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池昏厥的消息傳到前線,極大鼓舞了金國士兵,梁朝傾帶兵又一路猛進,逼得大昔士兵丟盔卸甲。
此次,太子首次領兵,就將大昔打得手足無措,無意是給朝中支持他的重臣爭了臉,紛紛上奏金帝,重賞太子,金帝欣然應允。
太子一黨意氣風發,走起路都帶三分氣力,可這落在譚貴妃的眼裏就是刀劍,就是冰霜,一張美麗的臉,因嫉妒變得扭曲。
坐在藤椅上,譚貴妃眸子裏初現殺機,一場奪位的陰謀,在腦中漸漸展開,斂好衣擺,走到書桌,起筆寫信:熏兒……
寫好信,譚貴妃喚來婢女。
“參見娘娘。”貼身婢女畫屏從簾後跑出,跪在地上,聽候吩咐。
譚貴妃將信遞給畫屏,“八百裏加急,將它交到公主手中。”
畫屏小心接過信件,快速消失在殿中。
譚貴妃褪下身上的衣服,挑選了一件斜肩流蘇祥雲的白色紗衣,穿在身上,內裏的鵝黃肚兜一覽無餘,拾起朵金箔梅花,往胭脂裏一沾,再往鎖骨一印,帶著絲絲奇香的梅花印記就留在了皮膚上,呼吸間,梅花半開半合,極其誘惑。
走到內室,推開暗格,找到一枚紅色瓷瓶,倒出一粒如牛奶般絲滑的藥丸,含在口中,待藥融化,身上就帶了情欲的味道,而今天,是自己侍寢的日子。
金帝處理完奏折,托著疲憊的身體踏進樓心殿,今日的樓心殿出奇的安靜,原本通亮的蠟燭被熄滅,隻內室有一盞昏暗的燭台,周圍裹著金箔,固整個內室布滿了暗黃的光線,走進床榻的位置,一隻光滑白膩的玉腿橫了出來,點在金帝胸口,金帝正欲捉住纖纖玉足時,腿的主人卻一下消失在昏暗的房間中。
金帝來了興致,撩開重重紗簾,找尋屋內的人,突然,一陣鈴聲響起,譚貴妃帶著手鈴從昏暗處翩然而出,緊接著就甩出雲袖,沾了香粉的袖子,在金帝鼻尖一掃而過,金帝欲追逐時,又消失了。
貴妃深知時機已到,褪下紗衣,跳著舞步,就轉到金帝麵前,金帝逮著機會,一把抱住就往榻上走。
剛放到榻上,一盞明亮的蠟燭被點燃,屋內光線明了,金帝看著貴妃鎖骨的梅花,眼中燃起情欲,一口就咬上,痛的貴妃霧了眼睛,望著這樣楚楚動人的貴妃,金帝哪裏還把持的住,褪了龍袍就是一番雨露恩澤。
盡興後,貴妃趴在金帝身上,軟語道:“熏兒與大昔三王情結終身,不日便要結成連理,若兩國還在交戰,怕是對熏兒無益,陛下要為熏兒著想啊。”
金帝身心舒暢,被貴妃軟語一磨,便應允了,“熏兒與那三王結親之日就收兵。”
“謝陛下。”
貴妃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兩國休戰,太子便無法繼續建立功績,而突然撤兵,必有怨言,那時,再火山澆油一把,太子的位置,非自己兒子不可。
信件快馬加鞭,不過三日就到了梁熏的手中,展開信,母妃的臉躍然紙上,催促著梁熏趕快行動。
“熏兒,太子勢大,六哥危矣,速與三王結親,止兵修好。”
隻要不是危害顧源的事情,她願意做,何況顧源本就說過娶自己的話,現下倒也順理成章。
晚間,梁熏將燉好的補品端給顧源,見顧源還埋首案間處理要務,心疼道:“休息一下吧。”
顧源抬頭,見是梁熏,有了笑意,“怎還不去睡?”
梁熏放下補品,繞到顧源身後,給他捏著肩,“我要等你。”
聽著梁熏的話,喝著補品,顧源的心像是浸了蜜糖一般,這讓他有了家的感覺,握著梁熏的手,柔情道:“我們成親可好?”
梁熏抱住顧源的脖子,眼中已經有了淚水,女子最幸福的時刻莫過於此,在他耳邊輕輕的說:“好。”
見梁熏應允了自己,顧源哪裏還坐得住,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的,唯有一波波的熱吻才能展示出自己內心的狂熱和激動。
次日,顧源上奏顧池,請求娶梁熏為正妃,顧池親自寫了國書,讓使臣遞交金帝,欲結兩國之好。
國書經官道快馬加持,不日便到了金國,金帝亦同意了二人婚事,並宣布退兵。
太子、梁朝傾浴血奮戰,眼看著就要取陵城,卻被金帝三道金牌召回,兩方止兵修好,此舉,令太子很是不滿。
回了朝,太子難免抱怨幾句,“父皇,正是兩軍酣戰之時,怎可輕易退兵,損傷士氣。”
底下大臣聽得太子之言,紛紛站出,同奏金帝,“老臣也認為不妥。”
看著底下大臣維護太子的樣子,金帝想起了那晚譚貴妃的話,“太子羽翼豐滿,若不打壓,有朝一日,定要逼您退位啊。”思及此,怒火中燒,一拍桌子,厲聲道:“別忘了,你隻是太子,沒有資格質問朕!”
“父皇糊塗,大昔版圖唾手可得,怎可輕易放棄。”太子一臉惋惜的樣子。
“朕才是金國皇帝,你竟說你父皇糊塗,簡直大逆不道!”
群臣見金帝發難太子,紛紛維護道:“太子無心冒犯,請皇上恕罪。”
見群臣都偏向太子,金帝心中更不是滋味,盛怒之下,下了聖喻,“太子忤逆犯上,禁足太子府,無詔不得出府。”
眾臣欲再求情,卻被金帝狠厲的眼神嚇退,當然,其中不包括梁朝傾,“皇上,太子也是為金國著想,望皇上輕罰。”
“放肆!”金帝一個奏折砸下來,正中梁朝傾腦門,“膽敢求情,革去職務,回家麵壁思過,無詔不得覲見,帶下去!”
侍衛將太子、梁朝傾帶下了殿。
眾人還未定神,金帝又是晴天霹靂的下了另一道詔喻,“六皇子文武全才,孝心可表,冊封賢王。”
一係列的變故,如顆顆大石頭,從雲巔之上砸進了平靜的水麵,激起千層浪。
金帝雷霆之下,無人敢冒犯龍顏,麵麵相覷後,退出了大殿。
群臣從大殿魚貫而出,有的暗中竊喜,有的滿臉愁容,亦有的暗自搖頭,唯劉禦史背著手,急匆匆的往前走,與後麵的朝臣拉開了距離,正走著,卻被李尚書叫住,“劉大人,留步。”
劉默聽得聲音,步子微微一頓,便又飛快向前走,李尚書疾步上前就拉住了他,“劉大人這是作何?”
“老朽素與李尚書無往來,就別一道了,徒增閑言。”
李尚書一貫牆頭草,政績不見幾樁,倒是溜須拍馬,見風使舵的本領用的爐火純青,這讓劉默打心底裏瞧不上他。
“禦史此言差矣,如今太子被禁,世子革職,你我同為朝臣,更要同心同力才是。”李尚書咧著嘴,笑起來,麵上就多了許多深淺不一的褶子,配上一雙綠豆般大小的眼睛,顯得十分陰滑。
“哼。”劉默嗤鼻道:“我自清風明月,如何落入爛泥汙沼!”
本想借劉默勢弱時拉攏,卻被羞辱一番,李尚書隨即露出凶狠的目光,咬咬切齒道:“劉大夫,你的仕途怕是到頭了!”
“哈哈哈。”劉默抬起頭,望著天空,蔚藍的天際漂浮著幾片烏雲,可烏雲的上方,一片金亮,或許,太陽就在烏雲背後,隻待清風吹過,便可一片光明,“風雲際會,總有變天的時候。”
說完,劉默頭也不回的往前走,任李尚書如何跺腳大罵,都不曾再看一眼。
次日,以劉默為首支持太子的一眾大臣紛紛上奏請辭,金帝雖有挽留,但也無可奈何,一日之間,金國大殿,顯得有些空空蕩蕩。
街角,幾輛馬車聚集一起,做分離前的話別。
“此去,不知何時才能再共事,望一切平安。”
“禦史,拜別!”
“走……”
三輛馬車,載著三位重臣,向著三個方向疾馳而去,留下劉默一人,酸了鼻尖,“諸位保重,他時重見之日,必有作為。”
於崩塌之前離去,於重現之日歸來,那時,風平浪靜,乾坤已定。
此次,太子首次領兵,就將大昔打得手足無措,無意是給朝中支持他的重臣爭了臉,紛紛上奏金帝,重賞太子,金帝欣然應允。
太子一黨意氣風發,走起路都帶三分氣力,可這落在譚貴妃的眼裏就是刀劍,就是冰霜,一張美麗的臉,因嫉妒變得扭曲。
坐在藤椅上,譚貴妃眸子裏初現殺機,一場奪位的陰謀,在腦中漸漸展開,斂好衣擺,走到書桌,起筆寫信:熏兒……
寫好信,譚貴妃喚來婢女。
“參見娘娘。”貼身婢女畫屏從簾後跑出,跪在地上,聽候吩咐。
譚貴妃將信遞給畫屏,“八百裏加急,將它交到公主手中。”
畫屏小心接過信件,快速消失在殿中。
譚貴妃褪下身上的衣服,挑選了一件斜肩流蘇祥雲的白色紗衣,穿在身上,內裏的鵝黃肚兜一覽無餘,拾起朵金箔梅花,往胭脂裏一沾,再往鎖骨一印,帶著絲絲奇香的梅花印記就留在了皮膚上,呼吸間,梅花半開半合,極其誘惑。
走到內室,推開暗格,找到一枚紅色瓷瓶,倒出一粒如牛奶般絲滑的藥丸,含在口中,待藥融化,身上就帶了情欲的味道,而今天,是自己侍寢的日子。
金帝處理完奏折,托著疲憊的身體踏進樓心殿,今日的樓心殿出奇的安靜,原本通亮的蠟燭被熄滅,隻內室有一盞昏暗的燭台,周圍裹著金箔,固整個內室布滿了暗黃的光線,走進床榻的位置,一隻光滑白膩的玉腿橫了出來,點在金帝胸口,金帝正欲捉住纖纖玉足時,腿的主人卻一下消失在昏暗的房間中。
金帝來了興致,撩開重重紗簾,找尋屋內的人,突然,一陣鈴聲響起,譚貴妃帶著手鈴從昏暗處翩然而出,緊接著就甩出雲袖,沾了香粉的袖子,在金帝鼻尖一掃而過,金帝欲追逐時,又消失了。
貴妃深知時機已到,褪下紗衣,跳著舞步,就轉到金帝麵前,金帝逮著機會,一把抱住就往榻上走。
剛放到榻上,一盞明亮的蠟燭被點燃,屋內光線明了,金帝看著貴妃鎖骨的梅花,眼中燃起情欲,一口就咬上,痛的貴妃霧了眼睛,望著這樣楚楚動人的貴妃,金帝哪裏還把持的住,褪了龍袍就是一番雨露恩澤。
盡興後,貴妃趴在金帝身上,軟語道:“熏兒與大昔三王情結終身,不日便要結成連理,若兩國還在交戰,怕是對熏兒無益,陛下要為熏兒著想啊。”
金帝身心舒暢,被貴妃軟語一磨,便應允了,“熏兒與那三王結親之日就收兵。”
“謝陛下。”
貴妃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兩國休戰,太子便無法繼續建立功績,而突然撤兵,必有怨言,那時,再火山澆油一把,太子的位置,非自己兒子不可。
信件快馬加鞭,不過三日就到了梁熏的手中,展開信,母妃的臉躍然紙上,催促著梁熏趕快行動。
“熏兒,太子勢大,六哥危矣,速與三王結親,止兵修好。”
隻要不是危害顧源的事情,她願意做,何況顧源本就說過娶自己的話,現下倒也順理成章。
晚間,梁熏將燉好的補品端給顧源,見顧源還埋首案間處理要務,心疼道:“休息一下吧。”
顧源抬頭,見是梁熏,有了笑意,“怎還不去睡?”
梁熏放下補品,繞到顧源身後,給他捏著肩,“我要等你。”
聽著梁熏的話,喝著補品,顧源的心像是浸了蜜糖一般,這讓他有了家的感覺,握著梁熏的手,柔情道:“我們成親可好?”
梁熏抱住顧源的脖子,眼中已經有了淚水,女子最幸福的時刻莫過於此,在他耳邊輕輕的說:“好。”
見梁熏應允了自己,顧源哪裏還坐得住,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的,唯有一波波的熱吻才能展示出自己內心的狂熱和激動。
次日,顧源上奏顧池,請求娶梁熏為正妃,顧池親自寫了國書,讓使臣遞交金帝,欲結兩國之好。
國書經官道快馬加持,不日便到了金國,金帝亦同意了二人婚事,並宣布退兵。
太子、梁朝傾浴血奮戰,眼看著就要取陵城,卻被金帝三道金牌召回,兩方止兵修好,此舉,令太子很是不滿。
回了朝,太子難免抱怨幾句,“父皇,正是兩軍酣戰之時,怎可輕易退兵,損傷士氣。”
底下大臣聽得太子之言,紛紛站出,同奏金帝,“老臣也認為不妥。”
看著底下大臣維護太子的樣子,金帝想起了那晚譚貴妃的話,“太子羽翼豐滿,若不打壓,有朝一日,定要逼您退位啊。”思及此,怒火中燒,一拍桌子,厲聲道:“別忘了,你隻是太子,沒有資格質問朕!”
“父皇糊塗,大昔版圖唾手可得,怎可輕易放棄。”太子一臉惋惜的樣子。
“朕才是金國皇帝,你竟說你父皇糊塗,簡直大逆不道!”
群臣見金帝發難太子,紛紛維護道:“太子無心冒犯,請皇上恕罪。”
見群臣都偏向太子,金帝心中更不是滋味,盛怒之下,下了聖喻,“太子忤逆犯上,禁足太子府,無詔不得出府。”
眾臣欲再求情,卻被金帝狠厲的眼神嚇退,當然,其中不包括梁朝傾,“皇上,太子也是為金國著想,望皇上輕罰。”
“放肆!”金帝一個奏折砸下來,正中梁朝傾腦門,“膽敢求情,革去職務,回家麵壁思過,無詔不得覲見,帶下去!”
侍衛將太子、梁朝傾帶下了殿。
眾人還未定神,金帝又是晴天霹靂的下了另一道詔喻,“六皇子文武全才,孝心可表,冊封賢王。”
一係列的變故,如顆顆大石頭,從雲巔之上砸進了平靜的水麵,激起千層浪。
金帝雷霆之下,無人敢冒犯龍顏,麵麵相覷後,退出了大殿。
群臣從大殿魚貫而出,有的暗中竊喜,有的滿臉愁容,亦有的暗自搖頭,唯劉禦史背著手,急匆匆的往前走,與後麵的朝臣拉開了距離,正走著,卻被李尚書叫住,“劉大人,留步。”
劉默聽得聲音,步子微微一頓,便又飛快向前走,李尚書疾步上前就拉住了他,“劉大人這是作何?”
“老朽素與李尚書無往來,就別一道了,徒增閑言。”
李尚書一貫牆頭草,政績不見幾樁,倒是溜須拍馬,見風使舵的本領用的爐火純青,這讓劉默打心底裏瞧不上他。
“禦史此言差矣,如今太子被禁,世子革職,你我同為朝臣,更要同心同力才是。”李尚書咧著嘴,笑起來,麵上就多了許多深淺不一的褶子,配上一雙綠豆般大小的眼睛,顯得十分陰滑。
“哼。”劉默嗤鼻道:“我自清風明月,如何落入爛泥汙沼!”
本想借劉默勢弱時拉攏,卻被羞辱一番,李尚書隨即露出凶狠的目光,咬咬切齒道:“劉大夫,你的仕途怕是到頭了!”
“哈哈哈。”劉默抬起頭,望著天空,蔚藍的天際漂浮著幾片烏雲,可烏雲的上方,一片金亮,或許,太陽就在烏雲背後,隻待清風吹過,便可一片光明,“風雲際會,總有變天的時候。”
說完,劉默頭也不回的往前走,任李尚書如何跺腳大罵,都不曾再看一眼。
次日,以劉默為首支持太子的一眾大臣紛紛上奏請辭,金帝雖有挽留,但也無可奈何,一日之間,金國大殿,顯得有些空空蕩蕩。
街角,幾輛馬車聚集一起,做分離前的話別。
“此去,不知何時才能再共事,望一切平安。”
“禦史,拜別!”
“走……”
三輛馬車,載著三位重臣,向著三個方向疾馳而去,留下劉默一人,酸了鼻尖,“諸位保重,他時重見之日,必有作為。”
於崩塌之前離去,於重現之日歸來,那時,風平浪靜,乾坤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