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兩人還有另外一層意思,藏得十分隱蔽。今日之所以如此大方,要拜李戩都督中外,可沒安好心。
朝廷已經勢弱,必然要援引強臣以製衡權臣,唯有抬高李戩的身份,才能吸引南陽王與之對抗。
一個是大晉相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謂位極人臣。而另一個是大晉持節都督中外,掌管天下兵馬,可謂兵權在握。
如今各地諸侯群起,又有多少人,還真心效忠朝廷?即便許以都督中外軍事,不過是空名罷了。就如南陽王的相國之職一般,難道真的能夠左右天下嗎?
說到底,李戩所謂的都督中外,其所轄的,依然不過是他麾下的那數萬征北軍而已。
李戩暫時還沒想那麽深,但他也無所謂,隻要朝廷肯出兵便行。至於都督中外軍事,在這亂世,其實已經不值錢了。
很快,在閻鼎的帶領下,群臣紛紛附議。不管封李戩什麽官,其實許多人並不是很在意。隻要能將匈奴人,盡快趕出關中就行。
司馬鄴見群臣已經決定,自然不敢再說什麽,微微歎了口氣,當即下詔。拜李戩為都督中外諸軍事,假節鉞,統領中外兵馬,驅逐蠻匈,收複關中。
若是要拜將授鉞,一番流程下來,至少要幾日時間才能完成。但事急從權,李戩不可能坐等數日,當庭拜領持節大都督後,便立即出城處置軍務。
沒過多久,長安城終於派出一支萬人兵馬,由索綝統領。
李戩瞥了眼這支長安兵馬,臉色不由微寒,朝廷果然還是心存防備。派出來的兵馬,大半都是老弱病殘之輩。就這樣的兵馬,隻怕連抵擋匈奴鐵騎一次衝鋒都不行吧?
冷哼一聲,李戩也不好再說什麽,既然朝廷派出了一群炮灰,那就隻能當炮灰使用了。
兩軍合兵之後,李戩當即下令全軍開拔。僅僅一日,兩軍間的差距就一目了然。
虎狼軍雖然隻新近創建的,但將士們大多是在礦區服苦役,雖然勞累,但至少吃得飽,又常年幹活,練就一身好體力。行起軍來,日行四十餘裏。
可一萬長安兵馬就不行了,本身便不是朝廷精銳兵馬,當兵也是為了糊口而已。常年缺乏吃食,體力十分羸弱,才行軍半日,便累的走不動道了,隊伍一下子拉長了十餘裏。
索綝似乎也沒怎麽去管束,任由麾下兵馬拖拖拉拉。此次出兵,實乃是李戩當庭威脅,朝廷不得不做出的妥協。
想要指望朝廷兵馬盡心盡力,無異於癡心妄想。李戩也明白這一點,但他還是堅持讓朝廷出兵。
一來,留駐長安的虎狼軍隻有三千人馬,必須盡可能的調離長安守軍,方能保住長安北牆。
二來,他也有意,借助匈奴人之手,盡可能的削弱朝廷的實力。為他接下來控製朝廷,接管雍州,掃除障礙。
但麵對長安兵馬如此拖拖拉拉,李戩也是氣得火冒三丈。當派遣一支千人的督軍兵馬,就跟在長安軍最後麵。
每一個時辰,凡是落在隊伍最後麵的五十人,將被全數斬殺。
一開始,長安兵還不相信,李戩敢這麽做。當一個時辰過去後,遠遠跟在他們後方的督軍兵馬,立即凶神惡煞的衝上來。
還不等他們反映過來,刀光一閃,人頭落地。片刻間,五十具屍體便倒在了地上。
原本還懶散行軍的長安兵,頓時被嚇壞了。有人想要上前理論,對方二話不說,揮刀便砍。
督軍將士一把將其頭顱砍下來,提著他的首級,陰森森的看著眾人。”你們還有一個時辰活命,希望我們下一次遇見的,不是你們。“
望著不住往下滴血的頭顱,所有人的臉色頓時變得慘白。這些人太狠了,竟然敢當場殺人。
一時間,這些懶懶散散的長安兵,當即連滾帶爬,瘋狂的向前奔逃。他們可不想,下一次自己的腦袋和身體分家。
督軍將士將五十幾個腦袋全部砍下,數十騎兵一手提著腦袋,縱馬向前奔去。一邊奔馳,一邊高聲大喊:“凡一個時辰內,落後五十名者,斬!”
漫長的長安軍隊伍,頓時陷入混亂。什麽?這是什麽規定,太殘暴了。眾將士們不由喧嘩起來,群情激奮。
沒過多久,便見原本在前方急行軍的一萬八千虎狼軍,竟然聚攏起來,向長安兵馬逼近。
索綝縱馬來到李戩跟前,冷聲道:“李戩,你。。。。”
“大膽!”李戩卻不等他說完,當即怒目圓瞪,厲聲喝道,”本官現在是大都督,統領中外軍事,更是你的上官,你竟敢直呼本官名諱?如此目無尊卑,眼裏可還有軍法?“
索綝原本是來興師問罪的,不想卻被他尋了各破綻,直接來了個下馬威。原本洶洶氣勢,頓時一下被澆滅了。
如今李戩已被朝廷拜為大都督,統領全軍,從法理上講,他索綝亦是在其麾下效命。
若是李戩較起真來,命人將他拉出去砍了,他也沒處說理去。
索綝漲紅了臉,低著頭,咬牙切齒的拜道,“末將一時情急,觸犯軍法,還望大都督恕罪。”
李戩也知道,若是自己輕易懲處他,極有可能導致對方翻臉。當即冷哼一聲,“念你初犯,此罪暫且記下,許你將功補過。”
“末將多謝大都督恩典。”索綝攥緊拳頭,躬身下拜。
說完,當即直起身來,沉聲道:“大都督,末將有一事不明,為何您要派遣一支督軍,隨意屠殺我軍將士?”
李戩淡笑道:“時間緊迫,豈容耽誤軍情?本官之前便下令,全軍急速行軍,日行四十裏。可長安兵馬一日行軍不過二十裏,隊伍卻拉出十餘裏。若是此時出現一支匈奴騎兵,隻需要一千人,便足以擊潰這一萬兵馬。”
“以其讓他們被匈奴人斬盡殺絕,隻付出區區五十人的性命,總比全軍覆沒強。”
“可現在這是大後方,哪來的匈奴人?”索綝咬著要,怒聲道,”您這樣做,難道就不怕激起兵變嗎?“
“兵變?”李戩嗤笑道,“就憑這些孱弱之兵,又能如何?本官說句不客氣的話,這一萬兵馬,滅之易耳。”
“至於索將軍所言,豈是領軍之人該說的話?”李戩隨即臉色一變,訓斥道,“凡行軍在外,便如入敵國,進退有度,行止有據,方不為敵所趁。索將軍帶兵如此渙散失度,本官深以為恥。“
朝廷已經勢弱,必然要援引強臣以製衡權臣,唯有抬高李戩的身份,才能吸引南陽王與之對抗。
一個是大晉相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謂位極人臣。而另一個是大晉持節都督中外,掌管天下兵馬,可謂兵權在握。
如今各地諸侯群起,又有多少人,還真心效忠朝廷?即便許以都督中外軍事,不過是空名罷了。就如南陽王的相國之職一般,難道真的能夠左右天下嗎?
說到底,李戩所謂的都督中外,其所轄的,依然不過是他麾下的那數萬征北軍而已。
李戩暫時還沒想那麽深,但他也無所謂,隻要朝廷肯出兵便行。至於都督中外軍事,在這亂世,其實已經不值錢了。
很快,在閻鼎的帶領下,群臣紛紛附議。不管封李戩什麽官,其實許多人並不是很在意。隻要能將匈奴人,盡快趕出關中就行。
司馬鄴見群臣已經決定,自然不敢再說什麽,微微歎了口氣,當即下詔。拜李戩為都督中外諸軍事,假節鉞,統領中外兵馬,驅逐蠻匈,收複關中。
若是要拜將授鉞,一番流程下來,至少要幾日時間才能完成。但事急從權,李戩不可能坐等數日,當庭拜領持節大都督後,便立即出城處置軍務。
沒過多久,長安城終於派出一支萬人兵馬,由索綝統領。
李戩瞥了眼這支長安兵馬,臉色不由微寒,朝廷果然還是心存防備。派出來的兵馬,大半都是老弱病殘之輩。就這樣的兵馬,隻怕連抵擋匈奴鐵騎一次衝鋒都不行吧?
冷哼一聲,李戩也不好再說什麽,既然朝廷派出了一群炮灰,那就隻能當炮灰使用了。
兩軍合兵之後,李戩當即下令全軍開拔。僅僅一日,兩軍間的差距就一目了然。
虎狼軍雖然隻新近創建的,但將士們大多是在礦區服苦役,雖然勞累,但至少吃得飽,又常年幹活,練就一身好體力。行起軍來,日行四十餘裏。
可一萬長安兵馬就不行了,本身便不是朝廷精銳兵馬,當兵也是為了糊口而已。常年缺乏吃食,體力十分羸弱,才行軍半日,便累的走不動道了,隊伍一下子拉長了十餘裏。
索綝似乎也沒怎麽去管束,任由麾下兵馬拖拖拉拉。此次出兵,實乃是李戩當庭威脅,朝廷不得不做出的妥協。
想要指望朝廷兵馬盡心盡力,無異於癡心妄想。李戩也明白這一點,但他還是堅持讓朝廷出兵。
一來,留駐長安的虎狼軍隻有三千人馬,必須盡可能的調離長安守軍,方能保住長安北牆。
二來,他也有意,借助匈奴人之手,盡可能的削弱朝廷的實力。為他接下來控製朝廷,接管雍州,掃除障礙。
但麵對長安兵馬如此拖拖拉拉,李戩也是氣得火冒三丈。當派遣一支千人的督軍兵馬,就跟在長安軍最後麵。
每一個時辰,凡是落在隊伍最後麵的五十人,將被全數斬殺。
一開始,長安兵還不相信,李戩敢這麽做。當一個時辰過去後,遠遠跟在他們後方的督軍兵馬,立即凶神惡煞的衝上來。
還不等他們反映過來,刀光一閃,人頭落地。片刻間,五十具屍體便倒在了地上。
原本還懶散行軍的長安兵,頓時被嚇壞了。有人想要上前理論,對方二話不說,揮刀便砍。
督軍將士一把將其頭顱砍下來,提著他的首級,陰森森的看著眾人。”你們還有一個時辰活命,希望我們下一次遇見的,不是你們。“
望著不住往下滴血的頭顱,所有人的臉色頓時變得慘白。這些人太狠了,竟然敢當場殺人。
一時間,這些懶懶散散的長安兵,當即連滾帶爬,瘋狂的向前奔逃。他們可不想,下一次自己的腦袋和身體分家。
督軍將士將五十幾個腦袋全部砍下,數十騎兵一手提著腦袋,縱馬向前奔去。一邊奔馳,一邊高聲大喊:“凡一個時辰內,落後五十名者,斬!”
漫長的長安軍隊伍,頓時陷入混亂。什麽?這是什麽規定,太殘暴了。眾將士們不由喧嘩起來,群情激奮。
沒過多久,便見原本在前方急行軍的一萬八千虎狼軍,竟然聚攏起來,向長安兵馬逼近。
索綝縱馬來到李戩跟前,冷聲道:“李戩,你。。。。”
“大膽!”李戩卻不等他說完,當即怒目圓瞪,厲聲喝道,”本官現在是大都督,統領中外軍事,更是你的上官,你竟敢直呼本官名諱?如此目無尊卑,眼裏可還有軍法?“
索綝原本是來興師問罪的,不想卻被他尋了各破綻,直接來了個下馬威。原本洶洶氣勢,頓時一下被澆滅了。
如今李戩已被朝廷拜為大都督,統領全軍,從法理上講,他索綝亦是在其麾下效命。
若是李戩較起真來,命人將他拉出去砍了,他也沒處說理去。
索綝漲紅了臉,低著頭,咬牙切齒的拜道,“末將一時情急,觸犯軍法,還望大都督恕罪。”
李戩也知道,若是自己輕易懲處他,極有可能導致對方翻臉。當即冷哼一聲,“念你初犯,此罪暫且記下,許你將功補過。”
“末將多謝大都督恩典。”索綝攥緊拳頭,躬身下拜。
說完,當即直起身來,沉聲道:“大都督,末將有一事不明,為何您要派遣一支督軍,隨意屠殺我軍將士?”
李戩淡笑道:“時間緊迫,豈容耽誤軍情?本官之前便下令,全軍急速行軍,日行四十裏。可長安兵馬一日行軍不過二十裏,隊伍卻拉出十餘裏。若是此時出現一支匈奴騎兵,隻需要一千人,便足以擊潰這一萬兵馬。”
“以其讓他們被匈奴人斬盡殺絕,隻付出區區五十人的性命,總比全軍覆沒強。”
“可現在這是大後方,哪來的匈奴人?”索綝咬著要,怒聲道,”您這樣做,難道就不怕激起兵變嗎?“
“兵變?”李戩嗤笑道,“就憑這些孱弱之兵,又能如何?本官說句不客氣的話,這一萬兵馬,滅之易耳。”
“至於索將軍所言,豈是領軍之人該說的話?”李戩隨即臉色一變,訓斥道,“凡行軍在外,便如入敵國,進退有度,行止有據,方不為敵所趁。索將軍帶兵如此渙散失度,本官深以為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