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原看著崔浩,難過地說道:“傻孩子,如果成全你和阿璃的婚事便能將北涼王世子的求婚揭過,我和你叔父當下便能讓你二人成婚!”
秉淮看了看崔浩,苦笑道:“是我從前一再遲疑猶豫不決,才誤了你和阿璃的婚事。如今北涼王世子來求,非比從前。從前北涼王虛意求和,因此我能出口拒掉北涼王聯姻之說。如今北涼王世子親自送北涼公主和親,誠意求和,我若再拒,便是兩國失和的罪人。你難道不記得秦國文桓帝不肯嫁女,引得我朝道武皇帝大怒,發兵而攻,以至秦國損失慘重,實力大削之故事?”
崔浩還待要說什麽,阿原已上前來,扶起他,輕聲說道:“阿璃是我們的女兒,為了她我們尚且棄了宋地來此,但凡有一絲回轉的餘地,也不會叫阿璃和親遠嫁北涼。”
阿原說著,看了看秉淮。秉淮說道:“皇上不直接下旨,而是派人來要我拿主意,已是極盡寬容的姿態。皇上已是為難,此事你不好再插手進來。其中利害,想必你父親已跟你說得透徹。你本是絕頂聰慧之人,想來你父親不說,你自己也想得明白。”
崔浩愣愣地看著秉淮,聲音艱難地說道:“我可以不娶阿璃,然而叔父就打算這樣將阿璃和親出去麽?”
秉淮麵上凝重,說道:“我若當初沒有入朝,隻是平民百姓,帶了阿璃走又何妨?我若不曾應下先帝托付,為皇上盡心盡力,此時大魏國運與我又何幹?我做這一切,原隻為阿璃將來能好過一些,卻沒想到今日迎來的卻是北涼王世子的求婚。所謂人算不如天算……”
崔浩低聲說道:“北涼王世子明被告知我與阿璃已有婚約,卻仍然執意求婚,所欺的,不過是我位卑職小,無足輕重。是我從前自識清高,自以為是,才釀成今日之果……”
秉淮聽到崔浩如此言論,十分詫異,出聲製止了崔浩,說道:“你竟然如此想,卻是叫我十分詫異!”
崔浩搖搖頭道,心裏卻是悲傷地想,設若他是皇上近前的重臣,北涼王世子求婚之前,總會在心裏過一過,要不要得罪位高權重的他。明知他和琉璃有婚約,還是執意求皇上成全,自然是看他位卑職小,不怕得罪他。
門外琉璃聽到阿爹與崔浩的對話,濕了眼眶,黯然垂下眼眸,悄悄地轉身離開。
聶阿姆在後麵焦急地追上去,說道:“小姐怎可這便走了?如今崔家阿郎正好在,你們才是真正婚約在身的人,老爺一心為大義,難道就這樣犧牲了小姐的終身幸福不成?”
掬心有心伸手指拉一下聶阿姆的衣角,暗示她不要這樣直白地戳傷琉璃的心,聶阿姆卻是不管不顧地問了出來。她與其是不平,倒不如說滿腔地憤怒。好不容易盼著琉璃要與崔家阿郎定下親事,半路居然插進來一個臉皮不要太厚的北涼王世子。前麵當爹的那個北涼王再說蠻橫霸道,一聽到琉璃和崔家說定了親事,雖然心有不甘,到底是怏怏地走了。這個北涼王世子聽說是和雅有度,卻居然明知琉璃有婚約還要做下搶親強婚之事,和雅在何處?有度在何處?明明是強盜一樣的作風,比那個北涼王還要不講理!他那樣的人,琉璃怎麽能嫁過去?何況那北涼,離家千裏,真要嫁了,獨處異鄉,孤身零落,可不要心疼死了她了!
琉璃聽了聶阿姆的憤憤不平,苦笑了一下,輕聲說道:“阿爹有多疼我阿姆又不是不知道。但凡有一絲法子能想,阿爹定然會不計手段。阿爹如果都沒了法子,那便是真得沒了法子。阿爹和阿娘為我已是心裏難過,我若再哭哭鬧鬧,不依不饒,阿爹和阿娘不是兩頭為難麽?”
聶阿姆發急道:“小姐不想讓老爺夫人難過為難,咱們便到皇上麵前求一求去。他皇家放著現成的公主不和親,憑什麽要我們家扯不上任何幹係的小姐和親?一準兒是太妃舍不得公主遠嫁,所以找了你來湊數!聽說宮裏都設了宴,請的是諸府裏的官家小姐,什麽目的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從前我們被人算計,不過是有人口頭名聲上想沾些便宜,那些倒也罷了,我們不理不睬,能關我們什麽痛癢,然而如今關係到婚姻大事,終身幸福,就此算了,不作反駁,豈不是一輩子都要耽誤在北涼?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叫我說,那北涼王世子放著公主不挑,偏偏挑了小姐,隻怕別有居心!他哪裏就見過小姐了?就敢對著皇上點名道姓地求娶?”
琉璃苦笑道:“皇上派人來傳話而不是傳聖旨,已是十分容情。這婚事,想必皇上也是為難的。”
聶阿姆發怒道:“皇上為不為難與我們何幹?小姐一心為別人著想,難道是真得要認命嫁到北涼去不成?”
滿城貴女,沒有一個願意嫁到北涼去,琉璃原本屬意崔浩,怎麽會想嫁到北涼去?她聽到消息,如聞驚天霹靂,幾乎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她與北涼王世子素不相識,從無往來,北涼王世子為什麽竟然會求娶她來和親?第一時間便是往阿爹阿娘這邊跑,然而隔著窗子聽到裏麵的對話,便知道阿爹阿娘是多麽為難,又是多麽痛心難過。
她聽到崔浩為了幫她脫開這門婚事,竟然不顧理智地跪到阿爹阿娘麵前,請求即日成全他們的婚事。如果拒絕北涼王世子有這樣簡單,阿爹阿娘又何必難過成那個樣子?
她難過又茫然地往後院走,不知道事情為什麽忽然會變成這個樣子。剛剛在昨天,聶阿姆還滿心歡喜地提起她和崔浩的婚事,一夜之隔,她竟然成了北涼王世子求娶的人選。沒有半點準備,心底完全是抗拒,然而卻又深深知道,這一次,不比上一次北涼王的上門提親。
傍晚的時候,元韜便裝到了高宅。
李蓋筆直地站在廊下,聽到元韜在裏麵說道:“這門婚事,我知高公為難。我向來識阿璃如親妹,要她和親下嫁,向來不是我的本意。”
秉淮說道:“皇上派人來征求我的意思,已是十分寬容。隻是請皇上諒解,阿璃是我從小寵到大的女兒,我曾恨不得捧盡天下的好東西都到她手裏,如今要我一口應下和親北涼的婚事,我實在應不出來。”
元韜連忙說道:“我來不是來逼高公應允。隻是為朝裏的事連累阿璃深感不安。北涼王世子出口求娶阿璃,實在出乎我的意料。高公果然為難,開口拒絕,我也絕不會怪罪。”
秉淮苦笑了一下。
阿原一邊為元韜分茶,一邊說道:“當日在宋地,謝渾為借秉淮的盛名,蠻橫上門,為其子求娶阿璃,彼時阿璃隻有三歲。我們夫婦為避謝渾,棄了宋地北來魏地,遠避謝渾,自此安居。未料十年後,走了謝渾,換了北涼王世子,也是一樣的行事作風。”
元韜滿心歉意,說道:“是我未能護住阿璃。高公一家自來魏地,待我親切,宛若一家。我看著阿璃於我眼前長大,識她如親妹,本欲好好為她安排婚事,如今卻出了這般事情。我今天此來,決不敢為難高公和夫人,更不會強逼琉璃和親而嫁。”
元韜一再說的懇切,阿原卻是越發心涼。
元韜本是有雄心的人,前番曾想求娶阿璃,被秉淮一番勸說,“江山”和“美人”之間選擇了江山。如他這般看重江山社禝之人,江山永遠比任何東西都來得重要。琉璃的婚事如果實在沒有了回轉的餘地,或者北涼王世子若是不肯改變初衷,元韜絕不會做出有損江山的決定。
阿原是這樣想的,秉淮卻比阿原更了解元韜。知道他疼惜琉璃是真,滿心的江山也是真。在這個宋帝發兵邊境,欲借著夏國的事情征而伐之的情勢下,他想的肯定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拉攏北涼王世子,而不是將其得罪。北涼王世子有仰借自己名聲的心思,元韜又何嚐不是?
於北涼王世子,元韜想拉攏他,大魏便是他的依仗,娶不娶公主,大魏都會為他壯聲威。然而他如果娶了琉璃,便可作為招攬漢人名士誌者的招牌。北涼王世子比北涼王眼光長遠,知道要想興盛發達,需要借助漢人有才之士的輔佐。
而於元韜,隻要北涼王世子願意和親,便是兩國和好的誠意,娶的是不是公主倒在其次。他之前不肯主動開口許嫁公主,正是不知道北涼王世子心裏如何打算。如今北涼王世子親口求了婚事,不管求娶的是誰,都已達到元韜的滿意,他沒有道理在這個時候為了維護琉璃潑北涼王世子的冷水。
秉淮正在為難,門口的簾子一挑,琉璃出現在門口。眼圈帶著紅意,明顯是哭過的。然而此時臉容已經平靜,站在門口,開口帶著些許的沙啞,問元韜道:“如果我不嫁,北涼會和我們反目成仇和別人為伍嗎?”
元韜不覺站起來,輕聲說道:“柔然向來不將北涼看在眼裏,宋地本來就有一統天下之心。北涼若是不傻,即使婚事不成,也不會與我們反目成仇,至少麵子上,會和我們和平處著。”
琉璃輕聲再問道:“但若是我們被宋地或是柔然攻擊,北涼也不會真心相幫,機會來了,還會背地裏暗捅我們一刀是不是?”
元韜頓了一頓,說道:“你即使和親嫁過去,北涼若看到有機可乘,該捅的時候照樣還是會捅!”
琉璃眼裏滾上一顆淚珠,說道:“如果我嫁了,北涼暗裏捅刀,大家都會說北涼背信棄義。如果我不嫁,北涼暗裏捅刀,大家便會說北涼惱羞成怒,是不是?”
秉淮看了看崔浩,苦笑道:“是我從前一再遲疑猶豫不決,才誤了你和阿璃的婚事。如今北涼王世子來求,非比從前。從前北涼王虛意求和,因此我能出口拒掉北涼王聯姻之說。如今北涼王世子親自送北涼公主和親,誠意求和,我若再拒,便是兩國失和的罪人。你難道不記得秦國文桓帝不肯嫁女,引得我朝道武皇帝大怒,發兵而攻,以至秦國損失慘重,實力大削之故事?”
崔浩還待要說什麽,阿原已上前來,扶起他,輕聲說道:“阿璃是我們的女兒,為了她我們尚且棄了宋地來此,但凡有一絲回轉的餘地,也不會叫阿璃和親遠嫁北涼。”
阿原說著,看了看秉淮。秉淮說道:“皇上不直接下旨,而是派人來要我拿主意,已是極盡寬容的姿態。皇上已是為難,此事你不好再插手進來。其中利害,想必你父親已跟你說得透徹。你本是絕頂聰慧之人,想來你父親不說,你自己也想得明白。”
崔浩愣愣地看著秉淮,聲音艱難地說道:“我可以不娶阿璃,然而叔父就打算這樣將阿璃和親出去麽?”
秉淮麵上凝重,說道:“我若當初沒有入朝,隻是平民百姓,帶了阿璃走又何妨?我若不曾應下先帝托付,為皇上盡心盡力,此時大魏國運與我又何幹?我做這一切,原隻為阿璃將來能好過一些,卻沒想到今日迎來的卻是北涼王世子的求婚。所謂人算不如天算……”
崔浩低聲說道:“北涼王世子明被告知我與阿璃已有婚約,卻仍然執意求婚,所欺的,不過是我位卑職小,無足輕重。是我從前自識清高,自以為是,才釀成今日之果……”
秉淮聽到崔浩如此言論,十分詫異,出聲製止了崔浩,說道:“你竟然如此想,卻是叫我十分詫異!”
崔浩搖搖頭道,心裏卻是悲傷地想,設若他是皇上近前的重臣,北涼王世子求婚之前,總會在心裏過一過,要不要得罪位高權重的他。明知他和琉璃有婚約,還是執意求皇上成全,自然是看他位卑職小,不怕得罪他。
門外琉璃聽到阿爹與崔浩的對話,濕了眼眶,黯然垂下眼眸,悄悄地轉身離開。
聶阿姆在後麵焦急地追上去,說道:“小姐怎可這便走了?如今崔家阿郎正好在,你們才是真正婚約在身的人,老爺一心為大義,難道就這樣犧牲了小姐的終身幸福不成?”
掬心有心伸手指拉一下聶阿姆的衣角,暗示她不要這樣直白地戳傷琉璃的心,聶阿姆卻是不管不顧地問了出來。她與其是不平,倒不如說滿腔地憤怒。好不容易盼著琉璃要與崔家阿郎定下親事,半路居然插進來一個臉皮不要太厚的北涼王世子。前麵當爹的那個北涼王再說蠻橫霸道,一聽到琉璃和崔家說定了親事,雖然心有不甘,到底是怏怏地走了。這個北涼王世子聽說是和雅有度,卻居然明知琉璃有婚約還要做下搶親強婚之事,和雅在何處?有度在何處?明明是強盜一樣的作風,比那個北涼王還要不講理!他那樣的人,琉璃怎麽能嫁過去?何況那北涼,離家千裏,真要嫁了,獨處異鄉,孤身零落,可不要心疼死了她了!
琉璃聽了聶阿姆的憤憤不平,苦笑了一下,輕聲說道:“阿爹有多疼我阿姆又不是不知道。但凡有一絲法子能想,阿爹定然會不計手段。阿爹如果都沒了法子,那便是真得沒了法子。阿爹和阿娘為我已是心裏難過,我若再哭哭鬧鬧,不依不饒,阿爹和阿娘不是兩頭為難麽?”
聶阿姆發急道:“小姐不想讓老爺夫人難過為難,咱們便到皇上麵前求一求去。他皇家放著現成的公主不和親,憑什麽要我們家扯不上任何幹係的小姐和親?一準兒是太妃舍不得公主遠嫁,所以找了你來湊數!聽說宮裏都設了宴,請的是諸府裏的官家小姐,什麽目的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從前我們被人算計,不過是有人口頭名聲上想沾些便宜,那些倒也罷了,我們不理不睬,能關我們什麽痛癢,然而如今關係到婚姻大事,終身幸福,就此算了,不作反駁,豈不是一輩子都要耽誤在北涼?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叫我說,那北涼王世子放著公主不挑,偏偏挑了小姐,隻怕別有居心!他哪裏就見過小姐了?就敢對著皇上點名道姓地求娶?”
琉璃苦笑道:“皇上派人來傳話而不是傳聖旨,已是十分容情。這婚事,想必皇上也是為難的。”
聶阿姆發怒道:“皇上為不為難與我們何幹?小姐一心為別人著想,難道是真得要認命嫁到北涼去不成?”
滿城貴女,沒有一個願意嫁到北涼去,琉璃原本屬意崔浩,怎麽會想嫁到北涼去?她聽到消息,如聞驚天霹靂,幾乎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她與北涼王世子素不相識,從無往來,北涼王世子為什麽竟然會求娶她來和親?第一時間便是往阿爹阿娘這邊跑,然而隔著窗子聽到裏麵的對話,便知道阿爹阿娘是多麽為難,又是多麽痛心難過。
她聽到崔浩為了幫她脫開這門婚事,竟然不顧理智地跪到阿爹阿娘麵前,請求即日成全他們的婚事。如果拒絕北涼王世子有這樣簡單,阿爹阿娘又何必難過成那個樣子?
她難過又茫然地往後院走,不知道事情為什麽忽然會變成這個樣子。剛剛在昨天,聶阿姆還滿心歡喜地提起她和崔浩的婚事,一夜之隔,她竟然成了北涼王世子求娶的人選。沒有半點準備,心底完全是抗拒,然而卻又深深知道,這一次,不比上一次北涼王的上門提親。
傍晚的時候,元韜便裝到了高宅。
李蓋筆直地站在廊下,聽到元韜在裏麵說道:“這門婚事,我知高公為難。我向來識阿璃如親妹,要她和親下嫁,向來不是我的本意。”
秉淮說道:“皇上派人來征求我的意思,已是十分寬容。隻是請皇上諒解,阿璃是我從小寵到大的女兒,我曾恨不得捧盡天下的好東西都到她手裏,如今要我一口應下和親北涼的婚事,我實在應不出來。”
元韜連忙說道:“我來不是來逼高公應允。隻是為朝裏的事連累阿璃深感不安。北涼王世子出口求娶阿璃,實在出乎我的意料。高公果然為難,開口拒絕,我也絕不會怪罪。”
秉淮苦笑了一下。
阿原一邊為元韜分茶,一邊說道:“當日在宋地,謝渾為借秉淮的盛名,蠻橫上門,為其子求娶阿璃,彼時阿璃隻有三歲。我們夫婦為避謝渾,棄了宋地北來魏地,遠避謝渾,自此安居。未料十年後,走了謝渾,換了北涼王世子,也是一樣的行事作風。”
元韜滿心歉意,說道:“是我未能護住阿璃。高公一家自來魏地,待我親切,宛若一家。我看著阿璃於我眼前長大,識她如親妹,本欲好好為她安排婚事,如今卻出了這般事情。我今天此來,決不敢為難高公和夫人,更不會強逼琉璃和親而嫁。”
元韜一再說的懇切,阿原卻是越發心涼。
元韜本是有雄心的人,前番曾想求娶阿璃,被秉淮一番勸說,“江山”和“美人”之間選擇了江山。如他這般看重江山社禝之人,江山永遠比任何東西都來得重要。琉璃的婚事如果實在沒有了回轉的餘地,或者北涼王世子若是不肯改變初衷,元韜絕不會做出有損江山的決定。
阿原是這樣想的,秉淮卻比阿原更了解元韜。知道他疼惜琉璃是真,滿心的江山也是真。在這個宋帝發兵邊境,欲借著夏國的事情征而伐之的情勢下,他想的肯定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拉攏北涼王世子,而不是將其得罪。北涼王世子有仰借自己名聲的心思,元韜又何嚐不是?
於北涼王世子,元韜想拉攏他,大魏便是他的依仗,娶不娶公主,大魏都會為他壯聲威。然而他如果娶了琉璃,便可作為招攬漢人名士誌者的招牌。北涼王世子比北涼王眼光長遠,知道要想興盛發達,需要借助漢人有才之士的輔佐。
而於元韜,隻要北涼王世子願意和親,便是兩國和好的誠意,娶的是不是公主倒在其次。他之前不肯主動開口許嫁公主,正是不知道北涼王世子心裏如何打算。如今北涼王世子親口求了婚事,不管求娶的是誰,都已達到元韜的滿意,他沒有道理在這個時候為了維護琉璃潑北涼王世子的冷水。
秉淮正在為難,門口的簾子一挑,琉璃出現在門口。眼圈帶著紅意,明顯是哭過的。然而此時臉容已經平靜,站在門口,開口帶著些許的沙啞,問元韜道:“如果我不嫁,北涼會和我們反目成仇和別人為伍嗎?”
元韜不覺站起來,輕聲說道:“柔然向來不將北涼看在眼裏,宋地本來就有一統天下之心。北涼若是不傻,即使婚事不成,也不會與我們反目成仇,至少麵子上,會和我們和平處著。”
琉璃輕聲再問道:“但若是我們被宋地或是柔然攻擊,北涼也不會真心相幫,機會來了,還會背地裏暗捅我們一刀是不是?”
元韜頓了一頓,說道:“你即使和親嫁過去,北涼若看到有機可乘,該捅的時候照樣還是會捅!”
琉璃眼裏滾上一顆淚珠,說道:“如果我嫁了,北涼暗裏捅刀,大家都會說北涼背信棄義。如果我不嫁,北涼暗裏捅刀,大家便會說北涼惱羞成怒,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