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沒同王家屏商量,倒是存著好心。王家屏剛任首輔不久,根基未穩,他擔心若是元輔站在自己這邊與反對的朝臣對立,會引起士林巨大的反彈,認為閣臣已經淪為皇權的附庸。
當初王錫爵離開的時候,叮囑過朱翊鈞,他心裏記著這一點。王家屏是個有能耐的人,朱翊鈞希望他可以將這份才幹用在其他地方,而不是就此消耗於無謂之處。
隻可惜王家屏並沒能參破朱翊鈞的心思,自以為失了帝心,元輔之位即將換人做,心中惶惶。張位見勢不妙,感情拉了拉他,衝他使了個眼色。王家屏這才略略安心,努力讓自己沉著氣。
他又想起了當日梃擊案時王錫爵隻望了牌子一眼就暈厥過去,如今他倒是能體會當時王錫爵的心驚了。隻可惜偷竊牌子的幕後主使因線索中斷而未能查明,李誠钜也不知道那塊牌子究竟是誰給他的。
自梃擊案後,內閣的聲望就不斷下降,這一次若行事再出差池,王家屏的元輔,張位的次輔,統統都保不住。
想到這些,王家屏幾乎要站不穩了。縱有心機深重的張位在一旁,他還是不太能穩得住心思。
朱翊鈞自覺安排地不錯,想要盡可能地給內閣減輕負擔。頻繁替換首輔和閣臣並不是什麽好事。殊不知王家屏的不出聲對朝臣而言亦是一種表示。他們猜不透,到底內閣此次是站在天子這頭,所以才不言語,還是以觀後續再做反應。
另一邊,自詡並非結黨營私的朝臣們在朱翊鈞提出要改革曆法後,立即就站了出來。這些人是最為迂腐,且守舊的。不過促使他們提出反對聲音的遠不隻是這一個原因。
如今內閣的位置空得多,王錫爵致仕,趙誌皋因病辭官,朱翊鈞雖保留了他的官位,可閣中到底還是隻餘下王家屏和張位二人主事。
自己若能獲得清議,入閣之事則大有可為。
朱翊鈞早就有心理準備,知道朝臣不會輕易答應。但當自己真的麵對這一切的時候,還是心裏頭發虛,有些慌。這稱得上是朱翊鈞第一次正式向他們,向陳舊的規矩出聲。
而另一撥反駁的人自然就是與曆法息息相關的欽天監。欽天監的監正向來父子相承,如今天子要求改曆,不僅是對自己職責的不滿,更是推翻了他們父祖的努力。
但就像鄭夢境說的那樣,改革曆法是一件正確的事,有反對聲,自然也會有讚成的聲音。
禮部侍郎刑雲路就是其中之一。早前刑雲路就提出過現在所用的《授時曆》已不適用於大明朝了,必須進行改革。隻是那時候朱翊鈞尚未下定決心,隻做了留中。刑雲路雖然失望,但還是懷抱著信心,等著下一個機會再次提出。
如今朱翊鈞的主動,給了刑雲路很大的信心。在反對聲音剛出來的時候,他就立刻站了出來,引用嘉靖年間的大儒唐順之、王陽明之徒顧應祥等人的研究主張。
不過刑雲路還沒說完話,監正就跳出來打斷,他已經做好了打算,預備等會散朝回去後就寫信去南直隸。大明朝有南北直隸,各有兩套朝廷班子,不僅京城所在的北直隸有欽天監,南直隸也有。
朱翊鈞望著那個跳腳的監正,冷笑一聲,“把東西呈上來。”
陳矩低垂著頭,從一個太監手裏將一個斷了口的渾天儀捧了過來。
“去給監正瞧瞧。”
監正望著陳矩的腳步,汗水不斷落下。陳矩越靠近,他就抖得越厲害。
渾天儀是銅質的,輕易不會斷。至於為何這個會斷,監正心裏一清二楚。
欽天監乃雜官,又是世襲,清水衙門裏的清水衙門,根本就不會有人願意奉上銀子來。可大明朝的規矩便是官員的薪俸極少,到了舉步維艱,難以維持家計之時,監正也不得不開始想法子開始貼補。
旁的動不得,但所需用度的東西卻是可以想想法子的。
“還望張監正能告訴朕,為何應用純銅所製的渾天儀會是青銅包著錫的。”朱翊鈞麵上風輕雲淡的模樣,好似半點不生氣。他轉了轉拇指上的白玉扳指,一副“恭候佳音”的表情等著張應侯回答。
王家屏麵色煞白,終於明白過來為什麽天子會不與自己商討了。他是管著工部的,渾天儀的製造自然也是由工部來做。若朱翊鈞當麵指責,豈非羞煞了瀆職的自己?如今卻是將矛頭對準了欽天監,令自己逃過一劫。雖還是會被攻訐,卻已是讓張應侯拉去了大半的火力。
果然,朱翊鈞的指責、斷了口的渾天儀、張應侯的支吾不語,令滿朝嘩然。言官們這次連草稿都不打,直接就擼袖子上,衝著張應侯就開始罵,有的人靠的近些,連唾沫星子都往他臉上蹦。
“數典忘祖的敗類!張家竟將欽天監監正這等重要之位交予爾手?!”刑部給事中是個上了年紀須發皆白的二甲進士,考了多年才終於考中,情緒特別容易激動,說完話後,竟當眾哭了出來。
其他的給事中受了他的影響,紛紛指責張應侯,自貪墨說起,再到前幾年的曆法不準確,甚至連他兒子娶親攀附了富戶之女的陰私之事都拿來說。
張應侯哪裏見過這等仗勢,被氣得一口氣上不來,兩眼一翻就厥過去了。
言官們這才消停。不過很快他們反應過來,渾天儀的製造乃工部管轄,立刻就由朝工部開火,旋即針對上了王家屏。
朱翊鈞心中暗笑,到目前為止他細想過一切都實現了。在任由言官們發揮之後,見事態有些不穩,開始牽扯到了元輔身上,他便開口阻止了接下來的一場罵仗。
“好了,方才諸位卿家也說了如今欽天監所用的《授時曆》確是不夠準確,既如此,朕想要改曆,當是無錯了?”朱翊鈞正欲點刑雲路主持此次改曆,又叫言官給打斷了。
“陛下,朝中所用之曆乃太|祖所定,不可廢啊!臣以為《授時曆》雖有不準之處,可……”
朱翊鈞不耐地擺擺手,“戈卿是不是要將慈聖皇太後的徽號給奪了?如若不是,朕意已決,就此定下。”
朝上再沒有人敢提出什麽祖訓了。李太後雖病重,卻還沒薨逝。這時抬出祖訓,褫奪徽號便是頭一樁,這不是要活活把人給氣死嗎?這位可是當今天子的親生母親!
“禮部侍郎刑雲路,此次改曆便由你主持。”朱翊鈞滿意地掃了一圈不再提出反對意見的朝臣,“退朝吧。”
朱翊鈞離開後,王家屏拉著張位匆匆趕往啟祥宮。他不僅是要向天子好好問明白這次改曆究竟怎麽想的,另也是想感謝方才對自己攻訐的打斷。雖然之後的彈劾奏疏必不會少,但今日朝會上天子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必是會將自己給保下來的。
不過他們兩個卻撲了空。啟祥宮的正殿裏隻留了一個田義在那兒,他看了看兩位閣臣,道:“聖上一下朝就上翊坤宮去了,兩位大人……要不等一等?我這就差人去跑一趟。”
王家屏此時還有些惶惶然,不是很能拿定主意,見張位的下巴微微往外頭側了側,便了然了。他對田義道:“既然陛下不在,那我等會兒再來也是一樣的。”頓了頓,他還加了一句,“有勞田公公了。”
田義之後很有可能會將陳矩給擠下去,成為新一任的司禮監掌印。王家屏覺得當年文忠公的路子還是不錯的,與司禮監好好打交道,並非壞處。若一味逞著己身之高位而看不起人,誰知道這些日日伴駕的內監會在天子跟前給自己告什麽小狀呢。何況內閣想要政令通達,沒有司禮監的批紅也是辦不到的。
田義對他的稱呼很是滿意,笑吟吟的將人給送走了。他如今最忌諱的便是旁人叫他“秉筆”,一聲“公公”雖聽著低了,在田義心裏卻比秉筆要高上幾分。
朱翊鈞興衝衝地跑去翊坤宮,是為了換個鄭夢境分享自己的喜悅之意。若非小夢點醒了自己,怕是他也不會猶如醍醐灌頂般在一兩日之內就想出法子來。
走到半道,朱翊鈞心裏便有些可惜。皇貴妃這般好,卻不能成為自己真正的皇後。不過既然那日她自己也說了如今這般好,便由著她吧。隻要高興了就行。
不過到了翊坤宮門口,守門的太監卻有些猶豫要不要進去通報。陳矩虎著臉上前喝道:“反了你!陛下來了為何還不往裏通傳?!”
那太監當即跪下,“非是奴才怠懶,乃是娘娘今日身子不爽利,聽裏頭的都人說這時候還在榻上歪著沒起來呢。”他偷偷看了一眼朱翊鈞,“奴才該死。”磕了個頭,不等人說就開始自己打嘴巴。
朱翊鈞皺了眉,朝陳矩揚了揚下巴。陳矩會意地道:“停了,起來吧。知道你侍奉皇貴妃有心,隻萬沒有下次了。”
“奴才知道了。”太監膝行地挪了位置,給朱翊鈞讓路。
朱翊鈞撩了道袍的下擺,大步走了進去,心裏奇怪為何小夢病了也沒找太醫來瞧瞧。在正殿的門口,恰好遇上端了水盆出來的劉帶金,他將人給攔下。“皇貴妃怎麽樣了?病著了?可有請太醫過來瞧瞧?藥用了不曾?怎麽病的?”
劉帶金麵對著這一大串的問題,都不知道自己該先回答哪個才好。裏殿的鄭夢境聽見外頭隱隱好似有朱翊鈞的聲音,便道:“是陛下來了嗎?”聲音聽起來有氣無力。
劉帶金衝裏喊了一聲,“是陛下來了。”說罷,將朱翊鈞給迎了進去。
鄭夢境聽見腳步聲,就讓太監們將屏風搬來,又將帳子給放下來蓋得密密實實的。
朱翊鈞一進去,就發現自己被屏風給遮住了視線,有些不耐煩地道:“誰讓放的?把屏風拿了!”
“是奴家讓放的,”鄭夢境說半句話喘口大氣,“怕把病氣過給了陛下。”
朱翊鈞也不管這些,揮開宮人們,繞過屏風挑起帳子,見鄭夢境背朝著自己,用被子裹住了。他想將被子拉開,卻發現鄭夢境的力氣用的很大,當下也不敢用死勁去拽,隻得坐在榻邊。“這是怎麽了?前日不還好好的?怎得一日不見就病得這般厲害。”
鄭夢境用被子塞住了嘴,努力不讓咳嗽聲透出來,隻是被子因咳嗽而抖動,還是將她的小心思給暴露了。等咳完,她道:“大抵是昨夜夜色好,奴家在院子裏飲酒吹了風,小小風寒,喝幾帖藥就好了,當不得什麽大病。”
厚被子裹住的鄭夢境看起來越發顯小,大床上隻那麽一團,看的朱翊鈞心疼不已,一下下地隔著被子摸她。“叫太醫了不曾?朕讓太醫來瞧瞧吧。”說罷就讓陳矩去一趟太醫院。
鄭夢境躲在被子裏擦了一把被蒙出的汗,“被子焐一焐就好了,哪來那麽多事。”
“你的事,就沒有小事。”朱翊鈞不知怎的,竟覺著鼻子發酸,“武宗皇帝就是因為落水風寒才駕崩的。小夢你怎能說風寒是小病?”他把手伸進被子裏去,摸索著牽住鄭夢境的手,“小夢。”
別走。別像他們那樣離開朕。
太醫很快就提著藥箱到了,在天子的催促下給皇貴妃把脈。“是風寒。”他反複診脈都沒見有什麽不對的來,便鬆了一口氣。這位可是天子的心尖尖呐。當下就刷刷開了方子,讓都人去煎藥。
“陛下可安心了?”鄭夢境隔著帳子說道,“快些兒回啟祥宮去吧,怕是朝臣還等著見呢。”
朱翊鈞看了看滴漏,見的確耽誤了些時間,是該走了,隻心裏還舍不得。他心裏一陣糾結過後,便無奈地道:“朕過會兒再來看你。”又望著劉帶金,“今晚備著晚膳,朕過來同皇貴妃一道用。”
劉帶金應下後,替鄭夢境將朱翊鈞給送上鑾駕。回來後,她憂心忡忡地望著鄭夢境,“娘娘,這樣做……好嗎?”
雖然不算是欺瞞陛下,可這病……明明就是娘娘自己硬生生折騰出來的。
劉帶金不明白,現在娘娘的寵愛已經夠令人羨慕的了,為什麽還要用這等小家子氣的手段來搏得陛下的關心。
鄭夢境一氣將藥喝下,“你不說,我不說,陛下怎會知道。好了,莫要擔心這種事,你去歇著吧,昨夜陪了我一夜呢。”她撚了顆蜜餞放進嘴裏去苦味,揉了揉青筋跳地泛疼的額際。
鄭夢境知道一旦朱翊鈞提出改曆之後,就會上自己這兒來炫耀。她相信三郎的能力,必能說動那些朝臣。可鄭夢境一點都不想讓自己摻和進政事當中去。
在有寵之時,什麽都是好的,一旦失了寵愛,如今的這一切都會成為朱翊鈞厭惡的回憶。鄭夢境不願意去賭,即便已經得過了承諾。
劉帶金沒再說話,福了福身就退下了。
鄭夢境喝了藥,不多時就睡了過去——藥裏放了安神的藥材。等一覺睡醒,正是幾個兒子下學的時候。她從床上坐起身來,“漵兒他們回來了不曾?若是回來了,讓他們過來我這兒一趟。”
兄弟幾個沒讓鄭夢境等太久,劉帶金出去叫人去找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到了宮門口。劉帶金棄了讓跑腿的小太監,親提了裙裾小跑過去,小腳跑得不穩,歪歪扭扭的,看得朱常治低下頭吃吃笑了幾聲。
“二殿下,四殿下,五殿下。”劉帶金福身行禮,“娘娘正想找你們過去呢。”
朱常漵將手上的東西交給了身後的小太監,邊解了披風邊往裏頭走,“聽父皇說,母妃病了?厲害不厲害?”
“喝了藥就睡了,現下剛醒來。”劉帶金將他們三個的披風一一取來掛在手臂上,“一醒來就說要找三位殿下。”
朱常漵心裏轉了一圈,與朱常洵、朱常治互相看了一眼,“進去吧,看看母妃找我們做什麽。”
鄭夢境正在裏殿閉目養神,聽見紛遝的腳步聲便醒了過來。她臉上還是有幾分疲憊,“你們來了?正好,帶金給他們一人搬個繡墩來坐著。”
“不忙。”朱常漵在榻邊坐下,“我們坐這兒便好。”
鄭夢境點點頭,摒退了殿中的宮人們。“你們可知道,今日你們父皇在朝上提出要改曆?”
“自然知道。”朱常洵笑得特別高興,“今日授課的方先生衝我們說了不知多少遍,說父皇此舉大為不妥,言外之意似乎是希望我們能去說說。”他一臉的不以為然,“我們哪裏說得動父皇?再說了,就沒有皇子幹涉政事的,要說也得太子去說才是。”
朱常治也道:“我還覺得改曆挺好的呢,為什麽要勸父皇收回成命。”他如今投了全副身家在湖廣種桑田,要是曆法不準,對他也是有害處的。
鄭夢境心頭鬆了一下,“如此便好。”她望著朱常漵,“既然陛下要做此事,又是好的,不妨你們也幫一幫他。”
朱常漵心思一動,又有些迷糊,不知道母親說的是什麽意思。“母妃讓我們……怎麽幫?”
鄭夢境從床尾扯來一個隱囊塞在腰後,“你們可記得懷慶的鄭王?如今尚未正式受封的鄭恭王世子是你們父皇的皇叔,算來也是你們的皇叔父。漵兒,你寫一封信於他,同他說陛下有意改曆,問他是什麽意思。”
鄭夢境說的這個人乃是朱載堉,便在朱常漵看來也是個奇人。旁的朱家宗室大都擠破了頭想承襲,偏他在十九年鄭恭王過世後反複上疏,要求讓爵。禮部折中想了個法子,讓他的兒子來承襲,他也不允,一口咬定就是不要這個爵位。
事情拖了五年,如今都是萬曆二十四年,鄭恭王的爵位還是懸在那兒。眼熱的人有,隻是朱翊鈞覺得不好將人傳了這許多代的爵位輕易就給了旁人。朱載堉是鄭藩王的第六代世子了。
再有,若是除了爵,他這位皇叔父吃用怎麽辦?讓的可不單單是一個爵位,就連歲祿也都沒了。
朱載堉的能耐,朱常漵是知道的。這位鄭藩世子精通樂律、曆法、算術等等,撰寫了許多書籍,甚至還自行創造了一個新式樂器來,若他沒記錯,當是叫弦準。
朱常漵並不奇怪自己的母親知道朱載堉,都是皇親,族譜上都記著的人名。他奇怪的是為什麽母親會在父皇要求改曆的時候讓自己去聯係他。這樣奇怪的感覺朱常漵以前也有過一次,隻是這次比前一次更為強烈。
母妃……是怎麽知道鄭藩世子精通曆法的?還這般篤定地令自己去聯絡,是希望能借由宗室的力量來給父皇吃一顆定心丸嗎?
莫非、莫非!
朱常漵的心劇烈的跳動起來,覺得自己似乎摸到了一個邊兒,玄乎其玄的門邊兒。他不敢往下細想,但又覺得似乎唯有這樣才說得通。
鄭夢境發現兒子看著自己的目光變得很奇怪,她微微挑了眉,疑惑地望著他,希望他能將心裏話給說出來。
朱常漵捏緊了滿是汗水的手。絕對不可能的,這怎麽可能呢。可自己都能,為什麽母妃不能?
“漵兒,你怎麽了?”鄭夢境皺了眉,探過手去想摸摸兒子的額頭,看是不是病著了。可是她的手卻被朱常漵給躲開了。
朱常洵敏銳地發現皇兄的不同來,他緊盯著兄長,想要找出端倪。
朱常治對於兄長的舉動也大為不解,母妃隻是出於關心,怎麽二皇兄做出這樣生分的動作來,可不得讓母妃傷心了嗎?
朱常漵從弟弟們不讚同的目光中回過神來,知道自己方才下意識的舉動十分不妥。“母妃……”望著鄭夢境很難過的表情,他發現自己竟說不出什麽辯解的話來。
曾幾何時,他不是這樣的。自己會懷疑身邊的每一個人,除了已經過世的兄長。他心急、多疑,無時無刻不在害怕大明朝的國運會最終毀於自己的手裏,雖然最後事情也的確如此。
這一份不甘促使朱常漵一而再再而三地違背鄭夢境的意思,不斷與太子相爭。
可什麽時候起,這份不甘不見了,轉而成了彷徨和依戀。
朱常漵聽見自己好像在向母妃道歉,說自己今日身子不適。嘴巴閉上的那一刻,他在眾人的目光中轉身,用力抓緊了衣襟緩緩往外走著。
門外的天空湛藍,飄著白色的朵朵雲彩,成群的鳥兒從蔚藍的天空飛過,鳴叫聲聲入耳。
他依戀的是哪怕自己行大逆不道之事,身後的人都會始終站在他這邊,不計一切助他事成。他們什麽都不曾求,隻盼著自己能過得好,過的開心。
朱常漵相信,一旦事敗,他們也會為自己殺出一條血路來,讓他能遠走天涯,活下一命。
可他怎麽能,怎麽能……
“傻子,都是傻子。”朱常漵走回自己的屋子,眼淚奪眶而出。
朱常漵從不認為自己有多好,值得身邊眾人對他傾心相待。這樣的自己,真的能接過扶持大明朝的重擔嗎?真的能逃離原本的滅國之運嗎?
如果母妃真的和自己一樣,是重生的。為什麽她會願意相信自己?如果、如果她看出來自己就是崇禎,會不會還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
朱常漵從來沒有這樣地害怕過。他抹幹了眼淚,站在書桌旁展開信紙想要給懷慶的皇叔父寫信。手中握著筆,不斷發抖,筆尖上的墨汁滴落在信紙上,汙了一片,淚水混在裏頭,暈染地越發開了。
他希望母妃永遠都不要知道自己是崇禎這件事。他不想失去從未有過的這份母愛與親情。自重生到這個軀殼內的十三年裏,朱常漵覺得自己每一天都過得很開心。便是被母妃責罰打手板,不許吃飯的那一次,他也好高興,好高興。
不是被隨意丟棄給某個人養育的孩子,不是被父皇冷待的皇子。一母同胞的手足混在一處,總有摩擦也是值得回味的。
朱常漵再一次擦幹眼淚,重換了一張新的信紙,在上麵寫了起來。這次寫得很順暢,一點磕絆都沒有。到吹幹信紙的時候,朱常漵才發現自己將《黃鍾曆》和《聖壽萬年曆》也給寫了上去。他笑了笑,也無妨,反正都是皇叔父寫的。
“把這封信送去懷慶鄭藩皇叔父手裏。”朱常漵將信交給太監,想要回正殿去找鄭夢境,又有些情怯。
母妃會不會因方才的事而對自己有所厭惡?朱常漵邁出去的腳又收了回來,他覺得自己現在還沒法兒以平靜的心態去麵對母妃。
可就這麽耗著,興許才是最壞的做法。朱常漵在心裏對自己說,他應該去見母妃,告訴她,方才自己不是故意的,隻是、隻是……
隻是什麽呢?
“哥哥。”朱常洵在門口默默看了一會兒,在朱常漵最為糾結的時候走了進來,“母妃讓我來問你,方才她是不是說了什麽話讓你不高興了。如果是因為讓你寫信去給皇叔父,你要不想寫,就不寫了,沒事。”
朱常漵搖搖頭,“我已經寫好了信讓太監去送了。”
朱常洵歎了口氣,坐在他邊上,抬頭仰視著他,“既然不是為了皇叔父,那哥哥方才為什麽要躲開母妃的手呢?”
朱常漵低頭望著他,張了張嘴,突然泄了氣。他頹喪地坐了下來,“洵兒,我很擔心。”
“嗯?”
“我知道為什麽母妃讓我去找皇叔父,不單單是為了改曆的事。母妃大概還想讓我在宗室裏開始露麵,這樣……以後行事也方便些。”朱常漵摸了摸自己的心口,“大抵還想著,若是我事敗,還能往宗室那裏逃一逃吧。”
“洵兒我很擔心,若是我失敗了,留在京裏的母妃和皇姐會不會因此而喪命。還怕……要是做了太子,卻不能好好治理國朝,令父皇、母妃失望。”朱常漵茫然地望著朱常洵,對方此時才發現原來他竟然哭過了。
“洵兒,到時候你會不會也對我很失望?”
朱常洵正色道:“哥哥你做過太子嗎?”朱常漵搖搖頭,自己的確沒有做過太子,兄長一駕崩,他就成了天子。
“那哥哥可曾治理朝堂?”
朱常漵有些心虛地搖頭,把目光移向了別處,很快又被朱常洵用手給掰回來。
“既然沒有做過,又何來做不好之說呢?”朱常洵望著兄長哭紅的眼圈,“便是做不好也無妨,誰能頭一次就做得好呢?邊說騎馬吧,我算是兄弟幾個中最擅長的了,可也不是頭一次就能做得好,哥哥可是忘了我頭幾次還差點從馬上摔下來。”
朱常漵咬著唇,垂下眼簾,“可是天子治國,隻有一次機會。若是一招出錯,滿盤皆輸。洵兒,整個大明朝都在我一念之間,我……”他的肩膀塌了下來,眼睛盯著自己殘廢的那條腿,苦笑一聲,“我還是個殘廢。”
“洵兒不許哥哥這麽說!”朱常洵因他的頹廢與自卑而生了氣,“在洵兒眼裏,哥哥是最好的,天底下再沒有比哥哥更好的人了。哥哥怕什麽呢?若怕北夷犯境,洵兒願舍了藩王歲祿成為庶人從戎,替哥哥掃平滿蒙。若怕稅賦不足,便讓治兒去四處想法子賺錢。”
朱常洵哼哼,多年進學後,他再不通經濟也知道錢財對於大明朝的重要性。“反正治兒那個守財奴一心撲在這上頭,估計也瞧不上那點子歲祿。”
朱常漵被弟弟給逗笑了。他將頭靠在朱常洵的身上,憋著笑不住地抖動著身子。朱常洵也將頭靠在他的肩上,“太好了,哥哥笑了。”
朱常漵不再發笑,默然地聽著朱常洵的話。
“洵兒說的都是真的,我願意成為哥哥手中的利劍,為你掃平你所憂慮的一切。所以哥哥,不要再難過、害怕了,好不好?”
朱常漵無聲地笑了一下,“好。”他從朱常洵的肩頭抬起頭,站起來,“我們去見母妃吧,她一定還擔心我。”
兄弟倆一同去見了鄭夢境。鄭夢境沒問朱常漵方才的失常,而是寬慰地道:“還是洵兒有法子。”她拉了還有些羞澀的朱常漵近前,“你長大了,有心事,這很正常。不願對母妃說,我也不強求,隻要你行正坐端,無愧於心便好。”
“我明白了。”朱常漵難得紅了一次臉,“這次是漵兒的錯,下回再不會了。”
鄭夢境搖搖頭,“你沒錯。”見朱常漵還要再說什麽,她將人給推開了,“我還病著呢,別過了病氣。領著你的弟弟們一同去看看曆書吧,你們父皇近來心憂此處,到時候必會考較。若是到時候說不上來,依著他的性子必不高興。”
朱常漵乖順地點點頭,帶著兩個弟弟一起去了自己的屋子——朱常洵的屋子裏大都是兵書與兵器,朱常洛的屋子裏通是算術、經濟之類的書,也就他的屋子裏藏書最多,也最豐富,一點都不偏。
兄弟幾個翻了翻《授時曆》,都覺得有些難懂。朱常漵藏書也隻是藏著,也並不是每本都會看,隻是防著偶爾興起或需要尋什麽典故時需要翻一翻。雖然藏書閣裏也有,但來回一趟趟地跑總比自己屋子裏放著來的方便。
朱常漵點了點書,突然道:“今日還早,不妨咱們出宮去?”
朱常治有些莫名其妙,他看了看天色,不由咋舌,“這還早?再過一會兒都得用晚膳了。”
“我們上徐家去。”朱常漵狡黠一笑,“我們的大姐夫可是通曆法的,等不及明日了,若是明日父皇來問,一個都答不出來,到時候可就有笑話可叫人看了。反正是大皇姐家裏頭,咱們大可以住下,明日早些起來回宮進學便是了。”
朱常洵恍然大悟,“這個主意好,走個後門抄近道。”他大力拍著兄長的背,“皇兄不愧是多智近妖。”
朱常漵一臉無語,“你這是去看了什麽亂七八糟的書,什麽多智近妖?以後這等話可不能再說了。”他收拾著東西,喚來太監分兩頭去同鄭夢境和啟祥宮跑一趟,熟練地從衣櫃裏拿出微服要穿的衣裳。
“換上。”朱常漵朝兩個弟弟一人丟了一套。
朱常洵七手八腳地換衣裳,一邊道:“哥哥你不知道,我最近在看那個什麽什麽《三國演義》來著,那話本子寫得挺不錯的。裏麵那個諸葛亮被寫得聰明極了,我最喜歡他,覺得哥哥同他最像。”
朱常治卻不讚同,“我倒覺著周都督好,隻可惜英年早逝。”
見兩個弟弟都快吵起來了,朱常漵扶了一下額,“趕緊換衣服,別吵了。”
朱常治和朱常洵異口同聲道:“那回頭皇兄也看看,到底喜歡哪一個。”
“我哪有功夫看那個。”朱常漵麻利地將衣服換上,係好腰帶和荷包,對著鏡子左右看著。
朱常洵可不依,當即就讓內監去將自己還沒看完的那套《三國演義》給拿過來。“這幾夜我就同哥哥一道睡了,晚上同讀此書。”
朱常治不甘示弱地舉高了手,“我也要!”
朱常漵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麽自己兩個弟弟身邊的宮人總是在抱怨了。
的確是夠麻煩的。
當初王錫爵離開的時候,叮囑過朱翊鈞,他心裏記著這一點。王家屏是個有能耐的人,朱翊鈞希望他可以將這份才幹用在其他地方,而不是就此消耗於無謂之處。
隻可惜王家屏並沒能參破朱翊鈞的心思,自以為失了帝心,元輔之位即將換人做,心中惶惶。張位見勢不妙,感情拉了拉他,衝他使了個眼色。王家屏這才略略安心,努力讓自己沉著氣。
他又想起了當日梃擊案時王錫爵隻望了牌子一眼就暈厥過去,如今他倒是能體會當時王錫爵的心驚了。隻可惜偷竊牌子的幕後主使因線索中斷而未能查明,李誠钜也不知道那塊牌子究竟是誰給他的。
自梃擊案後,內閣的聲望就不斷下降,這一次若行事再出差池,王家屏的元輔,張位的次輔,統統都保不住。
想到這些,王家屏幾乎要站不穩了。縱有心機深重的張位在一旁,他還是不太能穩得住心思。
朱翊鈞自覺安排地不錯,想要盡可能地給內閣減輕負擔。頻繁替換首輔和閣臣並不是什麽好事。殊不知王家屏的不出聲對朝臣而言亦是一種表示。他們猜不透,到底內閣此次是站在天子這頭,所以才不言語,還是以觀後續再做反應。
另一邊,自詡並非結黨營私的朝臣們在朱翊鈞提出要改革曆法後,立即就站了出來。這些人是最為迂腐,且守舊的。不過促使他們提出反對聲音的遠不隻是這一個原因。
如今內閣的位置空得多,王錫爵致仕,趙誌皋因病辭官,朱翊鈞雖保留了他的官位,可閣中到底還是隻餘下王家屏和張位二人主事。
自己若能獲得清議,入閣之事則大有可為。
朱翊鈞早就有心理準備,知道朝臣不會輕易答應。但當自己真的麵對這一切的時候,還是心裏頭發虛,有些慌。這稱得上是朱翊鈞第一次正式向他們,向陳舊的規矩出聲。
而另一撥反駁的人自然就是與曆法息息相關的欽天監。欽天監的監正向來父子相承,如今天子要求改曆,不僅是對自己職責的不滿,更是推翻了他們父祖的努力。
但就像鄭夢境說的那樣,改革曆法是一件正確的事,有反對聲,自然也會有讚成的聲音。
禮部侍郎刑雲路就是其中之一。早前刑雲路就提出過現在所用的《授時曆》已不適用於大明朝了,必須進行改革。隻是那時候朱翊鈞尚未下定決心,隻做了留中。刑雲路雖然失望,但還是懷抱著信心,等著下一個機會再次提出。
如今朱翊鈞的主動,給了刑雲路很大的信心。在反對聲音剛出來的時候,他就立刻站了出來,引用嘉靖年間的大儒唐順之、王陽明之徒顧應祥等人的研究主張。
不過刑雲路還沒說完話,監正就跳出來打斷,他已經做好了打算,預備等會散朝回去後就寫信去南直隸。大明朝有南北直隸,各有兩套朝廷班子,不僅京城所在的北直隸有欽天監,南直隸也有。
朱翊鈞望著那個跳腳的監正,冷笑一聲,“把東西呈上來。”
陳矩低垂著頭,從一個太監手裏將一個斷了口的渾天儀捧了過來。
“去給監正瞧瞧。”
監正望著陳矩的腳步,汗水不斷落下。陳矩越靠近,他就抖得越厲害。
渾天儀是銅質的,輕易不會斷。至於為何這個會斷,監正心裏一清二楚。
欽天監乃雜官,又是世襲,清水衙門裏的清水衙門,根本就不會有人願意奉上銀子來。可大明朝的規矩便是官員的薪俸極少,到了舉步維艱,難以維持家計之時,監正也不得不開始想法子開始貼補。
旁的動不得,但所需用度的東西卻是可以想想法子的。
“還望張監正能告訴朕,為何應用純銅所製的渾天儀會是青銅包著錫的。”朱翊鈞麵上風輕雲淡的模樣,好似半點不生氣。他轉了轉拇指上的白玉扳指,一副“恭候佳音”的表情等著張應侯回答。
王家屏麵色煞白,終於明白過來為什麽天子會不與自己商討了。他是管著工部的,渾天儀的製造自然也是由工部來做。若朱翊鈞當麵指責,豈非羞煞了瀆職的自己?如今卻是將矛頭對準了欽天監,令自己逃過一劫。雖還是會被攻訐,卻已是讓張應侯拉去了大半的火力。
果然,朱翊鈞的指責、斷了口的渾天儀、張應侯的支吾不語,令滿朝嘩然。言官們這次連草稿都不打,直接就擼袖子上,衝著張應侯就開始罵,有的人靠的近些,連唾沫星子都往他臉上蹦。
“數典忘祖的敗類!張家竟將欽天監監正這等重要之位交予爾手?!”刑部給事中是個上了年紀須發皆白的二甲進士,考了多年才終於考中,情緒特別容易激動,說完話後,竟當眾哭了出來。
其他的給事中受了他的影響,紛紛指責張應侯,自貪墨說起,再到前幾年的曆法不準確,甚至連他兒子娶親攀附了富戶之女的陰私之事都拿來說。
張應侯哪裏見過這等仗勢,被氣得一口氣上不來,兩眼一翻就厥過去了。
言官們這才消停。不過很快他們反應過來,渾天儀的製造乃工部管轄,立刻就由朝工部開火,旋即針對上了王家屏。
朱翊鈞心中暗笑,到目前為止他細想過一切都實現了。在任由言官們發揮之後,見事態有些不穩,開始牽扯到了元輔身上,他便開口阻止了接下來的一場罵仗。
“好了,方才諸位卿家也說了如今欽天監所用的《授時曆》確是不夠準確,既如此,朕想要改曆,當是無錯了?”朱翊鈞正欲點刑雲路主持此次改曆,又叫言官給打斷了。
“陛下,朝中所用之曆乃太|祖所定,不可廢啊!臣以為《授時曆》雖有不準之處,可……”
朱翊鈞不耐地擺擺手,“戈卿是不是要將慈聖皇太後的徽號給奪了?如若不是,朕意已決,就此定下。”
朝上再沒有人敢提出什麽祖訓了。李太後雖病重,卻還沒薨逝。這時抬出祖訓,褫奪徽號便是頭一樁,這不是要活活把人給氣死嗎?這位可是當今天子的親生母親!
“禮部侍郎刑雲路,此次改曆便由你主持。”朱翊鈞滿意地掃了一圈不再提出反對意見的朝臣,“退朝吧。”
朱翊鈞離開後,王家屏拉著張位匆匆趕往啟祥宮。他不僅是要向天子好好問明白這次改曆究竟怎麽想的,另也是想感謝方才對自己攻訐的打斷。雖然之後的彈劾奏疏必不會少,但今日朝會上天子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必是會將自己給保下來的。
不過他們兩個卻撲了空。啟祥宮的正殿裏隻留了一個田義在那兒,他看了看兩位閣臣,道:“聖上一下朝就上翊坤宮去了,兩位大人……要不等一等?我這就差人去跑一趟。”
王家屏此時還有些惶惶然,不是很能拿定主意,見張位的下巴微微往外頭側了側,便了然了。他對田義道:“既然陛下不在,那我等會兒再來也是一樣的。”頓了頓,他還加了一句,“有勞田公公了。”
田義之後很有可能會將陳矩給擠下去,成為新一任的司禮監掌印。王家屏覺得當年文忠公的路子還是不錯的,與司禮監好好打交道,並非壞處。若一味逞著己身之高位而看不起人,誰知道這些日日伴駕的內監會在天子跟前給自己告什麽小狀呢。何況內閣想要政令通達,沒有司禮監的批紅也是辦不到的。
田義對他的稱呼很是滿意,笑吟吟的將人給送走了。他如今最忌諱的便是旁人叫他“秉筆”,一聲“公公”雖聽著低了,在田義心裏卻比秉筆要高上幾分。
朱翊鈞興衝衝地跑去翊坤宮,是為了換個鄭夢境分享自己的喜悅之意。若非小夢點醒了自己,怕是他也不會猶如醍醐灌頂般在一兩日之內就想出法子來。
走到半道,朱翊鈞心裏便有些可惜。皇貴妃這般好,卻不能成為自己真正的皇後。不過既然那日她自己也說了如今這般好,便由著她吧。隻要高興了就行。
不過到了翊坤宮門口,守門的太監卻有些猶豫要不要進去通報。陳矩虎著臉上前喝道:“反了你!陛下來了為何還不往裏通傳?!”
那太監當即跪下,“非是奴才怠懶,乃是娘娘今日身子不爽利,聽裏頭的都人說這時候還在榻上歪著沒起來呢。”他偷偷看了一眼朱翊鈞,“奴才該死。”磕了個頭,不等人說就開始自己打嘴巴。
朱翊鈞皺了眉,朝陳矩揚了揚下巴。陳矩會意地道:“停了,起來吧。知道你侍奉皇貴妃有心,隻萬沒有下次了。”
“奴才知道了。”太監膝行地挪了位置,給朱翊鈞讓路。
朱翊鈞撩了道袍的下擺,大步走了進去,心裏奇怪為何小夢病了也沒找太醫來瞧瞧。在正殿的門口,恰好遇上端了水盆出來的劉帶金,他將人給攔下。“皇貴妃怎麽樣了?病著了?可有請太醫過來瞧瞧?藥用了不曾?怎麽病的?”
劉帶金麵對著這一大串的問題,都不知道自己該先回答哪個才好。裏殿的鄭夢境聽見外頭隱隱好似有朱翊鈞的聲音,便道:“是陛下來了嗎?”聲音聽起來有氣無力。
劉帶金衝裏喊了一聲,“是陛下來了。”說罷,將朱翊鈞給迎了進去。
鄭夢境聽見腳步聲,就讓太監們將屏風搬來,又將帳子給放下來蓋得密密實實的。
朱翊鈞一進去,就發現自己被屏風給遮住了視線,有些不耐煩地道:“誰讓放的?把屏風拿了!”
“是奴家讓放的,”鄭夢境說半句話喘口大氣,“怕把病氣過給了陛下。”
朱翊鈞也不管這些,揮開宮人們,繞過屏風挑起帳子,見鄭夢境背朝著自己,用被子裹住了。他想將被子拉開,卻發現鄭夢境的力氣用的很大,當下也不敢用死勁去拽,隻得坐在榻邊。“這是怎麽了?前日不還好好的?怎得一日不見就病得這般厲害。”
鄭夢境用被子塞住了嘴,努力不讓咳嗽聲透出來,隻是被子因咳嗽而抖動,還是將她的小心思給暴露了。等咳完,她道:“大抵是昨夜夜色好,奴家在院子裏飲酒吹了風,小小風寒,喝幾帖藥就好了,當不得什麽大病。”
厚被子裹住的鄭夢境看起來越發顯小,大床上隻那麽一團,看的朱翊鈞心疼不已,一下下地隔著被子摸她。“叫太醫了不曾?朕讓太醫來瞧瞧吧。”說罷就讓陳矩去一趟太醫院。
鄭夢境躲在被子裏擦了一把被蒙出的汗,“被子焐一焐就好了,哪來那麽多事。”
“你的事,就沒有小事。”朱翊鈞不知怎的,竟覺著鼻子發酸,“武宗皇帝就是因為落水風寒才駕崩的。小夢你怎能說風寒是小病?”他把手伸進被子裏去,摸索著牽住鄭夢境的手,“小夢。”
別走。別像他們那樣離開朕。
太醫很快就提著藥箱到了,在天子的催促下給皇貴妃把脈。“是風寒。”他反複診脈都沒見有什麽不對的來,便鬆了一口氣。這位可是天子的心尖尖呐。當下就刷刷開了方子,讓都人去煎藥。
“陛下可安心了?”鄭夢境隔著帳子說道,“快些兒回啟祥宮去吧,怕是朝臣還等著見呢。”
朱翊鈞看了看滴漏,見的確耽誤了些時間,是該走了,隻心裏還舍不得。他心裏一陣糾結過後,便無奈地道:“朕過會兒再來看你。”又望著劉帶金,“今晚備著晚膳,朕過來同皇貴妃一道用。”
劉帶金應下後,替鄭夢境將朱翊鈞給送上鑾駕。回來後,她憂心忡忡地望著鄭夢境,“娘娘,這樣做……好嗎?”
雖然不算是欺瞞陛下,可這病……明明就是娘娘自己硬生生折騰出來的。
劉帶金不明白,現在娘娘的寵愛已經夠令人羨慕的了,為什麽還要用這等小家子氣的手段來搏得陛下的關心。
鄭夢境一氣將藥喝下,“你不說,我不說,陛下怎會知道。好了,莫要擔心這種事,你去歇著吧,昨夜陪了我一夜呢。”她撚了顆蜜餞放進嘴裏去苦味,揉了揉青筋跳地泛疼的額際。
鄭夢境知道一旦朱翊鈞提出改曆之後,就會上自己這兒來炫耀。她相信三郎的能力,必能說動那些朝臣。可鄭夢境一點都不想讓自己摻和進政事當中去。
在有寵之時,什麽都是好的,一旦失了寵愛,如今的這一切都會成為朱翊鈞厭惡的回憶。鄭夢境不願意去賭,即便已經得過了承諾。
劉帶金沒再說話,福了福身就退下了。
鄭夢境喝了藥,不多時就睡了過去——藥裏放了安神的藥材。等一覺睡醒,正是幾個兒子下學的時候。她從床上坐起身來,“漵兒他們回來了不曾?若是回來了,讓他們過來我這兒一趟。”
兄弟幾個沒讓鄭夢境等太久,劉帶金出去叫人去找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到了宮門口。劉帶金棄了讓跑腿的小太監,親提了裙裾小跑過去,小腳跑得不穩,歪歪扭扭的,看得朱常治低下頭吃吃笑了幾聲。
“二殿下,四殿下,五殿下。”劉帶金福身行禮,“娘娘正想找你們過去呢。”
朱常漵將手上的東西交給了身後的小太監,邊解了披風邊往裏頭走,“聽父皇說,母妃病了?厲害不厲害?”
“喝了藥就睡了,現下剛醒來。”劉帶金將他們三個的披風一一取來掛在手臂上,“一醒來就說要找三位殿下。”
朱常漵心裏轉了一圈,與朱常洵、朱常治互相看了一眼,“進去吧,看看母妃找我們做什麽。”
鄭夢境正在裏殿閉目養神,聽見紛遝的腳步聲便醒了過來。她臉上還是有幾分疲憊,“你們來了?正好,帶金給他們一人搬個繡墩來坐著。”
“不忙。”朱常漵在榻邊坐下,“我們坐這兒便好。”
鄭夢境點點頭,摒退了殿中的宮人們。“你們可知道,今日你們父皇在朝上提出要改曆?”
“自然知道。”朱常洵笑得特別高興,“今日授課的方先生衝我們說了不知多少遍,說父皇此舉大為不妥,言外之意似乎是希望我們能去說說。”他一臉的不以為然,“我們哪裏說得動父皇?再說了,就沒有皇子幹涉政事的,要說也得太子去說才是。”
朱常治也道:“我還覺得改曆挺好的呢,為什麽要勸父皇收回成命。”他如今投了全副身家在湖廣種桑田,要是曆法不準,對他也是有害處的。
鄭夢境心頭鬆了一下,“如此便好。”她望著朱常漵,“既然陛下要做此事,又是好的,不妨你們也幫一幫他。”
朱常漵心思一動,又有些迷糊,不知道母親說的是什麽意思。“母妃讓我們……怎麽幫?”
鄭夢境從床尾扯來一個隱囊塞在腰後,“你們可記得懷慶的鄭王?如今尚未正式受封的鄭恭王世子是你們父皇的皇叔,算來也是你們的皇叔父。漵兒,你寫一封信於他,同他說陛下有意改曆,問他是什麽意思。”
鄭夢境說的這個人乃是朱載堉,便在朱常漵看來也是個奇人。旁的朱家宗室大都擠破了頭想承襲,偏他在十九年鄭恭王過世後反複上疏,要求讓爵。禮部折中想了個法子,讓他的兒子來承襲,他也不允,一口咬定就是不要這個爵位。
事情拖了五年,如今都是萬曆二十四年,鄭恭王的爵位還是懸在那兒。眼熱的人有,隻是朱翊鈞覺得不好將人傳了這許多代的爵位輕易就給了旁人。朱載堉是鄭藩王的第六代世子了。
再有,若是除了爵,他這位皇叔父吃用怎麽辦?讓的可不單單是一個爵位,就連歲祿也都沒了。
朱載堉的能耐,朱常漵是知道的。這位鄭藩世子精通樂律、曆法、算術等等,撰寫了許多書籍,甚至還自行創造了一個新式樂器來,若他沒記錯,當是叫弦準。
朱常漵並不奇怪自己的母親知道朱載堉,都是皇親,族譜上都記著的人名。他奇怪的是為什麽母親會在父皇要求改曆的時候讓自己去聯係他。這樣奇怪的感覺朱常漵以前也有過一次,隻是這次比前一次更為強烈。
母妃……是怎麽知道鄭藩世子精通曆法的?還這般篤定地令自己去聯絡,是希望能借由宗室的力量來給父皇吃一顆定心丸嗎?
莫非、莫非!
朱常漵的心劇烈的跳動起來,覺得自己似乎摸到了一個邊兒,玄乎其玄的門邊兒。他不敢往下細想,但又覺得似乎唯有這樣才說得通。
鄭夢境發現兒子看著自己的目光變得很奇怪,她微微挑了眉,疑惑地望著他,希望他能將心裏話給說出來。
朱常漵捏緊了滿是汗水的手。絕對不可能的,這怎麽可能呢。可自己都能,為什麽母妃不能?
“漵兒,你怎麽了?”鄭夢境皺了眉,探過手去想摸摸兒子的額頭,看是不是病著了。可是她的手卻被朱常漵給躲開了。
朱常洵敏銳地發現皇兄的不同來,他緊盯著兄長,想要找出端倪。
朱常治對於兄長的舉動也大為不解,母妃隻是出於關心,怎麽二皇兄做出這樣生分的動作來,可不得讓母妃傷心了嗎?
朱常漵從弟弟們不讚同的目光中回過神來,知道自己方才下意識的舉動十分不妥。“母妃……”望著鄭夢境很難過的表情,他發現自己竟說不出什麽辯解的話來。
曾幾何時,他不是這樣的。自己會懷疑身邊的每一個人,除了已經過世的兄長。他心急、多疑,無時無刻不在害怕大明朝的國運會最終毀於自己的手裏,雖然最後事情也的確如此。
這一份不甘促使朱常漵一而再再而三地違背鄭夢境的意思,不斷與太子相爭。
可什麽時候起,這份不甘不見了,轉而成了彷徨和依戀。
朱常漵聽見自己好像在向母妃道歉,說自己今日身子不適。嘴巴閉上的那一刻,他在眾人的目光中轉身,用力抓緊了衣襟緩緩往外走著。
門外的天空湛藍,飄著白色的朵朵雲彩,成群的鳥兒從蔚藍的天空飛過,鳴叫聲聲入耳。
他依戀的是哪怕自己行大逆不道之事,身後的人都會始終站在他這邊,不計一切助他事成。他們什麽都不曾求,隻盼著自己能過得好,過的開心。
朱常漵相信,一旦事敗,他們也會為自己殺出一條血路來,讓他能遠走天涯,活下一命。
可他怎麽能,怎麽能……
“傻子,都是傻子。”朱常漵走回自己的屋子,眼淚奪眶而出。
朱常漵從不認為自己有多好,值得身邊眾人對他傾心相待。這樣的自己,真的能接過扶持大明朝的重擔嗎?真的能逃離原本的滅國之運嗎?
如果母妃真的和自己一樣,是重生的。為什麽她會願意相信自己?如果、如果她看出來自己就是崇禎,會不會還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
朱常漵從來沒有這樣地害怕過。他抹幹了眼淚,站在書桌旁展開信紙想要給懷慶的皇叔父寫信。手中握著筆,不斷發抖,筆尖上的墨汁滴落在信紙上,汙了一片,淚水混在裏頭,暈染地越發開了。
他希望母妃永遠都不要知道自己是崇禎這件事。他不想失去從未有過的這份母愛與親情。自重生到這個軀殼內的十三年裏,朱常漵覺得自己每一天都過得很開心。便是被母妃責罰打手板,不許吃飯的那一次,他也好高興,好高興。
不是被隨意丟棄給某個人養育的孩子,不是被父皇冷待的皇子。一母同胞的手足混在一處,總有摩擦也是值得回味的。
朱常漵再一次擦幹眼淚,重換了一張新的信紙,在上麵寫了起來。這次寫得很順暢,一點磕絆都沒有。到吹幹信紙的時候,朱常漵才發現自己將《黃鍾曆》和《聖壽萬年曆》也給寫了上去。他笑了笑,也無妨,反正都是皇叔父寫的。
“把這封信送去懷慶鄭藩皇叔父手裏。”朱常漵將信交給太監,想要回正殿去找鄭夢境,又有些情怯。
母妃會不會因方才的事而對自己有所厭惡?朱常漵邁出去的腳又收了回來,他覺得自己現在還沒法兒以平靜的心態去麵對母妃。
可就這麽耗著,興許才是最壞的做法。朱常漵在心裏對自己說,他應該去見母妃,告訴她,方才自己不是故意的,隻是、隻是……
隻是什麽呢?
“哥哥。”朱常洵在門口默默看了一會兒,在朱常漵最為糾結的時候走了進來,“母妃讓我來問你,方才她是不是說了什麽話讓你不高興了。如果是因為讓你寫信去給皇叔父,你要不想寫,就不寫了,沒事。”
朱常漵搖搖頭,“我已經寫好了信讓太監去送了。”
朱常洵歎了口氣,坐在他邊上,抬頭仰視著他,“既然不是為了皇叔父,那哥哥方才為什麽要躲開母妃的手呢?”
朱常漵低頭望著他,張了張嘴,突然泄了氣。他頹喪地坐了下來,“洵兒,我很擔心。”
“嗯?”
“我知道為什麽母妃讓我去找皇叔父,不單單是為了改曆的事。母妃大概還想讓我在宗室裏開始露麵,這樣……以後行事也方便些。”朱常漵摸了摸自己的心口,“大抵還想著,若是我事敗,還能往宗室那裏逃一逃吧。”
“洵兒我很擔心,若是我失敗了,留在京裏的母妃和皇姐會不會因此而喪命。還怕……要是做了太子,卻不能好好治理國朝,令父皇、母妃失望。”朱常漵茫然地望著朱常洵,對方此時才發現原來他竟然哭過了。
“洵兒,到時候你會不會也對我很失望?”
朱常洵正色道:“哥哥你做過太子嗎?”朱常漵搖搖頭,自己的確沒有做過太子,兄長一駕崩,他就成了天子。
“那哥哥可曾治理朝堂?”
朱常漵有些心虛地搖頭,把目光移向了別處,很快又被朱常洵用手給掰回來。
“既然沒有做過,又何來做不好之說呢?”朱常洵望著兄長哭紅的眼圈,“便是做不好也無妨,誰能頭一次就做得好呢?邊說騎馬吧,我算是兄弟幾個中最擅長的了,可也不是頭一次就能做得好,哥哥可是忘了我頭幾次還差點從馬上摔下來。”
朱常漵咬著唇,垂下眼簾,“可是天子治國,隻有一次機會。若是一招出錯,滿盤皆輸。洵兒,整個大明朝都在我一念之間,我……”他的肩膀塌了下來,眼睛盯著自己殘廢的那條腿,苦笑一聲,“我還是個殘廢。”
“洵兒不許哥哥這麽說!”朱常洵因他的頹廢與自卑而生了氣,“在洵兒眼裏,哥哥是最好的,天底下再沒有比哥哥更好的人了。哥哥怕什麽呢?若怕北夷犯境,洵兒願舍了藩王歲祿成為庶人從戎,替哥哥掃平滿蒙。若怕稅賦不足,便讓治兒去四處想法子賺錢。”
朱常洵哼哼,多年進學後,他再不通經濟也知道錢財對於大明朝的重要性。“反正治兒那個守財奴一心撲在這上頭,估計也瞧不上那點子歲祿。”
朱常漵被弟弟給逗笑了。他將頭靠在朱常洵的身上,憋著笑不住地抖動著身子。朱常洵也將頭靠在他的肩上,“太好了,哥哥笑了。”
朱常漵不再發笑,默然地聽著朱常洵的話。
“洵兒說的都是真的,我願意成為哥哥手中的利劍,為你掃平你所憂慮的一切。所以哥哥,不要再難過、害怕了,好不好?”
朱常漵無聲地笑了一下,“好。”他從朱常洵的肩頭抬起頭,站起來,“我們去見母妃吧,她一定還擔心我。”
兄弟倆一同去見了鄭夢境。鄭夢境沒問朱常漵方才的失常,而是寬慰地道:“還是洵兒有法子。”她拉了還有些羞澀的朱常漵近前,“你長大了,有心事,這很正常。不願對母妃說,我也不強求,隻要你行正坐端,無愧於心便好。”
“我明白了。”朱常漵難得紅了一次臉,“這次是漵兒的錯,下回再不會了。”
鄭夢境搖搖頭,“你沒錯。”見朱常漵還要再說什麽,她將人給推開了,“我還病著呢,別過了病氣。領著你的弟弟們一同去看看曆書吧,你們父皇近來心憂此處,到時候必會考較。若是到時候說不上來,依著他的性子必不高興。”
朱常漵乖順地點點頭,帶著兩個弟弟一起去了自己的屋子——朱常洵的屋子裏大都是兵書與兵器,朱常洛的屋子裏通是算術、經濟之類的書,也就他的屋子裏藏書最多,也最豐富,一點都不偏。
兄弟幾個翻了翻《授時曆》,都覺得有些難懂。朱常漵藏書也隻是藏著,也並不是每本都會看,隻是防著偶爾興起或需要尋什麽典故時需要翻一翻。雖然藏書閣裏也有,但來回一趟趟地跑總比自己屋子裏放著來的方便。
朱常漵點了點書,突然道:“今日還早,不妨咱們出宮去?”
朱常治有些莫名其妙,他看了看天色,不由咋舌,“這還早?再過一會兒都得用晚膳了。”
“我們上徐家去。”朱常漵狡黠一笑,“我們的大姐夫可是通曆法的,等不及明日了,若是明日父皇來問,一個都答不出來,到時候可就有笑話可叫人看了。反正是大皇姐家裏頭,咱們大可以住下,明日早些起來回宮進學便是了。”
朱常洵恍然大悟,“這個主意好,走個後門抄近道。”他大力拍著兄長的背,“皇兄不愧是多智近妖。”
朱常漵一臉無語,“你這是去看了什麽亂七八糟的書,什麽多智近妖?以後這等話可不能再說了。”他收拾著東西,喚來太監分兩頭去同鄭夢境和啟祥宮跑一趟,熟練地從衣櫃裏拿出微服要穿的衣裳。
“換上。”朱常漵朝兩個弟弟一人丟了一套。
朱常洵七手八腳地換衣裳,一邊道:“哥哥你不知道,我最近在看那個什麽什麽《三國演義》來著,那話本子寫得挺不錯的。裏麵那個諸葛亮被寫得聰明極了,我最喜歡他,覺得哥哥同他最像。”
朱常治卻不讚同,“我倒覺著周都督好,隻可惜英年早逝。”
見兩個弟弟都快吵起來了,朱常漵扶了一下額,“趕緊換衣服,別吵了。”
朱常治和朱常洵異口同聲道:“那回頭皇兄也看看,到底喜歡哪一個。”
“我哪有功夫看那個。”朱常漵麻利地將衣服換上,係好腰帶和荷包,對著鏡子左右看著。
朱常洵可不依,當即就讓內監去將自己還沒看完的那套《三國演義》給拿過來。“這幾夜我就同哥哥一道睡了,晚上同讀此書。”
朱常治不甘示弱地舉高了手,“我也要!”
朱常漵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麽自己兩個弟弟身邊的宮人總是在抱怨了。
的確是夠麻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