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三兄弟是要上徐光啟家裏頭學曆法,朱翊鈞覺得這個倒是個不錯的事,根本就沒想著要攔。他自己並不懂曆法,便想著有個親密的人懂了,不至讓自己被誆騙了去。
打張應侯用銅包錫做渾天儀之後,朱翊鈞就提心吊膽的,甚至有些疑神疑鬼,覺得周遭總有人也這般行事。他心裏念著,若叫幾個兒子學了來倒也是個很好的事。起碼自己就能現用上了。
鄭夢境這頭也沒意見,李太後那兒隻知會了一聲,也沒力氣反對。
出宮留宿的事便這麽定了。
可惜的是,朱常漵他們到了徐家後,心心念念想見的人卻並不在府中。
接待客人的是徐驥,他按捺著好奇恭恭敬敬地向三位皇子行禮,“家父與殿下去了郊外遊玩,大父同京中好友上詩社去了。家中無長輩,唯驥一人,薄待各位皇子了。”
朱常洵上下打量著徐驥,心裏“嘖嘖”。這是他頭一回接觸同齡的士林學子,果真是如同傳說中一般迂腐。看看這用詞,那叫一個文雅,同他一比,自己這幾年的書就好像白讀了一樣。
徐驥年紀小,臉皮也薄,一直被朱常治盯著後就覺得自己渾身上下都不舒坦。他崩不住地問:“殿下,請問驥可是身上有不妥之處?”
朱常治搖搖頭,“不妥倒是沒有,隻是我覺得很好奇。”徐驥恭敬地行了一禮,“請殿下直言,驥自當知無不言。”
“徐駙馬既然娶了我大皇姐,那便是你的母親,為什麽你還要叫大皇姐殿下,而不是母親呢?”朱常治疑惑地晃著頭,似乎想從徐驥尷尬的臉上看出什麽來,“是不是我大皇姐哪裏做的不好了?讓你不高興了?你同我說,我回去同父皇告狀去。”
徐驥臉都白了,望著信誓旦旦的朱常治都忘了怎麽開口。他不對朱軒媖叫母親,是得了朱軒媖點頭的。徐光啟也曾有微詞,但也叫朱軒媖給勸住了。平日裏叫順了口,現在接待客人竟一時都沒改過來。
朱常治的話徐驥自然不會當真,若要當了真那他就真成了天下第一號的大傻子。人家是十幾年相處下來的手足情誼,聽說宮裏的皇貴妃還同中宮關係極好。
朱常治是會告狀,隻怕告狀的對象是自己,而不是他的繼母。
徐驥將所有的念頭都在心裏轉了一遍,臉色越發白了。朱常漵看著他都怕接下來人會直接暈倒在自己麵前。他忍著笑,拍了拍兩個不安分的弟弟。“幼帝貪玩,愛說些戲言,徐公子別往心裏去。”
總算有一個說得上話的人了。徐驥的臉色好了些,朝朱常漵拱手,“是驥失言了,三位殿下裏麵請。”
徐驥轉過身後,朱常漵也覺得自己身上起了雞皮疙瘩。他身後的兩個弟弟捂著嘴吃吃地笑著,等見兄長轉過頭來瞪,齊齊放下手擺正了表情,假裝什麽事都沒發生過。
其實徐驥平日裏並不是這樣說話的,隻他是上海縣裏頭出來的,並不是什麽繁華的地方。到了京城後,便覺得事事都落於人後,年輕人臉皮子又薄,便學著旁的迂腐之人說話。今日家中來了貴客,更是拿出了十二分本事來。
隻沒想到馬屁拍在馬腿上,宮裏的皇子並不是很吃他這一套。
朱常漵想著徐驥既然是徐光啟的兒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對西學也會有些研究。他已經不是很記得清前世徐驥到底做了什麽官兒,又是什麽榜,不過隱約記得好似並不算差。
這般一想,朱常漵便問道:“聽說駙馬近來在研究曆學,不知驥兄對此可有所知?”
徐驥將人領進正堂,伶俐的下人捧上早就泡好的香茶。他在下首坐下,撇了撇嘴,“父親確是在研究曆學,說是當今的《授時曆》不準,不利於民。但驥覺得既然太|祖當年嚴禁民間學曆,自有緣故,父親這樣違背祖訓並不妥當。”
朱常漵聞言在心裏歎了一口氣。都說虎父無犬子,看來也非絕對。起碼在他看來,徐驥就並不是隻老虎。
徐驥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他並不支持也不看好父親的西學思想。朱常漵也就識趣地並不同他往這上頭多說什麽,轉而提起別的事來。
“上回大皇姐入宮曾向父皇提起要讓驥兄入宮與我們一同讀書,怎得後來就沒了消息?”朱常漵特地換了稱呼,想讓徐驥覺得親切一些,畢竟都是親戚。
說起入宮念書,徐驥的雙眼就放了光。他早就想纏著朱軒媖讓自己去了,讓一甲出身的翰林給自己當先生,不說學到的東西,便是能見上一麵都夠自己笑半宿的了。可惜寫信給外祖後,得到了反對的意見,他也就暫時沒了這心思。
“回二殿下的話,驥覺得現今脾性尚需磨練,若入宮同殿下們一道讀書,難免露了輕狂之態。本是一樁好事,倒要叫驥做壞了。”徐驥的語氣酸溜溜的,他多想也能讓翰林和閣臣給自己做先生啊。
朱常洵最不耐煩的就是徐驥這種文縐縐的樣子,忍不住翻了個白眼,正好叫朱常漵給逮住了,狠狠朝他腳上碾了一下才老實。徐驥因為一門心思顧影自憐,所以沒瞧見,倒是朱常治從頭到尾看進眼裏,捂著嘴笑出了聲。
徐驥覺得自己現在看著這位五殿下就想哭,自己到底又說錯了什麽,鬧了什麽笑話,怎麽三次兩次地惹得殿下發笑。他從來沒有這麽希望家裏的長輩們在,就是、就是有個伶俐些的兄弟也好幫襯著自己啊。
徐驥現在算是明白了,為什麽外祖父不同意自己入宮,他的性子還真是不適合同宮裏的皇子們接觸。
在徐驥的千呼萬喚之下,徐光啟和朱軒媖一起坐著馬車歸家了。徐驥幾乎是哭著跑出去迎接他們回來的。
朱軒媖對此有些受寵若驚,對徐光啟道:“驥兒若是日日這般見了我就激動成這樣,我倒要去給婆母和姐姐燒香了。”
徐光啟忍著笑護著她進屋去。路上徐驥說了翊坤宮的三位皇子蒞臨家中,朱軒媖稍想了想便知道緣故了,她笑道:“定是我那三個皇弟頑皮了。驥兒別怕,萬事都有我在後頭給你撐著呢。”
徐驥紅了臉,拱手道:“驥多謝殿……母親。”
朱軒媖同徐光啟一起嚇了跳。這是徐驥頭一次主動喊朱軒媖母親——不管是不是自願的,都很值得驚訝了。
朱軒媖心頭一暖,知道必是三個弟弟給自己撐腰來了。高興的同時又無奈,不是同母所出的弟弟們都知道向著她,偏一母同胞的那個對自己不聞不顧。兩下一對比,她也不得不承認翊坤宮的皇貴妃教子有方了。
三個兄弟在正堂等了片刻後,就見徐光啟攙著朱軒媖進來,他們趕忙起身行禮,卻叫的不是駙馬。“先生,大皇姐。”
朱軒媖一聽便知道他們今日過來是請教學問的,寒暄了幾句後就借口離開了。三個弟弟今日要在家中住下,她身為家婦自當去收拾幾間屋子來。
徐光啟將三個皇子請到了書房,徐驥也作陪。不過後來見朱常漵他們是要同父親討論西學,屁股就坐不住了,叫徐光啟給趕去自己屋子裏讀背那些四書五經。
“大明朝並沒有自己的曆學,乃是沿用的前朝的《大統曆》稍加修改後而成的《授時曆》,因年代悠久,欽天監又是世襲,所以便怠懶了下來,不再費心研究了。”徐光啟有些感歎,“雖說太|祖定下嚴禁習曆學的律法,但長此以往,曆法隻會越來越錯。如今改正,卻是個好時機。”
他慈和地望著幾個皇子,“陛下的這番決心,可謂是極好。你們有心相助,此事必能成。”
朱常漵問道:“西學的曆法與《授時曆》有何不同之處?父皇欽點了邢侍郎來主持改曆,依先生看,可否有用?”
徐光啟默了一會兒,道:“邢侍郎一直希望可以改革曆法,這個想法是不錯。不過他的主張是重算《授時曆》,依據其本來的算法,再重新推導。我覺得不妥,這樣一來豈非又繞到了《大統曆》上去?便是成了,怕也不得準。”
“那西學曆法呢?”朱常漵追問。
徐光啟此時對於西學的曆法還不是很明晰,他老實地道:“我也是才學不久,算不上很懂。你們卻真對西學曆法感興趣,怕是得去請教利瑪竇那些西學傳教士才行。”提起這個,他倒有些來了興致,“對了,最近我同他們剛把這本算術的書給譯製完,殿下來看看。”
提起時算術的書,朱常治倒是來了興趣,頭湊得比朱常漵更近。他看得嘖嘖稱奇,“竟還有這樣的算法。”索性拿了紙筆過來隨意給自己出了道題算起來。
朱常漵看也不看朱常洵,一手拍過去就把捏著筆打瞌睡的弟弟給拍醒了。“不知道先生想給這本書取什麽名字?”
徐光啟斟酌了半晌,“你們覺得《幾何原本》這名字如何?”
打張應侯用銅包錫做渾天儀之後,朱翊鈞就提心吊膽的,甚至有些疑神疑鬼,覺得周遭總有人也這般行事。他心裏念著,若叫幾個兒子學了來倒也是個很好的事。起碼自己就能現用上了。
鄭夢境這頭也沒意見,李太後那兒隻知會了一聲,也沒力氣反對。
出宮留宿的事便這麽定了。
可惜的是,朱常漵他們到了徐家後,心心念念想見的人卻並不在府中。
接待客人的是徐驥,他按捺著好奇恭恭敬敬地向三位皇子行禮,“家父與殿下去了郊外遊玩,大父同京中好友上詩社去了。家中無長輩,唯驥一人,薄待各位皇子了。”
朱常洵上下打量著徐驥,心裏“嘖嘖”。這是他頭一回接觸同齡的士林學子,果真是如同傳說中一般迂腐。看看這用詞,那叫一個文雅,同他一比,自己這幾年的書就好像白讀了一樣。
徐驥年紀小,臉皮也薄,一直被朱常治盯著後就覺得自己渾身上下都不舒坦。他崩不住地問:“殿下,請問驥可是身上有不妥之處?”
朱常治搖搖頭,“不妥倒是沒有,隻是我覺得很好奇。”徐驥恭敬地行了一禮,“請殿下直言,驥自當知無不言。”
“徐駙馬既然娶了我大皇姐,那便是你的母親,為什麽你還要叫大皇姐殿下,而不是母親呢?”朱常治疑惑地晃著頭,似乎想從徐驥尷尬的臉上看出什麽來,“是不是我大皇姐哪裏做的不好了?讓你不高興了?你同我說,我回去同父皇告狀去。”
徐驥臉都白了,望著信誓旦旦的朱常治都忘了怎麽開口。他不對朱軒媖叫母親,是得了朱軒媖點頭的。徐光啟也曾有微詞,但也叫朱軒媖給勸住了。平日裏叫順了口,現在接待客人竟一時都沒改過來。
朱常治的話徐驥自然不會當真,若要當了真那他就真成了天下第一號的大傻子。人家是十幾年相處下來的手足情誼,聽說宮裏的皇貴妃還同中宮關係極好。
朱常治是會告狀,隻怕告狀的對象是自己,而不是他的繼母。
徐驥將所有的念頭都在心裏轉了一遍,臉色越發白了。朱常漵看著他都怕接下來人會直接暈倒在自己麵前。他忍著笑,拍了拍兩個不安分的弟弟。“幼帝貪玩,愛說些戲言,徐公子別往心裏去。”
總算有一個說得上話的人了。徐驥的臉色好了些,朝朱常漵拱手,“是驥失言了,三位殿下裏麵請。”
徐驥轉過身後,朱常漵也覺得自己身上起了雞皮疙瘩。他身後的兩個弟弟捂著嘴吃吃地笑著,等見兄長轉過頭來瞪,齊齊放下手擺正了表情,假裝什麽事都沒發生過。
其實徐驥平日裏並不是這樣說話的,隻他是上海縣裏頭出來的,並不是什麽繁華的地方。到了京城後,便覺得事事都落於人後,年輕人臉皮子又薄,便學著旁的迂腐之人說話。今日家中來了貴客,更是拿出了十二分本事來。
隻沒想到馬屁拍在馬腿上,宮裏的皇子並不是很吃他這一套。
朱常漵想著徐驥既然是徐光啟的兒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對西學也會有些研究。他已經不是很記得清前世徐驥到底做了什麽官兒,又是什麽榜,不過隱約記得好似並不算差。
這般一想,朱常漵便問道:“聽說駙馬近來在研究曆學,不知驥兄對此可有所知?”
徐驥將人領進正堂,伶俐的下人捧上早就泡好的香茶。他在下首坐下,撇了撇嘴,“父親確是在研究曆學,說是當今的《授時曆》不準,不利於民。但驥覺得既然太|祖當年嚴禁民間學曆,自有緣故,父親這樣違背祖訓並不妥當。”
朱常漵聞言在心裏歎了一口氣。都說虎父無犬子,看來也非絕對。起碼在他看來,徐驥就並不是隻老虎。
徐驥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他並不支持也不看好父親的西學思想。朱常漵也就識趣地並不同他往這上頭多說什麽,轉而提起別的事來。
“上回大皇姐入宮曾向父皇提起要讓驥兄入宮與我們一同讀書,怎得後來就沒了消息?”朱常漵特地換了稱呼,想讓徐驥覺得親切一些,畢竟都是親戚。
說起入宮念書,徐驥的雙眼就放了光。他早就想纏著朱軒媖讓自己去了,讓一甲出身的翰林給自己當先生,不說學到的東西,便是能見上一麵都夠自己笑半宿的了。可惜寫信給外祖後,得到了反對的意見,他也就暫時沒了這心思。
“回二殿下的話,驥覺得現今脾性尚需磨練,若入宮同殿下們一道讀書,難免露了輕狂之態。本是一樁好事,倒要叫驥做壞了。”徐驥的語氣酸溜溜的,他多想也能讓翰林和閣臣給自己做先生啊。
朱常洵最不耐煩的就是徐驥這種文縐縐的樣子,忍不住翻了個白眼,正好叫朱常漵給逮住了,狠狠朝他腳上碾了一下才老實。徐驥因為一門心思顧影自憐,所以沒瞧見,倒是朱常治從頭到尾看進眼裏,捂著嘴笑出了聲。
徐驥覺得自己現在看著這位五殿下就想哭,自己到底又說錯了什麽,鬧了什麽笑話,怎麽三次兩次地惹得殿下發笑。他從來沒有這麽希望家裏的長輩們在,就是、就是有個伶俐些的兄弟也好幫襯著自己啊。
徐驥現在算是明白了,為什麽外祖父不同意自己入宮,他的性子還真是不適合同宮裏的皇子們接觸。
在徐驥的千呼萬喚之下,徐光啟和朱軒媖一起坐著馬車歸家了。徐驥幾乎是哭著跑出去迎接他們回來的。
朱軒媖對此有些受寵若驚,對徐光啟道:“驥兒若是日日這般見了我就激動成這樣,我倒要去給婆母和姐姐燒香了。”
徐光啟忍著笑護著她進屋去。路上徐驥說了翊坤宮的三位皇子蒞臨家中,朱軒媖稍想了想便知道緣故了,她笑道:“定是我那三個皇弟頑皮了。驥兒別怕,萬事都有我在後頭給你撐著呢。”
徐驥紅了臉,拱手道:“驥多謝殿……母親。”
朱軒媖同徐光啟一起嚇了跳。這是徐驥頭一次主動喊朱軒媖母親——不管是不是自願的,都很值得驚訝了。
朱軒媖心頭一暖,知道必是三個弟弟給自己撐腰來了。高興的同時又無奈,不是同母所出的弟弟們都知道向著她,偏一母同胞的那個對自己不聞不顧。兩下一對比,她也不得不承認翊坤宮的皇貴妃教子有方了。
三個兄弟在正堂等了片刻後,就見徐光啟攙著朱軒媖進來,他們趕忙起身行禮,卻叫的不是駙馬。“先生,大皇姐。”
朱軒媖一聽便知道他們今日過來是請教學問的,寒暄了幾句後就借口離開了。三個弟弟今日要在家中住下,她身為家婦自當去收拾幾間屋子來。
徐光啟將三個皇子請到了書房,徐驥也作陪。不過後來見朱常漵他們是要同父親討論西學,屁股就坐不住了,叫徐光啟給趕去自己屋子裏讀背那些四書五經。
“大明朝並沒有自己的曆學,乃是沿用的前朝的《大統曆》稍加修改後而成的《授時曆》,因年代悠久,欽天監又是世襲,所以便怠懶了下來,不再費心研究了。”徐光啟有些感歎,“雖說太|祖定下嚴禁習曆學的律法,但長此以往,曆法隻會越來越錯。如今改正,卻是個好時機。”
他慈和地望著幾個皇子,“陛下的這番決心,可謂是極好。你們有心相助,此事必能成。”
朱常漵問道:“西學的曆法與《授時曆》有何不同之處?父皇欽點了邢侍郎來主持改曆,依先生看,可否有用?”
徐光啟默了一會兒,道:“邢侍郎一直希望可以改革曆法,這個想法是不錯。不過他的主張是重算《授時曆》,依據其本來的算法,再重新推導。我覺得不妥,這樣一來豈非又繞到了《大統曆》上去?便是成了,怕也不得準。”
“那西學曆法呢?”朱常漵追問。
徐光啟此時對於西學的曆法還不是很明晰,他老實地道:“我也是才學不久,算不上很懂。你們卻真對西學曆法感興趣,怕是得去請教利瑪竇那些西學傳教士才行。”提起這個,他倒有些來了興致,“對了,最近我同他們剛把這本算術的書給譯製完,殿下來看看。”
提起時算術的書,朱常治倒是來了興趣,頭湊得比朱常漵更近。他看得嘖嘖稱奇,“竟還有這樣的算法。”索性拿了紙筆過來隨意給自己出了道題算起來。
朱常漵看也不看朱常洵,一手拍過去就把捏著筆打瞌睡的弟弟給拍醒了。“不知道先生想給這本書取什麽名字?”
徐光啟斟酌了半晌,“你們覺得《幾何原本》這名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