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統一六國
曆史直播:開局為秦始皇直播亡國 作者:忘川錦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嬴政親政之前,秦國各方勢力紛擾,有嫪毐派,有呂不韋派,有宗親勢力,有外客勢力,還有秦王嬴政一方勢力。”
“後來,嫪毐攻擊蘄年宮,嬴政覆滅了嫪毐派,又借嫪毐事件,覆滅了呂不韋派。”
“兩個集團覆滅後,贏政感到輕鬆了許多。”
“可是朝堂之上,還有水火不能容的宗親勢力與外客勢力,要想讓這兩方勢力都絕對地聽命於自己,嬴政需要母親趙姬這個榜樣來給自己樹立威嚴。”
“樹立威嚴的方法有很多種,而贏政采用了最極端的一種,我覺得贏政的心靈已經開始出現問題,這是因為經曆的那些原因嗎,而且,他後麵做的事情,確實有點反常。”
“他的思想,治國好像都走向了殘暴的一麵。”
“嬴政囚禁母親趙姬後,秦國很多大臣替趙姬說情,這本是好心,對嬴政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可是嬴政的做法卻很極端,他將勸諫的大臣一一殺害,一口氣殺了27人,據說還將屍體掛在城門上。”
“多麽恐怖!這是什麽樣的行為,這不是視人命如草芥嗎?”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懂吧,樊於期是人們熟悉的人物,此人聽說荊軻要行刺秦王,他寧願自殺,讓荊軻割掉自己的頭顱去見嬴政,以增加刺殺成功的機會。”
“樊於期與嬴政有什麽仇?”
“因為樊於期曾為秦將,頗有戰功,後被趙將李牧打敗,樊於期不敢回秦國交差,跑到了燕國避亂。”
“嬴政卻因為樊於期逃跑而殺了樊於期全家,這才導致樊於期對嬴政恨之入骨。”
“逃兵雖然可恥,可是沒有證據可以控製起來其家人,為什麽全殺了呢,但當逃兵也挺無恥的。”
“雖然說秦國自商鞅變法後,一直有嚴刑峻法的傳統,可是秦王嬴政執政後,將這一傳統發揮到了極致。”
“後來秦滅六國,所施行的一係列政策,也大多比較嚴酷,比如實行殘肢損體的肉刑,又比如後來的焚書坑儒,修長城,修秦始皇陵……最終迫使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秦始皇:我愛這個陪我在童年相依為命的母親,卻又怨她之後的“背叛”。
不得不說,當時確實有政治原因,但以趙姬為借口除掉嫪毐和呂不韋兩大威脅,之後將其逐出鹹陽城,也算是對她的一種幽怨的善待吧,我無法麵對這樣的一位母親了。
“雖然嬴政繼位了,但是因為很年少,沒有一點實權,朝廷政權一直被呂不韋,以及趙姬以及情夫嫪毐把控。”
“嬴政早就對他們恨之入骨。解決了嫪毐真正執政一大阻力後,接下來就是呂不韋了。”
“嬴政派人給呂不韋送了一封質問信,信中強烈譴責呂不韋的諸多罪狀,後來呂不韋明白嬴政要對他動手了,自己選擇了自殺,從此嬴政實現了真正清君側,牢牢掌握了最大政權,開始了他的宏圖大業!”
“他在古人心裏就是暴君,可是我們後世看來,他是千古一帝,當年秦始皇沒有統一六國的話,也許現在的國家就會像外族一樣由很多小國家組成。”
“秦始皇對後世曆史的影響太過深遠了,然而大夥也眾所周知他是一個殘酷無比十惡不赦的暴君,功過是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22歲,這年是秦始皇舉行成人禮的時候,秦始皇的國君成人加冕儀式是在故都雍城舉行的,這成人禮不僅是一個成人禮,也是宣告著秦始皇親理朝政了。”
“他開始親理國事,第一件事就是罷免呂不韋的相職,奪回實權,同時提拔了一批能人將士,有文臣也有武將。”
“秦始皇剛剛上位就開始了打怪的模式。”
“柿子先拿軟的捏,先把軟柿子韓國捏爆,然後收拾了趙國。”
“打魏國的時候,秦國不講武德,圍了魏國首都大梁之後引黃河水灌城,水漫大梁城,魏國投降。”
“後嬴政派蒙恬和王翦滅了表麵朋友楚國,次年滅了燕國報當年荊軻刺秦之仇,最後一舉拿下孤立無援,瑟瑟發抖的齊國。”
“至此,秦滅六國任務完成。”
“公元前230-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建立大一統國家,秦始皇39歲,正式登基稱帝,成為曆史上第一位皇帝,創建了秦朝。”
“秦朝是一個多民族,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的國家,不僅如此還創建了“皇帝”的稱號,皇位為世襲製,廢除分封製,建立郡縣製,還架構了一整套官僚機構,對整個社會的架構,包括政治,軍事,社會等多個方麵滲透,其本人也被稱為“千古一帝”。”
“彼時的嬴政,獨孤求敗,天下第一,三皇五帝都不夠看的,於是稱皇帝,大秦王朝成立!”
“秦始皇希望繼任者能到萬世,但現實是秦二世而亡。”
“秦朝雖短暫,嬴政也隻當了十一年皇帝,但秦始皇這位千古一帝著實是幹了不少大事,立下了不世功業!”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確立三公九卿和郡縣製。”
“中央由三公九卿組成工作小組,地方實行郡縣製。”
“這兩樣前朝就有的,但那時都是諸侯國們私下搞搞,秦始皇給了它們名分。”
“三公九卿製度和郡縣製助力秦始皇實現政治製度上的統一,在後世一直被模仿,當然,也被超越了。”
“三公九卿,按字麵意思理解就行了。”
“皇帝下麵設立三位大人。”
“宰相,太尉、丞相、禦史大夫,分管軍事、行政、紀檢。”
“三公下麵設立九卿,即九個管理部門的負責人,掌管司法、稅收、外交等具體事務。”
“皇帝一拂衣袖,說句眾卿平身,說的就是這些卿們吧。”
“之前國家實行分封製,天子看似擁有全天下,其實地都分給了諸侯。”
“諸侯們又把地分給卿大夫們,封地是可以繼承的,老子死了就是兒子的,兒子死了是孫子的,代代相傳。”
“這很容易倒灌天子、諸侯被架空,無實權。”
“後來,嫪毐攻擊蘄年宮,嬴政覆滅了嫪毐派,又借嫪毐事件,覆滅了呂不韋派。”
“兩個集團覆滅後,贏政感到輕鬆了許多。”
“可是朝堂之上,還有水火不能容的宗親勢力與外客勢力,要想讓這兩方勢力都絕對地聽命於自己,嬴政需要母親趙姬這個榜樣來給自己樹立威嚴。”
“樹立威嚴的方法有很多種,而贏政采用了最極端的一種,我覺得贏政的心靈已經開始出現問題,這是因為經曆的那些原因嗎,而且,他後麵做的事情,確實有點反常。”
“他的思想,治國好像都走向了殘暴的一麵。”
“嬴政囚禁母親趙姬後,秦國很多大臣替趙姬說情,這本是好心,對嬴政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可是嬴政的做法卻很極端,他將勸諫的大臣一一殺害,一口氣殺了27人,據說還將屍體掛在城門上。”
“多麽恐怖!這是什麽樣的行為,這不是視人命如草芥嗎?”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懂吧,樊於期是人們熟悉的人物,此人聽說荊軻要行刺秦王,他寧願自殺,讓荊軻割掉自己的頭顱去見嬴政,以增加刺殺成功的機會。”
“樊於期與嬴政有什麽仇?”
“因為樊於期曾為秦將,頗有戰功,後被趙將李牧打敗,樊於期不敢回秦國交差,跑到了燕國避亂。”
“嬴政卻因為樊於期逃跑而殺了樊於期全家,這才導致樊於期對嬴政恨之入骨。”
“逃兵雖然可恥,可是沒有證據可以控製起來其家人,為什麽全殺了呢,但當逃兵也挺無恥的。”
“雖然說秦國自商鞅變法後,一直有嚴刑峻法的傳統,可是秦王嬴政執政後,將這一傳統發揮到了極致。”
“後來秦滅六國,所施行的一係列政策,也大多比較嚴酷,比如實行殘肢損體的肉刑,又比如後來的焚書坑儒,修長城,修秦始皇陵……最終迫使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秦始皇:我愛這個陪我在童年相依為命的母親,卻又怨她之後的“背叛”。
不得不說,當時確實有政治原因,但以趙姬為借口除掉嫪毐和呂不韋兩大威脅,之後將其逐出鹹陽城,也算是對她的一種幽怨的善待吧,我無法麵對這樣的一位母親了。
“雖然嬴政繼位了,但是因為很年少,沒有一點實權,朝廷政權一直被呂不韋,以及趙姬以及情夫嫪毐把控。”
“嬴政早就對他們恨之入骨。解決了嫪毐真正執政一大阻力後,接下來就是呂不韋了。”
“嬴政派人給呂不韋送了一封質問信,信中強烈譴責呂不韋的諸多罪狀,後來呂不韋明白嬴政要對他動手了,自己選擇了自殺,從此嬴政實現了真正清君側,牢牢掌握了最大政權,開始了他的宏圖大業!”
“他在古人心裏就是暴君,可是我們後世看來,他是千古一帝,當年秦始皇沒有統一六國的話,也許現在的國家就會像外族一樣由很多小國家組成。”
“秦始皇對後世曆史的影響太過深遠了,然而大夥也眾所周知他是一個殘酷無比十惡不赦的暴君,功過是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22歲,這年是秦始皇舉行成人禮的時候,秦始皇的國君成人加冕儀式是在故都雍城舉行的,這成人禮不僅是一個成人禮,也是宣告著秦始皇親理朝政了。”
“他開始親理國事,第一件事就是罷免呂不韋的相職,奪回實權,同時提拔了一批能人將士,有文臣也有武將。”
“秦始皇剛剛上位就開始了打怪的模式。”
“柿子先拿軟的捏,先把軟柿子韓國捏爆,然後收拾了趙國。”
“打魏國的時候,秦國不講武德,圍了魏國首都大梁之後引黃河水灌城,水漫大梁城,魏國投降。”
“後嬴政派蒙恬和王翦滅了表麵朋友楚國,次年滅了燕國報當年荊軻刺秦之仇,最後一舉拿下孤立無援,瑟瑟發抖的齊國。”
“至此,秦滅六國任務完成。”
“公元前230-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建立大一統國家,秦始皇39歲,正式登基稱帝,成為曆史上第一位皇帝,創建了秦朝。”
“秦朝是一個多民族,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的國家,不僅如此還創建了“皇帝”的稱號,皇位為世襲製,廢除分封製,建立郡縣製,還架構了一整套官僚機構,對整個社會的架構,包括政治,軍事,社會等多個方麵滲透,其本人也被稱為“千古一帝”。”
“彼時的嬴政,獨孤求敗,天下第一,三皇五帝都不夠看的,於是稱皇帝,大秦王朝成立!”
“秦始皇希望繼任者能到萬世,但現實是秦二世而亡。”
“秦朝雖短暫,嬴政也隻當了十一年皇帝,但秦始皇這位千古一帝著實是幹了不少大事,立下了不世功業!”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確立三公九卿和郡縣製。”
“中央由三公九卿組成工作小組,地方實行郡縣製。”
“這兩樣前朝就有的,但那時都是諸侯國們私下搞搞,秦始皇給了它們名分。”
“三公九卿製度和郡縣製助力秦始皇實現政治製度上的統一,在後世一直被模仿,當然,也被超越了。”
“三公九卿,按字麵意思理解就行了。”
“皇帝下麵設立三位大人。”
“宰相,太尉、丞相、禦史大夫,分管軍事、行政、紀檢。”
“三公下麵設立九卿,即九個管理部門的負責人,掌管司法、稅收、外交等具體事務。”
“皇帝一拂衣袖,說句眾卿平身,說的就是這些卿們吧。”
“之前國家實行分封製,天子看似擁有全天下,其實地都分給了諸侯。”
“諸侯們又把地分給卿大夫們,封地是可以繼承的,老子死了就是兒子的,兒子死了是孫子的,代代相傳。”
“這很容易倒灌天子、諸侯被架空,無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