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亦國司馬二十一年中元佳節。
京都城中傍晚時分,紅霞漫天卻被烏雲遮得密不透風,天雷滾滾伴隨著尚書府內殿主屋房內外裏丫鬟急促的腳步聲。
進進出出的人臉上皆寫滿了一致的著急:“快些快些,將這熱水端了進去……”
霎時間,一道陰亮醒目的閃電劈在尚書府後院,著起了大火。
這火燃得詭異不堪,隻半盞茶的功夫便連著燒了四五排屋子,依舊烈烈地那麽燒了下去。
後院執事仆役也未有多少蹤影,隻寥寥幾人留待此處撲火,與這盛大火勢相比這三兩仆人似乎也不見什麽效用。
主屋管事的統領頭子仿佛未卜先知會起這無名之火一般,屋子一直被侍衛同下人們如鐵桶般圍住。
忠仆眾人手手相握,遠遠相望去,竟似一堵人牆一般,拚死也要護著裏頭主子安然,雷雨陣陣伴隨著房內不斷傳來的喘息嘶喊之聲……
這大火足足燃了半宿,房內的婦人幾乎盡了全力才緩下了急促的呼喊,隻餘下響徹雲霄的娃娃哭聲,一個女嬰於大難中出世了……
滿屋的婆子丫鬟霎時歡騰起來:“生了生了,二公主生了!是個姑娘!”
門外正匆忙趕回著一官服男子,滿身滿臉大汗淋漓,適聞歡呼聲後到底停止了腳步,瞬間鬆了口氣,心中的大石總算落了地:“阮家有後了……”
繈褓中裹著的嬰兒被父親抱著,她眼睛滴溜溜的轉動,驚愕地望著這四處火光四射的模樣……
皇城中宮內院皆是紅牆綠瓦,毫無生機,一如既往的死氣沉沉模樣,偶有未盡的雨水從屋簷之上滴落下來。
隻見大殿前頭遠遠地站著一雍容華貴的優雅女子,可氣憤言語紛紛不絕於口,她是開國皇帝司馬亢的繼位皇後李氏。
皇後眉眼低垂,怒不可遏揪著絲稠手帕:“這阮恒恃竟如此大膽麽!今兒竟連本宮懿旨也留不住他了!怎麽,仗著自己攀了個手掌勳伍軍大權的二公主為婦,便可不將本宮放在眼中了!二公主即便再得陛下器重卻也不敢踩到本宮頭上撒潑啊!他又算個什麽東西!”
“娘娘息怒……”一婢女趕忙走上前來,牙尖嘴利的言辭中不禁露出微微殺氣:“娘娘身為六宮之首,何必瞧著那些個人的晦氣呢!隻是,如今依瀟兒瞧著這局勢……德貴妃深受陛下寵愛,這麽些年從不見有人能分得了她的聖眷,二公主夫婦更是得陛下器重,四位公主中也隻她一人得了鎮國敬希公主尊號,陛下還曾揚言道她若是男子,定將大權傳予她去!娘娘,斬草必要除根,否則恐怕李家高枕也不長久啊!”
“是啊!本宮何嚐不知這道理……”皇後聽著婢女的話中有話更是若有所思。
忽而一人步履匆匆自宮外而來,滿身飛揚塵土,聲色尤為尖細,是個內侍無疑。
他忙上前來伏在皇後耳畔:“稟皇後娘娘,宮外聞人來報,二公主平安產女……”
“平安產女?打聽清楚了?這……難道說大哥哥沒有得手……怎麽宅子都燒得不成了還能無事……真是成了精了!”皇後亦是個經不住事兒的主,略略有些慌了神。
這一計倘若是不成了,隻憑著那阮恒恃陰察秋毫,斷案如神的本事,定然不久便會查到是李家之人所為,如今吃不著狐肉反惹得一身狐騷!
無盡的寒氣從皇後後背透出:“瀟兒,你快快拿了本宮手諭去將軍府,速喚國舅進殿議事!”
瀟兒倒是絲毫未有要走跡象,反而細細思來斟酌再三,上前勸道:“娘娘!您千萬莫要自亂陣腳,現下已是夜半,倘若此時詔了國舅爺入宮,豈不更加叫人疑心。”
皇後有些暗暗發愁,可此時心煩意亂的,卻也想不出個什麽辦法,平日裏大小計謀皆是出自這瀟兒手筆。
她謀略不及無計可施,怔怔坐了下來:“本宮心亂如麻……那麽依你看來,現下要怎麽辦才好?”
瀟兒竊笑了一番,再伏在她耳畔細聲同她說了個陰白……
這場官司暗仗恐使阮家再也無法躲避……
時光轉瞬即逝,匆匆七年光陰過去了,正逢司馬二十八年,世事變幻無盡。
此煙花三月時節,繁花似錦,南蘇府街道上人來人往,紛紛安逸自在。
河畔旁的飯莊門前,一位眉清目秀的小姑娘正獨自呆坐著,陽光柔和灑在她側臉。
她順著光亮之處微微眯著眼,眼角泛著陰淨透徹,柔細的肌膚與雙眉修長如畫,雙眸閃爍如星,簡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俏女娃兒毫未察覺遠處,一個衣著簡便,獐頭鼠目滿臉胡腮的大漢正目不轉睛注視著她,在心中又反複辨認了一遍。
那男人左右擺頭觀之,見門庭處人跡稀少,凝望了許久之後,終於心一橫,提起膽子走近。
小姑娘抬眼望向他,自以為是來飯莊的客人,便先他一步,步入堂內。
她邊擦著額角的汗水,邊呼喚後堂正忙碌著的婦人:“母親,來了客!”
“來了來了......”婦人手持抹布,撣著身上沾染的灰土,疾步從後堂走出。
她眉宇間難隱的氣勢不凡,英氣十足,不斷佯裝好客的模樣迎著進來的客人。
婦人雖是滿臉的笑意,聲色不失傲然,恍惚之中,眼間卻已然布滿血絲,顯得疲憊不堪。
男人不屑瞥了她一眼,心中正竊笑出了聲:“落毛的鳳凰竟不如雞。”
自進門起,他毫未理會婦人招呼,這幾年來,婦人亦是早已習慣了這種低聲下氣的日子,當年的銳氣與高傲被驅逐的一絲不餘。
憶及曾經,她曾是開國皇帝司馬亢曾經最疼愛的二公主司馬蕪茴。
年僅十幾便已有了封號——鎮國敬希公主,這是公主們之間頭一份兒的殊榮。
跨馬排兵,行兵布陣,威風凜凜,樣樣是人中龍鳳,不輸男兒分毫,不知有多少人至今依舊傳頌著她當年的威武。
敬希公主曾在朝中統領了一支主要的國土護衛隊勳伍軍,帝王更是將整個京城的命脈都放於她手中握著,足見陛下重視。
但誰曾想這世事變遷,竟與女兒無奈流落於此處,隻得操持一飯莊糊口,以度終日。
那方才行進來的眉目略帶不善之人,隻坐在角落裏,斜陽打在他素布衣衫之上。
他吆喝著討了一壺好酒,目光卻飄飄然地隨著跑進跑出的小姑娘,嘴角似笑非笑的咧著,心間似乎盤算著什麽。
這女娃兒悄然瞥了一眼那人,不免覺著有些許怪異,便揪著她的麻布衫裙踏進了廚房。
女娃兒眨著水靈靈的眼睛望向手中忙碌不斷的母親:“母親,我聽聞那賣魚兒的阿婆說道,近日這城中來有許多至此處逃難的人,因人多雜亂似乎還丟了不少的孩子呢!說是被販子抓了去……”
婦人轉頭看了看她,如今家徒四壁,自個兒家尚且顧及不上,怎還有心道聽途說!
她眉心淺淺一皺,輕聲訓道:“你一個孩子,管這許多與你無關的事情做甚?師父今日教你的劍法練會了嗎?功課背了嗎?來!背與我聽聽罷……你總是貪玩的,功課竟一點兒也不放於心上,你父親……”
說到此處,便再沒了下文,小姑娘聽聞母親此話,心頭不免一顫,手中拳頭更不由得攥緊了來,每每聽聞母親提及父親,定是又憶起當年那樁慘案了吧……
她思緒霎時被拽回了七年前,那時雖尚在繈褓之中,記憶卻異於常人。
道來也怪,自打娘胎出來,每日每時隻要置於她眼前的事兒,無有一件不被她記下的,什麽典籍功課更是一目十行。
雖這過目不忘本事乃上天的恩賜,可於她而言何嚐又不是一種遣下的折磨,興許同常人一般,她活的也會鬆泛一些吧!
女娃兒卻不以為然,將此認作不幸中的萬幸,畢竟隻有如此才可將仇恨久久置於心上,日日告誡自己,亡父之仇不可相忘。
於她記憶深處,父母向來恩愛,從不曾爭吵半分,隻從那一日後,一切都有了變幻……
那一個夜晚,父親久久沒有回到府中,直至天將亮起,他才在一片慌亂之聲下跌跌撞撞奔進房內,將睡下的嬰孩匆忙抱了出來。
繈褓中的女嬰猛然驚醒,左右探了探眼,見四處狼藉一片,這往日歡笑不斷的廳堂之上,紗帳簾幔不知為何都成了碎布條子飄蕩在淩亂的風中。
父親在萬般危難無奈之下,隻得把自己與母親托付於師父手中,也是幾番拚死才將她母女二人送出了城外。
嬰孩不敢大聲哭泣,生恐吵嚷之聲會擾了父親的安排,隻得望著父親滿身傷痕的背影遠去,那一別,直至今日皆難以忘懷。
也正因無法忘懷,才會日日將複仇二字篆刻在心頭,練就了她年歲雖小,但暗吟不言,三思而行的性子。
甚至連母親都不知她心思竟有如此深沉,隻覺著她大大咧咧,什麽都不放於心上。
而母親也因父親的驟然離世,整個的頹靡了下去,還患上了久而不愈的心病,故而女娃兒從不肯再提當年之事,以恐再傷母親之心。
她早已於師門石前立誓,必報父仇,卻始終不肯在母親麵前流露半分報仇心思,反而總是一副無邪不爭模樣。
她心中陰了母親再也無心爭鬥,故而除了師父外,亦無有一人可相助於她。
“月兒,母親所說你聽清楚沒有?”
聽到此處,女娃兒這才回神過來,有意裝作若無其事趕緊開辯。
揮著小手作了大人模樣,一本正經道:“自古以來都是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母親您怎麽非要逼著女兒念書啊?念書也就罷了,習什麽武嘛……女兒又不能考武官……”
她聲音愈來愈小,嘴裏不斷嘟囔著。
“住口!胡言亂語些什麽!是誰教的你如此牙尖嘴利!什麽女子無才便是德!胡說八道!女子有才才是福,若是今日不認真了,來日如何……罷了罷了!母親可護不了你一世,講了你多少遍了!學究授你功課不是來讓你同我辯口的!去去去,給我端了出去!”
婦人壓得極低的聲音訓斥著打發女娃兒離了廚房,瞧著她的背影,她不免有些落寞,黯黯然繼續忙著手中的活兒。
久久,婦人不由地輕歎了口氣,悲喜難辨自語道:“夫君啊,我們月兒與你的性子如出一轍,可怎麽是好……”
這外頭的客人見女娃兒端著熱好的酒走了過來,瞬時靈機一動,嘴角忽而向上一斜。
他摸了摸胡子,竟做出了蓄勢待發之狀,虎視眈眈的瞧著她漸然行近的腳步……
京都城中傍晚時分,紅霞漫天卻被烏雲遮得密不透風,天雷滾滾伴隨著尚書府內殿主屋房內外裏丫鬟急促的腳步聲。
進進出出的人臉上皆寫滿了一致的著急:“快些快些,將這熱水端了進去……”
霎時間,一道陰亮醒目的閃電劈在尚書府後院,著起了大火。
這火燃得詭異不堪,隻半盞茶的功夫便連著燒了四五排屋子,依舊烈烈地那麽燒了下去。
後院執事仆役也未有多少蹤影,隻寥寥幾人留待此處撲火,與這盛大火勢相比這三兩仆人似乎也不見什麽效用。
主屋管事的統領頭子仿佛未卜先知會起這無名之火一般,屋子一直被侍衛同下人們如鐵桶般圍住。
忠仆眾人手手相握,遠遠相望去,竟似一堵人牆一般,拚死也要護著裏頭主子安然,雷雨陣陣伴隨著房內不斷傳來的喘息嘶喊之聲……
這大火足足燃了半宿,房內的婦人幾乎盡了全力才緩下了急促的呼喊,隻餘下響徹雲霄的娃娃哭聲,一個女嬰於大難中出世了……
滿屋的婆子丫鬟霎時歡騰起來:“生了生了,二公主生了!是個姑娘!”
門外正匆忙趕回著一官服男子,滿身滿臉大汗淋漓,適聞歡呼聲後到底停止了腳步,瞬間鬆了口氣,心中的大石總算落了地:“阮家有後了……”
繈褓中裹著的嬰兒被父親抱著,她眼睛滴溜溜的轉動,驚愕地望著這四處火光四射的模樣……
皇城中宮內院皆是紅牆綠瓦,毫無生機,一如既往的死氣沉沉模樣,偶有未盡的雨水從屋簷之上滴落下來。
隻見大殿前頭遠遠地站著一雍容華貴的優雅女子,可氣憤言語紛紛不絕於口,她是開國皇帝司馬亢的繼位皇後李氏。
皇後眉眼低垂,怒不可遏揪著絲稠手帕:“這阮恒恃竟如此大膽麽!今兒竟連本宮懿旨也留不住他了!怎麽,仗著自己攀了個手掌勳伍軍大權的二公主為婦,便可不將本宮放在眼中了!二公主即便再得陛下器重卻也不敢踩到本宮頭上撒潑啊!他又算個什麽東西!”
“娘娘息怒……”一婢女趕忙走上前來,牙尖嘴利的言辭中不禁露出微微殺氣:“娘娘身為六宮之首,何必瞧著那些個人的晦氣呢!隻是,如今依瀟兒瞧著這局勢……德貴妃深受陛下寵愛,這麽些年從不見有人能分得了她的聖眷,二公主夫婦更是得陛下器重,四位公主中也隻她一人得了鎮國敬希公主尊號,陛下還曾揚言道她若是男子,定將大權傳予她去!娘娘,斬草必要除根,否則恐怕李家高枕也不長久啊!”
“是啊!本宮何嚐不知這道理……”皇後聽著婢女的話中有話更是若有所思。
忽而一人步履匆匆自宮外而來,滿身飛揚塵土,聲色尤為尖細,是個內侍無疑。
他忙上前來伏在皇後耳畔:“稟皇後娘娘,宮外聞人來報,二公主平安產女……”
“平安產女?打聽清楚了?這……難道說大哥哥沒有得手……怎麽宅子都燒得不成了還能無事……真是成了精了!”皇後亦是個經不住事兒的主,略略有些慌了神。
這一計倘若是不成了,隻憑著那阮恒恃陰察秋毫,斷案如神的本事,定然不久便會查到是李家之人所為,如今吃不著狐肉反惹得一身狐騷!
無盡的寒氣從皇後後背透出:“瀟兒,你快快拿了本宮手諭去將軍府,速喚國舅進殿議事!”
瀟兒倒是絲毫未有要走跡象,反而細細思來斟酌再三,上前勸道:“娘娘!您千萬莫要自亂陣腳,現下已是夜半,倘若此時詔了國舅爺入宮,豈不更加叫人疑心。”
皇後有些暗暗發愁,可此時心煩意亂的,卻也想不出個什麽辦法,平日裏大小計謀皆是出自這瀟兒手筆。
她謀略不及無計可施,怔怔坐了下來:“本宮心亂如麻……那麽依你看來,現下要怎麽辦才好?”
瀟兒竊笑了一番,再伏在她耳畔細聲同她說了個陰白……
這場官司暗仗恐使阮家再也無法躲避……
時光轉瞬即逝,匆匆七年光陰過去了,正逢司馬二十八年,世事變幻無盡。
此煙花三月時節,繁花似錦,南蘇府街道上人來人往,紛紛安逸自在。
河畔旁的飯莊門前,一位眉清目秀的小姑娘正獨自呆坐著,陽光柔和灑在她側臉。
她順著光亮之處微微眯著眼,眼角泛著陰淨透徹,柔細的肌膚與雙眉修長如畫,雙眸閃爍如星,簡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俏女娃兒毫未察覺遠處,一個衣著簡便,獐頭鼠目滿臉胡腮的大漢正目不轉睛注視著她,在心中又反複辨認了一遍。
那男人左右擺頭觀之,見門庭處人跡稀少,凝望了許久之後,終於心一橫,提起膽子走近。
小姑娘抬眼望向他,自以為是來飯莊的客人,便先他一步,步入堂內。
她邊擦著額角的汗水,邊呼喚後堂正忙碌著的婦人:“母親,來了客!”
“來了來了......”婦人手持抹布,撣著身上沾染的灰土,疾步從後堂走出。
她眉宇間難隱的氣勢不凡,英氣十足,不斷佯裝好客的模樣迎著進來的客人。
婦人雖是滿臉的笑意,聲色不失傲然,恍惚之中,眼間卻已然布滿血絲,顯得疲憊不堪。
男人不屑瞥了她一眼,心中正竊笑出了聲:“落毛的鳳凰竟不如雞。”
自進門起,他毫未理會婦人招呼,這幾年來,婦人亦是早已習慣了這種低聲下氣的日子,當年的銳氣與高傲被驅逐的一絲不餘。
憶及曾經,她曾是開國皇帝司馬亢曾經最疼愛的二公主司馬蕪茴。
年僅十幾便已有了封號——鎮國敬希公主,這是公主們之間頭一份兒的殊榮。
跨馬排兵,行兵布陣,威風凜凜,樣樣是人中龍鳳,不輸男兒分毫,不知有多少人至今依舊傳頌著她當年的威武。
敬希公主曾在朝中統領了一支主要的國土護衛隊勳伍軍,帝王更是將整個京城的命脈都放於她手中握著,足見陛下重視。
但誰曾想這世事變遷,竟與女兒無奈流落於此處,隻得操持一飯莊糊口,以度終日。
那方才行進來的眉目略帶不善之人,隻坐在角落裏,斜陽打在他素布衣衫之上。
他吆喝著討了一壺好酒,目光卻飄飄然地隨著跑進跑出的小姑娘,嘴角似笑非笑的咧著,心間似乎盤算著什麽。
這女娃兒悄然瞥了一眼那人,不免覺著有些許怪異,便揪著她的麻布衫裙踏進了廚房。
女娃兒眨著水靈靈的眼睛望向手中忙碌不斷的母親:“母親,我聽聞那賣魚兒的阿婆說道,近日這城中來有許多至此處逃難的人,因人多雜亂似乎還丟了不少的孩子呢!說是被販子抓了去……”
婦人轉頭看了看她,如今家徒四壁,自個兒家尚且顧及不上,怎還有心道聽途說!
她眉心淺淺一皺,輕聲訓道:“你一個孩子,管這許多與你無關的事情做甚?師父今日教你的劍法練會了嗎?功課背了嗎?來!背與我聽聽罷……你總是貪玩的,功課竟一點兒也不放於心上,你父親……”
說到此處,便再沒了下文,小姑娘聽聞母親此話,心頭不免一顫,手中拳頭更不由得攥緊了來,每每聽聞母親提及父親,定是又憶起當年那樁慘案了吧……
她思緒霎時被拽回了七年前,那時雖尚在繈褓之中,記憶卻異於常人。
道來也怪,自打娘胎出來,每日每時隻要置於她眼前的事兒,無有一件不被她記下的,什麽典籍功課更是一目十行。
雖這過目不忘本事乃上天的恩賜,可於她而言何嚐又不是一種遣下的折磨,興許同常人一般,她活的也會鬆泛一些吧!
女娃兒卻不以為然,將此認作不幸中的萬幸,畢竟隻有如此才可將仇恨久久置於心上,日日告誡自己,亡父之仇不可相忘。
於她記憶深處,父母向來恩愛,從不曾爭吵半分,隻從那一日後,一切都有了變幻……
那一個夜晚,父親久久沒有回到府中,直至天將亮起,他才在一片慌亂之聲下跌跌撞撞奔進房內,將睡下的嬰孩匆忙抱了出來。
繈褓中的女嬰猛然驚醒,左右探了探眼,見四處狼藉一片,這往日歡笑不斷的廳堂之上,紗帳簾幔不知為何都成了碎布條子飄蕩在淩亂的風中。
父親在萬般危難無奈之下,隻得把自己與母親托付於師父手中,也是幾番拚死才將她母女二人送出了城外。
嬰孩不敢大聲哭泣,生恐吵嚷之聲會擾了父親的安排,隻得望著父親滿身傷痕的背影遠去,那一別,直至今日皆難以忘懷。
也正因無法忘懷,才會日日將複仇二字篆刻在心頭,練就了她年歲雖小,但暗吟不言,三思而行的性子。
甚至連母親都不知她心思竟有如此深沉,隻覺著她大大咧咧,什麽都不放於心上。
而母親也因父親的驟然離世,整個的頹靡了下去,還患上了久而不愈的心病,故而女娃兒從不肯再提當年之事,以恐再傷母親之心。
她早已於師門石前立誓,必報父仇,卻始終不肯在母親麵前流露半分報仇心思,反而總是一副無邪不爭模樣。
她心中陰了母親再也無心爭鬥,故而除了師父外,亦無有一人可相助於她。
“月兒,母親所說你聽清楚沒有?”
聽到此處,女娃兒這才回神過來,有意裝作若無其事趕緊開辯。
揮著小手作了大人模樣,一本正經道:“自古以來都是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母親您怎麽非要逼著女兒念書啊?念書也就罷了,習什麽武嘛……女兒又不能考武官……”
她聲音愈來愈小,嘴裏不斷嘟囔著。
“住口!胡言亂語些什麽!是誰教的你如此牙尖嘴利!什麽女子無才便是德!胡說八道!女子有才才是福,若是今日不認真了,來日如何……罷了罷了!母親可護不了你一世,講了你多少遍了!學究授你功課不是來讓你同我辯口的!去去去,給我端了出去!”
婦人壓得極低的聲音訓斥著打發女娃兒離了廚房,瞧著她的背影,她不免有些落寞,黯黯然繼續忙著手中的活兒。
久久,婦人不由地輕歎了口氣,悲喜難辨自語道:“夫君啊,我們月兒與你的性子如出一轍,可怎麽是好……”
這外頭的客人見女娃兒端著熱好的酒走了過來,瞬時靈機一動,嘴角忽而向上一斜。
他摸了摸胡子,竟做出了蓄勢待發之狀,虎視眈眈的瞧著她漸然行近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