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三郎這段時間很忙碌。


    一方麵,他是在忙著給一切可能給自己幫助的人送禮。


    另外一方麵,他也是全力的在去了解大唐的情況。


    雖然他在倭國也可算是大唐通了。


    但是真正的到了長安城之後,他就發現自己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了解。


    之前掌握的很多消息都是非常片麵的。


    “蘇我使臣,經過我的調查分析,大唐的讀書人最喜歡看的就是《大唐報》和《渭水周刊》,前者是麵向所有唐人適用的一份報紙,大唐的很多朝中大事都是在這裏麵刊登。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各地發生的新聞趣事,也都是在這裏麵刊登。


    甚至一些官員的任免情況,都可以在這裏麵找到相關的報道。


    所以我覺得從今天開始,所有出使大唐的人員,都必須養成每天閱讀《大唐報》的習慣。”


    近衛三郎雖然是副使,但是地位跟正使蘇我人見還是差的比較大的。


    沒辦法,蘇我家族現在掌握著倭國的大權,哪怕近衛家族也算是倭國的貴族,大家的地位差距也還是很明顯的。


    所以很多事務性的工作,都是近衛三郎在負責。


    當然了,這也變相的讓近衛三郎對大唐的了解程度更加的深入了。


    要說此時此刻,整個倭國裏頭,近衛三郎應該是對大唐最了解的人了。


    “這《大唐報》確實是一個好東西,閱讀這份報紙,不僅可以很好的了解大唐的情況,也是學習唐語的一個非常好的工具。


    這裏麵應該是現在大唐最標準的使用語言的地方了,不管是要看通俗的語言,還是一些比較官方的內容,都可以從這裏麵找到。


    近衛君,你看看想辦法收集一批《大唐報》以及各種書籍,把它定期的送回難波津。


    這對於增加我們對大唐的了解,實在是太重要了。”


    蘇我人見能夠被安排過來作為遣唐使的使臣,自然也是有幾把刷子的。


    當初他可是難波津的城主,在他的努力之下,難波津成為了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可以,這些《大唐報》賣的並不貴,哪怕是我們一次性賣個幾百份,也沒有什麽問題。


    甚至這些報紙運輸到難波津之後,還能以十倍的價格賣出去,反過來給我們掙一筆錢。”


    作為難波津的大商家,近衛三郎的商業嗅覺是非常發達的。


    報紙這個生意,以前沒有人做,但是並不表示這是一個不掙錢的生意。


    倭國人現在還沒有自己的文字,大家都是直接跟大唐一樣使用的漢字。


    伴隨著大唐與倭國貿易的發展,這個趨勢就更加明顯了。


    倭國內部學習大唐語言的人,明顯變多了。


    特別是難波津這些地方,每一次的報紙搞回去幾百份,甚至幾千份,還是有希望賣出去的。


    “你這個主意不錯,我們遣唐使隊伍雖然有奈良那邊準備的錢財,但是也不能完全亂花錢,如果能夠有一些掙錢的方法,那麽對於我們長期的停留在大唐是很有好處的。”


    蘇我人見也不是那種頭腦腐朽的人,聽了近衛三郎的建議之後,他立馬就感受到了其中的好處。


    “除了《大唐報》之外,我覺得《渭水周刊》也是需要我們充分重視的一個東西。


    按照我這段時間對大唐的觀察來看,這《渭水周刊》上麵刊登的很多內容我們雖然看不大懂。


    甚至覺得有點匪夷所思,但是這裏麵卻是代表了大唐的最高科學技術,也就是代表了大唐的最高技術。


    這些東西,我們原本是想要進入到渭水書院或者國子監等地方學習的。


    但是到現在為止,大唐的禮部都沒有搭理我們的這個述求。


    這種情況下,我們的人進入到佛學院學習,雖然也能學習到一些東西,但是那些工藝技術肯定是學習不到的。”


    《高天之上》


    近衛三郎繞來繞去,顯然是看上了《渭水周刊》了。


    “嗯,你的這個分析很有道理,但是好多東西我們自己都看不懂,拿回去之後的話,國內也沒有人能夠看得懂啊?”


    蘇我人見拋出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還沒有學會走路,就開始跑步了。


    肯定是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的。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辦,我們也不用去管他能不能理解這方麵寫的內容,直接照著去做就行了。


    另外,我們也可以試著看看能不能找幾個願意去國內傳授技術的大唐學習,許諾重金。”


    近衛三郎作為商人,對於科學技術的重視程度是比一般的人要高很多的。


    因為他很明白,先進的科學技術就是代表了更好的商品,代表了更多的錢財。


    難波津那邊售賣的各種唐人的商品,個個都是價格昂貴。


    特別是來到長安城之後,見識到了鏡子、香皂之類的東西在長安城的售價之後,更是意識到了這方麵的差距。


    “嗯,那你就放手去做吧。”


    ……


    李承宗喜歡微服私訪。


    這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


    天天待在大興宮中處理奏折,這顯然不是他希望的日子。


    好不容易成為了大唐的皇帝,怎麽可能把日子過的那麽苦逼呢?


    所以今天下朝之後,李承宗有帶著幾個人,又出宮了。


    “陛下,西市現在是一年比一年繁榮了,整個街道上,從早到晚都是人。


    用摩肩接踵來形容,那是一點也不誇張。”


    馬周作為情報調查局的負責人,又是民部尚書,可謂是位高權重,深得李承宗的信任。


    像是這種微服私訪的事情,經常都是有他在一起的。


    “國家越是強大,經濟越是發達,商業也就越是繁華。反過來,也基本上是成立的。


    走,我們去長安書店看一看。”


    來都來到了店門口,李承宗準備進去看一看。


    大唐的書籍種類一直都不是很多。


    為此,李承宗這些年可是沒有少往這方麵努力,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能夠願意去寫書。


    目前來看,效果是有,但是遠遠還沒有達到後世的那種程度。


    當然了,李承宗也沒有指望著能夠達成後世的那種程度。


    這根本就是不現實的目標。


    不過到底到了什麽程度了,李承宗還是想要知道的。


    “長安書店如今不僅在長安城,還在洛陽、涼州、揚州、杭州等地都有了分號,可謂是實打實的大唐第一書店。


    當初的曲阜書屋,如今隻能慘淡經營了。


    不過孔家倒也很是識時務,所以長安書店倒也沒有對他們趕盡殺絕。”


    馬周不愧是搞情報的,他對於許多事情都有所了解。


    要是換一個大臣跟在李承宗的身邊,這個時候還真不見得就了解這些信息。


    “買書的人確實不少,書的價格也還算合適。”


    李承宗一行人很是低調的進入到了書店裏頭,然後在各個店內轉了轉。


    作為長安城乃至大唐最大的書店,長安書店的規模也是經過了好幾次的擴張。


    如今已經是一個占地麵積超過兩畝的大書鋪。


    “使臣,這些書都非常的不錯,我覺得全部都可以買回去。”


    就在李承宗參觀各個書架上的書籍的時候,聽到了一個有點特別的聲音。


    大唐不同的地方說的語言的語調是不完全一樣的。


    這些人說的話,顯然跟長安城現在的官話有點口音差異。


    再加上那矮矮的個子,以及小心翼翼的模樣,李承宗第一反應就是這些人應該不是唐人。


    果然,在旁邊聽了一會他們說的話之後,李承宗明白了這些人是倭國人。


    “陛下,微臣要是沒有猜錯的話,這兩個應該是倭國遣唐使裏頭的使臣和副使臣,分別叫做蘇我人見和近衛三郎。


    他們兩個是倭國國內的貴族蘇我家族和近衛家族的子弟。


    之前他們一直都想要拜見陛下,按照您的吩咐,現在把他們的人都安排到了佛學院裏頭學習去了。”


    馬周很會看臉色。


    隻是一瞬間,他就知道李承宗對那幾個人似乎頗感興趣。


    所以他立馬就在旁邊把自己把握的消息給說了出來。


    “這些倭國人在書店一口氣買了那麽多的書籍,可不是什麽好事啊。


    倭國人會這麽幹,估計其他番邦屬國的人也會這麽幹。


    為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的很多東西都是直接在書籍裏頭印刷出版了。


    如果流落到了倭國等地,這對於我們的技術保密是不利的。”


    很顯然,李承宗考慮問題的角度跟其他人有所不同。


    像是馬周他們,肯定不會往這個方麵去思考。


    “陛下,這些書籍都是對外公開出售的,不僅長安書店裏頭有售賣,曲阜書屋等跟其他書店也是可以買到的。


    甚至在其他的州縣的書店裏頭,也是可以買到的。


    我們想要限製倭國人購買,恐怕很難呢。”


    馬周生怕李承宗腦袋一拍,做出一個大家沒有辦法完成的任務。


    那就尷尬了。


    “想要完全杜絕自然是有點困難的,但是印刷術和造紙術,一定要限製。


    如果倭國內部有人在修建造紙作坊,那我們就讓商家運輸更好的紙張到倭國以比他們更加便宜的價格售賣。


    務必不能讓他們的造紙作坊發展起來。


    印刷的情況也是差不多的,佛經之類的一些書籍,可以大量的印刷,在倭國低價售賣。


    但是對於農業、醫學等各種科學相關的書籍,要限製往大唐以外的地方流通。


    所有流向大唐以外的書籍,都需要報備。”


    李承宗知道沒有辦法完全限製技術的外流。


    但是在技術外流的過程之中,他肯定是要做一些限製的。


    不讓倭國人以及其他番邦屬國的人進入到渭水書院學習,自然是最有效的一個方式。


    但是防止書籍外流,從而造成技術外泄,顯然也是需要做的工作。


    “陛下,這事操作起來有點困難啊。就像是這些倭國人現在在長安書店購買書籍,我們怎麽報備?


    向誰報備?


    如果管理的比較嚴格的話,他們完全可以找其他人來購買,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管柱。”


    馬周倒不是在推卸責任,而是實事求是的在那裏說明自己麵臨的困難。


    “在各個書店裏頭直接限製,雖然難度有點大,但也是要做的。


    從今以後,所有的書鋪都不允許胡人進入,這個規定要盡快的公布下去。


    至於執行起來是否有困難,這個不重要,我們就是要給胡人學習大唐的先進知識多增加一些門檻。


    除此之外,國稅總局在審核各個商家出口到海外的貨物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對於書籍的審核管理。


    凡是沒有在國稅總局報備的書籍,一律不準往大唐之外的地方運輸。


    當然,佛經除外。專門售賣佛經的書店,也可以允許胡人進入。”


    李承宗一句話,就給倭國人偷師增加了不少的門檻。


    雖然不可能完全杜絕這方麵的技術外泄,但是多少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當然了,得益於大唐現在的實力強大,雖然這個措施還有很多漏洞,但是倭國人要違背這個規定的時候,還是要考慮一下違法的成本的。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應該問題不是很大。


    不過,微臣覺得如果需要進一步的限製科學技術的外流,那麽長安城各個作坊裏頭,也要謹慎的使用胡人。


    特別是現在有些作坊的用人比較緊張,胡人也是有機會掌握核心的技術。”


    舉一反三的本事,馬周自然是不缺的。


    不管有沒有道理,既然李承宗在意科學技術外泄,他自然就要重視。


    畢竟,領導重視的事情,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這個職場覺悟,馬周可是掌握的非常透徹。


    “雖然人手緊張,但是除了一般的幫工,其他涉及核心技術的匠人,還是要以培養我們唐人為主。


    這一方麵,渭水新城的各個作坊務必做好表率。


    朕聽說很多作坊這兩年都從西市的人市購買了不少的奴隸。


    這些奴隸,除了少數才華出眾,加入到了大唐戶籍的人之外,其他的都隻能讓他們去幹一些勞力活。


    技術活還是留給我們自己來做吧。”


    李承宗想都沒有多想,就同意了馬周的提議。


    對外國人學習掌握核心技術添加一係列的門檻,這是自古以來就在做的事情。


    李承宗沒有覺得自己需要不好意思的。


    “這些年,我們的不少商家都在海外展開海外貿易,一些人甚至在海外開設了作坊,這方麵是不是要做一些限製?”


    進一步的舉一反三,馬周又提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題外話------


    今天開始搞一段時間的大章,拉一拉均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皇長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山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山堂並收藏大唐皇長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