物起效,但隨著技藝越來越熟練,年齡越來越長,他的要求開始發生了變化。
不知從什麽時候起,陳炳仁發現,完整的、魂智清晰的生魂,尤其是女人的生魂,對他有種特別的吸引力,於是誕生了一個既大膽又可怕的想法,那便是尋找一些完整的女性生魂,將它們壓入完整的瓷器中,看能不能打造一個似人似鬼的伴兒。
人的念頭就是這麽可怕,雖然一開始他被自己狂熱的想法所震驚,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每次施法做厭勝物時,他心裏似乎都有另外一個聲音在提醒,一定要試試這個大膽的想法。
加上那時生活困難,每天鋦碗的他也不可能有什麽好的收成,連處個對象甚至娶個媳婦都是難題,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開始了這趟驚險的旅程。
移居到一個村子時,他每天白天給人鋦碗,晚上就用收來的碎瓷片打底,慢慢地攢成一個瓷瓶,陳家鋦瓷的技藝本就是基本功,長年累月的鍛煉中陳炳仁已經練得登峰造極,鄉下本就沒什麽娛樂活動,不知多少個夜深人靜之時,他埋頭苦幹,終於完成了一個完美的瓷瓶。
有了瓷瓶坐底,他開始尋找生魂。
因為每天走家串巷,陳炳仁結識了很多鄉裏,同時也大概知道誰家有女性病人,年紀大的生魂他是沒有興趣的,單找那些即將早亡的生魂對於一個在陰物裏浸染數十年的陰匠來說不是難事。
機會總是會到來的。
有一天,一個大戶人家的閨女在河裏淹死了,陳炳仁剛巧路過那家人時,發現靈堂周圍有一種獨特的氣息,那是新鮮生魂的氣息,便停下腳步,找了個理由進去觀望。
早些時候靈堂裏沒有照片,但卻有死者的生辰八字,陳炳仁那時眼力極佳,一眼望去就知道了死者的年紀,同時生辰八字這東西對於一個熟知四柱命理的人來講,透露的不僅僅是年齡這麽基礎的問題。
通過八字陳炳仁大致能知道死者的相貌、體態。何況是他,就連我本人也能通過八字,在不見麵的情況下判出這個人的基本麵貌。
於是當晚,待眾人都散去僅留下守靈人的時候,陳炳仁施了個辦法誆走了守靈的,用一枚瓷碗便將棺木裏尚未離去的生魂收走。
當夜便以陳家獨門的印訣壓入瓷瓶中。
而那個女子的生魂,經過印訣壓製以後,便成為了陳炳仁的守子。守子這個東西很奇妙,介於陰靈和生人之間,尋常入靈的厭勝物中多半是散碎的生魂,很難有魂智的存在,而守子的魂智不但清晰,拋開沒有實際的身體,幾乎與常人無異。
而陳家獨門的治瓷技藝,能長期保持守子的魂智不散。
因為不同於普通陰靈的特性,守子但凡在一定的禁錮法器中加持的時間久了,是能與主人心意相通的,久而久之,這瓷瓶裏的守子便融入了陳炳仁的生活中。
據他本人講,因為長期廝守,他竟然對瓷瓶裏的守子產生了人類不該有的感情,放現在就叫人鬼戀,而那個時候,陳炳仁沒想那麽多,這個禁錮在瓷瓶裏的守子不知在多少個寒夜溫暖了他寂寞而清高的心靈。
旁人都覺得陳炳仁是個怪人,到了年紀不娶妻,卻忙著鼓搗瓷器。
陰匠都有強迫症,都試圖把自己的作品做得更完美,於是陳炳仁在給人鋦碗的同時,不斷地搜集他認為同那個瓷瓶匹配的瓷片,一次次更新那個瓷瓶。
久而久之,那瓷瓶竟被打磨得光滑如玉,甚至看上去跟一塊完整的玉料雕出來的無異。
可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這枚看似名貴的瓷瓶,卻在那個年代被一個當權者給看中了。
而陳炳仁後半生的慘劇,這時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