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大魏那邊剛剛傳來的消息,秦王赫連昌反了大魏。”
琉璃聽到聶阿姆的話,大吃一驚:“怎麽會?秦王空有其位,沒有實權,且手中又無人手,叛反大魏,不是自取滅亡?”
聶阿姆說道:“秦王從來不是甘居人下之人,蟄伏許久,聽說是借口帶秦王妃始平公主外出遊玩,帶領府人西逃。隻是他也太低估了大魏,他異動一起,皇上便知道了,連追兩日,大魏河西邊哨將士在交鋒中錯手殺了他。”
琉璃更是吃驚:“赫連昌聽說武力過人,與皇上可爭高下,邊哨竟然有那般能武之力殺得了他?”
聶阿姆說道:“朝事我們並不懂,其中到底細節如何,我們並不得知。消息是這樣傳來的,秦王被殺卻是沒錯了。”
琉璃怔了一會兒。她對於赫連昌並沒有見過幾次,隻是模糊有一個印像,好像人生得頗英雄俊拔,話說得不多,卻是出口必究的人。一字一句說出來,都像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琉璃覺得,也許從前赫連昌還是夏國國主的時候,並不是那個樣子,隻是不幸被俘,屈居人下,所以才字句必較,謹慎成那個樣子。
她想不通的是,那樣謹慎的赫連昌,竟然在身無人手的時候,冒然叛魏,帶人西逃?
琉璃怔過之後,問聶阿姆:“這消息,阿姆聽誰說的?”
聶阿姆說道:“北涼後宮今天傳都在說這件事情。都說赫連昌放著好好大魏的秦王不做,竟然昏了頭,作死地叛魏西逃,將一家兄弟全都連累了。”
“你說什麽?”
“皇上查清了赫連昌反叛的事情,震怒之下,將他所有的兄弟全部誅殺了。”
“什麽?”
琉璃不可置信地看著聶阿姆。她心目中,元韜還是那個心有城府卻性情豪爽的兄長一般的人,什麽時候變得這般狠絕,因著一人反叛,竟誅殺了赫連昌全部兄弟?她沒記錯的話,赫連家還有兩個姐妹在宮裏,皇上竟然一點不念那個情份,就那樣將人全殺了?
從前阿爹總是跟她說,皇家的人,不是她看到的那個樣子,也不是她想的那個樣子,她從來都是不以為然的。然而今天,她再想到阿爹的話,發現自己竟然果真是不懂。阿爹從前常說,懷慈不是為帝者的本份。因為懷慈,往往讓人優柔寡斷。為帝者,更該雷厲風行,果斷剛絕。元韜果然是那樣的人,難道果斷剛絕的人,都是那樣的毫不留情嗎?
琉璃怔怔地又發了一會兒呆,聽見自己問道:“秦王是娶了始平公主的,皇上將始平公主怎麽樣了?”
聶阿姆說道:“始平公主和秦王新婚剛剛半年有餘,公主受秦王蒙蔽,事先並不知情,皇上雖誅了秦王一族,然而始平公主到底無辜,所以接回宮裏,和太妃作伴去了。”
琉璃愣了一會兒,抬頭問聶阿姆:“阿姆,你說公主恨不恨皇上?”
聶阿姆歎道:“王妃,始平公主恨不恨皇上,不是咱們關心的事情。當初始平公主下嫁秦王,原本也因皇上對秦王存著籠絡之意。如今秦王做出反叛的事情來,皇上定是在氣頭上。宋大人想來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大魏都城,若趕上皇上心氣不順,這婚事還不知道能不能按預先議好的順順當當地進行呢。”
琉璃說道:“能不能順利進行,咱們人已經在北涼王宮,即使再更改,叔孫兄長還能依舊將我帶回大魏不成?”
聶阿姆嚇得臉一白:“王妃說話好歹有個遮擋才是。”
琉璃苦笑了一下,說道:“因著那魚的事情,涼王多少有些猜疑我。因著秦王的事情,皇上對和親又在心中存了疑惑。兩邊都是不討好。然而阿阿覺得涼王能收回當日的求娶嗎,皇上能反悔當日的和親許嫁嗎?這婚事,不管雙方存了怎樣的心思,懷了怎樣的意圖,硬著頭皮也要進行下去才是真的。”
聶阿姆說道:“叔孫將軍也是好意。不是那魚,還可能是別的什麽物事。涼王但凡對王妃心裏存疑,風吹草動都會動疑心。”
琉璃輕聲說道:“我明白的,阿姆。我們不用想太多,平常心便是了。”
聶阿姆張口想再說什麽,然而也知道,眼下不是在大魏,她們舉目無親,背後無靠,有委屈也隻能受著。
下午叔孫恭卻是進宮來見琉璃。
琉璃當麵直接便問道:“皇上對秦王,為什麽要下那樣的狠手?”
叔孫恭愣了一下,立刻明白,琉璃是聽說了赫連昌的事情。也不隱瞞,說道:“王妃聽說的事情不光秦王,連慕容夫人也牽扯了,王妃怕是不知道罷!”
琉璃狠狠吃了一驚。慕容夫人對她,一直是關愛有加,她和她的阿娘有難處的時候,都是慨然出手相助,她對慕容夫人,原來存了幾分敬意的,沒想到慕容夫人竟然……
叔孫恭說道:“樂平王沉穩仁恕,城府與武功,皆不下皇上,曾深得先帝喜愛。不過是剛絕之風,較遜色於皇上罷了。這幾年東征西戰,皇上對他多有倚重,他確也不負皇上厚望,成績頗斐。然而越是如此,慕容夫人的不平之情反而越盛。先前王妃在大魏都城險些被劫,便是慕容夫人鼓動秦王,作的試探。皇上因著顧念與樂平王的兄弟之情,隻是借罰宣王母曉以懲戒而已。隻沒想到慕容夫人大膽之極,這次秦王西逃,便是受了她的鼓動。”
琉璃完全沒想到,當初要劫自己的,竟然是慕容夫人在作怪。
叔孫恭又說道:“皇上因著秦王的事情十分震怒。樂平王不顧一切到殿前長跪求情,寧願削爵去位,也要保住慕容夫人。皇上到底是念兄弟情意,讓人壓下了此事,對外隻說是秦王不知感恩。王妃知道,皇上一直善待秦王,沒想到秦王叛得如此徹底,讓皇上大失所望。然而即便如此,皇上還是在兩天前,立了赫連夫人為皇後。”
“皇上立了赫連夫人為皇後?”琉璃更是大大地意外。
叔孫恭說道:“王妃年紀小,又從不涉朝事,這裏麵的錯綜複雜,想來王妃是不會明白的。王妃如今大婚在即,隻等宋公自大魏返回,得了皇上的封號,婚事便順理成章。王妃在北涼,隻管安心自在地過日子便是了,不要操心他事。”
琉璃便苦笑著說道:“一時之間得了數條消息,俱讓我震驚萬分又不著頭服。許多事情,本來便是**心不到的。”
叔孫恭道:“我今日進宮,是為著王妃大婚找伴禮夫人的事情。涼王昨日透露,北涼都城,眾夫人裏麵,宋繇宋大人的夫人威望頗重,達官貴人間對其多有敬畏,若得她當王妃的伴禮夫人,以後王妃在北涼宮裏,人前人後,都能得幾分薄麵。然而宋夫人並不是好請之人,因此過來跟王妃商量一下。”
琉璃說道:“我以為這伴禮夫人,涼王自會安排。”
叔孫恭帶著幾分無奈,說道:“這找伴禮夫人,如王妃的嫁妝一般,都是女方該備齊的。涼王能暗裏透了話,已經是十分照顧了。”
琉璃便說道:“知道了請誰,隻管上門便是。再不好請,我給著笑臉,她總不會伸著巴常將我轟出來吧?”
說得叔孫恭失笑道:“宋夫人果真那樣好請,早被人請了多少次。哪裏還輪到王妃來請?我私下裏找人打聽了一下,那宋夫人,果真是脾性有些大,不是個好請的。聽說涼王當年……”
意識到說話不當,聲音便頓在那裏。
琉璃卻是聽著了,立刻明白了,說道:“連前任王妃都請不動她,看來確是個有些性格的人。既然對我提了宋夫人,兄長剛剛又提到前任王妃沒有請得動她,我若想叫人服我,說不得要我去上門求一求,務必將她請到手才是。想來涼王也是這個意思罷。”
叔孫恭尷尬地笑了笑,說道:“能請動她當然是好的。不過若實在請不動,也不必太過強求。”
琉璃想了想,說道:“好歹我還有個宋夫人的身邊人在我宮裏。成與不成,總要用上一用才好。”
叔孫恭便知道琉璃說的是月滿。月滿在宋府呆了多年,對宋夫人多少定是了解些的。現在想一想,當初宋繇一口答應將月滿借給琉璃暫用,也不是沒有用意。要知道宋繇別的不講究,於吃之一字上,甚是精細。因此身邊守著一個廚藝動姑臧的月滿,別說出借,前任北涼王在的時候,想用一用都一向開口拒了的。北涼王為此,不得不跑到宋府裏去用飯。結果琉璃說借,宋繇二話不說,隨口便借了。一借數日,現在也不開口要還。其中沒有深意,誰信?
叔孫恭見琉璃有了辦法,笑道:“我知道你會有主意的。你先問過月滿,了解一下宋夫人的喜好。什麽時候準備好了,著人上行館知會我一聲,我陪王妃前去宋府。”
琉璃便笑道:“求人這種事情,貴在心誠。真要帶上兄長前去,是拿厚禮收賣,還是拿身份壓人?還是等我問清楚了月滿,先行宋府去一趟,若是無果,再找兄長想辦法。兄長以為如何?”
叔孫恭便笑道:“王妃既已有主意,我便靜待王妃佳音便了。”
琉璃聽到聶阿姆的話,大吃一驚:“怎麽會?秦王空有其位,沒有實權,且手中又無人手,叛反大魏,不是自取滅亡?”
聶阿姆說道:“秦王從來不是甘居人下之人,蟄伏許久,聽說是借口帶秦王妃始平公主外出遊玩,帶領府人西逃。隻是他也太低估了大魏,他異動一起,皇上便知道了,連追兩日,大魏河西邊哨將士在交鋒中錯手殺了他。”
琉璃更是吃驚:“赫連昌聽說武力過人,與皇上可爭高下,邊哨竟然有那般能武之力殺得了他?”
聶阿姆說道:“朝事我們並不懂,其中到底細節如何,我們並不得知。消息是這樣傳來的,秦王被殺卻是沒錯了。”
琉璃怔了一會兒。她對於赫連昌並沒有見過幾次,隻是模糊有一個印像,好像人生得頗英雄俊拔,話說得不多,卻是出口必究的人。一字一句說出來,都像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琉璃覺得,也許從前赫連昌還是夏國國主的時候,並不是那個樣子,隻是不幸被俘,屈居人下,所以才字句必較,謹慎成那個樣子。
她想不通的是,那樣謹慎的赫連昌,竟然在身無人手的時候,冒然叛魏,帶人西逃?
琉璃怔過之後,問聶阿姆:“這消息,阿姆聽誰說的?”
聶阿姆說道:“北涼後宮今天傳都在說這件事情。都說赫連昌放著好好大魏的秦王不做,竟然昏了頭,作死地叛魏西逃,將一家兄弟全都連累了。”
“你說什麽?”
“皇上查清了赫連昌反叛的事情,震怒之下,將他所有的兄弟全部誅殺了。”
“什麽?”
琉璃不可置信地看著聶阿姆。她心目中,元韜還是那個心有城府卻性情豪爽的兄長一般的人,什麽時候變得這般狠絕,因著一人反叛,竟誅殺了赫連昌全部兄弟?她沒記錯的話,赫連家還有兩個姐妹在宮裏,皇上竟然一點不念那個情份,就那樣將人全殺了?
從前阿爹總是跟她說,皇家的人,不是她看到的那個樣子,也不是她想的那個樣子,她從來都是不以為然的。然而今天,她再想到阿爹的話,發現自己竟然果真是不懂。阿爹從前常說,懷慈不是為帝者的本份。因為懷慈,往往讓人優柔寡斷。為帝者,更該雷厲風行,果斷剛絕。元韜果然是那樣的人,難道果斷剛絕的人,都是那樣的毫不留情嗎?
琉璃怔怔地又發了一會兒呆,聽見自己問道:“秦王是娶了始平公主的,皇上將始平公主怎麽樣了?”
聶阿姆說道:“始平公主和秦王新婚剛剛半年有餘,公主受秦王蒙蔽,事先並不知情,皇上雖誅了秦王一族,然而始平公主到底無辜,所以接回宮裏,和太妃作伴去了。”
琉璃愣了一會兒,抬頭問聶阿姆:“阿姆,你說公主恨不恨皇上?”
聶阿姆歎道:“王妃,始平公主恨不恨皇上,不是咱們關心的事情。當初始平公主下嫁秦王,原本也因皇上對秦王存著籠絡之意。如今秦王做出反叛的事情來,皇上定是在氣頭上。宋大人想來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大魏都城,若趕上皇上心氣不順,這婚事還不知道能不能按預先議好的順順當當地進行呢。”
琉璃說道:“能不能順利進行,咱們人已經在北涼王宮,即使再更改,叔孫兄長還能依舊將我帶回大魏不成?”
聶阿姆嚇得臉一白:“王妃說話好歹有個遮擋才是。”
琉璃苦笑了一下,說道:“因著那魚的事情,涼王多少有些猜疑我。因著秦王的事情,皇上對和親又在心中存了疑惑。兩邊都是不討好。然而阿阿覺得涼王能收回當日的求娶嗎,皇上能反悔當日的和親許嫁嗎?這婚事,不管雙方存了怎樣的心思,懷了怎樣的意圖,硬著頭皮也要進行下去才是真的。”
聶阿姆說道:“叔孫將軍也是好意。不是那魚,還可能是別的什麽物事。涼王但凡對王妃心裏存疑,風吹草動都會動疑心。”
琉璃輕聲說道:“我明白的,阿姆。我們不用想太多,平常心便是了。”
聶阿姆張口想再說什麽,然而也知道,眼下不是在大魏,她們舉目無親,背後無靠,有委屈也隻能受著。
下午叔孫恭卻是進宮來見琉璃。
琉璃當麵直接便問道:“皇上對秦王,為什麽要下那樣的狠手?”
叔孫恭愣了一下,立刻明白,琉璃是聽說了赫連昌的事情。也不隱瞞,說道:“王妃聽說的事情不光秦王,連慕容夫人也牽扯了,王妃怕是不知道罷!”
琉璃狠狠吃了一驚。慕容夫人對她,一直是關愛有加,她和她的阿娘有難處的時候,都是慨然出手相助,她對慕容夫人,原來存了幾分敬意的,沒想到慕容夫人竟然……
叔孫恭說道:“樂平王沉穩仁恕,城府與武功,皆不下皇上,曾深得先帝喜愛。不過是剛絕之風,較遜色於皇上罷了。這幾年東征西戰,皇上對他多有倚重,他確也不負皇上厚望,成績頗斐。然而越是如此,慕容夫人的不平之情反而越盛。先前王妃在大魏都城險些被劫,便是慕容夫人鼓動秦王,作的試探。皇上因著顧念與樂平王的兄弟之情,隻是借罰宣王母曉以懲戒而已。隻沒想到慕容夫人大膽之極,這次秦王西逃,便是受了她的鼓動。”
琉璃完全沒想到,當初要劫自己的,竟然是慕容夫人在作怪。
叔孫恭又說道:“皇上因著秦王的事情十分震怒。樂平王不顧一切到殿前長跪求情,寧願削爵去位,也要保住慕容夫人。皇上到底是念兄弟情意,讓人壓下了此事,對外隻說是秦王不知感恩。王妃知道,皇上一直善待秦王,沒想到秦王叛得如此徹底,讓皇上大失所望。然而即便如此,皇上還是在兩天前,立了赫連夫人為皇後。”
“皇上立了赫連夫人為皇後?”琉璃更是大大地意外。
叔孫恭說道:“王妃年紀小,又從不涉朝事,這裏麵的錯綜複雜,想來王妃是不會明白的。王妃如今大婚在即,隻等宋公自大魏返回,得了皇上的封號,婚事便順理成章。王妃在北涼,隻管安心自在地過日子便是了,不要操心他事。”
琉璃便苦笑著說道:“一時之間得了數條消息,俱讓我震驚萬分又不著頭服。許多事情,本來便是**心不到的。”
叔孫恭道:“我今日進宮,是為著王妃大婚找伴禮夫人的事情。涼王昨日透露,北涼都城,眾夫人裏麵,宋繇宋大人的夫人威望頗重,達官貴人間對其多有敬畏,若得她當王妃的伴禮夫人,以後王妃在北涼宮裏,人前人後,都能得幾分薄麵。然而宋夫人並不是好請之人,因此過來跟王妃商量一下。”
琉璃說道:“我以為這伴禮夫人,涼王自會安排。”
叔孫恭帶著幾分無奈,說道:“這找伴禮夫人,如王妃的嫁妝一般,都是女方該備齊的。涼王能暗裏透了話,已經是十分照顧了。”
琉璃便說道:“知道了請誰,隻管上門便是。再不好請,我給著笑臉,她總不會伸著巴常將我轟出來吧?”
說得叔孫恭失笑道:“宋夫人果真那樣好請,早被人請了多少次。哪裏還輪到王妃來請?我私下裏找人打聽了一下,那宋夫人,果真是脾性有些大,不是個好請的。聽說涼王當年……”
意識到說話不當,聲音便頓在那裏。
琉璃卻是聽著了,立刻明白了,說道:“連前任王妃都請不動她,看來確是個有些性格的人。既然對我提了宋夫人,兄長剛剛又提到前任王妃沒有請得動她,我若想叫人服我,說不得要我去上門求一求,務必將她請到手才是。想來涼王也是這個意思罷。”
叔孫恭尷尬地笑了笑,說道:“能請動她當然是好的。不過若實在請不動,也不必太過強求。”
琉璃想了想,說道:“好歹我還有個宋夫人的身邊人在我宮裏。成與不成,總要用上一用才好。”
叔孫恭便知道琉璃說的是月滿。月滿在宋府呆了多年,對宋夫人多少定是了解些的。現在想一想,當初宋繇一口答應將月滿借給琉璃暫用,也不是沒有用意。要知道宋繇別的不講究,於吃之一字上,甚是精細。因此身邊守著一個廚藝動姑臧的月滿,別說出借,前任北涼王在的時候,想用一用都一向開口拒了的。北涼王為此,不得不跑到宋府裏去用飯。結果琉璃說借,宋繇二話不說,隨口便借了。一借數日,現在也不開口要還。其中沒有深意,誰信?
叔孫恭見琉璃有了辦法,笑道:“我知道你會有主意的。你先問過月滿,了解一下宋夫人的喜好。什麽時候準備好了,著人上行館知會我一聲,我陪王妃前去宋府。”
琉璃便笑道:“求人這種事情,貴在心誠。真要帶上兄長前去,是拿厚禮收賣,還是拿身份壓人?還是等我問清楚了月滿,先行宋府去一趟,若是無果,再找兄長想辦法。兄長以為如何?”
叔孫恭便笑道:“王妃既已有主意,我便靜待王妃佳音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