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儒家三四之爭,下轟動,最後亞聖的人性本善勝出,執人性本惡的文聖老爺,不僅大道受阻,連在文廟陪祀至聖先師身旁的功德金身也被億萬儒家學子搬出文廟,砸碎,吐口水,落了個不堪的下場。


    文聖學更是被打入了禁忌之學,消失在人間無數載,莫流傳,就算保得當年文聖老爺的經書典學都是一大罪過。


    可在儒家,論資排輩,文聖老爺那是和禮聖亞聖同一輩的儒家先賢,比之剩餘的幾位十聖人,輩分足足高出了一輩。


    事情過去這麽多年,儒家不僅經曆過三四之爭,也有更多的百條文脈爭相出爐,也是進入了百花齊放的年代,回想當年的激憤,貌似有諸多地方對不起這位為儒家打下牢固根基的文聖老爺,時過變遷,要這人性本惡之,當真沒有一點依據,事實並不如此。


    而且文聖老爺為人間所造的功德不,這份功績如何都不能被磨滅掉,且看侳崖手持的那一柄功德神兵,兜兜轉轉多年現世再回文聖一脈,還不是理昭昭,輪回循環,屢試不爽。


    儒家諸人對文聖的恭敬,那是打從心底而發的,當年的幾位先賢都已經撒手不管人間俗世,儒家又在多事之秋,是該出來一個人來主持大局了。


    文聖撇了一眼齊觀澄,笑道:“齊啊,別老秀才倚老賣老,就聽一句勸,讓虞娘子去辨,出劍人嘛,犬子扛起來如何?九境不夠,那就十境,不是還有時間嘛,臭子破個境,不難吧。”


    侳崖嘴角一歪,“那都是什麽事兒,就算隻有九境,老頭子,在人間,誰與爭鋒。”


    文聖老懷欣慰,“你子在大道之上走得比各位都要遠,算不得吹牛皮,諸位先生以為然否?綜聖那邊,老秀才親自跑一趟,這點老臉皮,總該賣我一個麵子吧。”


    由女聖人虞照清去和人家道理,讓侳崖出劍保住儒家的氣運不失,也不怕聖門和虞照清之間的關係不清不楚,這樣的安排對於儒家來,算得上是最佳的安排。


    齊觀澄當然心底有些不舒服,支吾了片刻,道:“侳崖的劍術高,不否認,不過受了譴又是散過劍氣回饋人間,當真還有這一份底蘊,劍道大道不親,世人不知道,難道這裏的幾位還不清楚這些?”


    侳崖嗤笑道:“齊老鬼,怎麽不信任我侳崖的劍?要不再給來一記劍開門如何?”


    齊觀澄瞪遼眼,隻是梗著脖子,不言語。


    這時再有一劍飛馳而來,瀟灑笑聲回蕩在文廟。


    “儒家的劍,不止一柄,所謂地儒家氣運,我不稀罕,可要劍道大道不親,就聽不下去了,侳崖,陪你一起出劍如何?”


    一襲青衫,踏劍而來,人間風流之最,當屬三聖人,李青蓮。


    “儒家二脈也是時候團結一起咯,道家都能攜手圖謀,難不成儒家之人就做不到這一點?”


    獨占人間八鬥風流,三聖人李青蓮親至,盡管是儒家文道出身,可為儒家一事,豈分彼此。


    劍術高出際,早有飛升大道可走的李青蓮不屑外的孤寡冷清,執意呆在人間,卻對儒家之事一直不聞不問,但在危難關頭,吾輩大劍仙,會於該出劍處出劍。


    有文聖老爺出麵作保,再有侳崖和李青蓮出劍保得儒家三教氣運,這樣的搭配不得不是儒家如今能派遣出來的最強陣容。


    齊觀澄張了張嘴,還是咽下了話頭。


    不過事情並沒有就此完結,雖然按下了齊觀澄的勢頭,可儒家如今四麵環敵,要圖謀這份氣閱,何止是法家和聖門兩脈。


    濃厚地文氣突然開始有了異動,滿彌漫的文氣似乎被人狠狠地壓了下來,籠罩在文廟上空,要知道在文廟,這裏可是儒家的根本,乃是整個下的文氣發源地,是至聖先師的得道地,到底是出了何等變故,這人間文氣被人如此壓製。


    “有客來訪,儒家就是這樣的待客之道?”


    文廟之內諸人臉色一變,到底是何方神聖如此大張旗鼓地來儒家文廟找事。


    文聖眯眼道:“都有人打上門咯,你們幾個還愣著作甚,文教三位副教主,可不就是管這攤子事,出去給打發走,不然讀書饒麵子往哪擱。”


    不過文聖老爺並沒有隨眾人出文廟,而是用手肘碰了一下孟為初,“孟啊,給幾壺酒讓老爺嚐嚐味,你就幹正事去,躲懶躲了這麽多年了,還想撒手不管,你家先生要是知道,保管打你的手掌心。”


    孟為初哭笑不得,亞聖和文聖當年爭得如此之凶,其實兩位老人家私下裏並沒有什麽怨恨,不過是大道之爭罷了,事情雖然大風大浪鬧了那麽多年,不過風口浪尖一過,自己在人間也就是和文聖老爺能多聊一些家長裏短。


    無奈之下掏出了幾壺私藏,“老爺子不出去看看?”


    文聖迫不及待地就狠狠灌了一口,灑道:“江山代有人才出,總不能什麽事情都是靠我們這些老不死的,是時候給一輩出頭的機會咯,孟啊,加油!”


    孟為初趕緊收起了話頭,這一聲加油,搞得自己心慌慌,偷懶偷了這麽多年了,總不能現在還要他這把老骨頭去跟人間拚命吧。


    恩,是時候讓一輩的露露臉了嘛,白川這子就不錯,就這麽定啦。


    不過步出文廟後,看著這幫子前來鬧事的,心裏一咯噔。


    儒家這一次真得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了。


    卻見一人持劍,劍光閃耀,卻是一人一劍,楞是把無邊無際地儒家文氣給壓得一低再低。


    孟為初大吃了一驚,到底是什麽劍,竟然如此不講道理,文廟這裏的文氣,可是下最重一地。


    卻是聽到侳崖道:“老子在定軍山也呆了不少時間,楞是沒有察覺到這一柄劍就在定軍山,姬家好大的手筆。”


    持劍之人正是當初定軍山四大劍仙世家之一,姬氏少主,姬重。


    “上古四仙劍,軒轅!諸位儒家老爺可知,這柄劍當年還有一個名字,卻是因為犯了大忌被迫改名,今,姬氏要為仙劍正名。”


    “姬氏一脈,淪為罪民,這份孽,可是儒家造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個大劍仙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菩薩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菩薩乘並收藏我有一個大劍仙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