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過地的都知道,糧食高產除了要有良種以外,土地的肥料也相當重要。


    漢末時期並沒有一整套增加土地肥力的知識,農民整日辛勤勞作,能做的的也僅僅隻是不讓土地減產。


    而劉宏將醫家尋來也是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


    隨後劉宏看向以張伯祖為首的那些醫者,“諸位對藥材想必是相當熟悉,不知這同一種藥材的藥效可有不同之處?”


    張伯祖起身,說道:“回稟陛下,不同地方產出的藥材,其植株大小和藥力,卻有不同之處。”


    “那伯祖醫師以為這是為何?”


    張伯祖愣了愣,劉宏這個問題,他還真沒仔細考慮過。


    不過一旁的張仲景似乎想到了什麽,起身恭聲道:“陛下,臣以為藥材藥性的不同,應該和地理位置,以及各自地區的生長環境有關,比如人跡罕至的深山地區,就要好上許多。”m.23sk.


    劉宏笑了笑,“那仲景可知這是什麽原因?”


    “臣不知!”


    張仲景搖了搖頭,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並未胡亂發表自己的見解。


    “朕以為,應該跟土地的肥力有一定的關聯,深山之中,動物的屍體和排泄物,以及樹木落葉等等原因,使得那裏土地不同於外麵,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在座的眾人仔細思考一番,覺得劉宏說的,好像的確有那麽點道理。


    其實劉宏也不知道自己說的對不對,畢竟藥材和農作物不同,但是畢竟都是植物,應該有些互通的地方,這些人對藥材深有研究,讓他們研究一下農作物好像也沒什麽不妥。


    張伯祖出聲問道:“陛下的意思是,影響藥材和農作物生長的原因,在於土地的肥力?”


    “諸位常年與植物和藥材打交道,了解得應該比朕更多一些,以上隻是朕的猜測而已,但還是需要諸位經過研究實驗才會知道。”


    雖然藥材和農作物的生長要求肯定不一樣,但都離不開土地的肥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劉宏能做的也就是引導他們向這一方麵研究,具體能到哪一步,劉宏也不是很確定。


    眾位醫者也終於明白了天子召集他們的原因,雖然研究土地或許和醫學關係不大,但是若能側麵提高藥材的產量,對他們也有很大的幫助,況且能研究出增加糧食產量的方法,他們也同樣可以青史留名。


    將眾人送走之後,劉宏同時下令尚書台再次頒布了一道詔書,言明,隻要有人能夠提升單畝糧食產量他將兌現之前對官員們說的話,為他們樹碑立傳,建廟立祠。


    這道旨意雖然惹得天下嘩然,但是在朝堂之上並未引起什麽太大的波瀾,畢竟失敗了對他們沒啥影響,成功了他們也會獲利,朝堂的穩定在乎於利益的平衡,這一點劉宏看的很是清楚。


    但是這個消息對於農家之人來說,無疑是一條利好的消息,自古以來,無論是帝王還是官員都重視農業,但卻沒人重視農人,這使得農家的地位非常尷尬。


    總之就是,我離不開你,但我依舊看不起你。


    研造司,得知消息的墨殤和一眾墨家之人也不由的歎息一聲,自己這些人必須努力了,如今農家都有崛起的勢頭了。


    墨殤則是愁眉不展的坐在桌案前研究該從哪方麵研造才能獲得天子的認可和支持。


    “钜子,既然天子如此重視農業生產,您看咱們不妨從這方麵入手如何?”


    聽到老者的意見,墨殤不由得點了點頭,“你說的不錯,具體該從何著手呢?”


    “屬下曾遊走於田間地頭,咱們不妨從耕地和灌溉方麵入手,若是能提高開荒效率和灌溉效率,對於農業增收和穩定肯定會有極大的幫助。”


    “對對對,若能在這方麵取得突破,說不定咱們也能傳書於後世。”


    墨殤興奮的說道,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等人受人膜拜的場景。


    隨即墨殤又想到了一點,連忙說道:“哦還有,眼下秋收在即,若能研造出相應的工具,提升收割效率,想必對陛下也有很大的幫助。”


    “不錯,那屬下這就安排他們,到田間進行觀察。畢竟隻有走到田間地頭,才能進行針對研究。”


    老者點點頭,表示支持墨殤的想法,畢竟這也是他們秦墨務實的準則。


    “好!我這就去找主司商議。”


    說罷,墨殤找到了呂強派來的那名小太監說明了相應的請求。


    那名太監聞言笑著說:“嗬嗬~研造令可自行安排,在下奉天子之命來這裏隻是負責為你們提供吃喝用度和研造材料,其餘的在下不懂,也不會插手,隻要你們能研造出對陛下有用的東西就可以。”


    然後小太監又說:“而且陛下也說了,隻要你們不走出大漢境內,想去哪裏都可以。”


    墨殤沒有想到當今天子居然對他們如此照顧和信賴,感動的同時,又感覺到了一股壓力。


    “請主司轉告陛下,我們一定用盡畢生之力回報陛下。”


    此刻的墨殤才算是真正的折服於劉宏,他們墨家好不容易才從黑暗中走了出來,若是不能建功,不僅是對天子,恐怕就是自己這裏也是說不過去的。


    於是乎,在墨殤的命令下,秦墨一脈的人紛紛來到田間地頭,盯著地裏的農作物開始思考和研究。


    不僅僅是墨家,就連醫學院的人,還有大司農手下的官吏以及農家之人,也都跑到了地裏。


    看到各種人物遊走於田間地頭,惹得不少百姓對他們抱以警惕的目光,生怕他們會偷走自己的糧食。


    隨著秋收的臨近,不僅民間的百姓開始了各項準備,就連朝堂和各個地方官員也開始忙碌起來。


    陪在劉宏身邊的鍾繇和戲誌才也被打發到了尚書台,對往年的各項收入進行整理和匯總,用以確定今年的各種收支預算,以防地方的世家豪強自己官吏進行私吞和瞞報。


    劉宏更是下令臨時成立秋收巡查組,由李膺負責坐鎮總理,陽球和荀爽協助,到各地進行巡查監督,這一做法並未引起眾官員的反對。


    雖然今年夏天各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天旱,但是由於水利項目的及時修繕,並未造成什麽太大的影響。


    過去由於各種原因,每年的國家財政收支,都是入不敷出,如今天子剛剛登基,且勵精圖治,若是不能開個好頭,不僅是天子,就算是他們也會被人罵做昏庸無能之輩。


    所以這一次劉宏將陽球這個惡吏放出去,不僅沒人反對,還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秋風襲來,大地金黃,田地裏的小麥在秋風的吹拂下,猶如金色的海浪一般,層層起伏。


    所有的百姓和官員們麵露喜色的來到地裏,收割他們的勞動成果,迎接他們多年來的第一次豐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帝國之大帝劉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玄武仙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玄武仙墓並收藏大漢帝國之大帝劉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