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期已到,這一日早早地劉陶便候在了府衙門口,等著顧宛兌現承諾。
倒不是他願意來催,隻是這百姓們的性命耽誤不得。
等著門房的人通報的功夫,卻迎來了一個老熟人。
曹德看到劉陶就忍不住皺眉頭,不為別的,凡是有這個劉陶在的地方,他就諸事不便。且劉陶人雖年輕,又並無官職,在各村村民們心裏卻頗有地位,自然讓他這個管一方土地的官不爽。
“你來此處作甚?!”
畢竟有著官品在那裏擺著,劉陶心中不喜,也隻得上前,“回曹大人話,小人來找特使大人。”
曹德心中立刻升起警覺之心,“你找她作甚?!”
劉陶心中留了個心眼,麵上露出些憤慨道,“上次特使大人打了我頓板子,如今我都沒好周全,她當時說什麽她早晚會解決百姓們的吃飯問題,我就想來問一問,說好的承諾呢!難道為父母官者都是這般的言而無信不成?!”
“大膽!”曹德佯怒道,“你竟然敢詆毀朝廷命官!你可知道這是什麽罪?!”
嘴上這麽說,曹德心中卻是另一番想法。
那日劉陶被打一頓攆出去的事情他早就聽自己的眼線匯報過了,如今看劉陶的憤懣之情倒不似有假。
曹德心中冷笑,到底是年輕了些!一來這裏就做出不可能達成的承諾,到時候引起民憤,看來不用他多做些什麽,這位來頭不小的特使大人就該自請回去了。
“朝廷命官又如何?如今我們命都快沒了,誰還管那命官不命官!”劉陶一麵說一麵窺著曹德的表情,“若是實在將我們惹惱了,大不了魚死網破,將那河堤的水引過來淹了你這府衙!”
本是一句為了表現百姓同顧宛之間矛盾的一句話,沒想到曹德卻臉色大變,全然沒有開始的裝腔作勢,“你大膽!竟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心懷不軌之語。來人!將他給我綁起來押入大牢!”
事情發生得突然,劉陶心中覺得哪裏不對,又說不出哪裏不對,已經有三兩個官兵上前來要綁了他去。
掙紮間,之前門房裏去通知顧宛的人倒轉回來,忙上前攔道,“我家特使大人說了,劉陶出言不遜,饒了他一回,他竟還不識趣,讓我們將他帶過去。”
曹德有幾分猶豫,“這等處置不軌之人的小事,就全權交給下官就好了,哪裏用得著勞煩特使大人……”
“這個,就勞煩曹大人去同我家大人說罷!小人隻負責奉命行事,別的一概不管。”
曹德皺了皺眉頭,“這畢竟是我齊焉的地界,保護這裏的方寸百姓是我的指責,特使大人這樣做什麽都避著我怕是不太合適吧?”
“我家特使大人就猜到曹大人放心不下,已提前對小的說了,若是曹大人不放心,隻管跟著一起進去。”
曹德思忖須臾,指揮身邊的人將劉陶綁了,自己走在前麵,當真一路進去了。
畢竟是自己之前住的地方,曹德頗為順門順路,奔著正廳的方向而去。
旁邊負責領路的連忙將人攔住,“大人這急吼吼地是往哪裏去?”
“自然是去正廳。”
“大人走錯了。特殊大人將整個院子的格局都改了,如今那裏不是正廳,是馬廄。”
曹德的臉瞬間黑如鍋底,又不好發泄,隻好道,“那就你給領路吧!”
一行人到達正廳之時,才發現正廳裏麵早就人聲嘈雜,圍滿了人,嘰嘰喳喳不知在吵些什麽。
見劉陶被綁著進來,原本還圍在正廳的幾個人圍了過來,一個年紀稍大些、人高馬大的男子率先開口,“陶小子,你怎麽如今這番模樣?可是你身邊這狗官為難你?!”
“放肆!誰準你這般詆毀本官的!”曹德不由得怒道,同時拿眼睛去掃視正廳中的情況,想弄明白這裏如今發生了些什麽。
“那你綁著陶小子作甚?”
“他公然辱罵朝廷命官,本官自然要剛正法紀!”
“不知道這劉陶詆毀的是誰?”顧宛坐在廳中,聲音不溫不火地開口。
“特使大人有所不知,這劉陶方才在府衙門口胡說什麽特使大人答應他三日就能解決難民的糧食問題,蠱惑人心不說,還說特使大人言不守信,下官一時之間氣不過,就……”
顧宛搖頭笑笑,“曹大人多慮了!他沒有胡說八道,我確實應了他三日之內解決糧食問題。”
曹德眼中精光一閃,你自己要往坑裏麵跳,就不要怪我不留情麵了!
眼中口中卻盡是痛心之色,“特使大人,這……哎,你也太糊塗了些!”
“為何?”
“大人有事不知,這齊焉的水患之後,有多少難民需要糧食,那些數量報上去,戶部審批都需要不短的時間。三天時間根本解決不了啊!”
顧宛沉吟笑笑,“曹大人說的有理,隻是我這話說出去了自然是要兌現的。若是同曹大人一般去了一趟都城也沒將事情解決掉,本官這特使的身份不是白當了?”
旁邊幾個人聽到曹德話裏話外都是推辭,早就不滿了,此時終於忍不住開口道,“曹大人不管我們,如今來了個活菩薩還不準人家管我們不成?!”
劉陶看著幾人,麵露疑惑,“幾位叔伯來這裏做什麽?”
先前說話的中年男子露出笑容道,“我們都知道陶小子你為了我們村的人能夠吃口熱飯到處奔波,怎麽能讓你一個人吃虧受苦。所以,今日我們來,是幫你忙來的。”
劉陶一愣,下意識看向顧宛,他答應了顧宛不讓這件事傳到村民耳朵裏,也不知道幾位叔伯有沒有做什麽事情將人給得罪了。
若是那樣,少不得還要花功夫轉圜才行。
顧宛知曉他的心思似的,從座位上坐起,笑著對那幾位中年男子道,“你們都是各村的村長是主心骨,這糧食我就交到你們手裏,務必要讓每家每戶吃上飽飯,你們可能做到?!”
“能!”
劉陶看著叔伯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倒是有些蒙了,“特使大人……?”
“陶小子!問題解決了!所以啊,這類的事情還是該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來開口,你看看你,隻換來一頓板子,我們可是將這糧食拿到手了!”
另一個聽了他的話,搡他一把道,“你在這裏充什麽能耐?!你沒聽特使大人說嘛!那都是劉陶的功勞。要不是陶小子同特使大人定下了三日之約,你如今上哪裏討糧食?!”
“我不就這麽一說嘛!這件事情自然功勞還是陶小子的。”那人笑笑,回頭見劉陶還傻著一張臉,大掌拍拍他的肩膀道,“你小子愣什麽神!這糧食派下來了,你不高興嗎?”
劉陶眼中竟似閃出些晶瑩,慌忙點著頭道,“高興!高興!”複又轉向顧宛道,“劉陶替百姓們多謝特使大人的救命之恩。”
“不用,這本就是我承諾過的。”顧宛淡淡笑笑,無視一邊早已目瞪口呆的曹德道,“來人,給他鬆綁!”
立刻有人上來解開了劉陶身上被曹德綁上的繩子,顧宛這才道,“既然恰好今日各村說得上話的人都來了,我就將這件事情同你們說清楚。這糧食不多,務必要用在刀刃兒上,每個領糧食的人都要登記在冊,不可隨意。每天定一個量出來,按需酌情配給。考慮到傷病的人比較多,也可以由你們組織還康健的人布棚施粥。”
“布棚施粥?這樣豈不是太麻煩,為何不在府衙張貼告示,將糧食給他們自己去做,豈不是來得更方便?”一個人提出疑問道。
“我方才說過了,因為要確保物盡其用。你們對各村的人口都比較了解,由你們出麵會杜絕糧食流入不該流入的人手裏。”顧宛頓了頓道,“畢竟在災難過後,這糧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糧食到了你們手裏後,我會派人協助你們看管。”
劉陶點了點頭,臉上露出欽佩之色,他從小被周圍鄰裏稱作神童,可如今眼前這位不僅年紀更輕,還是女子,已經坐上了這麽高的位置。
原本還覺得不合常理,聽過她三言兩語,再加上之前黏土之恩,心裏不由得感歎了一聲奇女子,“特使大人說的有理。災民多,渾水摸魚的也多,不法商人、山野莽匪,確實該早做打算。”
其餘幾人明白過來,也紛紛露出讚同之色。
顧宛笑笑,“既然你們都同意這個法子,那就按照這個法子來。每個村都設幾個施粥點,我還是那句話,務必要讓飯食到該到的人手裏。另外,若是有那願意出力的,也可以酌情給他們更多。”
“行!特使大人怎麽說,我們就怎麽做!”
“劉陶對各個村都比較熟悉,我就給你個差事,封你為我的副官,撥給你幾個人,負責管理每個村莊的情況,一有問題就來跟我匯報,你可願意?”
劉陶一怔,不可置信地看著顧宛。
天知道,他是多麽想光耀門楣,當官為百姓謀更多福利啊!
隻是他雖學識不淺,卻總通不過鄉試,更遑論參加更高的選拔。
有人說是因為他得罪了很多有頭有臉的大官貴族,被人穿了小鞋,所以才這般不順心。
不管信與不信,他都難以改變這個結局,時間久了,也就熄了考官的心思。
如今乍一個機會擺在麵前,他自然是欣喜萬分的,覺得心中的抱負又源源不斷地冒了出來。
“特使大人,這不太妥當吧!這不論官職大小都需要經過陛下的批準才可以……”曹德忙阻攔道。
顧宛挑挑眉,“西戎國法上這麽寫的嗎?”
“那倒不是,隻是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啊!就算是副官,沒有正經的官印也是不行的。”
顧宛皺皺眉,“朱雀?是這樣嗎?”
一個黑色身影從房梁上落下來,殺氣騰騰地看了曹德一眼,麵向顧宛,恭敬道,“若按以前的習慣,是這般的。”
曹德不由得麵露欣喜,朱雀接著道,“不過陛下早就說過,若是全西戎大大小小官職都經他批準,怕是累死也忙不完。”
顧宛笑笑,“既如此,我這也算是替陛下省心了,曹大人覺得呢?”
曹德皮笑肉不笑地擠出一句,“特使大人說的有理。”
“那就按我說的做吧!”顧宛擺手道,“朱雀,你帶他們去取糧食,後麵幾天,你的任務就是帶領你的書下看好這些糧食,明白了嗎?”
其實還有一點顧宛沒有說出口,那就是讓朱雀也點清楚自己貢獻了多少糧食出來,到時候回了京都,一筆筆,她可都是要找耶律越算清楚的,該要回來的東西還是得要。
朱雀利落地點頭,然後轉身帶著劉陶並幾位村長往外走。
曹德腳步一動,也想跟上去,顧宛忙叫住他道,“曹大人請留步。”
曹德腳步一頓,“屬下身為齊焉的父母官,勞煩特使大人做到如此實屬心中不安,不如大人將這才是交給下官,如何?”
“不用了,我不辛苦。”顧宛笑眯眯的模樣一如之前在來齊焉的路上一般。
現在曹德回想起來才明白,怕是那時候麵前的這位表麵上對自己拖行程視而不見,暗地裏早就派人來將齊焉的事情摸清楚了,不然何以一來就碰上劉陶這個難解決的呢!
多了幾分警醒,曹德不敢太過明顯,隻笑笑道,“既然特使大人有打算,那下官就不多說什麽了。隻是下官有一事不解,想請大人詢問一二。”
“你說。”
“大人這糧食從何而來,上麵當真給批了不成?”
“自然不是。這是花錢買來的。”
“花錢買來的?!”曹德一怔,突然不知道該說自己眼前的人聰明還是傻,哪有自己掏銀子替上麵管理百姓的道理?
不是腦子進水了,就是個天真迂腐的貨。
“這齊焉的各大貴族,都挺慷慨,都為買糧出了不少力呢!”顧宛眼中笑意加深,眉梢微帶驚訝,“捐錢捐的最多的曹大人竟對這件事情毫不知曉嗎?”
本書由首發,請勿轉載!
倒不是他願意來催,隻是這百姓們的性命耽誤不得。
等著門房的人通報的功夫,卻迎來了一個老熟人。
曹德看到劉陶就忍不住皺眉頭,不為別的,凡是有這個劉陶在的地方,他就諸事不便。且劉陶人雖年輕,又並無官職,在各村村民們心裏卻頗有地位,自然讓他這個管一方土地的官不爽。
“你來此處作甚?!”
畢竟有著官品在那裏擺著,劉陶心中不喜,也隻得上前,“回曹大人話,小人來找特使大人。”
曹德心中立刻升起警覺之心,“你找她作甚?!”
劉陶心中留了個心眼,麵上露出些憤慨道,“上次特使大人打了我頓板子,如今我都沒好周全,她當時說什麽她早晚會解決百姓們的吃飯問題,我就想來問一問,說好的承諾呢!難道為父母官者都是這般的言而無信不成?!”
“大膽!”曹德佯怒道,“你竟然敢詆毀朝廷命官!你可知道這是什麽罪?!”
嘴上這麽說,曹德心中卻是另一番想法。
那日劉陶被打一頓攆出去的事情他早就聽自己的眼線匯報過了,如今看劉陶的憤懣之情倒不似有假。
曹德心中冷笑,到底是年輕了些!一來這裏就做出不可能達成的承諾,到時候引起民憤,看來不用他多做些什麽,這位來頭不小的特使大人就該自請回去了。
“朝廷命官又如何?如今我們命都快沒了,誰還管那命官不命官!”劉陶一麵說一麵窺著曹德的表情,“若是實在將我們惹惱了,大不了魚死網破,將那河堤的水引過來淹了你這府衙!”
本是一句為了表現百姓同顧宛之間矛盾的一句話,沒想到曹德卻臉色大變,全然沒有開始的裝腔作勢,“你大膽!竟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心懷不軌之語。來人!將他給我綁起來押入大牢!”
事情發生得突然,劉陶心中覺得哪裏不對,又說不出哪裏不對,已經有三兩個官兵上前來要綁了他去。
掙紮間,之前門房裏去通知顧宛的人倒轉回來,忙上前攔道,“我家特使大人說了,劉陶出言不遜,饒了他一回,他竟還不識趣,讓我們將他帶過去。”
曹德有幾分猶豫,“這等處置不軌之人的小事,就全權交給下官就好了,哪裏用得著勞煩特使大人……”
“這個,就勞煩曹大人去同我家大人說罷!小人隻負責奉命行事,別的一概不管。”
曹德皺了皺眉頭,“這畢竟是我齊焉的地界,保護這裏的方寸百姓是我的指責,特使大人這樣做什麽都避著我怕是不太合適吧?”
“我家特使大人就猜到曹大人放心不下,已提前對小的說了,若是曹大人不放心,隻管跟著一起進去。”
曹德思忖須臾,指揮身邊的人將劉陶綁了,自己走在前麵,當真一路進去了。
畢竟是自己之前住的地方,曹德頗為順門順路,奔著正廳的方向而去。
旁邊負責領路的連忙將人攔住,“大人這急吼吼地是往哪裏去?”
“自然是去正廳。”
“大人走錯了。特殊大人將整個院子的格局都改了,如今那裏不是正廳,是馬廄。”
曹德的臉瞬間黑如鍋底,又不好發泄,隻好道,“那就你給領路吧!”
一行人到達正廳之時,才發現正廳裏麵早就人聲嘈雜,圍滿了人,嘰嘰喳喳不知在吵些什麽。
見劉陶被綁著進來,原本還圍在正廳的幾個人圍了過來,一個年紀稍大些、人高馬大的男子率先開口,“陶小子,你怎麽如今這番模樣?可是你身邊這狗官為難你?!”
“放肆!誰準你這般詆毀本官的!”曹德不由得怒道,同時拿眼睛去掃視正廳中的情況,想弄明白這裏如今發生了些什麽。
“那你綁著陶小子作甚?”
“他公然辱罵朝廷命官,本官自然要剛正法紀!”
“不知道這劉陶詆毀的是誰?”顧宛坐在廳中,聲音不溫不火地開口。
“特使大人有所不知,這劉陶方才在府衙門口胡說什麽特使大人答應他三日就能解決難民的糧食問題,蠱惑人心不說,還說特使大人言不守信,下官一時之間氣不過,就……”
顧宛搖頭笑笑,“曹大人多慮了!他沒有胡說八道,我確實應了他三日之內解決糧食問題。”
曹德眼中精光一閃,你自己要往坑裏麵跳,就不要怪我不留情麵了!
眼中口中卻盡是痛心之色,“特使大人,這……哎,你也太糊塗了些!”
“為何?”
“大人有事不知,這齊焉的水患之後,有多少難民需要糧食,那些數量報上去,戶部審批都需要不短的時間。三天時間根本解決不了啊!”
顧宛沉吟笑笑,“曹大人說的有理,隻是我這話說出去了自然是要兌現的。若是同曹大人一般去了一趟都城也沒將事情解決掉,本官這特使的身份不是白當了?”
旁邊幾個人聽到曹德話裏話外都是推辭,早就不滿了,此時終於忍不住開口道,“曹大人不管我們,如今來了個活菩薩還不準人家管我們不成?!”
劉陶看著幾人,麵露疑惑,“幾位叔伯來這裏做什麽?”
先前說話的中年男子露出笑容道,“我們都知道陶小子你為了我們村的人能夠吃口熱飯到處奔波,怎麽能讓你一個人吃虧受苦。所以,今日我們來,是幫你忙來的。”
劉陶一愣,下意識看向顧宛,他答應了顧宛不讓這件事傳到村民耳朵裏,也不知道幾位叔伯有沒有做什麽事情將人給得罪了。
若是那樣,少不得還要花功夫轉圜才行。
顧宛知曉他的心思似的,從座位上坐起,笑著對那幾位中年男子道,“你們都是各村的村長是主心骨,這糧食我就交到你們手裏,務必要讓每家每戶吃上飽飯,你們可能做到?!”
“能!”
劉陶看著叔伯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倒是有些蒙了,“特使大人……?”
“陶小子!問題解決了!所以啊,這類的事情還是該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來開口,你看看你,隻換來一頓板子,我們可是將這糧食拿到手了!”
另一個聽了他的話,搡他一把道,“你在這裏充什麽能耐?!你沒聽特使大人說嘛!那都是劉陶的功勞。要不是陶小子同特使大人定下了三日之約,你如今上哪裏討糧食?!”
“我不就這麽一說嘛!這件事情自然功勞還是陶小子的。”那人笑笑,回頭見劉陶還傻著一張臉,大掌拍拍他的肩膀道,“你小子愣什麽神!這糧食派下來了,你不高興嗎?”
劉陶眼中竟似閃出些晶瑩,慌忙點著頭道,“高興!高興!”複又轉向顧宛道,“劉陶替百姓們多謝特使大人的救命之恩。”
“不用,這本就是我承諾過的。”顧宛淡淡笑笑,無視一邊早已目瞪口呆的曹德道,“來人,給他鬆綁!”
立刻有人上來解開了劉陶身上被曹德綁上的繩子,顧宛這才道,“既然恰好今日各村說得上話的人都來了,我就將這件事情同你們說清楚。這糧食不多,務必要用在刀刃兒上,每個領糧食的人都要登記在冊,不可隨意。每天定一個量出來,按需酌情配給。考慮到傷病的人比較多,也可以由你們組織還康健的人布棚施粥。”
“布棚施粥?這樣豈不是太麻煩,為何不在府衙張貼告示,將糧食給他們自己去做,豈不是來得更方便?”一個人提出疑問道。
“我方才說過了,因為要確保物盡其用。你們對各村的人口都比較了解,由你們出麵會杜絕糧食流入不該流入的人手裏。”顧宛頓了頓道,“畢竟在災難過後,這糧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糧食到了你們手裏後,我會派人協助你們看管。”
劉陶點了點頭,臉上露出欽佩之色,他從小被周圍鄰裏稱作神童,可如今眼前這位不僅年紀更輕,還是女子,已經坐上了這麽高的位置。
原本還覺得不合常理,聽過她三言兩語,再加上之前黏土之恩,心裏不由得感歎了一聲奇女子,“特使大人說的有理。災民多,渾水摸魚的也多,不法商人、山野莽匪,確實該早做打算。”
其餘幾人明白過來,也紛紛露出讚同之色。
顧宛笑笑,“既然你們都同意這個法子,那就按照這個法子來。每個村都設幾個施粥點,我還是那句話,務必要讓飯食到該到的人手裏。另外,若是有那願意出力的,也可以酌情給他們更多。”
“行!特使大人怎麽說,我們就怎麽做!”
“劉陶對各個村都比較熟悉,我就給你個差事,封你為我的副官,撥給你幾個人,負責管理每個村莊的情況,一有問題就來跟我匯報,你可願意?”
劉陶一怔,不可置信地看著顧宛。
天知道,他是多麽想光耀門楣,當官為百姓謀更多福利啊!
隻是他雖學識不淺,卻總通不過鄉試,更遑論參加更高的選拔。
有人說是因為他得罪了很多有頭有臉的大官貴族,被人穿了小鞋,所以才這般不順心。
不管信與不信,他都難以改變這個結局,時間久了,也就熄了考官的心思。
如今乍一個機會擺在麵前,他自然是欣喜萬分的,覺得心中的抱負又源源不斷地冒了出來。
“特使大人,這不太妥當吧!這不論官職大小都需要經過陛下的批準才可以……”曹德忙阻攔道。
顧宛挑挑眉,“西戎國法上這麽寫的嗎?”
“那倒不是,隻是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啊!就算是副官,沒有正經的官印也是不行的。”
顧宛皺皺眉,“朱雀?是這樣嗎?”
一個黑色身影從房梁上落下來,殺氣騰騰地看了曹德一眼,麵向顧宛,恭敬道,“若按以前的習慣,是這般的。”
曹德不由得麵露欣喜,朱雀接著道,“不過陛下早就說過,若是全西戎大大小小官職都經他批準,怕是累死也忙不完。”
顧宛笑笑,“既如此,我這也算是替陛下省心了,曹大人覺得呢?”
曹德皮笑肉不笑地擠出一句,“特使大人說的有理。”
“那就按我說的做吧!”顧宛擺手道,“朱雀,你帶他們去取糧食,後麵幾天,你的任務就是帶領你的書下看好這些糧食,明白了嗎?”
其實還有一點顧宛沒有說出口,那就是讓朱雀也點清楚自己貢獻了多少糧食出來,到時候回了京都,一筆筆,她可都是要找耶律越算清楚的,該要回來的東西還是得要。
朱雀利落地點頭,然後轉身帶著劉陶並幾位村長往外走。
曹德腳步一動,也想跟上去,顧宛忙叫住他道,“曹大人請留步。”
曹德腳步一頓,“屬下身為齊焉的父母官,勞煩特使大人做到如此實屬心中不安,不如大人將這才是交給下官,如何?”
“不用了,我不辛苦。”顧宛笑眯眯的模樣一如之前在來齊焉的路上一般。
現在曹德回想起來才明白,怕是那時候麵前的這位表麵上對自己拖行程視而不見,暗地裏早就派人來將齊焉的事情摸清楚了,不然何以一來就碰上劉陶這個難解決的呢!
多了幾分警醒,曹德不敢太過明顯,隻笑笑道,“既然特使大人有打算,那下官就不多說什麽了。隻是下官有一事不解,想請大人詢問一二。”
“你說。”
“大人這糧食從何而來,上麵當真給批了不成?”
“自然不是。這是花錢買來的。”
“花錢買來的?!”曹德一怔,突然不知道該說自己眼前的人聰明還是傻,哪有自己掏銀子替上麵管理百姓的道理?
不是腦子進水了,就是個天真迂腐的貨。
“這齊焉的各大貴族,都挺慷慨,都為買糧出了不少力呢!”顧宛眼中笑意加深,眉梢微帶驚訝,“捐錢捐的最多的曹大人竟對這件事情毫不知曉嗎?”
本書由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