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渠牧健說了李順的事情,又說道:“你若有不明白的事情,宮內的事情可找寶靳爾,宮外的事情便吩咐平吉。但你吩咐,他們不敢不辦。”
寶靳爾琉璃是知道的,是涼王身邊的女侍衛。琉璃見過兩次,跟在涼王身邊,常做男子打扮。涼王一開始來後宮,都是寶靳爾隨著來的。琉璃隻知道她的名字,並不清楚她的來曆。隻記得她一派嚴肅,不怒而威,看人的時候不凶卻有些嚇人。
平吉倒是琉璃見的多的一個。平吉看著比寶靳爾活潑一些,神情也略顯平和,並沒有寶靳爾看著嚇人的樣子。
上一次平吉去叔孫恭那裏送魚,回來雲裳便私下裏也送了他一尾魚嚐鮮。倒是一下子跟雲裳熟了起來,沮渠牧健過來宮裏,平吉不跟在身邊的時候,私下裏會和雲裳聊幾句。斷斷續續,雲裳便知道了他的身世。平吉原來家境並不富裕,好在有一身蠻力,騎射功夫又佳,十四歲入了兵伍,大小也立過幾次功勞,跟隨北涼王攻西涼的時候,因其奮勇,被沮渠牧健相中,從嘴便跟在了他身邊。
琉璃聽到平吉的故事時,不知為什麽,竟然想起元韜身邊的李蓋。平吉和李蓋無論相貌還是身材,並無相似之處,然而聽到雲裳講平吉,鬼使神差地竟然想到了李蓋。她模糊記得,李蓋似乎也是因為家境不裕而甚有功夫,才去投了侍衛選拔,最終被元韜選在身邊的。這兩人,倒是都頗受信任。元韜無論去哪裏,身邊總有李蓋的身影。而沮渠牧健無論在何處,也總有平吉相隨。
琉璃得了沮渠牧健的話,回頭便讓雲裳去找了平吉,讓他去打聽李順的飲食所好。她對李順其人,並不了解,之前幾乎沒有聽過他的名字。
倒是聶阿姆,知道些李順的事情,說道:“李順李大人,原為先帝朝舊臣,博涉經史,極有才略。曾跟皇上從征柔然,夏國,頗有戰功,皇上封其為征虜將軍,又為四部尚書。北涼王在位時,李大人曾多次出使北涼,很得北涼王厚待。”
琉璃聽了聶阿姆的話,有些奇怪地說道:“從前竟是未聽說過李大人。”
聶阿姆說道:“從前王後哪裏在意朝中之事?說起來,這位李大人,與崔家有些姻親之舊,崔家老爺的親弟,娶的便是李大人的親妹,兩家關係表麵上看著,算是親近。然而崔家老爺不知何故,對這位李大人頗有幾分輕慢,而李大人對崔家老爺,也甚為不服氣。因引兩家的關係,實際上並沒有那般親近。”
琉璃說道:“阿姆竟然知道這許多淵源。”
聶阿姆失笑道:“王後從前年紀小,心思裏隻是貪玩,哪裏會去在意那些與你無關的事情?然而我們一家從宋地遷到大魏,要想立穩腳跟,外麵的事情多少總要打聽些。”
然而琉璃心裏卻想,聶阿姆之所以對知道李順和崔家的淵源,大約也是因了她的緣故。當初誰都以為她會嫁給崔浩,聶阿姆平時對她的事情最是上心,自然會對崔家的人際來往留意一二。然而沒想到,她最後竟然是嫁到北涼來了。
心裏想著,不覺有些心裏難過。麵上並不顯露。笑著說道:“虧得阿姆知道他。否則我再問平吉李大人的生平,才真是被人笑話了。”
平吉辦事情顯然是得力的。回來不僅將李順在北涼的常用飲食打聽得一清二楚,連他在大魏的喜好也摸得清清楚楚,更打聽到他平日裏素喜食雞。
琉璃聽了,心中立刻有了主意。她在大魏時,阿娘針線的工夫不行,做菜的手藝卻是一絕。一隻雞能做出三十六種吃法來,樣樣皆精。
當下便叫人備了兩隻雞,一隻肥母雞,一隻初打鳴的公雞,送到廚房裏。她雖然從未下廚,然而從前阿娘做菜卻是看了不少,步驟程序都是精通的。又有聶阿姆在旁,更是胸有成竹。
月滿聽說琉璃要親自指導拿雞做菜,也是興奮異常。她從小因著身世不能被承認,受盡歧視,後來到了宋繇府上,才最終找到了樂趣,最愛鑽研廚藝。自從上次被琉璃教著做了數道魚後,對琉璃隻剩了敬佩,恨不得將琉璃所有會的菜式都學到手。
琉璃這邊在廚房裏教著月滿做全雞宴。那邊沮渠牧健便聽平吉說了琉璃著他打聽李順飲食所好的事情。回頭去了王太後的宮裏,說道:“琉璃確是個聰慧的。她知道我要什麽,知道自己該做什麽。有她哄住李順,接下來的事情便好辦了。”
王太後心裏歎口氣,說道:“她有為你做事替你解憂的心,你也莫忙了,她年紀還小,正是要人哄要人寵的年紀。她這個年紀的女孩子,感情用事的時候比理智做事的時候多,是斷然傷不得的。”
沮渠牧健便笑道:“母後擔心我對她不好?她若一直是這個性子,清楚自己的處境,知道什麽事情該做什麽事情不該做,我何至於薄待她?”
王太後看了沮渠牧健一眼,說道:“她給家裏寫信讓高公照應封壇,親自下廚做菜為你討好李順,站的可不是大魏公主而是北涼王後的立場。她能做到如此,已是十分難得,將心比心,你對她,不要太猜疑。至少麵上,不要讓她覺得你防著她。她性子再純真,到底是高公教出來的女兒,若真是不諳世事,高公豈會放她遠嫁和親?”
沮渠牧健笑了笑,說道:“她聰慧得很,這一點我很清楚。母後不必擔心,我既然求娶了她,自會待她好。”
王太後張了張嘴,開口想說李敬愛也是他求娶到手的,最後又如何?然而到底不想在兒子麵前提起李敬愛,便收了口。
沮渠牧健並不傻,知道母後要說什麽,便說道:“敬愛當初怎樣嫁的我,母後是最清楚的。宋繇的夫人為此和她生了數年嫌隙,她到最後也不肯放下她公主的架子。然而她自入主王宮後,宮裏事務打理得還算出色,又生下了封壇,前事已畢,我不想再去多提,畢竟她若不嫁我,便隻能等著被父王收到宮中。琉璃為什麽答應嫁給我,母後大約隻知道其一不知其二。”
王太後愣了一下,說道:“難道不是因為你求娶,她違不得大魏皇上的旨意?”
沮渠牧健笑了笑,說道:“我聽說,大魏皇上原本有意納她入宮,卻是被高公拒了。母後想一想,高公連大魏皇上都能拒,他若不想琉璃嫁給我,一樣也可以拒掉。”
王太後狠狠吃了一驚:“竟然有這種事情?”
沮渠牧健說道:“這親事,是琉璃親口應的。因為她清楚,她若拒了和親的婚事,北涼和大魏起了戰事,她的阿爹便是罪魁禍首,大魏的那些鮮卑貴族們,早已在暗地裏想著法子想要將她阿爹扳倒,好去掉崔玦的一個臂膀。所以她答應和親,不是為大魏,更不是為了大魏皇上,而是為了她的阿爹不成為別人算計的把柄。”
沮渠牧健笑了笑,說道,“所以我說,她是極聰慧的,知道什麽事情該做,什麽事情不該做。她為了她的阿爹答應和親的時候,我便不疑心她了。”
王太後愣怔了一下,說道:“既然你不疑心她,便對她好些吧。她小小年紀,全無驕奢任性,如此聰慧懂事,實在難得。李順的事情,你也不必太過擔心了。”
沮渠牧健說道:“李順的事情,我本也沒有擔心。我們結盟宋地的事情,大魏皇上不管信還是不信,他現在正集中兵力征伐北燕,南北又有宋地和柔然對大魏虎視眈眈,他這個時候是絕不會分開兵力征伐我們的。李順聰明一些,不用討好,他也會主動在奏折裏勸大魏皇上不與我們作難。”
王太後驚訝地說道:“既然如此,你為何還要多此一舉……”
沮渠牧健說道:“一來,可以拿李順來試試琉璃的心意,看她到底是拿自己當大魏公主還是北涼的王後。二來,能哄住李順,在奏折中為我們一再美言,隻有好處,沒有壞處,何必平白和大魏皇上生出嫌隙?”
王太後沉吟了半響,說道:“你父王說你心思深沉,甚有謀算,因此最後定了你承繼王位。現在看來,你父王果真是深思熟慮。”
沮渠牧健說道:“父王原本想為四弟求娶琉璃,借此拉攏高公,為己所用。然而高公豈是一個姻親便能拉攏的?真有那般好拉攏,當年的盛名豈不是成了虛名?如今琉璃做了北涼的王後,高公顧及他的女兒,不能替我們北涼說話,總會勸大魏皇上以和為貴,兩國不起伐戰。”
王太後說道:“你所慮甚多,我一個深宮婦人,是想不到那麽多的。看你做事這般有城府,我便放心了。琉璃那個孩子,我甚是喜歡,隻你好好對她,不要辜負了她便是了。”
母子二人說了會兒話,沮渠牧健要走的時候,外麵赤珍進來,稟道:“涼王,王太後,酒泉那邊來了人,因知涼王在此處,便過來回話了。”
沮渠牧健一聽酒泉,皺了一下眉頭。
略一思忖,說道:“宣他進來。”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寶靳爾琉璃是知道的,是涼王身邊的女侍衛。琉璃見過兩次,跟在涼王身邊,常做男子打扮。涼王一開始來後宮,都是寶靳爾隨著來的。琉璃隻知道她的名字,並不清楚她的來曆。隻記得她一派嚴肅,不怒而威,看人的時候不凶卻有些嚇人。
平吉倒是琉璃見的多的一個。平吉看著比寶靳爾活潑一些,神情也略顯平和,並沒有寶靳爾看著嚇人的樣子。
上一次平吉去叔孫恭那裏送魚,回來雲裳便私下裏也送了他一尾魚嚐鮮。倒是一下子跟雲裳熟了起來,沮渠牧健過來宮裏,平吉不跟在身邊的時候,私下裏會和雲裳聊幾句。斷斷續續,雲裳便知道了他的身世。平吉原來家境並不富裕,好在有一身蠻力,騎射功夫又佳,十四歲入了兵伍,大小也立過幾次功勞,跟隨北涼王攻西涼的時候,因其奮勇,被沮渠牧健相中,從嘴便跟在了他身邊。
琉璃聽到平吉的故事時,不知為什麽,竟然想起元韜身邊的李蓋。平吉和李蓋無論相貌還是身材,並無相似之處,然而聽到雲裳講平吉,鬼使神差地竟然想到了李蓋。她模糊記得,李蓋似乎也是因為家境不裕而甚有功夫,才去投了侍衛選拔,最終被元韜選在身邊的。這兩人,倒是都頗受信任。元韜無論去哪裏,身邊總有李蓋的身影。而沮渠牧健無論在何處,也總有平吉相隨。
琉璃得了沮渠牧健的話,回頭便讓雲裳去找了平吉,讓他去打聽李順的飲食所好。她對李順其人,並不了解,之前幾乎沒有聽過他的名字。
倒是聶阿姆,知道些李順的事情,說道:“李順李大人,原為先帝朝舊臣,博涉經史,極有才略。曾跟皇上從征柔然,夏國,頗有戰功,皇上封其為征虜將軍,又為四部尚書。北涼王在位時,李大人曾多次出使北涼,很得北涼王厚待。”
琉璃聽了聶阿姆的話,有些奇怪地說道:“從前竟是未聽說過李大人。”
聶阿姆說道:“從前王後哪裏在意朝中之事?說起來,這位李大人,與崔家有些姻親之舊,崔家老爺的親弟,娶的便是李大人的親妹,兩家關係表麵上看著,算是親近。然而崔家老爺不知何故,對這位李大人頗有幾分輕慢,而李大人對崔家老爺,也甚為不服氣。因引兩家的關係,實際上並沒有那般親近。”
琉璃說道:“阿姆竟然知道這許多淵源。”
聶阿姆失笑道:“王後從前年紀小,心思裏隻是貪玩,哪裏會去在意那些與你無關的事情?然而我們一家從宋地遷到大魏,要想立穩腳跟,外麵的事情多少總要打聽些。”
然而琉璃心裏卻想,聶阿姆之所以對知道李順和崔家的淵源,大約也是因了她的緣故。當初誰都以為她會嫁給崔浩,聶阿姆平時對她的事情最是上心,自然會對崔家的人際來往留意一二。然而沒想到,她最後竟然是嫁到北涼來了。
心裏想著,不覺有些心裏難過。麵上並不顯露。笑著說道:“虧得阿姆知道他。否則我再問平吉李大人的生平,才真是被人笑話了。”
平吉辦事情顯然是得力的。回來不僅將李順在北涼的常用飲食打聽得一清二楚,連他在大魏的喜好也摸得清清楚楚,更打聽到他平日裏素喜食雞。
琉璃聽了,心中立刻有了主意。她在大魏時,阿娘針線的工夫不行,做菜的手藝卻是一絕。一隻雞能做出三十六種吃法來,樣樣皆精。
當下便叫人備了兩隻雞,一隻肥母雞,一隻初打鳴的公雞,送到廚房裏。她雖然從未下廚,然而從前阿娘做菜卻是看了不少,步驟程序都是精通的。又有聶阿姆在旁,更是胸有成竹。
月滿聽說琉璃要親自指導拿雞做菜,也是興奮異常。她從小因著身世不能被承認,受盡歧視,後來到了宋繇府上,才最終找到了樂趣,最愛鑽研廚藝。自從上次被琉璃教著做了數道魚後,對琉璃隻剩了敬佩,恨不得將琉璃所有會的菜式都學到手。
琉璃這邊在廚房裏教著月滿做全雞宴。那邊沮渠牧健便聽平吉說了琉璃著他打聽李順飲食所好的事情。回頭去了王太後的宮裏,說道:“琉璃確是個聰慧的。她知道我要什麽,知道自己該做什麽。有她哄住李順,接下來的事情便好辦了。”
王太後心裏歎口氣,說道:“她有為你做事替你解憂的心,你也莫忙了,她年紀還小,正是要人哄要人寵的年紀。她這個年紀的女孩子,感情用事的時候比理智做事的時候多,是斷然傷不得的。”
沮渠牧健便笑道:“母後擔心我對她不好?她若一直是這個性子,清楚自己的處境,知道什麽事情該做什麽事情不該做,我何至於薄待她?”
王太後看了沮渠牧健一眼,說道:“她給家裏寫信讓高公照應封壇,親自下廚做菜為你討好李順,站的可不是大魏公主而是北涼王後的立場。她能做到如此,已是十分難得,將心比心,你對她,不要太猜疑。至少麵上,不要讓她覺得你防著她。她性子再純真,到底是高公教出來的女兒,若真是不諳世事,高公豈會放她遠嫁和親?”
沮渠牧健笑了笑,說道:“她聰慧得很,這一點我很清楚。母後不必擔心,我既然求娶了她,自會待她好。”
王太後張了張嘴,開口想說李敬愛也是他求娶到手的,最後又如何?然而到底不想在兒子麵前提起李敬愛,便收了口。
沮渠牧健並不傻,知道母後要說什麽,便說道:“敬愛當初怎樣嫁的我,母後是最清楚的。宋繇的夫人為此和她生了數年嫌隙,她到最後也不肯放下她公主的架子。然而她自入主王宮後,宮裏事務打理得還算出色,又生下了封壇,前事已畢,我不想再去多提,畢竟她若不嫁我,便隻能等著被父王收到宮中。琉璃為什麽答應嫁給我,母後大約隻知道其一不知其二。”
王太後愣了一下,說道:“難道不是因為你求娶,她違不得大魏皇上的旨意?”
沮渠牧健笑了笑,說道:“我聽說,大魏皇上原本有意納她入宮,卻是被高公拒了。母後想一想,高公連大魏皇上都能拒,他若不想琉璃嫁給我,一樣也可以拒掉。”
王太後狠狠吃了一驚:“竟然有這種事情?”
沮渠牧健說道:“這親事,是琉璃親口應的。因為她清楚,她若拒了和親的婚事,北涼和大魏起了戰事,她的阿爹便是罪魁禍首,大魏的那些鮮卑貴族們,早已在暗地裏想著法子想要將她阿爹扳倒,好去掉崔玦的一個臂膀。所以她答應和親,不是為大魏,更不是為了大魏皇上,而是為了她的阿爹不成為別人算計的把柄。”
沮渠牧健笑了笑,說道,“所以我說,她是極聰慧的,知道什麽事情該做,什麽事情不該做。她為了她的阿爹答應和親的時候,我便不疑心她了。”
王太後愣怔了一下,說道:“既然你不疑心她,便對她好些吧。她小小年紀,全無驕奢任性,如此聰慧懂事,實在難得。李順的事情,你也不必太過擔心了。”
沮渠牧健說道:“李順的事情,我本也沒有擔心。我們結盟宋地的事情,大魏皇上不管信還是不信,他現在正集中兵力征伐北燕,南北又有宋地和柔然對大魏虎視眈眈,他這個時候是絕不會分開兵力征伐我們的。李順聰明一些,不用討好,他也會主動在奏折裏勸大魏皇上不與我們作難。”
王太後驚訝地說道:“既然如此,你為何還要多此一舉……”
沮渠牧健說道:“一來,可以拿李順來試試琉璃的心意,看她到底是拿自己當大魏公主還是北涼的王後。二來,能哄住李順,在奏折中為我們一再美言,隻有好處,沒有壞處,何必平白和大魏皇上生出嫌隙?”
王太後沉吟了半響,說道:“你父王說你心思深沉,甚有謀算,因此最後定了你承繼王位。現在看來,你父王果真是深思熟慮。”
沮渠牧健說道:“父王原本想為四弟求娶琉璃,借此拉攏高公,為己所用。然而高公豈是一個姻親便能拉攏的?真有那般好拉攏,當年的盛名豈不是成了虛名?如今琉璃做了北涼的王後,高公顧及他的女兒,不能替我們北涼說話,總會勸大魏皇上以和為貴,兩國不起伐戰。”
王太後說道:“你所慮甚多,我一個深宮婦人,是想不到那麽多的。看你做事這般有城府,我便放心了。琉璃那個孩子,我甚是喜歡,隻你好好對她,不要辜負了她便是了。”
母子二人說了會兒話,沮渠牧健要走的時候,外麵赤珍進來,稟道:“涼王,王太後,酒泉那邊來了人,因知涼王在此處,便過來回話了。”
沮渠牧健一聽酒泉,皺了一下眉頭。
略一思忖,說道:“宣他進來。”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