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尚書,這些倭國人最近很積極啊,每天都是一大早就過來詢問什麽時候可以覲見陛下。”


    禮部之中,員外郎王大明忍不住過來找岑文本詢問情況。


    沒辦法,那幫倭國人出手有點大方,自己隻要過來通傳一下,就能獲得幾個金幣。


    這讓他有點沒有辦法拒絕啊。


    “倭國跟我們大唐又不接壤,能有什麽大事呢?等陛下有空的時候再說吧。”


    岑文本可不會為了倭國人三番五次的去找李承宗呢。


    “那倒也是,不過這些倭國人出手還是挺大方的,我倒是覺得可以讓他們多準備一些貢品。”


    “你這是沒有少收人家的禮吧?”


    想到這幾天每天都有人來到自家大門口,想要拜訪自己,岑文本就知道什麽一回事了。


    禮部看起來好像隻是負責禮儀相關的,沒有什麽權利。


    其實大錯特錯。


    在封建時代,除了吏部和民部(有些朝代是戶部)之外,其他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尚書什麽的,地位其實都比不過禮部。


    甚至有的時候禮部的位置還能往前衝一衝。


    這可是兼任著外交部、文化部、宣傳部、教育部等好多個部委職責的一個部門呢。


    “岑尚書,我尋思著倭國人的錢,不收白不收,我不收的話,他們還要擔心。


    不過您放心,回頭我就把這些錢捐出去。”


    王大明倒也沒有隱瞞什麽。


    有些事情,本來就是默認的潛規則。


    又不是隻有他一個人在這樣子收錢。


    “也不用全部捐出去,你自己留一半吧。倭國人這一次來的挺多的,你多安排幾個人盯著他們,不要讓他們在長安城裏頭鬧事。”


    岑文本的年紀雖然不算特別大,但是為官的手段卻是非常的老練。


    水至清則無魚。


    這個道理,他是完全理解的。


    ……


    “近衛三郎,明天你去買一處大一點的院子,以後我們倭國使臣府邸,直接就固定性的設置在長安城之中,也方便大家的活動。”


    雖然這幾天一直都沒有見到大唐皇帝,但是蘇我人見在長安城轉了幾天之後,對大唐的崇拜感卻是不斷地增加。


    按照他的想法,自己要是可以一輩子都待在長安城就最好了。


    這個時候,一直居住在理藩院下屬的招待所,就沒有那麽的方便了。


    畢竟他們的隊伍,人員數量還是有點多的。


    “沒問題,不過長安城的房子還真是挺貴的,我們是不是買一個小一點的就行了?”


    近衛三郎以前還覺得自己挺有錢的。


    但是到了長安城之後,才發現比自己有錢的人家多的去了。


    “我們這一次帶過來了那麽的金銀,該花的錢財一定不要舍不得花,要不然以後就需要花費更多的錢財才能彌補回來。”


    作為貴族子弟,蘇我人見對於錢財上麵的觀點,顯然還是有著自己獨特的一套看法。


    “那我等會就去找一個牙行看一看,讓人幫我們尋找一下合適的院子。”


    老大都這麽說了。近衛三郎自然沒有意見了。


    “禮部的岑尚書,還是不願意再府中見我們嗎?”


    蘇我人見很想跟大唐的勳貴高官建立聯係。


    這樣子他就可以在長安城打開局麵。


    但是情況跟他想象的有點不一樣。


    長安城的勳貴高官,沒有一個拿正眼看他們的。


    哪怕是有些人願意收錢,臉上也都是充滿了鄙視。


    好在蘇我人見知道倭國跟大唐的差距非常的巨大,所以對於這樣子的鄙視,他沒有什麽特別的不適。


    “還是不願意,我每一次的禮單都在增加禮物,但是人家什麽都沒有收。”


    說到這裏,近衛三郎就有點心情沮喪了。


    這個世界上,居然還有不愛錢的官員。


    這實在是刷新了自己的認知啊。


    “哎,天朝上國,果然是沒有那麽容易相處的啊。”


    ……


    “陛下,渭水書院那邊傳來一個消息,我覺得有必要跟您匯報一下。”


    退朝之後,馬周立馬就去覲見了李承宗。


    雖然他是民部尚書,但是情報調查局的事情,他卻還是在管著。


    “哦?渭水書院那邊又有什麽新動靜了?”


    “那些倭國使臣,去到了渭水書院,想要進入到渭水書院學習。


    他們在詢問需要滿足什麽條件才可以。”


    馬周知道李承宗很重視渭水書院的建設,所以對於渭水書院相關的事情,他都願意主動的跟李承宗說一說。


    這樣子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踩雷。


    要不然一不小心,你辛辛苦苦的付出了努力,結果努力的方向跟領導期待的相反了。


    那就要鬱悶死了。


    “倭國人想要去渭水書院學習?想的很美啊。”


    “陛下,那……那我找個理由拒絕他們?”


    馬周一看李承宗的臉色,就知道答案了。


    這個時候,自然是必要再說什麽了。


    “倭國人這一次安排了那麽多的人來到長安城,擺明著是過來偷師的。


    他們如果想要學習高深的佛法,那麽長安城各個寺廟都可以配合,招募他們成為和尚。


    但是如果他們想要學習科學知識,那就不行了。


    渭水書院的學員,必須是我大唐的子民,番邦蠻夷的人不可以進入到渭水書院學習。


    甚至一些研究所,番邦蠻夷的人去都不能過去。”


    倒不是李承宗小氣,而是倭國等番邦屬國偷師的事情,還是有點讓人感到惡心的。


    自己可不想辛辛苦苦發展起來的科學,到時候讓倭國人撿了便宜。


    真要是出現這樣子的事情,那麽他非得找一支船隊去倭國,把他們給滅掉了。


    “他們的人有點多,如果是讓他們去學習佛法的話,那麽久需要同時跟好幾個寺廟聯係才行,要不然安置不下。”


    “如果他們一定想要留在長安城學習,那也不是不可以。讓禮部趕緊搞一個唐語等級考試,隻有通過了這個考試的人,並且還得到禮部的認可,就能夠加入到長安城的戶籍之中來。


    不過他們的人有點多,通過這個方法肯定是沒有辦法全部安排。


    你可以安排人找一個寺廟附近的空地,修建一座佛學院,用來安置倭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皇長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山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山堂並收藏大唐皇長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