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笑道:“好了好了,之前好生繁忙,如今隻需靜待兩日後便可。有一處本來一直要去卻無暇顧及的地方,師弟若閑來無事,便隨我們一行如何??”李岩應了,三人即刻動身出發,沿途買了些香燭之類的東西,李岩見了,料到是要去去拜祭什麽人。由於天都北部為皇城所在,屬軍事管製區,當下三人策馬定鼎門而出,向東南繞虎牢關北行。一路上李湛指點江山,何處可以增兵,何處可以布防,何處可以堅守等等,說得頭頭是道,楊嵐偶爾插上一句,無不恰到好處,李岩雖聽不大懂,但依二人所說,加上細心觀察,到得後來也能明白一二。
行經虎牢時,李湛見關口破敗,隻有寥寥幾名守衛在查抄路過行商。十餘年來第一次回到此處,想到中原腹地重關竟然落得一個稅卡的功用,不由得潸然淚下。李岩知他傷心前人昏聵,致山河破碎,巍巍神州落得雄關天險連兵都不得駐,一時之間也不知如何開導。好在李湛早已非當前初落難的王子,此刻已曆盡風雨,過不多時便收拾心情,繼續引二人縱馬北顧,山腳下一座廢墟逐漸映入目中。
李湛向二人示意已到,大老遠便拴好馬匹,從馬上拎下兩壇酒,徒步而行,李岩、楊嵐也有樣學樣。到得一處隱隱看出像是大門的遺跡,石碑斷裂倒臥處處,字跡似是被人刻意毀壞過,早已模糊不清,翁仲雕塑也散落各處,大多殘缺不全。李湛向楊嵐示意,楊嵐便將香燭在此處插好點燃,然後隨李湛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磕下頭去。李岩見二人神情,便知此地非同小可,便也跟在後麵磕頭。
李湛、楊嵐禮拜完畢,恭恭敬敬對李岩還了一禮,倒嚇了李岩一跳。之後聽李湛緩緩說道:“這裏便是太宗為皇子時開府建牙之所。太宗據此掃滅群雄,平定突厥,四海歸一,威震天下。後來太宗繼位,這天策上將軍府便廢置不用,成為開國眾將子弟習武之所。十餘年前,宇文信叛唐自立,將這裏付之一炬。後世子孫不肖,落得江山社稷歸於他人倒也罷了,王朝興衰,莫不如是。然則這天下生民,萬裏神州,竟然為異族所驅使占領,不亦痛哉!宇文信甘做北燕走狗,荼毒萬民,敲骨吸髓以供北燕揮霍,我等有生之年,必不與他幹休。”然後回頭對楊嵐道:“師父幼年便在此處讀書習武,薛師叔也一樣。應天門戰死的秦英、李廣、長孫充,護送我們去東海戰死途中的程壁、江冶山、張憲之,還有很多我記不得名字,卻為了護送我們義無反顧斷後的人,幼年都是在這裏長大的。他們一個個屍骨在何方都不知曉,希望大家英魂有知,能回到此處。”說著將一壇酒打開,灑在地上,又道:“這些年來一直想來祭奠一番,竟然蹉跎了這麽久,還望諸位前輩莫要怪罪。”
接下來李湛轉頭對楊嵐道:“以如今情勢看來,我等想終老海外也不可得,來日流光必有血戰,雖說我等早有準備,但兵凶戰危誰也難說必能苟全。若我身死,師妹便將我骨灰撒在此處。都說北邙是上好的葬身之所,隻是積年累月下來多了些陰氣,然此處我隻能感受到前輩的英烈之氣。葬身於此,得伴太宗皇帝與眾位前輩英豪之餘烈,再也無憾了。”說著拍開另一壇酒泥封,喝了一大口,遞給楊嵐。
楊嵐也喝了一大口,才道:“宇文信毀了這天策上將軍府,卻也折不斷我輩脊梁。他若善待生民,兩代之內民心歸附,我等此生隻能孤懸海外;他卻不能體恤百姓,何嚐不是予咱們良機。他要咱們死,咱們也絕不會束手就擒,那便各自拿出手段來,說不定來日還能取了他項上人頭。”說完猶豫了一下,才將酒壇遞給李岩。想來是猶豫雙方雖有交集,再加上於九音的關係,但己方畢竟是“大逆”的身份,怕李岩有所排斥。
不料李岩毫不猶豫,接過來喝了一大口。在山上時於九音常與他談論時事,多有感觸,再加上於九音想必是立於李湛一方,才會在多年前助他們退守流光,此刻又讓他下山之後便宜行事;到得山下,一路行至天都,以他能看到的地方,又發現楚王朝數不勝數的敝處,對這個傀儡般的王朝殊無好感在內。且李湛、楊嵐雖被呼為叛逆,但行事作風落落大方,自然而然有所傾向。於是說道:“小弟力雖微薄,近日師兄若有差遣,還請直說。”
李湛道:“李師弟,我等與宇文信之爭不是普通江湖紛爭,實是不得已的不死不休之局,你一但涉入,便再也不能脫身了。”李岩卻搖了搖頭,說道:“此番下山,師父讓我便宜行事,他言中之意是不讚同淩雲加入討伐流光陣營的,我已明了。從小處說,宇文信對流光苦苦相逼,趕盡殺絕,李兄又有何過錯,不過是身份使然,我既然自命俠義,幫師兄便不違俠義之道;從大處說,宇文信倒行逆施,以身事賊,為一國之君未謀一國之事,荼毒生靈以奉異族,我自西來,所見各州府綱紀敗壞,魚肉百姓奮勇當先,見到異族之人畏之如虎,上行下效,不外如是,與其做對,豈違俠義之道?”說著自嘲道:“在下武功低微,妄稱俠義,兩位見笑了。”
李湛仰天笑道:“力弱便不能行俠義之舉的話,那也隻有天下第一高手才能行俠仗義了。今得李師弟相助,天都之事再無後顧之憂。槍來!”
楊嵐從囊中取出“虎嘯”,接在一處,右手輕撥,長槍去勢如電,向李湛射去。李湛身形側閃,讓過槍鋒,右手伸出食中二指在槍柄中段上一搭,長槍如風車一般在他指間轉動起來。李岩見了他這一下借力化力的手段,心中叫好,他知道李湛武功高強,今日終於見到他展示槍法,不由精神一振。
李湛持槍在手,隨手抖了幾個槍花,李岩便知他在槍上的造詣絕非一般。然後李湛一路槍法使了下來,也是楊嵐一般的“破軍槍法”,這一路槍法李岩也懂得,他又與楊嵐對決過幾次,可以說再熟悉不過了。隻是李湛與楊嵐使出來時,槍勢決然不同。比如“侵略如火”一路,楊嵐使出來時如業火燎原一般威猛強勢,李湛使出來時,起先如同火苗,之後變為火炬,再變為熊熊大火,期間轉折自然,即便明知會有如此結果,以李岩對槍法的了解,竟然毫無遏止的辦法,隻能以強破強,在對方最強之時決一勝負。
一麵觀摩,李岩一麵思索。兩種槍法並無高下之分,也許便是於九音說的,武功練到最後無不合於心性,楊嵐天性是一往無前的決絕,李湛是謀定後動的一擊,自己應該是什麽呢?也許發現、堅持、融入、發揚屬於自己的“道”,便可與李湛、楊嵐這樣的人並駕齊驅了。
李湛舞動“虎嘯”,與楊嵐不一樣的“破軍槍法”一招一式施展開來,沒有對決時的應接不暇,反而更易理解,楊嵐在旁隨口向他解釋,一些之前不明白的關竅瞬間明朗了起來。使到後來,槍勢配合山間風勢,似有千軍萬馬相和。
李湛喊了聲“酒來”,李岩順手將手中酒壇擲了過去。隻見李湛槍尖一點,酒壇便破了一個小洞,之後槍柄一彈,酒壇子飛向空中,破孔始終向下,酒漿淋出,李湛在下喝了個痛快。待得酒壇再次落下,李湛一槍抽在酒壇上,酒壇倏地飛向李岩。李岩伸手接住,卻見壇中酒水齊破洞而止,正好不至流出。這一次李湛“刺”、“崩”、“抽”三下,勁力洶湧卻恰到好處,不然稍微控製不住,便會打破酒壇子。楊嵐便在旁邊將這三字訣竅的發力技巧傳了給李岩。
槍法使畢,李湛將槍還給楊嵐,笑道:“這一路槍法始於此處,如今使來,還望不至於辱沒先人。”楊嵐道:“師兄槍法已得神髓,將來必能重振聲威。”李湛笑道:“師妹,你能不能不要天天一本正經的這麽跟我說話,我可受不了啊。”楊嵐柳眉一豎,道:“師兄還請自重身份!”李湛尷尬得假裝咳嗽兩聲,對李岩道:“李師弟,你看我這路槍法如何。”
李岩見楊嵐搶白李湛,本在暗暗發笑,忽見李湛問他,當下也打起精神,略一思索方道:“師兄槍法不如楊師妹淩厲,卻如同弈棋一般,招法施展之間不斷壯大自身、削弱對手,到得最後便不可抑製。應對這種槍法百招內不能破敵,之後禍患便會呈現,隻是‘不動如山’一路槍法在,又有誰能在百招內攻破呢?以我見過的人中,或許隻有家師和掌門師伯可以做到。”李湛笑指楊嵐道:“師妹也可做到!”楊嵐“哼”了一聲,不置可否。但以她的脾氣,若李湛所言非實,早就出言反駁了。李岩不由得抽了一口冷氣,難不成楊嵐小小年紀,武功竟然到了如斯境地。
李湛接著說道:“早些年間我在槍法上痛下苦功。當時我是先師唯一弟子,先師一生無愧天地,言出必行,他死守紫微宮而死,隨身武器‘黃龍泣血’遺落天樞,曾言道廿載之內後人自當來取,我當時是有這個宏願的。隻是後來師妹漸漸年長,她習槍的天賦遠在我之上,再加上一眾舊部不允我涉險,這便定了由師妹赴約。這些年來,我眼見著師妹大好年華都放在這一柄槍上,也很是愧疚。”楊嵐卻道:“離亂之人,朝不保夕,若不自強還待上天垂憐麽?我為先父嫡女,便是資質差師兄甚遠,也當先往赴約。”李湛苦笑搖頭。
楊嵐忽道:“此番拜祭隻有香燭酒水,殊無誠意,還請師兄陪我赴西山一行。”李湛神色一愣,半晌才道:“不能延緩些時日麽?此刻行動,隻怕打草驚蛇。”楊嵐道:“若非此刻,焉能找到江照晚落單的時機?”
李岩道:“‘驚鴻槍’江照晚麽?我曾聽師父評論當世槍法高手,說過此人,好像當年師父還在天都與此人交過手呢。”楊嵐道:“不錯,正是這廝。他出身江南名族江氏,槍法精妙,在軍中與家父並稱‘南北槍王’,隻是武功被家父壓過一頭,軍中家父是左龍武大將軍,他是右龍武大將軍,雖然互不統屬,但地位上略遜家父一籌,因此一直心中不平。那倒也罷了。誰知宇文信叛變,江照晚與之勾結,臨時反戈一擊,多少左龍武軍的將士未死於戰場,卻死於江照晚的屠刀之下。他本以為居功至偉,誰知仍得不到宇文信重用,如今在軍中又被褚北辰壓了一頭,更是不甘。一直以來我們便想取了這廝人頭以祭先烈,隻是他長居天都不出,苦無良機。此番流光事起,宇文信欲選人統率江湖豪傑做成大事,他便看上了這統領之職,想以此為進身之階。為防意外出現,他近來一直便在離此不遠的西山演武場參悟槍法,這才給了我們機會,這次定然不會放過他。”
楊嵐頓了頓,又補充道:“西山演武場是龍武軍前輩習練槍法之處,應該留下不少遺跡。江照晚雖然練得是一路‘大江流’槍法,想來也是想在這些遺跡中尋得借鑒吧。”
李岩聽楊嵐如此說,不由得躍躍欲試,看向李湛。李湛拗不過二人,隻得答應。西山演武場距此不過數裏,三人前往途中李湛不斷叮囑務必小心,又分析了諸般情勢,未慮勝先慮敗,一旦發現不妙如何分散遠遁,並定下萬一失散之後聯絡的方法等等,楊嵐顯是習以為常,倒是讓李岩大開眼界,了解到行走江湖決非單憑一腔熱血即可。
不多時,便見前方山勢平坦下來,樹木也逐漸稀少,明顯有人為痕跡,顯是已經接近演武場,三人也小心了起來。再走片刻,便發現沿途訓練木樁多了起來,周邊山壁上也有很多劃痕洞孔,看著像是長槍痕跡。
三人越發小心,一路豹隱蛇伏,到了一個方圓數十丈的廣場之上,中間散插著幾個木樁,一名黑衣男子靜靜在木樁前打坐,一柄紅色長槍橫在膝前,整個廣場一片死寂,偶有山風刮來樹葉,到得廣場中間便如卷入激流一般不自在。黑衣男子忽地持槍站起,閃電出槍,擊向空中為無名氣流所阻的樹葉,槍鋒過處,尚屬嫩綠的葉子化為齏粉。黑衣男子長槍收於身後,麵向三人所在之處,喝道:“何方高人在此窺視江某練槍,還請出來一敘!”說話之間傲然而立,但身上所露鋒芒,又豈在方才的長槍之下。
李岩心知方才見江照晚展示槍法高妙,心神微動,未及收斂心神,在這樣的高手神識籠罩之處登時無所遁形,不由得麵向李湛、楊嵐尷尬一笑。楊嵐示意他無須擔心,率先而出,李岩、李湛也隨後跟上。
江照晚不由一愣,他方才出槍之時神識、內力、體力均至頂峰,因而察覺旁邊有一人窺視,另有一人氣息若有若有,此外別無感應,卻不料對手出來三人。他見三人中年齡最長的李湛也撐死不過三旬,旋即釋然,想是山間風大,三人距離又遠,偶有遺漏也是正常。
他見三人被他喝破行蹤,居然若無其事走了出來,見了他也不施禮賠罪,不由暗怒,心中生了殺機,麵上卻甚是平靜,說道:“不知三位是誰家子弟,到此有何貴幹?”一旦確定對方不是親朋故舊之後,便要暴起傷人。
李湛上前道:“大唐太子領天策上將軍李湛、左龍武大將軍之女楊嵐攜友人李岩前來拜會江將軍!”
江照晚愣了一下,李湛幼年時的模樣他是經常見的,隻是從未曾想過這個前太子會主動走到他的麵前並自承身份。定睛一看,雖然十餘年未見,眉目宛然如昨,不是李湛是誰。他自忖十餘年來一直未得重用,主要原因便是逃走了前太子李湛等人,如今天賜良機,讓他能彌補遺憾,想著日後壓過褚北辰,榮華一生,夙願一朝得償,激動得手都有些發抖。當下裝模作樣抱拳道:“末將見過太子殿下,一別經年,近來可好?”
李湛冷笑道:“我倒是好得很,隻是近來薑、羅兩位將軍老是托夢給我,說他們有心願未了,想要江將軍去陪他們,所以便來問一下江將軍是否情願。”當日江照晚引軍反水,首先遭他毒手的便是右龍武衛的兩位統領薑承、羅映。江照晚聽了,不由仰天狂笑,良久才對李湛說道:“殿下若有手段,末將這條命便任由拿去,隻是先得問過末將手中的‘血蹤’槍。咱們也不用假惺惺的廢話,你們三人便一起上吧!”說完橫槍而立,槍鋒斜指李湛。
行經虎牢時,李湛見關口破敗,隻有寥寥幾名守衛在查抄路過行商。十餘年來第一次回到此處,想到中原腹地重關竟然落得一個稅卡的功用,不由得潸然淚下。李岩知他傷心前人昏聵,致山河破碎,巍巍神州落得雄關天險連兵都不得駐,一時之間也不知如何開導。好在李湛早已非當前初落難的王子,此刻已曆盡風雨,過不多時便收拾心情,繼續引二人縱馬北顧,山腳下一座廢墟逐漸映入目中。
李湛向二人示意已到,大老遠便拴好馬匹,從馬上拎下兩壇酒,徒步而行,李岩、楊嵐也有樣學樣。到得一處隱隱看出像是大門的遺跡,石碑斷裂倒臥處處,字跡似是被人刻意毀壞過,早已模糊不清,翁仲雕塑也散落各處,大多殘缺不全。李湛向楊嵐示意,楊嵐便將香燭在此處插好點燃,然後隨李湛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磕下頭去。李岩見二人神情,便知此地非同小可,便也跟在後麵磕頭。
李湛、楊嵐禮拜完畢,恭恭敬敬對李岩還了一禮,倒嚇了李岩一跳。之後聽李湛緩緩說道:“這裏便是太宗為皇子時開府建牙之所。太宗據此掃滅群雄,平定突厥,四海歸一,威震天下。後來太宗繼位,這天策上將軍府便廢置不用,成為開國眾將子弟習武之所。十餘年前,宇文信叛唐自立,將這裏付之一炬。後世子孫不肖,落得江山社稷歸於他人倒也罷了,王朝興衰,莫不如是。然則這天下生民,萬裏神州,竟然為異族所驅使占領,不亦痛哉!宇文信甘做北燕走狗,荼毒萬民,敲骨吸髓以供北燕揮霍,我等有生之年,必不與他幹休。”然後回頭對楊嵐道:“師父幼年便在此處讀書習武,薛師叔也一樣。應天門戰死的秦英、李廣、長孫充,護送我們去東海戰死途中的程壁、江冶山、張憲之,還有很多我記不得名字,卻為了護送我們義無反顧斷後的人,幼年都是在這裏長大的。他們一個個屍骨在何方都不知曉,希望大家英魂有知,能回到此處。”說著將一壇酒打開,灑在地上,又道:“這些年來一直想來祭奠一番,竟然蹉跎了這麽久,還望諸位前輩莫要怪罪。”
接下來李湛轉頭對楊嵐道:“以如今情勢看來,我等想終老海外也不可得,來日流光必有血戰,雖說我等早有準備,但兵凶戰危誰也難說必能苟全。若我身死,師妹便將我骨灰撒在此處。都說北邙是上好的葬身之所,隻是積年累月下來多了些陰氣,然此處我隻能感受到前輩的英烈之氣。葬身於此,得伴太宗皇帝與眾位前輩英豪之餘烈,再也無憾了。”說著拍開另一壇酒泥封,喝了一大口,遞給楊嵐。
楊嵐也喝了一大口,才道:“宇文信毀了這天策上將軍府,卻也折不斷我輩脊梁。他若善待生民,兩代之內民心歸附,我等此生隻能孤懸海外;他卻不能體恤百姓,何嚐不是予咱們良機。他要咱們死,咱們也絕不會束手就擒,那便各自拿出手段來,說不定來日還能取了他項上人頭。”說完猶豫了一下,才將酒壇遞給李岩。想來是猶豫雙方雖有交集,再加上於九音的關係,但己方畢竟是“大逆”的身份,怕李岩有所排斥。
不料李岩毫不猶豫,接過來喝了一大口。在山上時於九音常與他談論時事,多有感觸,再加上於九音想必是立於李湛一方,才會在多年前助他們退守流光,此刻又讓他下山之後便宜行事;到得山下,一路行至天都,以他能看到的地方,又發現楚王朝數不勝數的敝處,對這個傀儡般的王朝殊無好感在內。且李湛、楊嵐雖被呼為叛逆,但行事作風落落大方,自然而然有所傾向。於是說道:“小弟力雖微薄,近日師兄若有差遣,還請直說。”
李湛道:“李師弟,我等與宇文信之爭不是普通江湖紛爭,實是不得已的不死不休之局,你一但涉入,便再也不能脫身了。”李岩卻搖了搖頭,說道:“此番下山,師父讓我便宜行事,他言中之意是不讚同淩雲加入討伐流光陣營的,我已明了。從小處說,宇文信對流光苦苦相逼,趕盡殺絕,李兄又有何過錯,不過是身份使然,我既然自命俠義,幫師兄便不違俠義之道;從大處說,宇文信倒行逆施,以身事賊,為一國之君未謀一國之事,荼毒生靈以奉異族,我自西來,所見各州府綱紀敗壞,魚肉百姓奮勇當先,見到異族之人畏之如虎,上行下效,不外如是,與其做對,豈違俠義之道?”說著自嘲道:“在下武功低微,妄稱俠義,兩位見笑了。”
李湛仰天笑道:“力弱便不能行俠義之舉的話,那也隻有天下第一高手才能行俠仗義了。今得李師弟相助,天都之事再無後顧之憂。槍來!”
楊嵐從囊中取出“虎嘯”,接在一處,右手輕撥,長槍去勢如電,向李湛射去。李湛身形側閃,讓過槍鋒,右手伸出食中二指在槍柄中段上一搭,長槍如風車一般在他指間轉動起來。李岩見了他這一下借力化力的手段,心中叫好,他知道李湛武功高強,今日終於見到他展示槍法,不由精神一振。
李湛持槍在手,隨手抖了幾個槍花,李岩便知他在槍上的造詣絕非一般。然後李湛一路槍法使了下來,也是楊嵐一般的“破軍槍法”,這一路槍法李岩也懂得,他又與楊嵐對決過幾次,可以說再熟悉不過了。隻是李湛與楊嵐使出來時,槍勢決然不同。比如“侵略如火”一路,楊嵐使出來時如業火燎原一般威猛強勢,李湛使出來時,起先如同火苗,之後變為火炬,再變為熊熊大火,期間轉折自然,即便明知會有如此結果,以李岩對槍法的了解,竟然毫無遏止的辦法,隻能以強破強,在對方最強之時決一勝負。
一麵觀摩,李岩一麵思索。兩種槍法並無高下之分,也許便是於九音說的,武功練到最後無不合於心性,楊嵐天性是一往無前的決絕,李湛是謀定後動的一擊,自己應該是什麽呢?也許發現、堅持、融入、發揚屬於自己的“道”,便可與李湛、楊嵐這樣的人並駕齊驅了。
李湛舞動“虎嘯”,與楊嵐不一樣的“破軍槍法”一招一式施展開來,沒有對決時的應接不暇,反而更易理解,楊嵐在旁隨口向他解釋,一些之前不明白的關竅瞬間明朗了起來。使到後來,槍勢配合山間風勢,似有千軍萬馬相和。
李湛喊了聲“酒來”,李岩順手將手中酒壇擲了過去。隻見李湛槍尖一點,酒壇便破了一個小洞,之後槍柄一彈,酒壇子飛向空中,破孔始終向下,酒漿淋出,李湛在下喝了個痛快。待得酒壇再次落下,李湛一槍抽在酒壇上,酒壇倏地飛向李岩。李岩伸手接住,卻見壇中酒水齊破洞而止,正好不至流出。這一次李湛“刺”、“崩”、“抽”三下,勁力洶湧卻恰到好處,不然稍微控製不住,便會打破酒壇子。楊嵐便在旁邊將這三字訣竅的發力技巧傳了給李岩。
槍法使畢,李湛將槍還給楊嵐,笑道:“這一路槍法始於此處,如今使來,還望不至於辱沒先人。”楊嵐道:“師兄槍法已得神髓,將來必能重振聲威。”李湛笑道:“師妹,你能不能不要天天一本正經的這麽跟我說話,我可受不了啊。”楊嵐柳眉一豎,道:“師兄還請自重身份!”李湛尷尬得假裝咳嗽兩聲,對李岩道:“李師弟,你看我這路槍法如何。”
李岩見楊嵐搶白李湛,本在暗暗發笑,忽見李湛問他,當下也打起精神,略一思索方道:“師兄槍法不如楊師妹淩厲,卻如同弈棋一般,招法施展之間不斷壯大自身、削弱對手,到得最後便不可抑製。應對這種槍法百招內不能破敵,之後禍患便會呈現,隻是‘不動如山’一路槍法在,又有誰能在百招內攻破呢?以我見過的人中,或許隻有家師和掌門師伯可以做到。”李湛笑指楊嵐道:“師妹也可做到!”楊嵐“哼”了一聲,不置可否。但以她的脾氣,若李湛所言非實,早就出言反駁了。李岩不由得抽了一口冷氣,難不成楊嵐小小年紀,武功竟然到了如斯境地。
李湛接著說道:“早些年間我在槍法上痛下苦功。當時我是先師唯一弟子,先師一生無愧天地,言出必行,他死守紫微宮而死,隨身武器‘黃龍泣血’遺落天樞,曾言道廿載之內後人自當來取,我當時是有這個宏願的。隻是後來師妹漸漸年長,她習槍的天賦遠在我之上,再加上一眾舊部不允我涉險,這便定了由師妹赴約。這些年來,我眼見著師妹大好年華都放在這一柄槍上,也很是愧疚。”楊嵐卻道:“離亂之人,朝不保夕,若不自強還待上天垂憐麽?我為先父嫡女,便是資質差師兄甚遠,也當先往赴約。”李湛苦笑搖頭。
楊嵐忽道:“此番拜祭隻有香燭酒水,殊無誠意,還請師兄陪我赴西山一行。”李湛神色一愣,半晌才道:“不能延緩些時日麽?此刻行動,隻怕打草驚蛇。”楊嵐道:“若非此刻,焉能找到江照晚落單的時機?”
李岩道:“‘驚鴻槍’江照晚麽?我曾聽師父評論當世槍法高手,說過此人,好像當年師父還在天都與此人交過手呢。”楊嵐道:“不錯,正是這廝。他出身江南名族江氏,槍法精妙,在軍中與家父並稱‘南北槍王’,隻是武功被家父壓過一頭,軍中家父是左龍武大將軍,他是右龍武大將軍,雖然互不統屬,但地位上略遜家父一籌,因此一直心中不平。那倒也罷了。誰知宇文信叛變,江照晚與之勾結,臨時反戈一擊,多少左龍武軍的將士未死於戰場,卻死於江照晚的屠刀之下。他本以為居功至偉,誰知仍得不到宇文信重用,如今在軍中又被褚北辰壓了一頭,更是不甘。一直以來我們便想取了這廝人頭以祭先烈,隻是他長居天都不出,苦無良機。此番流光事起,宇文信欲選人統率江湖豪傑做成大事,他便看上了這統領之職,想以此為進身之階。為防意外出現,他近來一直便在離此不遠的西山演武場參悟槍法,這才給了我們機會,這次定然不會放過他。”
楊嵐頓了頓,又補充道:“西山演武場是龍武軍前輩習練槍法之處,應該留下不少遺跡。江照晚雖然練得是一路‘大江流’槍法,想來也是想在這些遺跡中尋得借鑒吧。”
李岩聽楊嵐如此說,不由得躍躍欲試,看向李湛。李湛拗不過二人,隻得答應。西山演武場距此不過數裏,三人前往途中李湛不斷叮囑務必小心,又分析了諸般情勢,未慮勝先慮敗,一旦發現不妙如何分散遠遁,並定下萬一失散之後聯絡的方法等等,楊嵐顯是習以為常,倒是讓李岩大開眼界,了解到行走江湖決非單憑一腔熱血即可。
不多時,便見前方山勢平坦下來,樹木也逐漸稀少,明顯有人為痕跡,顯是已經接近演武場,三人也小心了起來。再走片刻,便發現沿途訓練木樁多了起來,周邊山壁上也有很多劃痕洞孔,看著像是長槍痕跡。
三人越發小心,一路豹隱蛇伏,到了一個方圓數十丈的廣場之上,中間散插著幾個木樁,一名黑衣男子靜靜在木樁前打坐,一柄紅色長槍橫在膝前,整個廣場一片死寂,偶有山風刮來樹葉,到得廣場中間便如卷入激流一般不自在。黑衣男子忽地持槍站起,閃電出槍,擊向空中為無名氣流所阻的樹葉,槍鋒過處,尚屬嫩綠的葉子化為齏粉。黑衣男子長槍收於身後,麵向三人所在之處,喝道:“何方高人在此窺視江某練槍,還請出來一敘!”說話之間傲然而立,但身上所露鋒芒,又豈在方才的長槍之下。
李岩心知方才見江照晚展示槍法高妙,心神微動,未及收斂心神,在這樣的高手神識籠罩之處登時無所遁形,不由得麵向李湛、楊嵐尷尬一笑。楊嵐示意他無須擔心,率先而出,李岩、李湛也隨後跟上。
江照晚不由一愣,他方才出槍之時神識、內力、體力均至頂峰,因而察覺旁邊有一人窺視,另有一人氣息若有若有,此外別無感應,卻不料對手出來三人。他見三人中年齡最長的李湛也撐死不過三旬,旋即釋然,想是山間風大,三人距離又遠,偶有遺漏也是正常。
他見三人被他喝破行蹤,居然若無其事走了出來,見了他也不施禮賠罪,不由暗怒,心中生了殺機,麵上卻甚是平靜,說道:“不知三位是誰家子弟,到此有何貴幹?”一旦確定對方不是親朋故舊之後,便要暴起傷人。
李湛上前道:“大唐太子領天策上將軍李湛、左龍武大將軍之女楊嵐攜友人李岩前來拜會江將軍!”
江照晚愣了一下,李湛幼年時的模樣他是經常見的,隻是從未曾想過這個前太子會主動走到他的麵前並自承身份。定睛一看,雖然十餘年未見,眉目宛然如昨,不是李湛是誰。他自忖十餘年來一直未得重用,主要原因便是逃走了前太子李湛等人,如今天賜良機,讓他能彌補遺憾,想著日後壓過褚北辰,榮華一生,夙願一朝得償,激動得手都有些發抖。當下裝模作樣抱拳道:“末將見過太子殿下,一別經年,近來可好?”
李湛冷笑道:“我倒是好得很,隻是近來薑、羅兩位將軍老是托夢給我,說他們有心願未了,想要江將軍去陪他們,所以便來問一下江將軍是否情願。”當日江照晚引軍反水,首先遭他毒手的便是右龍武衛的兩位統領薑承、羅映。江照晚聽了,不由仰天狂笑,良久才對李湛說道:“殿下若有手段,末將這條命便任由拿去,隻是先得問過末將手中的‘血蹤’槍。咱們也不用假惺惺的廢話,你們三人便一起上吧!”說完橫槍而立,槍鋒斜指李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