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涼王的靈柩停在後殿。琉璃一路由漢平王和沮渠菩提引著往裏走,到了後殿階下,緩緩停住腳,抬頭看著數級台階上麵掛滿白幡的簷頂。
前麵的漢平王和沮渠菩提覺察了,齊齊停下腳步,回過頭來。
沮渠菩提先開口說道:“王妃嫂嫂,可是有什麽事情?”
琉璃從黑傘下方緩緩抬著眼,說道:“我以大魏公主的身份代表大魏皇上入到宮來,四王子遵我一聲嫂嫂,那麽請問四弟,我與北涼王雖然素無見麵,然而卻和四弟一樣,遵北涼王一聲父王,而我如今一身王妃正服入殿拜祭,不著孝,不去釵,可算失禮?”
漢平王木著臉說道:“王妃一路進城入宮,都是這一身正服,如今到了殿前,卻才覺得失禮了嗎?”
琉璃緩緩說道:“論起來,我該遵漢平王一聲叔父,叔父因著父王過世心內悲痛,出言怪我失禮,我理解叔父的悲痛之心,因此不敢回駁叔父。然而失禮事大,請叔父聽我解釋。我一路正服入城,持的是大魏公主的威儀,秉的是北涼王妃的風範。一是叫姑臧萬千百姓知道大魏和親的誠意,二是叫一城臣民看看北涼王宮的威儀。如今入了宮門,到了殿前,不需朝儀,隻執婦禮,為婦者,豈敢在父王靈前正服嚴儀?因此立足階下,不敢上前。”
漢平王沒好氣道:“你現在才想起來,我卻哪裏替你找孝服去?”
琉璃說道:“叔父不用著急,四弟出城迎我之時,已為我備了孝服。”
轉臉叫身後的大宮女,大宮女捧著孝服,展開了,當著眾人的麵,將孝服披到琉璃身上,將一身王妃正服蓋了。
琉璃又當著眾人的麵,將頭上的冠取了,飾物一一取了,隻留了一支素淨白淨的發環讓聶阿姆將她的頭發環了起來。漢人的女孩子,隻有嫁了人,才能挽發髻。琉璃尚未與北涼王世子大婚,先已戴了王妃頭冠,如今又簪著發環去拜祭,多少讓人覺得有些怪異。
漢平王看了看琉璃的孝服,斜著眼睛說道:“新任涼王雖然給了你王妃的身份,然而王妃到底是未嫁之身,這身孝服,穿得有些出了規格吧?”
琉璃看了看沮渠菩提,說道:“父王去得突然,孝服是四弟匆忙帶過來的,叔父如今有異議,琉璃不敢自作主張。琉璃初入北涼,人事生疏,不敢有半分失禮之處,還煩請四弟去問一問母後和涼王,看看我要如何著服才合規矩。”
沮渠菩提應一聲,抬腳往台階上麵走。才走兩步,便聽上麵有女人聲傳來,說道:“公主雖初入北涼,未及與牧健大婚,然而婚事早已作定,公主早已是北涼的王妃。如今涼王去得突然,未及親迎公主入宮,公主不念委屈,毅然執兒媳禮前來拜祭,如此知書達禮,北涼有如此王妃,是北涼之福!”
琉璃順聲抬頭,隻見台階上,一個渾身裹素的婦人被一左一右兩個高壯的年輕男子攙扶著,一臉悲痛地站在那裏。
沮渠菩提倒身在台階上拜下去,口稱“母後”。
漢平王也轉過來身施禮,口稱“王嫂”。
琉璃便知道,這是北涼王的王後了。她特意地趕出來,想來是知道漢平王會刁難她,因此過來解圍。這整個北涼王宮,她是北涼王的王後,漢平王尚且尊一聲“王嫂”,除了她,沒有誰說的話更有份量了。
琉璃隨著沮渠菩提,就在台階下拜了下去,口中也稱“母後”,輕聲說道:“琉璃年輕,少知事理。謝母後親來教導,不叫琉璃於父王靈前出錯。父王一世英雄,世所景仰,如今故去,雖天命所在,卻永留民心。望母後節哀,珍重身體!”
北涼王後在台階上麵,被琉璃一番話說得熱淚盈眶,語氣哽咽地說道:“真是個好孩子!涼王生前數次提及你的父親,高公一代才儒,果然女兒教是知書達理,懂事體貼。好孩子,來,上來,跟我去拜一拜你的父王罷!”
從一個男子手裏伸出胳膊,衝琉璃伸出手去。
琉璃在台階下起身,踏著台階走上去,然後扶住了北涼王妃的手。她年歲不到十四,在高大的北涼王妃麵前,顯得格外嬌小。然而後背挺得筆直,一臉的表情肅穆,帶著沉默的悲戚,看得北涼王後又憐又愛。
琉璃輕輕握著北涼王後的手,拿手心輕輕地摩梭,似是無聲的安慰一般。北涼王後拍了拍她的手,輕聲說道:“好孩子,跟我進去罷!”
一大一小兩個在前,扶著北涼王後的兩個男子自發跟在了身後,和沮渠菩提站在一起。他們三個看起來個頭相當,年歲也差不多。
其中一個低聲跟沮渠菩提嘀咕道:“這便是咱們的新嫂嫂?好像年紀沒有我們大?人是長得美沒錯,然而看著還沒有長大的樣子,王兄是為了什麽竟然求娶這麽一個小美人回來?”
沮渠菩提拿眼斜了那人一眼,低聲斥道:“什麽場合你也敢瞎說?”
另一個嘀咕道:“無諱說得沒錯。王兄為了娶這個閨女一樣的小美人,逼得嫂嫂自求請退去了酒泉。真不知道怎麽想的!”
沮渠菩提臉色一變,翻臉低斥了一聲:“閉嘴!”拿眼向前麵的漢平王遞了遞。
那兩個明顯有些不服氣,齊齊哼了一聲,然而到底也沒有再說不忿之言。
琉璃扶著北涼王後進去,迎麵先感到一股涼氣,這一路她身上先是王妃正服裹得嚴嚴實實,然後外麵又裹了一層孝服,裏麵早已經汗水淋淋,冷不丁這一冷氣裹麵,下意識便打了個冷戰。然後很快意識到,天氣炎熱,北涼婚喪要停靈七日方可下葬,說不得北涼王的遺體是拿冰鎮著,所以裏麵才這樣涼。
打了打精神,小心地跟著北涼王後繼續往裏麵走。一路兩側跪了數名侍女宮衛,哭聲早已連成一片。
北涼王後將琉璃帶到靈柩前,輕聲說道:“你父王生前你未見到,就在這裏給你父王上柱香跪幾個頭罷!”
琉璃低著頭,垂著眼瞼,一臉的表情悲戚肅穆。有侍女持著奉到她麵前,她接了,默默地衝著靈柩拜了三拜,然後上前,將香插了,再退後幾步,雙膝跪地,伏首磕了下去。
她的人生當中,卻是第一次,直麵死亡。從前北涼王私服去大魏她的家裏,張口跟她阿爹提出要為兒子求娶他的時候,她覺得這個北涼王是多麽討厭又自以為是的人。後來他們的使臣又得了北涼王的暗示上門劫擄她的時候,她更是有些恨這個北涼王的霸道蠻橫。再後來,北涼王世子跟皇上求娶她的時候,她想,那一定是北涼王的意思,一次被拒,便來搶的,搶而不得,便來硬的。
她有一段時間是恨北涼王的,生生拆分了她和崔浩的婚事,讓她遠離父母,背井離鄉,從此過著孤單無依的日子。
然而台階上看到北涼王後的時候,那個失了丈夫滿臉悲痛的女子,讓她心裏跟著難受起來。如今跪在靈前,忽然想,北涼王也算一世梟雄,然而曾經再怎樣叱吒,到頭來,還是一樣抵不住生老病死。
她的心裏忽然空落落的,不知為何竟然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如今異國他鄉,她在別人的靈前跪拜,幾十年後,父母老去的一天,她卻連回去的機會都沒有,那個時候,父母的靈前,該是怎樣的孤單零落呢?
她知道這種想法實在是對父母的大不敬。於她,她當然希望父母安康長壽,即使此生不得見,也願意他們好好地活著。然而她還是忍不住去想那一刻,想那個時候,父母的靈,又是誰會替她跪拜呢?
這樣想著,她的鼻子一酸,眼淚便掉了下來。
她答應和親的時候,知道自己是難過的,知道父母是難過的,帶著無可奈何。她過南山的時候,遠遠在山坡頂看到皇上身邊的父母,心裏淒惶帶著茫然無助,然而那個時候的難過,隻是因為要從此遠嫁,遠離父母。而這個時候,她才真正地感覺到從心底湧上來的悲哀。原來她這一走,不光遠嫁離家,而是從此生離死別,數年之後,父母百年的時候,她連靈前跪一跪哭一哭的機會也許都沒有。
她以為自己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安撫好了情緒,從此可以安然麵對自己和親遠嫁的命運。然而此刻,她才意識到,原來她如此年少不知事,許多事情,她想都未想及,而在這一刻,齊齊擠到心頭上來。
一瞬間,淚如珠散,撲簌而落。
她不記得是第幾次跪下去,不記得磕下去的是第幾個頭,隻是在一片撕心欲裂中,覺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孝的那個。
她不知道什麽時候,身子被人扶起來,手被人握住。耳邊有個男子的聲音,帶著悲痛的沙啞,帶著一絲輕緩的撫慰,低低對她說道:“父王已逝,你不計黃沙炎日地趕路而來,辛苦了你!”
前麵的漢平王和沮渠菩提覺察了,齊齊停下腳步,回過頭來。
沮渠菩提先開口說道:“王妃嫂嫂,可是有什麽事情?”
琉璃從黑傘下方緩緩抬著眼,說道:“我以大魏公主的身份代表大魏皇上入到宮來,四王子遵我一聲嫂嫂,那麽請問四弟,我與北涼王雖然素無見麵,然而卻和四弟一樣,遵北涼王一聲父王,而我如今一身王妃正服入殿拜祭,不著孝,不去釵,可算失禮?”
漢平王木著臉說道:“王妃一路進城入宮,都是這一身正服,如今到了殿前,卻才覺得失禮了嗎?”
琉璃緩緩說道:“論起來,我該遵漢平王一聲叔父,叔父因著父王過世心內悲痛,出言怪我失禮,我理解叔父的悲痛之心,因此不敢回駁叔父。然而失禮事大,請叔父聽我解釋。我一路正服入城,持的是大魏公主的威儀,秉的是北涼王妃的風範。一是叫姑臧萬千百姓知道大魏和親的誠意,二是叫一城臣民看看北涼王宮的威儀。如今入了宮門,到了殿前,不需朝儀,隻執婦禮,為婦者,豈敢在父王靈前正服嚴儀?因此立足階下,不敢上前。”
漢平王沒好氣道:“你現在才想起來,我卻哪裏替你找孝服去?”
琉璃說道:“叔父不用著急,四弟出城迎我之時,已為我備了孝服。”
轉臉叫身後的大宮女,大宮女捧著孝服,展開了,當著眾人的麵,將孝服披到琉璃身上,將一身王妃正服蓋了。
琉璃又當著眾人的麵,將頭上的冠取了,飾物一一取了,隻留了一支素淨白淨的發環讓聶阿姆將她的頭發環了起來。漢人的女孩子,隻有嫁了人,才能挽發髻。琉璃尚未與北涼王世子大婚,先已戴了王妃頭冠,如今又簪著發環去拜祭,多少讓人覺得有些怪異。
漢平王看了看琉璃的孝服,斜著眼睛說道:“新任涼王雖然給了你王妃的身份,然而王妃到底是未嫁之身,這身孝服,穿得有些出了規格吧?”
琉璃看了看沮渠菩提,說道:“父王去得突然,孝服是四弟匆忙帶過來的,叔父如今有異議,琉璃不敢自作主張。琉璃初入北涼,人事生疏,不敢有半分失禮之處,還煩請四弟去問一問母後和涼王,看看我要如何著服才合規矩。”
沮渠菩提應一聲,抬腳往台階上麵走。才走兩步,便聽上麵有女人聲傳來,說道:“公主雖初入北涼,未及與牧健大婚,然而婚事早已作定,公主早已是北涼的王妃。如今涼王去得突然,未及親迎公主入宮,公主不念委屈,毅然執兒媳禮前來拜祭,如此知書達禮,北涼有如此王妃,是北涼之福!”
琉璃順聲抬頭,隻見台階上,一個渾身裹素的婦人被一左一右兩個高壯的年輕男子攙扶著,一臉悲痛地站在那裏。
沮渠菩提倒身在台階上拜下去,口稱“母後”。
漢平王也轉過來身施禮,口稱“王嫂”。
琉璃便知道,這是北涼王的王後了。她特意地趕出來,想來是知道漢平王會刁難她,因此過來解圍。這整個北涼王宮,她是北涼王的王後,漢平王尚且尊一聲“王嫂”,除了她,沒有誰說的話更有份量了。
琉璃隨著沮渠菩提,就在台階下拜了下去,口中也稱“母後”,輕聲說道:“琉璃年輕,少知事理。謝母後親來教導,不叫琉璃於父王靈前出錯。父王一世英雄,世所景仰,如今故去,雖天命所在,卻永留民心。望母後節哀,珍重身體!”
北涼王後在台階上麵,被琉璃一番話說得熱淚盈眶,語氣哽咽地說道:“真是個好孩子!涼王生前數次提及你的父親,高公一代才儒,果然女兒教是知書達理,懂事體貼。好孩子,來,上來,跟我去拜一拜你的父王罷!”
從一個男子手裏伸出胳膊,衝琉璃伸出手去。
琉璃在台階下起身,踏著台階走上去,然後扶住了北涼王妃的手。她年歲不到十四,在高大的北涼王妃麵前,顯得格外嬌小。然而後背挺得筆直,一臉的表情肅穆,帶著沉默的悲戚,看得北涼王後又憐又愛。
琉璃輕輕握著北涼王後的手,拿手心輕輕地摩梭,似是無聲的安慰一般。北涼王後拍了拍她的手,輕聲說道:“好孩子,跟我進去罷!”
一大一小兩個在前,扶著北涼王後的兩個男子自發跟在了身後,和沮渠菩提站在一起。他們三個看起來個頭相當,年歲也差不多。
其中一個低聲跟沮渠菩提嘀咕道:“這便是咱們的新嫂嫂?好像年紀沒有我們大?人是長得美沒錯,然而看著還沒有長大的樣子,王兄是為了什麽竟然求娶這麽一個小美人回來?”
沮渠菩提拿眼斜了那人一眼,低聲斥道:“什麽場合你也敢瞎說?”
另一個嘀咕道:“無諱說得沒錯。王兄為了娶這個閨女一樣的小美人,逼得嫂嫂自求請退去了酒泉。真不知道怎麽想的!”
沮渠菩提臉色一變,翻臉低斥了一聲:“閉嘴!”拿眼向前麵的漢平王遞了遞。
那兩個明顯有些不服氣,齊齊哼了一聲,然而到底也沒有再說不忿之言。
琉璃扶著北涼王後進去,迎麵先感到一股涼氣,這一路她身上先是王妃正服裹得嚴嚴實實,然後外麵又裹了一層孝服,裏麵早已經汗水淋淋,冷不丁這一冷氣裹麵,下意識便打了個冷戰。然後很快意識到,天氣炎熱,北涼婚喪要停靈七日方可下葬,說不得北涼王的遺體是拿冰鎮著,所以裏麵才這樣涼。
打了打精神,小心地跟著北涼王後繼續往裏麵走。一路兩側跪了數名侍女宮衛,哭聲早已連成一片。
北涼王後將琉璃帶到靈柩前,輕聲說道:“你父王生前你未見到,就在這裏給你父王上柱香跪幾個頭罷!”
琉璃低著頭,垂著眼瞼,一臉的表情悲戚肅穆。有侍女持著奉到她麵前,她接了,默默地衝著靈柩拜了三拜,然後上前,將香插了,再退後幾步,雙膝跪地,伏首磕了下去。
她的人生當中,卻是第一次,直麵死亡。從前北涼王私服去大魏她的家裏,張口跟她阿爹提出要為兒子求娶他的時候,她覺得這個北涼王是多麽討厭又自以為是的人。後來他們的使臣又得了北涼王的暗示上門劫擄她的時候,她更是有些恨這個北涼王的霸道蠻橫。再後來,北涼王世子跟皇上求娶她的時候,她想,那一定是北涼王的意思,一次被拒,便來搶的,搶而不得,便來硬的。
她有一段時間是恨北涼王的,生生拆分了她和崔浩的婚事,讓她遠離父母,背井離鄉,從此過著孤單無依的日子。
然而台階上看到北涼王後的時候,那個失了丈夫滿臉悲痛的女子,讓她心裏跟著難受起來。如今跪在靈前,忽然想,北涼王也算一世梟雄,然而曾經再怎樣叱吒,到頭來,還是一樣抵不住生老病死。
她的心裏忽然空落落的,不知為何竟然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如今異國他鄉,她在別人的靈前跪拜,幾十年後,父母老去的一天,她卻連回去的機會都沒有,那個時候,父母的靈前,該是怎樣的孤單零落呢?
她知道這種想法實在是對父母的大不敬。於她,她當然希望父母安康長壽,即使此生不得見,也願意他們好好地活著。然而她還是忍不住去想那一刻,想那個時候,父母的靈,又是誰會替她跪拜呢?
這樣想著,她的鼻子一酸,眼淚便掉了下來。
她答應和親的時候,知道自己是難過的,知道父母是難過的,帶著無可奈何。她過南山的時候,遠遠在山坡頂看到皇上身邊的父母,心裏淒惶帶著茫然無助,然而那個時候的難過,隻是因為要從此遠嫁,遠離父母。而這個時候,她才真正地感覺到從心底湧上來的悲哀。原來她這一走,不光遠嫁離家,而是從此生離死別,數年之後,父母百年的時候,她連靈前跪一跪哭一哭的機會也許都沒有。
她以為自己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安撫好了情緒,從此可以安然麵對自己和親遠嫁的命運。然而此刻,她才意識到,原來她如此年少不知事,許多事情,她想都未想及,而在這一刻,齊齊擠到心頭上來。
一瞬間,淚如珠散,撲簌而落。
她不記得是第幾次跪下去,不記得磕下去的是第幾個頭,隻是在一片撕心欲裂中,覺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孝的那個。
她不知道什麽時候,身子被人扶起來,手被人握住。耳邊有個男子的聲音,帶著悲痛的沙啞,帶著一絲輕緩的撫慰,低低對她說道:“父王已逝,你不計黃沙炎日地趕路而來,辛苦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