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氣長城內外的戰事一直在一種緊張的氣氛裏持續得發酵。


    城外,盡管在正麵戰場偃旗息鼓,可延綿萬萬裏的文氣長城幾乎每一天每一刻都有遠伐軍發起對文氣長城的衝擊,知禮書院對於天幹組的分配還未能完全做好,除了白川的強圉丁組,至今還沒有聽說過哪一組天幹人員下城廝殺,於是最早分配好奔赴長城駐紮點的地支人員則是扛起了防禦重任,在戰事激烈之地,不管執武郎還是文書郎俱都以身抗在第一線,是屬於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撥人。


    其中隕落居多的還是上三境以下的元嬰和金丹修士,由於對情報收集和戰術製定還有諸多的弊端需要改進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這批人就是為儒家犧牲的第一撥人,但也不能稱之為炮灰,收集到遠伐軍的情報可謂是彌足珍貴之物,在這一場雙方互起家底的一戰中,誰能對自己的家底計算得最精準,誰就能奪得最後的勝利,考究得就是雙方對於戰損的控製,到底能做到得等程度。


    而在城內,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則是打得異常詭異,在麵對一洲生靈生死存亡的戰役裏,為何會有人心生二意,用一般的世俗人情是非常難以琢磨的,可事實上就是如此。


    有見不到一家好的,有早早就押注不得不繼續放手一搏的,有被偌大的利益驅使的等等不一而足,撬儒家的牆腳這種事放在以往早就做過無數次,就算換成了何等大義前提之下,這等行徑依然做得無比熟稔。


    可要如何去把這些潛伏在儒家裏麵的蛀蟲給揪出來,則是一件非常考究功底的事情,首先要排除嫌疑的就是儒家決策層,舉凡參與到浩正大洲整個戰局形勢的高層之人,都要經過多番舉薦和擔保,可就算如此,那些平日裏高高在上的大老爺們原本就習慣了一副準聖的做派,精於世故很難會留下蛛絲馬跡給人抓著把柄,至於有沒有二心或有別的企圖,一切還是要看戰事的進程發展,尤其是一些牆頭草,本來心態就是抱著兩邊倒,很可能在形勢偏向儒家的時候轉而全力支援,這種事情,天知地知,除卻本人之外,很難被挖出來。


    再說儒家綜聖一脈和文教副教主施禮為代表的禮聖一脈一直有心結,這些年來綜聖一直致力於讓綜學成為儒家代表學說,為此事鬧得儒家雞犬不寧這是整個天下都知曉得事情,這一次要不是禮聖老爺出麵身化山河保下浩正大洲的疆域,在儒家領導人這個位置上怕就要扯皮很長一段時間,可要說綜聖致儒家利益不顧心有二意則是完全說不通的,隻不過求道的方向不同,諸如此類的儒家各文脈老祖宗很多,花花心腸難以言表,隻是在目前來看,一切還能壓得住,怕就怕戰事一旦吃緊後,儒家各脈各持意見的亂局終究還是會暴露出弊端來,這時候就非常需要一個一呼百應的儒家之人來扛起這麵大旗,把底蘊深厚的儒家徹底整合在一起,前往新天地的心聖白仁算一個,女聖人虞照清隻能算半個,而至聖先師親自頒布諸賢令保著的儒家未來希望,白川,也頂多算半個,至於日後會如何進展,也隻能等著戰事的進度推演浮出水麵。


    自然是白仁能趁早處理好新天地那邊的事宜,以最巔峰的姿態回防浩正大洲,這是最直接整合儒家所有力量的途徑之一,畢竟白仁有修為有地位,當年把儒家一舉推上三教之首的豐功偉業依然被所有人記得,由他來當儒家這次戰役的領導人,其實是最適合不過的。


    文聖老爺因為三四之爭在儒家的口碑不佳,想要在今後的歲月裏平怨,一切還看他的兒子侳崖在這次戰役裏到底能發揮多大的作用,還有一個隱患便是亞聖老爺的行蹤,既然禮聖老爺都能在這樣的時刻現身,那麽儒家排在第三的亞聖終歸不會對儒家置之不理,可到底會在何時出麵攬起儒家的重擔,怕也隻有他老人家自個兒心裏清楚了。


    理聖老爺則吃虧在廝殺手段太貧乏了一些,如今理學還是儒家最顯赫的顯學沒有之一,至聖先師親手煉化的硯滴大洞天也在理聖老爺手上捏了數千年,如今轉手托付給了白川,那麽其實理聖老爺的手段更加缺乏,空有一身境界卻很難出力,這樣尷尬的處境怕是和道長嫡如出一撤,道法境界最高,可真正出手廝殺的隻能是別人。


    女聖人虞照清之所以算半個,一是因為女子身份,在儒家入聖就已經是破天荒的事情,想要再進一步恐怕難於登天,二則是因為和聖門白義的道侶關係,雖說如今聖門突然一夜之間消聲滅跡,可誰知道會不會在某一個時刻給儒家沉重的一擊,這種事根本難以說清楚。


    而白川這半個資格,其實很有文章可做,理聖老爺把硯滴大洞天托付給他本身就代表著一種傳承的意味,拋開這些暫且不談,負責戰事總指揮的坤泍就已經暗地裏支過招,白川如果想要把另外半個資格給拿到手,那麽多年未設立的文隱官就是重中之重,一旦軍功夠,經過知禮書院這幫子大老爺們認可坐上文隱官一職的話,在戰事拖到最後的關鍵時刻很可能會讓白川一躍成為儒家當之無愧的話事人,雖說境界修為還略有不足,可這場戰事少說也能打幾百年,憑白川身負的濃厚氣運,在幾百年後躋身十境或者十一境十二境,誰說得準呢。


    撇開儒家高層人物的篩選,接下來並不是對天幹組人員的排查,優先級是地支組人員的審核,因為如今天幹組還未能大舉下城廝殺,暫且緩了一緩,那麽負責對整個戰場統計的地支組就是重中之重。


    對於地支組人員的審核和忠心可謂達到了極致,因為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不僅會直接拖垮整個戰場還會直接影響到出城廝殺天幹組人員的生死存亡,此事容不得一點馬虎,能進地支組的無論是執武郎和文書郎,俱都要經過層層帥選排查才能擔負起本身的職責。


    所謂地執法隊,對內對外都承擔著天大的重任,如果這些人裏都有遠伐軍的間隙,給儒家造成的損失根本難以估量。


    可如此之多的人,要說萬眾一心那是絕無可能的事情,而地支組裏又有多少人懷著不軌的心意,隻能留待給時間去考擦了。


    那麽地支組人員的上頭推薦人和擔保人,則就負起了很大的責任來。


    在生與死之間最容易窺見一個人的本心。


    是慷慨赴死一往無前還是懷有企圖別有用心,在一場場攻防戰裏,很容易露出馬腳來。


    這一場大戰,任重而道遠,儒家對於人心琢磨一事,也真正到了一個最為關鍵的時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個大劍仙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菩薩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菩薩乘並收藏我有一個大劍仙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