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有了欲-望才好控製,江山或美人,亦或二者兼有,這才是人之常情;
可一旦碰上無欲無求的人,那真是打包一起送都沒用,一點轍也沒有;
能打動他的,或許隻是當初的一句誓言,又或是心中的一抹麗影,絕非以金銀和地位能夠衡量。
這樣的人在傅森眼裏,就是一塊搬不動踢不了的大石頭,鐵骨錚錚,恰似鐵板一塊,棄之可惜,踹之腳疼。
鄧藻良做足姿態,又於離去前獻上一計,以他的智謀,讓他來做國相都不成問題,何況是做一介青衣相士,按他的計策,離間公孫伏都和常清不成問題,他對傅森說,自己僅是感念呂將軍知遇之恩,所謂人無二主,如今將軍已然安息於此,再不必為人左右,他自然是要回到呂家人的身邊,至於回了上京是吃糠咽菜,還是做個素衣旅人跟大街上擺攤算卦,這都跟豫王沒什麽幹係,隻是鄧藻良之後唯一提了一個要求,便是讓傅森贈他一匹良駒,腳程要快,最好能日行千裏,四蹄不休的那種。
他想早點回到二小姐身邊去。
油鹽不進的人,針紮不進的嘴,遇上這樣的人才,先不提能否打動他,反之依傅森來看,這鄧藻良本事是有,隻可惜那張嘴與他的外表和內在不甚相符,張嘴就能把人氣個倒仰,問到最後,他的薄怒早已變成了真怒,隻是礙於此人乃呂兆年生前的幕僚及親信,不好像對待旁人那樣輕易發落,這才忍著沒讓人把他給轟出去。
成大事者要有惜才之心,可這也不足以支撐他將這份心胸免費無限的發放,能得傅森青眼相待的人不多,鄧藻良算一個,賀緹騎算一個,但前者無所要求,後者圖的是從龍之功,人品高下立見;
怪不得傅森再三挽留,依舊不怎麽肯放人。
可有些人,有些事非得是自願,不然留不住,強留也是無法。
全都是命。
最後,傅森把呂兆年曾經的坐騎給了他;
通體赤紅,四蹄如墨,踏地無聲,謂之照影。
這樣的烈馬唯有邊疆這般的風沙之地才能出,許是物似主人形,呂兆年秉性驕橫,所以他的大女兒不是什麽好東西,連坐騎也性格暴烈,照影跑的極快,完全有能力馱著一人甚至二個人衝出敵圈,可最後呂兆年卻死在了它的背上,殷紅的血浸透了它的毛發,照影嘶鳴一聲,脾氣從那兒以後就越發的不好,以至於除了鄧藻良還能騎上它,旁人縱是靠近喂食,都要防著被踹出個幾米遠。
鄧藻良看見照影並沒有多大的驚訝,呂兆年死了,可總有那麽一樣屬於他的東西會被留下,這一點豫王還是明白的。
倒是臨走前還有一句話,卻是不得不說。
“兄弟間的恩怨,素來難分,禍不及後人,你母妃因他而亡,可彼時東宮多番動蕩,卻同樣是因她而起”鄧藻良道:“君子不器,匠者應有磅礴之識,你若不想重蹈他覆轍,便不要成為他那樣的人。”
鄧藻良見傅森麵色不豫,肅立依然,也不在乎,隻是嫌話沒說到位,複又再添了一句,道:“若真論起來,總是你虧欠他良多。”
“.................”
“還請豫王好自為之”他說完,便翻身上馬,當真頭也沒有回,策馬揚鞭,便往上京的方向趕去,一騎絕塵。
傅森立足眺望,直至人影逐漸消失也沒有動,隻是站在那兒良久不語。
身後的賀緹騎不知何時也到了,同樣是陪著,默然無語。
站了一會兒,賀緹騎便聽豫王道:“他怎麽樣了?”
賀緹騎似乎是經常地被問起這句話,回答地極是尋常:“晨起時飲了盞芡實羹,與往常一樣,午後下人推著他出來曬了會兒太陽,說是咳嗽的厲害,又服侍著用了些清水,旁的也沒什麽了。”
“................”
傅森沉默不語,不知在想些什麽。
半晌後,他道:“罷了,既然他一心想去丘禰,你便挑一對人馬連夜護送他去山間養病,隻一點,給他罩上帷帽,輕易不要露麵,省得別叫旁人看見,易生事端。”
賀緹騎抱拳應道:“是,屬下這就去辦。”
“等等”見他轉身便走,傅森緊了緊掌心,麵朝著鄧藻良方才遠處的方向,似乎是深深地吐了口氣,才道:“到了丘禰,記得給他配些得用的下人,原先那個伺候他的也一同送去,務必善待著..............”
還是善待他吧。
反正他也沒多少日子可活了。
對一個敏感多疑的人而言,曆此大劫,活著不吝於另一種折磨。
賀緹騎走後,傅森便回了營帳,早有副將在內等候,此刻便迎上前來,稱營內糧草已再三盤查,如今還夠四個月的內用;
四個月,這還是省吃儉用才能撐足四個月的糧食,傅森確實是打不起,又走不得,如今呂兆年已死,再沒人會私下留情,給他們修整的時間,怕是公孫嘉奧不費一兵一卒,隻需發兵圍死在汝南,待到糧草斷絕,人心渙散,便可把他們一網打盡了。
這個問題當初傅森也碰到過,那時節比如今艱難百倍,公孫氏占領上京,易姓稱帝,皇室血脈幾乎被屠盡,那時他幾乎便要策馬回去,卻被侍從死死攔下,抽壞了馬鞭也沒有撒手,那侍從不過是個路人甲,平日蹬轎上馬的肉墊子,可他卻留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說王爺請三思,家國沒了可以再爭,可人沒了,又拿什麽去爭,怎麽去爭?
傅森於是猶豫了,猶豫過後,他便留了下來,留在了荒蕪一片,隻剩平沙並無落雁的汝南,打著為自己那位病弱的哥哥,打著為他複國的旗號,一步步地學會了他往常不會的東西,比如他學會了掩過飾非,知道自己的耿直與豁達是收攬名仕的武器,可同時他也沒有手軟,既然呂兆年受製於人,那他也可以幫他一把,死在驤國,倒不如說是死的有價值,至少公孫嘉奧心心念念呂兆年的兵馬已然被他得到,呂兆年便沒有白死。
傅森自覺他對呂嫦雲的愛從沒有變過,隻是日後有一點且需謹記,那便是最好不要在她跟前提起,對外隻說呂兆年的死是由於公孫氏的步步緊逼,逼死他的人是公孫伏都,是公孫嘉奧,始作俑者自然都是他們那共同的敵人;
而不是他。
去年剛起勢時,將軍們也是饑一頓飽一頓的,可家國覆滅的仇恨暫時占了上風,加之平陽不遠千裏,至少送來了補給,可一年過去,翁主亦被驤國皇帝囚於宮中,其女也不得已嫁一次臣;
這平陽百裏氏的門楣,算是徹底被辱了個幹淨。
那名副將想必也是清楚此節,才特來請示豫王,若是要打持久戰,他們該如何應對。
傅森掂量著鄧藻良離去之前的話語,衝著布陣的沙盤思索著,而後方道:“喚孫小將來。”
有人在遠方念叨著呂嫦雲,像是有心電感應,她躺在塌子上下一刻便打了個噴嚏,正好公孫嘉奧端了銀耳要來喂她,這下也顧不得喂了,張口便要傳禦醫,那架勢大的,昨日也是,她不過是嚷嚷了一句冷,這男人便著急的跟什麽似的,動輒便要傳禦醫。
隻怕再傳下去,外頭的人該是要說含涼殿裏不是住了位娘娘,而是住了個狐狸精了。
男人的好脾氣讓她過了好幾日的舒坦日子,呂嫦雲甚至還感歎,為何姐姐當初會為了皇帝的寵愛做出那樣許多事來,現在她卻明白不少,其實皇帝隻是一種象征,這兩個字的背後是無限的榮華與光芒,誰能得到它,誰就會成為世上最快樂的人——如果這人僅是一個俗人的話。
她知道自己現在是討人喜歡的,她變得虛軟無力,需要依靠男人的照料與澆灌才能存活,讓他察覺到她的一來,讓他感到自己被需要,果然陷入愛情的人會盲目地相信著什麽,她有一次趁著午睡時故意伸手去夠他的睫毛,而後在他睜眼時故作慌亂地閉上眼,之後便聽道一聲輕笑,帶著寵溺。
她在他的眼裏看到了鍾愛。
這樣的鍾愛以前藏的很深,不過現在好一些,因為已經叫她發現了。
隨著身體的逐漸好轉,她昏睡的時辰開始隨之減短,可蠱蟲顯然不會讓她太好過,香竹以命相換,強大的念力於死前匯入心口,難怪胡禦醫說相思子用多了便會不管用,呂嫦雲發覺自己開始變得健忘,可見身體好了,腦海中的記憶卻好不了,它在慢慢地衰退,似乎是想讓她做一個快樂的,健忘的人,讓她無可奈何。
有時呂嫦雲看著胡禦醫,甚至還會把他當做劉老頭,好在胡禦醫這幾日已經在鑽研新的藥方,說是鞥克製她的健忘症,眼下最重要的幾個人她還記得很清楚,隻是每每想到父親,腦子裏就跟有十根金針封頂一般,紮的她再沒有去回想的勇氣。
可一旦碰上無欲無求的人,那真是打包一起送都沒用,一點轍也沒有;
能打動他的,或許隻是當初的一句誓言,又或是心中的一抹麗影,絕非以金銀和地位能夠衡量。
這樣的人在傅森眼裏,就是一塊搬不動踢不了的大石頭,鐵骨錚錚,恰似鐵板一塊,棄之可惜,踹之腳疼。
鄧藻良做足姿態,又於離去前獻上一計,以他的智謀,讓他來做國相都不成問題,何況是做一介青衣相士,按他的計策,離間公孫伏都和常清不成問題,他對傅森說,自己僅是感念呂將軍知遇之恩,所謂人無二主,如今將軍已然安息於此,再不必為人左右,他自然是要回到呂家人的身邊,至於回了上京是吃糠咽菜,還是做個素衣旅人跟大街上擺攤算卦,這都跟豫王沒什麽幹係,隻是鄧藻良之後唯一提了一個要求,便是讓傅森贈他一匹良駒,腳程要快,最好能日行千裏,四蹄不休的那種。
他想早點回到二小姐身邊去。
油鹽不進的人,針紮不進的嘴,遇上這樣的人才,先不提能否打動他,反之依傅森來看,這鄧藻良本事是有,隻可惜那張嘴與他的外表和內在不甚相符,張嘴就能把人氣個倒仰,問到最後,他的薄怒早已變成了真怒,隻是礙於此人乃呂兆年生前的幕僚及親信,不好像對待旁人那樣輕易發落,這才忍著沒讓人把他給轟出去。
成大事者要有惜才之心,可這也不足以支撐他將這份心胸免費無限的發放,能得傅森青眼相待的人不多,鄧藻良算一個,賀緹騎算一個,但前者無所要求,後者圖的是從龍之功,人品高下立見;
怪不得傅森再三挽留,依舊不怎麽肯放人。
可有些人,有些事非得是自願,不然留不住,強留也是無法。
全都是命。
最後,傅森把呂兆年曾經的坐騎給了他;
通體赤紅,四蹄如墨,踏地無聲,謂之照影。
這樣的烈馬唯有邊疆這般的風沙之地才能出,許是物似主人形,呂兆年秉性驕橫,所以他的大女兒不是什麽好東西,連坐騎也性格暴烈,照影跑的極快,完全有能力馱著一人甚至二個人衝出敵圈,可最後呂兆年卻死在了它的背上,殷紅的血浸透了它的毛發,照影嘶鳴一聲,脾氣從那兒以後就越發的不好,以至於除了鄧藻良還能騎上它,旁人縱是靠近喂食,都要防著被踹出個幾米遠。
鄧藻良看見照影並沒有多大的驚訝,呂兆年死了,可總有那麽一樣屬於他的東西會被留下,這一點豫王還是明白的。
倒是臨走前還有一句話,卻是不得不說。
“兄弟間的恩怨,素來難分,禍不及後人,你母妃因他而亡,可彼時東宮多番動蕩,卻同樣是因她而起”鄧藻良道:“君子不器,匠者應有磅礴之識,你若不想重蹈他覆轍,便不要成為他那樣的人。”
鄧藻良見傅森麵色不豫,肅立依然,也不在乎,隻是嫌話沒說到位,複又再添了一句,道:“若真論起來,總是你虧欠他良多。”
“.................”
“還請豫王好自為之”他說完,便翻身上馬,當真頭也沒有回,策馬揚鞭,便往上京的方向趕去,一騎絕塵。
傅森立足眺望,直至人影逐漸消失也沒有動,隻是站在那兒良久不語。
身後的賀緹騎不知何時也到了,同樣是陪著,默然無語。
站了一會兒,賀緹騎便聽豫王道:“他怎麽樣了?”
賀緹騎似乎是經常地被問起這句話,回答地極是尋常:“晨起時飲了盞芡實羹,與往常一樣,午後下人推著他出來曬了會兒太陽,說是咳嗽的厲害,又服侍著用了些清水,旁的也沒什麽了。”
“................”
傅森沉默不語,不知在想些什麽。
半晌後,他道:“罷了,既然他一心想去丘禰,你便挑一對人馬連夜護送他去山間養病,隻一點,給他罩上帷帽,輕易不要露麵,省得別叫旁人看見,易生事端。”
賀緹騎抱拳應道:“是,屬下這就去辦。”
“等等”見他轉身便走,傅森緊了緊掌心,麵朝著鄧藻良方才遠處的方向,似乎是深深地吐了口氣,才道:“到了丘禰,記得給他配些得用的下人,原先那個伺候他的也一同送去,務必善待著..............”
還是善待他吧。
反正他也沒多少日子可活了。
對一個敏感多疑的人而言,曆此大劫,活著不吝於另一種折磨。
賀緹騎走後,傅森便回了營帳,早有副將在內等候,此刻便迎上前來,稱營內糧草已再三盤查,如今還夠四個月的內用;
四個月,這還是省吃儉用才能撐足四個月的糧食,傅森確實是打不起,又走不得,如今呂兆年已死,再沒人會私下留情,給他們修整的時間,怕是公孫嘉奧不費一兵一卒,隻需發兵圍死在汝南,待到糧草斷絕,人心渙散,便可把他們一網打盡了。
這個問題當初傅森也碰到過,那時節比如今艱難百倍,公孫氏占領上京,易姓稱帝,皇室血脈幾乎被屠盡,那時他幾乎便要策馬回去,卻被侍從死死攔下,抽壞了馬鞭也沒有撒手,那侍從不過是個路人甲,平日蹬轎上馬的肉墊子,可他卻留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說王爺請三思,家國沒了可以再爭,可人沒了,又拿什麽去爭,怎麽去爭?
傅森於是猶豫了,猶豫過後,他便留了下來,留在了荒蕪一片,隻剩平沙並無落雁的汝南,打著為自己那位病弱的哥哥,打著為他複國的旗號,一步步地學會了他往常不會的東西,比如他學會了掩過飾非,知道自己的耿直與豁達是收攬名仕的武器,可同時他也沒有手軟,既然呂兆年受製於人,那他也可以幫他一把,死在驤國,倒不如說是死的有價值,至少公孫嘉奧心心念念呂兆年的兵馬已然被他得到,呂兆年便沒有白死。
傅森自覺他對呂嫦雲的愛從沒有變過,隻是日後有一點且需謹記,那便是最好不要在她跟前提起,對外隻說呂兆年的死是由於公孫氏的步步緊逼,逼死他的人是公孫伏都,是公孫嘉奧,始作俑者自然都是他們那共同的敵人;
而不是他。
去年剛起勢時,將軍們也是饑一頓飽一頓的,可家國覆滅的仇恨暫時占了上風,加之平陽不遠千裏,至少送來了補給,可一年過去,翁主亦被驤國皇帝囚於宮中,其女也不得已嫁一次臣;
這平陽百裏氏的門楣,算是徹底被辱了個幹淨。
那名副將想必也是清楚此節,才特來請示豫王,若是要打持久戰,他們該如何應對。
傅森掂量著鄧藻良離去之前的話語,衝著布陣的沙盤思索著,而後方道:“喚孫小將來。”
有人在遠方念叨著呂嫦雲,像是有心電感應,她躺在塌子上下一刻便打了個噴嚏,正好公孫嘉奧端了銀耳要來喂她,這下也顧不得喂了,張口便要傳禦醫,那架勢大的,昨日也是,她不過是嚷嚷了一句冷,這男人便著急的跟什麽似的,動輒便要傳禦醫。
隻怕再傳下去,外頭的人該是要說含涼殿裏不是住了位娘娘,而是住了個狐狸精了。
男人的好脾氣讓她過了好幾日的舒坦日子,呂嫦雲甚至還感歎,為何姐姐當初會為了皇帝的寵愛做出那樣許多事來,現在她卻明白不少,其實皇帝隻是一種象征,這兩個字的背後是無限的榮華與光芒,誰能得到它,誰就會成為世上最快樂的人——如果這人僅是一個俗人的話。
她知道自己現在是討人喜歡的,她變得虛軟無力,需要依靠男人的照料與澆灌才能存活,讓他察覺到她的一來,讓他感到自己被需要,果然陷入愛情的人會盲目地相信著什麽,她有一次趁著午睡時故意伸手去夠他的睫毛,而後在他睜眼時故作慌亂地閉上眼,之後便聽道一聲輕笑,帶著寵溺。
她在他的眼裏看到了鍾愛。
這樣的鍾愛以前藏的很深,不過現在好一些,因為已經叫她發現了。
隨著身體的逐漸好轉,她昏睡的時辰開始隨之減短,可蠱蟲顯然不會讓她太好過,香竹以命相換,強大的念力於死前匯入心口,難怪胡禦醫說相思子用多了便會不管用,呂嫦雲發覺自己開始變得健忘,可見身體好了,腦海中的記憶卻好不了,它在慢慢地衰退,似乎是想讓她做一個快樂的,健忘的人,讓她無可奈何。
有時呂嫦雲看著胡禦醫,甚至還會把他當做劉老頭,好在胡禦醫這幾日已經在鑽研新的藥方,說是鞥克製她的健忘症,眼下最重要的幾個人她還記得很清楚,隻是每每想到父親,腦子裏就跟有十根金針封頂一般,紮的她再沒有去回想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