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職位太低了,連中高層都算不上,進宮了沒點手腕,隻怕來幾個貴嬪貴人就能壓得她這輩子都不能翻身。
尤其,他這個小女兒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脾氣又是比仙儀更剛烈的,
難辦啊........
呂兆年把聖旨捏的死緊,沒出聲,就是滿腔怒火一時不能發泄,憋得慌。
他多日來忙著調配人手,熬得兩隻眼睛通紅,不過那麽點時間,就已經無奈的現了老態,不再是從前挺著高大健碩的身軀,幫著傅森和成國公叫板的那個呂將軍了。
呂兆年憋著憋著,想不出一個又可以保住兵馬,又可以保住女兒的兩全之策,就有點泄氣,當場就憔悴了,看上去又老了好幾歲。
爹不聽話就跟你要女兒,天底下居然還有人寫的出這樣不要臉的聖旨,簡直沒天理。
其實站在外人的角度上,公孫嘉奧這道聖旨下的沒錯,就和靖國以前送輔城公主出去和親的性質差不多,都是很常見的政-治手段,對上當然是好的,可對下,呂兆年愛妻早逝,浴血奮戰多少回,幾乎打了半輩子仗,膝下就得了那麽兩個寶貝,給出一個都肉痛了,何況是兩個?
並且這當中還涉及到一個很嚴重的原則性問題——他大女兒當過靖國皇帝的貴妃,現在小女兒看樣子又要給驤國皇帝當妃嬪。
那他算什麽,同時當了兩國的嶽丈嗎?
呂兆年磨牙謔謔,真想當場就把這道詔書一撕兩開,再一口吞下去,等裹了胃酸再吐公孫嘉奧臉上,酸死他丫的。
驤國的公孫氏都雞賊的很,意思也表達的很清楚,若是他實在不想給,也可以,不過這就等於給了驤國出兵的理由,人家封你忠勇公,還不計前嫌、不嫌你是前朝大臣,特意下了聖旨來宣,就差明著跟呂兆年說了,別給臉不要臉,怎麽著他都得領旨謝恩,不然下場很好猜,兩個女兒一個都保不住。
呂兆年,說實話,他真的猶豫了。
鄧夫子負著手,在呂兆年左手邊站著,和呂嫦雲正好一左一右,都可以看到那張明黃色的布頭,他的神情比呂將軍好一點,但又比呂嫦雲要凝重,也是糾結的緊,好像這個時候說什麽都不合適,什麽良策都不良,哪一條路都不好選。
軍帳裏一時什麽聲音都沒有,隻有呂兆年不時地歎一口氣,也不敢歎太多,怕讓女兒看出自己已經在猶豫,他在女兒們麵前的形象一向是高大的、無所不能的,他不想讓嫦雲意識到自己已經老了。
“姐姐現在還在宮裏,女兒進宮也能跟姐姐有個照應”最後還是嫦雲打破沉默,在呂兆年身邊道:“這麽拖下去不是辦法,榆關遲早是守不住的,不如就聽鄧夫子的,留一萬的兵馬在這兒、”她不等呂兆年說不,自己徑自便跪下了:“之後您便趁著女兒進宮的間隙,連夜南下,讓夫子陪著您往東陵那兒趕.......”語氣輕柔,說的卻是斬釘截鐵,呂兆年一聽就壞了,小女兒這是下了決心,怎麽攔都攔不住了。
呂嫦雲沒說話的時候,鄧夫子的眉頭就皺的很緊,現在一聽,這臉立刻就繃的就更緊了,他滿含深意地看了跪著的呂嫦雲一眼,呂兆年在上頭被閨女的決定弄得不知如何是好,倒是漏掉了他眼中那股莫名的深意。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世上也不是所有男人都能符合‘冷峻’這兩個字,如鄧藻良就恰好不多不少,身姿偉岸藏傲骨,穿布衣穿麻袋都一個樣,都是不苟言笑,不用怎麽說話就很能讓人信服的。
他看呂嫦雲,看她柔弱素白的容顏與眼中的堅韌毫不衝突、是和呂兆年、和她姐姐一模一樣的氣魄,韌勁和決心都藏在眼睛裏,縱使有心人也未必能發現,隻有親近的人才懂得,才能看得分明。
鄧藻良十八歲學成下山,沒過多久就進了將軍府,幾乎是看著幼小的姐妹倆先後地長大,其實已經算很親近了。
剛巧,他還很有心。
兩姐妹長得快,他不過比她們多虛度了十年的歲月而已,卻已是學富五車,感覺活了快大半輩子了;後來大小姐先進了宮,封了瑞貴妃,二小姐又緊跟著和豫王結親,鄧藻良當時聽見了就反對過,他記得他跟呂兆年說,皇家無兄弟,更無父子,何況是傅忌這樣薄情寡意之人,大小姐進宮,有寵也隻是暫時的,日子久了必定會吃虧,一次大虧。
看看,三年了,從東宮再到後宮,任誰都看不出傅忌到底是個什麽樣子的人,偏他一眼就能勘破,還點名了說這就是薄情寡義,洗都沒得洗。
可惜呂將軍那時候沉浸在女兒嫁給太子當側妃的巨大喜悅之中,所以聽見鄧夫子這話後,不但沒有采納他的建議,還差點掄出一記老拳揍上去,‘提醒’他不要這麽烏鴉嘴,既然鄧夫子當初說了他們呂家的女兒有皇後命,那麽順著軌跡走下去總是沒錯的,他兩個女兒都生的那樣好,反正將來注定是要做皇後的,哪怕隻有一個也行。
但事實就是,呂將軍的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太骨感。
眼看著女兒就差一步就要當上皇後了,冷不丁的,國就亡了。
呂兆年事後有偷偷想過,可能是他的開光嘴過了時效期,現在就是倒黴的時候了。
現在更倒黴的來了,他的大女兒在冷宮生死不知,二女兒又要為了他和傅森鐵了心進宮,並且跟他擺事實講道理,好像她自己很願意去,他不讓就是他這個做父親的失職一樣。
這讓呂兆年覺得很難過。
他知道嫦雲是很不樂意的。
呂將軍知道,所有人都知道,大小姐皮實,大夏天大冬天的都要爬樹掏鳥窩的人,從不喜歡跟著女師傅學女紅,也不喜歡他這張臭臉;府裏隻有二小姐脾氣好,看見他會喊他一聲夫子,會在重陽節給呂將軍縫茱萸香袋的時候也給他捎一份,直到沒出事前她都一貫是是清冷淡泊的,這是真正的金枝玉葉,是養在閨閣裏頭的美人。
清,是指她的眼睛很清,冷倒是不冷,見人永遠的溫和有禮,對著傅森是繾綣,對著不怎麽親近的人,則是繾綣又疏離。
嫦雲和仙儀,名字是一對,就如花開並蒂,她們一直都是他的好女兒,是他的驕傲;呂兆年知道做姐姐的心氣高,多半也是受了他的影響,才下了死勁地要當皇後,可嫦雲不一樣,她除了當一個好女兒以外,最大的理想就是與自己的良人白頭偕老,再生兩個孩子,最好還是一男和一女。
如今,五萬兵馬都保不住他的女兒,呂兆年頓時自尊心大挫;
他想,他真的是太沒用了。
鄧藻良見呂將軍神色有些哀戚,多半也能猜到他心裏在想什麽。
他倒是不擔心大小姐,既然沒有消息,那便說明現在冷宮的一舉一動都有人盯著,哪怕大小姐放出風聲,也一定傳不到外頭。
可以想見,驤國的人就是要逼他們急,越急越好。
鄧藻良把自己想的這番話都跟的呂兆年和呂嫦雲說了,但是收效甚微,呂將軍依然愁容不減,而呂嫦雲,也依然決意入宮。
呂將軍是武人,講道理偶爾講得通偶爾講不通;可呂嫦雲這樣冰雪聰明的人,怎麽就聽不懂他的意思呢?
鄧夫子抿緊了唇,臉色更難看了。
他方才看的那一眼,看的很快,在場的除了他自己誰都沒發覺,不知是不是出於私心,是不想讓這對清透的眸子自此埋沒進深宮,還是就目前的處境來理性地考慮;
“不行”鄧夫子想都沒想,便脫口而出:“二小姐不能去。”
“為今之策,隻有進宮,才能保住姐姐和父親。”呂嫦雲篤聲道:“靖國十六洲,如今雖大半歸入驤國版圖,將來豫王若是想於汝南起兵,少不得要時日籌備.......”
直到這話出口,鄧夫子和呂將軍總算都明白了。
原來她自願入宮,有一半的原因,還是為了豫王。
呂嫦雲到現在都跪著沒起來,鄧夫子和父親說的話不是不管用,也不是沒有道理,隻是她自己願意,為了家國,為了傅森,她幾乎是當時當刻就說服了自己,必須要願意。
她的腰肢細如約素,從前是纖細,現在是越來越細,有時候鄧藻良去帳子裏回事,經過的路上會遇到她,看背影的時候就覺得,可能一陣不大不小的風來,她就要被吹走了。
榆關不比上家裏,衣食住行都要打折扣,呂嫦雲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妝扮過自己,整日就是一身最簡單輕便的紫色長裙,連一點刺繡和花樣都沒有,素的跟她的臉一樣。
不過她身上什麽妝飾都沒了,隻有腰間還掛著傅森跟她交換的信物,是一對羊脂玉的雙寶環佩。
隻是環佩一直戴在身邊,可傅森呆在汝南,卻已經很久沒有見到了。
尤其,他這個小女兒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脾氣又是比仙儀更剛烈的,
難辦啊........
呂兆年把聖旨捏的死緊,沒出聲,就是滿腔怒火一時不能發泄,憋得慌。
他多日來忙著調配人手,熬得兩隻眼睛通紅,不過那麽點時間,就已經無奈的現了老態,不再是從前挺著高大健碩的身軀,幫著傅森和成國公叫板的那個呂將軍了。
呂兆年憋著憋著,想不出一個又可以保住兵馬,又可以保住女兒的兩全之策,就有點泄氣,當場就憔悴了,看上去又老了好幾歲。
爹不聽話就跟你要女兒,天底下居然還有人寫的出這樣不要臉的聖旨,簡直沒天理。
其實站在外人的角度上,公孫嘉奧這道聖旨下的沒錯,就和靖國以前送輔城公主出去和親的性質差不多,都是很常見的政-治手段,對上當然是好的,可對下,呂兆年愛妻早逝,浴血奮戰多少回,幾乎打了半輩子仗,膝下就得了那麽兩個寶貝,給出一個都肉痛了,何況是兩個?
並且這當中還涉及到一個很嚴重的原則性問題——他大女兒當過靖國皇帝的貴妃,現在小女兒看樣子又要給驤國皇帝當妃嬪。
那他算什麽,同時當了兩國的嶽丈嗎?
呂兆年磨牙謔謔,真想當場就把這道詔書一撕兩開,再一口吞下去,等裹了胃酸再吐公孫嘉奧臉上,酸死他丫的。
驤國的公孫氏都雞賊的很,意思也表達的很清楚,若是他實在不想給,也可以,不過這就等於給了驤國出兵的理由,人家封你忠勇公,還不計前嫌、不嫌你是前朝大臣,特意下了聖旨來宣,就差明著跟呂兆年說了,別給臉不要臉,怎麽著他都得領旨謝恩,不然下場很好猜,兩個女兒一個都保不住。
呂兆年,說實話,他真的猶豫了。
鄧夫子負著手,在呂兆年左手邊站著,和呂嫦雲正好一左一右,都可以看到那張明黃色的布頭,他的神情比呂將軍好一點,但又比呂嫦雲要凝重,也是糾結的緊,好像這個時候說什麽都不合適,什麽良策都不良,哪一條路都不好選。
軍帳裏一時什麽聲音都沒有,隻有呂兆年不時地歎一口氣,也不敢歎太多,怕讓女兒看出自己已經在猶豫,他在女兒們麵前的形象一向是高大的、無所不能的,他不想讓嫦雲意識到自己已經老了。
“姐姐現在還在宮裏,女兒進宮也能跟姐姐有個照應”最後還是嫦雲打破沉默,在呂兆年身邊道:“這麽拖下去不是辦法,榆關遲早是守不住的,不如就聽鄧夫子的,留一萬的兵馬在這兒、”她不等呂兆年說不,自己徑自便跪下了:“之後您便趁著女兒進宮的間隙,連夜南下,讓夫子陪著您往東陵那兒趕.......”語氣輕柔,說的卻是斬釘截鐵,呂兆年一聽就壞了,小女兒這是下了決心,怎麽攔都攔不住了。
呂嫦雲沒說話的時候,鄧夫子的眉頭就皺的很緊,現在一聽,這臉立刻就繃的就更緊了,他滿含深意地看了跪著的呂嫦雲一眼,呂兆年在上頭被閨女的決定弄得不知如何是好,倒是漏掉了他眼中那股莫名的深意。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世上也不是所有男人都能符合‘冷峻’這兩個字,如鄧藻良就恰好不多不少,身姿偉岸藏傲骨,穿布衣穿麻袋都一個樣,都是不苟言笑,不用怎麽說話就很能讓人信服的。
他看呂嫦雲,看她柔弱素白的容顏與眼中的堅韌毫不衝突、是和呂兆年、和她姐姐一模一樣的氣魄,韌勁和決心都藏在眼睛裏,縱使有心人也未必能發現,隻有親近的人才懂得,才能看得分明。
鄧藻良十八歲學成下山,沒過多久就進了將軍府,幾乎是看著幼小的姐妹倆先後地長大,其實已經算很親近了。
剛巧,他還很有心。
兩姐妹長得快,他不過比她們多虛度了十年的歲月而已,卻已是學富五車,感覺活了快大半輩子了;後來大小姐先進了宮,封了瑞貴妃,二小姐又緊跟著和豫王結親,鄧藻良當時聽見了就反對過,他記得他跟呂兆年說,皇家無兄弟,更無父子,何況是傅忌這樣薄情寡意之人,大小姐進宮,有寵也隻是暫時的,日子久了必定會吃虧,一次大虧。
看看,三年了,從東宮再到後宮,任誰都看不出傅忌到底是個什麽樣子的人,偏他一眼就能勘破,還點名了說這就是薄情寡義,洗都沒得洗。
可惜呂將軍那時候沉浸在女兒嫁給太子當側妃的巨大喜悅之中,所以聽見鄧夫子這話後,不但沒有采納他的建議,還差點掄出一記老拳揍上去,‘提醒’他不要這麽烏鴉嘴,既然鄧夫子當初說了他們呂家的女兒有皇後命,那麽順著軌跡走下去總是沒錯的,他兩個女兒都生的那樣好,反正將來注定是要做皇後的,哪怕隻有一個也行。
但事實就是,呂將軍的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太骨感。
眼看著女兒就差一步就要當上皇後了,冷不丁的,國就亡了。
呂兆年事後有偷偷想過,可能是他的開光嘴過了時效期,現在就是倒黴的時候了。
現在更倒黴的來了,他的大女兒在冷宮生死不知,二女兒又要為了他和傅森鐵了心進宮,並且跟他擺事實講道理,好像她自己很願意去,他不讓就是他這個做父親的失職一樣。
這讓呂兆年覺得很難過。
他知道嫦雲是很不樂意的。
呂將軍知道,所有人都知道,大小姐皮實,大夏天大冬天的都要爬樹掏鳥窩的人,從不喜歡跟著女師傅學女紅,也不喜歡他這張臭臉;府裏隻有二小姐脾氣好,看見他會喊他一聲夫子,會在重陽節給呂將軍縫茱萸香袋的時候也給他捎一份,直到沒出事前她都一貫是是清冷淡泊的,這是真正的金枝玉葉,是養在閨閣裏頭的美人。
清,是指她的眼睛很清,冷倒是不冷,見人永遠的溫和有禮,對著傅森是繾綣,對著不怎麽親近的人,則是繾綣又疏離。
嫦雲和仙儀,名字是一對,就如花開並蒂,她們一直都是他的好女兒,是他的驕傲;呂兆年知道做姐姐的心氣高,多半也是受了他的影響,才下了死勁地要當皇後,可嫦雲不一樣,她除了當一個好女兒以外,最大的理想就是與自己的良人白頭偕老,再生兩個孩子,最好還是一男和一女。
如今,五萬兵馬都保不住他的女兒,呂兆年頓時自尊心大挫;
他想,他真的是太沒用了。
鄧藻良見呂將軍神色有些哀戚,多半也能猜到他心裏在想什麽。
他倒是不擔心大小姐,既然沒有消息,那便說明現在冷宮的一舉一動都有人盯著,哪怕大小姐放出風聲,也一定傳不到外頭。
可以想見,驤國的人就是要逼他們急,越急越好。
鄧藻良把自己想的這番話都跟的呂兆年和呂嫦雲說了,但是收效甚微,呂將軍依然愁容不減,而呂嫦雲,也依然決意入宮。
呂將軍是武人,講道理偶爾講得通偶爾講不通;可呂嫦雲這樣冰雪聰明的人,怎麽就聽不懂他的意思呢?
鄧夫子抿緊了唇,臉色更難看了。
他方才看的那一眼,看的很快,在場的除了他自己誰都沒發覺,不知是不是出於私心,是不想讓這對清透的眸子自此埋沒進深宮,還是就目前的處境來理性地考慮;
“不行”鄧夫子想都沒想,便脫口而出:“二小姐不能去。”
“為今之策,隻有進宮,才能保住姐姐和父親。”呂嫦雲篤聲道:“靖國十六洲,如今雖大半歸入驤國版圖,將來豫王若是想於汝南起兵,少不得要時日籌備.......”
直到這話出口,鄧夫子和呂將軍總算都明白了。
原來她自願入宮,有一半的原因,還是為了豫王。
呂嫦雲到現在都跪著沒起來,鄧夫子和父親說的話不是不管用,也不是沒有道理,隻是她自己願意,為了家國,為了傅森,她幾乎是當時當刻就說服了自己,必須要願意。
她的腰肢細如約素,從前是纖細,現在是越來越細,有時候鄧藻良去帳子裏回事,經過的路上會遇到她,看背影的時候就覺得,可能一陣不大不小的風來,她就要被吹走了。
榆關不比上家裏,衣食住行都要打折扣,呂嫦雲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妝扮過自己,整日就是一身最簡單輕便的紫色長裙,連一點刺繡和花樣都沒有,素的跟她的臉一樣。
不過她身上什麽妝飾都沒了,隻有腰間還掛著傅森跟她交換的信物,是一對羊脂玉的雙寶環佩。
隻是環佩一直戴在身邊,可傅森呆在汝南,卻已經很久沒有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