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罷,準備啟程的時候,聶阿姆先讓大宮女送琉璃到車裏,然後獨自到了四王子和宋繇麵前,見了禮,說道:“我家公主年輕,初入北涼,身份未定,有些話不好當麵問出口。因此我過來求問四王子和宋公一聲。此去入都城,於情於理,公主都該到北涼王靈前拜祭,依四王子和宋公看,我家公主該以何身份拜祭得好?”
琉璃這次入北涼,原本是要和北涼王世子成婚的。然而北涼王這一去世,自然婚事要推後。這拜祭北涼王一事,身份便有些尷尬。
四王畢竟年幼,被聶阿姆問得一愣,轉臉看宋繇。
宋繇略作沉吟,一時也有些為難。他自然明白聶阿姆的意思。武威公主被送嫁北涼,已是兩國上下皆知的事情,不管成不成婚,武威公主已經是北涼王世子名義上的世子夫人。北涼王這一去,北涼王世子自然是要繼承王位的,武威公主不出意外,便是北涼的王妃。
武威公主若以北涼王世子夫人的身份拜祭,自然是要陪著守靈的。然而若隻是以大魏公主的身份,隻需靈前上一柱香便可。
然而這身份,他自然不能說了算。王室尚有北涼王的王妃、又能北涼王世子,及眾位王子,來議定此事。
於是轉臉對叔孫恭和聶阿姆說道:“叔孫將軍,聶阿姆,請容我即刻派人到都城報與北涼王世子,務必在公主入城前議定此事。”
聶阿姆看了看叔孫恭,叔孫恭點頭說道:“有勞宋公!我們且在入城前等候消息便了!”
聶阿姆得了話,於是便告退回琉璃的鸞車。叔孫恭親自送她過去。
一路上,聶阿姆對叔孫恭說道:“北涼王臥病不是一日兩日。北涼王世子既然派了宋繇過來迎接公主,卻居然沒有給定公主身份,就這樣冒然地讓公主進城。他若非疏忽之人,便是對公主不盡上心。公主此次入北涼,我心裏甚是擔心。”
叔孫恭說道:“兩國和親,本來便是利益使然。阿璃為人聰明,又討人喜歡,北涼王世子縱然現在對阿璃沒有多少感情,日後定會喜歡上阿璃。阿姆不要想太多,阿璃年紀尚小,孤身來此,阿姆萬要多多寬慰她。”
聶阿姆說道:“阿璃此來,我連那北涼王世子早有原配夫人都沒有跟她提起。然而你也道她聰明,堂堂北涼王世子,沒有夫人哪裏說得過去?何況他膝下尚有一子。阿璃隻怕早猜知了。她自從應了和親,一直表現得極識大體,一路都叫人看到她對北涼的上心。今日宋繇這樣答我,卻是叫我心裏多少失望。由不得懷疑北涼王世子的誠意。”
叔孫恭說道:“阿姆千萬不要跟阿璃說這些。想來北涼王世子原配夫人自請休退不過些許時日,這拜祭一事,北涼王世子想來多少也有些為難是真的。阿姆隻想,即使為著阿璃背後的大魏,北涼王世子也不敢慢待阿璃。你道宋公為何在我們一入邊界便親自迎接?想來因著北涼王時日無多,北涼朝內早已各懷異心,怕有人對我們不利罷了。今四王子又親自帶人前來,說不得北涼朝內已經劍拔弩張了。”
聶阿姆冷笑道:“即便這個時候,北涼王世子都沒有給定阿璃身份。這哪裏是仰仗之意?”
叔孫恭低聲說道:“北涼王病逝,北涼王世子原該即刻承繼北涼王位的。然而四王子此來,隻說了北涼王去世的消息,並未言及北涼王世子登王位的事情。可見朝內發生了一些事情我們並不知道。北涼王世子王位不定,阿璃到底是北涼王世子夫人還是北涼王妃便定不下來。”
聶阿姆吃了一驚:“照你的意思,我們此次入城,豈不是入了漩渦之中?”
叔孫恭說道:“北涼王世子當時如果求娶的是始平公主,此刻說不定多少能鎮定那些心懷叵測的下臣。阿璃這個公主,畢竟是後封的,跟皇家並沒有血緣關係。那些心懷異心者,說不得懷疑的是我們大魏的態度,因此才敢如此囂張。”
聶阿姆道:“叫我說北涼王世子聰明些,當初就該求娶堂堂的正牌公主,如今惹出這些事情來,倒叫我們憑空受著,難道還要指著我們進城為他撥亂反正不成?”
叔孫恭苦笑了一下。聶阿姆這話,當著別的任何人說,可以說是大逆不道了。因著琉璃被迫和親,聶阿姆這半年來耿耿於懷,對北涼王世子很有怨艾之意。很擔心她到了北涼王宮與北涼王世子起了衝突,叫琉璃難做,便勸慰道:“事已至此,阿姆千萬要將心態放正。否則吃虧的便是阿璃。”
聶阿姆哼道:“我曉得如何做。阿璃是我看大的,我自然不會叫她受委屈,更不會給她添堵。”
叔孫恭將聶阿姆送回車裏,對琉璃又叮囑了幾句。才往前麵走。
車隊還未起拔,前麵便有儀仗浩蕩而來,前麵的人遠遠地便在馬上高聲喊:“奉王太妃和涼王旨意,特來迎接涼王妃入城!”
連喊數聲。早有宋繇派人接著。
琉璃和聶阿姆在車內聽見,聶阿姆心裏鬆了一口氣。算算時間,宋繇派出去的人應該還沒有到北涼都城。這一會兒工夫,傳話的人卻先過來了,知道北涼王世子終於承了王位,當即便定了琉璃的身份。看來真如叔孫恭所言,北涼朝內正是衝突四起,所以北涼王世子才遲遲不能登位。雖然不知道事態是否平息,然而到底給了琉璃身份。
再過了一會兒,宋繇親自過來車旁,在車外說道:“北涼王世子已登王位,即使便派了人送來王妃的冠服。請王妃接冠服!”
琉璃於是應了一聲。外麵的大宮女左右輕輕掀起車簾,前來送冠服的王宮內侍恭敬地跪倒在地,雙手奉上冠服:“奉涼王之命,王妃請接冠服!”
琉璃在車內說道:“有勞內侍官不計路遠炎熱,一路辛苦來送冠服!”
車旁的大宮女雙手接了冠服,捧到車內,聶阿姆接了。大宮女才放下車簾。
內侍又道:“傳涼王旨意,請王妃及時更換冠服,以王妃禮於故北涼王靈前拜祭!”
琉璃說道:“大魏武威公主,涼王妃琉璃應命。勞煩內侍替我回涼王,父王病逝,我亦悲痛,請涼王節哀順便。我必謹奉禮節,親至靈前拜祭!”
叔孫恭在旁邊說道:“勞內侍替我回涼王,大魏衛將軍,安城公叔孫恭,將率衛隊,親送武威公主、涼王妃入城,代表我大魏皇上於靈前敬香!”
內侍於是領命,別了諸人,重新上路,回都城回話。
琉璃下車,先到帳篷中去換冠服。一時之間,已經換了兩次衣服。北涼王世子臨時登位,這王妃冠服不可能一時之間趕製出來,必是前北涼王妃的衣物。聶阿姆打開冠服,卻見這冠服嶄新如未穿過一般。心裏多少有些詫異。
琉璃一邊被聶阿姆伺候著穿衣服,一邊聽聶阿姆輕聲道:“這般匆忙地送了衣服來,怕是姑臧城內不太平。公主入城,說話行事,萬要小心謹慎。”
琉璃捏了捏手心,輕聲說道:“我是大魏的公主。和親而來,他們還敢為難我不成?阿姆放心,除非他們想與大魏為敵,否則必然不敢對我不客氣。”
聶阿姆看琉璃說得一派鎮靜,心裏卻仍然有些不安定,說道:“我說這話,隻是叫公主心裏有個譜。公主說的是,好歹我們背後站的是大魏。”歎了口氣,說道,“這炎炎夏日地,倒捂得這樣一身!”
說得琉璃失笑了一下。
琉璃換了衣服出來,叔孫恭正在外麵候著。看琉璃冠服齊整,斂了平日的頑皮活潑,通身隻見一派華貴威嚴。心裏歎了口氣,上前兩步,揮退了琉璃身邊的宮女,說道:“公主現在已是北涼王妃,隻是北涼王新喪,大婚必然要推後,公主不要計較。”
琉璃看了看叔孫恭,說道:“這個時候,自然不能計較。兄長是不是有話要對我說?”
叔孫恭看著琉璃,輕聲說道:“有件事好叫王妃知道,故北涼王病逝的消息現在傳出來,就是為了等王妃前來,作北涼王的助腳。”
琉璃吃了一驚,不敢置信地看著叔孫恭。他說消息現在才傳出來的意思難道是說,北涼王其實早已病逝,隻是瞞著消息一直未服?想起剛才那身嶄新的冠服,心中一凜。剛才聶阿姆偷偷說那冠服針線實在是不敢恭維。這樣想來,不是針線做得不好,大約是趕得急趕出來的。
愣愣地看著叔孫恭。
叔孫恭說道:“如今北涼朝內有故北涼王之弟漢平王、前南涼和西涼王室族人,都對涼王之位有覬覦之心。北涼王一去,這些人蠢蠢欲動,王妃此次進城,少不得會受他們的刁難。我護送王妃前來,然而不能總在王妃身側,說與王妃知道,王妃心裏有個準備。”
琉璃愣了一下,看著叔孫恭,說道:“我初入北涼,人事生疏。前幾日席上布菜的侍女看著是個伶俐人,煩請兄長跟宋公求了來,跟我說一說北涼的人事風物。好叫我心裏有個底,不至於入了都城,行錯了事說錯了話叫人笑話,丟涼王的臉。”
叔孫恭立刻說道:“王妃說的是。我立刻去跟宋公說。將那侍女借來。”
琉璃這次入北涼,原本是要和北涼王世子成婚的。然而北涼王這一去世,自然婚事要推後。這拜祭北涼王一事,身份便有些尷尬。
四王畢竟年幼,被聶阿姆問得一愣,轉臉看宋繇。
宋繇略作沉吟,一時也有些為難。他自然明白聶阿姆的意思。武威公主被送嫁北涼,已是兩國上下皆知的事情,不管成不成婚,武威公主已經是北涼王世子名義上的世子夫人。北涼王這一去,北涼王世子自然是要繼承王位的,武威公主不出意外,便是北涼的王妃。
武威公主若以北涼王世子夫人的身份拜祭,自然是要陪著守靈的。然而若隻是以大魏公主的身份,隻需靈前上一柱香便可。
然而這身份,他自然不能說了算。王室尚有北涼王的王妃、又能北涼王世子,及眾位王子,來議定此事。
於是轉臉對叔孫恭和聶阿姆說道:“叔孫將軍,聶阿姆,請容我即刻派人到都城報與北涼王世子,務必在公主入城前議定此事。”
聶阿姆看了看叔孫恭,叔孫恭點頭說道:“有勞宋公!我們且在入城前等候消息便了!”
聶阿姆得了話,於是便告退回琉璃的鸞車。叔孫恭親自送她過去。
一路上,聶阿姆對叔孫恭說道:“北涼王臥病不是一日兩日。北涼王世子既然派了宋繇過來迎接公主,卻居然沒有給定公主身份,就這樣冒然地讓公主進城。他若非疏忽之人,便是對公主不盡上心。公主此次入北涼,我心裏甚是擔心。”
叔孫恭說道:“兩國和親,本來便是利益使然。阿璃為人聰明,又討人喜歡,北涼王世子縱然現在對阿璃沒有多少感情,日後定會喜歡上阿璃。阿姆不要想太多,阿璃年紀尚小,孤身來此,阿姆萬要多多寬慰她。”
聶阿姆說道:“阿璃此來,我連那北涼王世子早有原配夫人都沒有跟她提起。然而你也道她聰明,堂堂北涼王世子,沒有夫人哪裏說得過去?何況他膝下尚有一子。阿璃隻怕早猜知了。她自從應了和親,一直表現得極識大體,一路都叫人看到她對北涼的上心。今日宋繇這樣答我,卻是叫我心裏多少失望。由不得懷疑北涼王世子的誠意。”
叔孫恭說道:“阿姆千萬不要跟阿璃說這些。想來北涼王世子原配夫人自請休退不過些許時日,這拜祭一事,北涼王世子想來多少也有些為難是真的。阿姆隻想,即使為著阿璃背後的大魏,北涼王世子也不敢慢待阿璃。你道宋公為何在我們一入邊界便親自迎接?想來因著北涼王時日無多,北涼朝內早已各懷異心,怕有人對我們不利罷了。今四王子又親自帶人前來,說不得北涼朝內已經劍拔弩張了。”
聶阿姆冷笑道:“即便這個時候,北涼王世子都沒有給定阿璃身份。這哪裏是仰仗之意?”
叔孫恭低聲說道:“北涼王病逝,北涼王世子原該即刻承繼北涼王位的。然而四王子此來,隻說了北涼王去世的消息,並未言及北涼王世子登王位的事情。可見朝內發生了一些事情我們並不知道。北涼王世子王位不定,阿璃到底是北涼王世子夫人還是北涼王妃便定不下來。”
聶阿姆吃了一驚:“照你的意思,我們此次入城,豈不是入了漩渦之中?”
叔孫恭說道:“北涼王世子當時如果求娶的是始平公主,此刻說不定多少能鎮定那些心懷叵測的下臣。阿璃這個公主,畢竟是後封的,跟皇家並沒有血緣關係。那些心懷異心者,說不得懷疑的是我們大魏的態度,因此才敢如此囂張。”
聶阿姆道:“叫我說北涼王世子聰明些,當初就該求娶堂堂的正牌公主,如今惹出這些事情來,倒叫我們憑空受著,難道還要指著我們進城為他撥亂反正不成?”
叔孫恭苦笑了一下。聶阿姆這話,當著別的任何人說,可以說是大逆不道了。因著琉璃被迫和親,聶阿姆這半年來耿耿於懷,對北涼王世子很有怨艾之意。很擔心她到了北涼王宮與北涼王世子起了衝突,叫琉璃難做,便勸慰道:“事已至此,阿姆千萬要將心態放正。否則吃虧的便是阿璃。”
聶阿姆哼道:“我曉得如何做。阿璃是我看大的,我自然不會叫她受委屈,更不會給她添堵。”
叔孫恭將聶阿姆送回車裏,對琉璃又叮囑了幾句。才往前麵走。
車隊還未起拔,前麵便有儀仗浩蕩而來,前麵的人遠遠地便在馬上高聲喊:“奉王太妃和涼王旨意,特來迎接涼王妃入城!”
連喊數聲。早有宋繇派人接著。
琉璃和聶阿姆在車內聽見,聶阿姆心裏鬆了一口氣。算算時間,宋繇派出去的人應該還沒有到北涼都城。這一會兒工夫,傳話的人卻先過來了,知道北涼王世子終於承了王位,當即便定了琉璃的身份。看來真如叔孫恭所言,北涼朝內正是衝突四起,所以北涼王世子才遲遲不能登位。雖然不知道事態是否平息,然而到底給了琉璃身份。
再過了一會兒,宋繇親自過來車旁,在車外說道:“北涼王世子已登王位,即使便派了人送來王妃的冠服。請王妃接冠服!”
琉璃於是應了一聲。外麵的大宮女左右輕輕掀起車簾,前來送冠服的王宮內侍恭敬地跪倒在地,雙手奉上冠服:“奉涼王之命,王妃請接冠服!”
琉璃在車內說道:“有勞內侍官不計路遠炎熱,一路辛苦來送冠服!”
車旁的大宮女雙手接了冠服,捧到車內,聶阿姆接了。大宮女才放下車簾。
內侍又道:“傳涼王旨意,請王妃及時更換冠服,以王妃禮於故北涼王靈前拜祭!”
琉璃說道:“大魏武威公主,涼王妃琉璃應命。勞煩內侍替我回涼王,父王病逝,我亦悲痛,請涼王節哀順便。我必謹奉禮節,親至靈前拜祭!”
叔孫恭在旁邊說道:“勞內侍替我回涼王,大魏衛將軍,安城公叔孫恭,將率衛隊,親送武威公主、涼王妃入城,代表我大魏皇上於靈前敬香!”
內侍於是領命,別了諸人,重新上路,回都城回話。
琉璃下車,先到帳篷中去換冠服。一時之間,已經換了兩次衣服。北涼王世子臨時登位,這王妃冠服不可能一時之間趕製出來,必是前北涼王妃的衣物。聶阿姆打開冠服,卻見這冠服嶄新如未穿過一般。心裏多少有些詫異。
琉璃一邊被聶阿姆伺候著穿衣服,一邊聽聶阿姆輕聲道:“這般匆忙地送了衣服來,怕是姑臧城內不太平。公主入城,說話行事,萬要小心謹慎。”
琉璃捏了捏手心,輕聲說道:“我是大魏的公主。和親而來,他們還敢為難我不成?阿姆放心,除非他們想與大魏為敵,否則必然不敢對我不客氣。”
聶阿姆看琉璃說得一派鎮靜,心裏卻仍然有些不安定,說道:“我說這話,隻是叫公主心裏有個譜。公主說的是,好歹我們背後站的是大魏。”歎了口氣,說道,“這炎炎夏日地,倒捂得這樣一身!”
說得琉璃失笑了一下。
琉璃換了衣服出來,叔孫恭正在外麵候著。看琉璃冠服齊整,斂了平日的頑皮活潑,通身隻見一派華貴威嚴。心裏歎了口氣,上前兩步,揮退了琉璃身邊的宮女,說道:“公主現在已是北涼王妃,隻是北涼王新喪,大婚必然要推後,公主不要計較。”
琉璃看了看叔孫恭,說道:“這個時候,自然不能計較。兄長是不是有話要對我說?”
叔孫恭看著琉璃,輕聲說道:“有件事好叫王妃知道,故北涼王病逝的消息現在傳出來,就是為了等王妃前來,作北涼王的助腳。”
琉璃吃了一驚,不敢置信地看著叔孫恭。他說消息現在才傳出來的意思難道是說,北涼王其實早已病逝,隻是瞞著消息一直未服?想起剛才那身嶄新的冠服,心中一凜。剛才聶阿姆偷偷說那冠服針線實在是不敢恭維。這樣想來,不是針線做得不好,大約是趕得急趕出來的。
愣愣地看著叔孫恭。
叔孫恭說道:“如今北涼朝內有故北涼王之弟漢平王、前南涼和西涼王室族人,都對涼王之位有覬覦之心。北涼王一去,這些人蠢蠢欲動,王妃此次進城,少不得會受他們的刁難。我護送王妃前來,然而不能總在王妃身側,說與王妃知道,王妃心裏有個準備。”
琉璃愣了一下,看著叔孫恭,說道:“我初入北涼,人事生疏。前幾日席上布菜的侍女看著是個伶俐人,煩請兄長跟宋公求了來,跟我說一說北涼的人事風物。好叫我心裏有個底,不至於入了都城,行錯了事說錯了話叫人笑話,丟涼王的臉。”
叔孫恭立刻說道:“王妃說的是。我立刻去跟宋公說。將那侍女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