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要與崔浩定親,阿原沒有著急,聶阿姆卻急了起來。催著阿原教琉璃一些理家之道。
阿原笑道:“崔家夫人管家管得好好的,阿璃學那個做什麽?哪一日崔夫人不想管了,自然會教她。況且,崔家雖是旺族,他們府上人丁並不複雜,有多少事情要去理的?教與不教,崔家夫人自會主張,我何必去操那個心?”
聶阿姆從來未見過嫁女能嫁得像阿原這樣萬事不操心的。盧府的盧靜早在出嫁前兩年,盧夫人就手把手地管財理家、為人處事。柳府的柳元元出嫁前半年,柳夫人也是時時帶著,日日督促。到阿原這邊,竟然一切都撒手不管,哪裏像要嫁女兒的樣子。
阿原看聶阿姆著急的樣子,笑了笑,說道:“咱們跟崔府也來往了十年。崔家是什麽樣的人家,阿姆難道心裏沒有譜?他們對阿璃如何,阿姆難道不看在眼裏?崔家兄長功名心切,崔家夫人為助崔家兄長,也是八麵玲瓏,和各府俱有往來,說起來,是好事也是壞事。崔家難道可不缺聰明圓滑的。再說,阿璃為人處事,不用你我教,她除了心思不夠狠,常將人往好處想,輕易可也不是個吃虧的。我倒願她什麽都不學才好,崔家一開始就在風頭浪尖,前麵有先帝壓著,現在有皇上壓著,朝裏眾臣心裏雖然不痛快,可也無可奈何。然而時時在人心尖上紮著,步步行來便如履薄冰。那些心懷不快的,時時都在等著崔家的錯處,你以為阿璃嫁過去是多麽輕鬆的事情麽?”
阿原說完歎了口氣。
聶阿姆從前隻是百般喜歡崔浩,看他平時對琉璃盡容盡讓,因此才對他十分中意。阿原一說了這番話,立刻有些著急道:“前麵因著東阿候府和大公主,阿璃已被人惡傳過,如夫人這般說,嫁到崔府豈不是人人盯著等著找話題?”
阿原苦笑道:“阿姆以為秉淮為什麽不願意這門婚事?崔浩固然是個好孩子,一心對琉璃好。也知道秉淮並不喜歡重名求利之輩,他自己對功名也不甚上心,跟隨皇上幾次出征,都未曾討要半分封賞。然而崔家當年苦心脫了家族舊地跟隨先帝來了魏朝都城,為的是什麽?你道崔家兄長為何極力想促成這門婚事?他疼阿璃是真,看中了皇上對秉淮的信任和重用也是真。這些年,秉淮一直想遊離於朝廷之外,然而兄長極力推薦秉淮入朝。當初朝中隻他一個,孤木難支,才有了當年先帝被迫罷免他的事情。如今有了秉淮,宮中又有寇天師,崔浩與皇上又走得親近,下麵朝臣再有不服,總會忌憚三分。”
聶阿姆默了一會兒,便有些心疼起琉璃來:“如夫人這般說,阿璃嫁到崔家,也沒有那般好了。”
阿原便笑了,說道:“世上哪有萬全完美的事情!咱們有這擔心,覺得阿璃入了崔府會有不如意。外人眼裏,不知道有多少人家看中崔家如今的地位,又有崔浩這般少年天才相貌又俊的人物,都想著把小姐嫁到崔府去呢。”
聶阿姆便說道:“那權勢地位也不過一時眼雲,有什麽好看中的。咱們家從前不入朝不入仕,過得哪裏不好了?叫我說,安安穩穩清清靜靜的日子才是最要緊的。崔家阿郎說起來,單論人品,真是萬裏挑一能配得上咱們阿璃的人。我看他心思清靜,人穩得很,和崔家老爺可是不一樣的心思。且兩人好歹一起長大,知根知底。遍都城裏去看,崔家阿郎這樣才貌的,真是找不出第二個了。”
阿原笑道:“你道老爺為何遲遲不肯為阿璃張羅婚事,最後無可奈何選定了崔浩?”
聶阿姆聽得也笑了。笑罷了,說道:“叫我說,管家理財,夫人即使不上心,好歹也提點幾句。阿璃聰明,心裏有個譜,管不管家理不理財,到了崔府崔家夫人說了算,別到時候真要她管什麽都不懂才好。”
阿原卻不以為然地笑道:“俗話說能者多勞。照我的意思,阿璃什麽都不懂才是最好的。”
另一邊崔浩為迎接北涼世子忙成一團。
北涼這次派了世子來示好,並送公主來和親,麵子上給足了誠意,元韜自然十分重視,一麵讓崔浩盡心準備,另一麵跟太妃說了送始平公主北涼和親的打算。
太妃雖然早有心理準備,還是聽得心裏狠狠一沉。麵上卻什麽也不能露出來,默然片刻,輕聲說道:“我雖然舍不得始平,然而大局著想,我知道皇上此舉是為了兩國安寧,不起戰爭。始平若能為皇上分憂,為大魏的安寧起些作用,也算嫁得其所,且始平已經任性幾年,皇上已經十分縱容她。她的婚事,我沒有意見,但憑皇上作主。”
元韜說道:“始平心儀崔浩日久,我也本欲成全她。然而崔浩不同別個,一來我不能勉強,二來我也勉強不得。他的態度,想來太妃也早已看在眼裏。況且婚姻之事,勉強為之,總有所憾。有件事說與太妃知道,崔浩日前已在我麵前求下了與高家琉璃的婚事,隻等崔公和高公返朝之日,將婚事作定。我知道始平心裏定會不痛快,太妃若得了時機,好言勸一勸始平罷。”
太妃聽了,知道這一次,始平即使想再任性一次,也是不可能了。一個崔家,一個高家,都是皇上偏愛依仗之人,這兩家若是要作下親事,皇上哪一方都不可能去得意,強行將皇室的公主塞到兩人中間去。
然而始平若是聽到這消息,定會傷心至極。
默默地點了點頭,說道:“始平對崔直郎,本就是一廂情願。如今崔高兩家要作親,她也該斷了念想。皇上放心,我會好好勸她。”
元韜到底還是偏疼始平公主。
他與華陰公主雖是一母所出的姐弟,然而華陰公主性本沉默,與他少有親近。倒是始平公主,一派活潑,常常在他麵上說說笑笑,任性撒嬌,毫無生疏,他們兩個倒才像是一母所出的兄妹。
太妃這些年來一心想將始平留在身邊的心思他自然知道。從前局勢不比現在,他也樂得放任始平。然而現在,兩國和親,皇室中除了始平再無合適人選。出嫁和親,本來便是皇室公主的使命,始平也無例外。
元韜說道:“北涼王的世子沮渠牧健為北涼王第三子,聰穎好學,和雅有度,與始平頗為相配。”
太妃說道:“能被北涼王立為世子,想來必有過人之處。既然皇上都出口誇他,想來人是不錯的。始平能得嫁良夫,我心也甚慰。”
元韜點了點頭,與太妃又說了幾句客套話,才從太妃宮中出來。
元韜一走,太妃默然坐了一會兒,才對宮女說道:“去請司空夫人入宮裏來一趟。”
宮女應聲退去。太妃站起身來,披了厚厚的裘衣,走出屋子,站在門廊下。
室外寒意凜冽,有些發沉地陰,門廊前麵一樹梅花正開得孤單零落。
太妃緊了緊身上的狐裘,忽然覺得這個冬天異常地冷。
宮女綴在身後,有些擔心地勸道:“外麵天冷得很,太妃還是回屋裏吧,小心著了風寒。”
太妃看了看廊前的梅花,這梅花,原是先帝在時種下的。已經長了二十幾年,已是老梅虯枝。
太妃出了一下神,低聲歎了口氣,說道:“歲月不饒人,如今這身子骨,的確不比從前了。就連這梅花,今年開得也顯見得比往年少了。”
那宮女輕聲說道:“這梅花臘月裏已經開過一次,出了正月還能開出幾朵花,已經稀罕得很了。”
太妃愣怔了一下,才想起正月已過,進了二月。剛剛出了正月,天氣未見回暖,反而料峭生寒,連這梅花都開得過於奇異了。
說道:“花開有異,必有不詳。”
說完了,意識到失了口,便納了口不再說話。
宮女站在太妃身後,像沒聽到剛才的話一樣,沒有再說話。
太妃又站了一會兒,緊了緊身上的衣服,低聲說道:“畢竟到了年紀,穿多厚的衣服也不抗冷了。回屋去吧。”
宮女連忙去打了簾子,跟在太妃身後,重又回了室內。
輕聲說道:“奴婢為太妃端碗熱湯來吧。”
太妃心不在焉地“嗯”了一聲,宮女退身出去,到門口的時候,太妃開口問了一句:“公主現在在做什麽?”
宮女停下身子,回道:“公主剛剛在煮茶。”
太妃心裏一疼。
始平執意學煮茶,全因崔浩愛茶。然而始平再學,再煮,也總比不過高家琉璃的茶藝,起碼沒有那份心意,再好的茶煮出來又能怎樣?
太妃木然說道:“你去吧。”
宮女遲疑了一下,看著太妃的樣子,想了想,開口輕聲說道:“公主在和秦王一起煮茶。”
太妃一愣,秦王?赫連昌?
阿原笑道:“崔家夫人管家管得好好的,阿璃學那個做什麽?哪一日崔夫人不想管了,自然會教她。況且,崔家雖是旺族,他們府上人丁並不複雜,有多少事情要去理的?教與不教,崔家夫人自會主張,我何必去操那個心?”
聶阿姆從來未見過嫁女能嫁得像阿原這樣萬事不操心的。盧府的盧靜早在出嫁前兩年,盧夫人就手把手地管財理家、為人處事。柳府的柳元元出嫁前半年,柳夫人也是時時帶著,日日督促。到阿原這邊,竟然一切都撒手不管,哪裏像要嫁女兒的樣子。
阿原看聶阿姆著急的樣子,笑了笑,說道:“咱們跟崔府也來往了十年。崔家是什麽樣的人家,阿姆難道心裏沒有譜?他們對阿璃如何,阿姆難道不看在眼裏?崔家兄長功名心切,崔家夫人為助崔家兄長,也是八麵玲瓏,和各府俱有往來,說起來,是好事也是壞事。崔家難道可不缺聰明圓滑的。再說,阿璃為人處事,不用你我教,她除了心思不夠狠,常將人往好處想,輕易可也不是個吃虧的。我倒願她什麽都不學才好,崔家一開始就在風頭浪尖,前麵有先帝壓著,現在有皇上壓著,朝裏眾臣心裏雖然不痛快,可也無可奈何。然而時時在人心尖上紮著,步步行來便如履薄冰。那些心懷不快的,時時都在等著崔家的錯處,你以為阿璃嫁過去是多麽輕鬆的事情麽?”
阿原說完歎了口氣。
聶阿姆從前隻是百般喜歡崔浩,看他平時對琉璃盡容盡讓,因此才對他十分中意。阿原一說了這番話,立刻有些著急道:“前麵因著東阿候府和大公主,阿璃已被人惡傳過,如夫人這般說,嫁到崔府豈不是人人盯著等著找話題?”
阿原苦笑道:“阿姆以為秉淮為什麽不願意這門婚事?崔浩固然是個好孩子,一心對琉璃好。也知道秉淮並不喜歡重名求利之輩,他自己對功名也不甚上心,跟隨皇上幾次出征,都未曾討要半分封賞。然而崔家當年苦心脫了家族舊地跟隨先帝來了魏朝都城,為的是什麽?你道崔家兄長為何極力想促成這門婚事?他疼阿璃是真,看中了皇上對秉淮的信任和重用也是真。這些年,秉淮一直想遊離於朝廷之外,然而兄長極力推薦秉淮入朝。當初朝中隻他一個,孤木難支,才有了當年先帝被迫罷免他的事情。如今有了秉淮,宮中又有寇天師,崔浩與皇上又走得親近,下麵朝臣再有不服,總會忌憚三分。”
聶阿姆默了一會兒,便有些心疼起琉璃來:“如夫人這般說,阿璃嫁到崔家,也沒有那般好了。”
阿原便笑了,說道:“世上哪有萬全完美的事情!咱們有這擔心,覺得阿璃入了崔府會有不如意。外人眼裏,不知道有多少人家看中崔家如今的地位,又有崔浩這般少年天才相貌又俊的人物,都想著把小姐嫁到崔府去呢。”
聶阿姆便說道:“那權勢地位也不過一時眼雲,有什麽好看中的。咱們家從前不入朝不入仕,過得哪裏不好了?叫我說,安安穩穩清清靜靜的日子才是最要緊的。崔家阿郎說起來,單論人品,真是萬裏挑一能配得上咱們阿璃的人。我看他心思清靜,人穩得很,和崔家老爺可是不一樣的心思。且兩人好歹一起長大,知根知底。遍都城裏去看,崔家阿郎這樣才貌的,真是找不出第二個了。”
阿原笑道:“你道老爺為何遲遲不肯為阿璃張羅婚事,最後無可奈何選定了崔浩?”
聶阿姆聽得也笑了。笑罷了,說道:“叫我說,管家理財,夫人即使不上心,好歹也提點幾句。阿璃聰明,心裏有個譜,管不管家理不理財,到了崔府崔家夫人說了算,別到時候真要她管什麽都不懂才好。”
阿原卻不以為然地笑道:“俗話說能者多勞。照我的意思,阿璃什麽都不懂才是最好的。”
另一邊崔浩為迎接北涼世子忙成一團。
北涼這次派了世子來示好,並送公主來和親,麵子上給足了誠意,元韜自然十分重視,一麵讓崔浩盡心準備,另一麵跟太妃說了送始平公主北涼和親的打算。
太妃雖然早有心理準備,還是聽得心裏狠狠一沉。麵上卻什麽也不能露出來,默然片刻,輕聲說道:“我雖然舍不得始平,然而大局著想,我知道皇上此舉是為了兩國安寧,不起戰爭。始平若能為皇上分憂,為大魏的安寧起些作用,也算嫁得其所,且始平已經任性幾年,皇上已經十分縱容她。她的婚事,我沒有意見,但憑皇上作主。”
元韜說道:“始平心儀崔浩日久,我也本欲成全她。然而崔浩不同別個,一來我不能勉強,二來我也勉強不得。他的態度,想來太妃也早已看在眼裏。況且婚姻之事,勉強為之,總有所憾。有件事說與太妃知道,崔浩日前已在我麵前求下了與高家琉璃的婚事,隻等崔公和高公返朝之日,將婚事作定。我知道始平心裏定會不痛快,太妃若得了時機,好言勸一勸始平罷。”
太妃聽了,知道這一次,始平即使想再任性一次,也是不可能了。一個崔家,一個高家,都是皇上偏愛依仗之人,這兩家若是要作下親事,皇上哪一方都不可能去得意,強行將皇室的公主塞到兩人中間去。
然而始平若是聽到這消息,定會傷心至極。
默默地點了點頭,說道:“始平對崔直郎,本就是一廂情願。如今崔高兩家要作親,她也該斷了念想。皇上放心,我會好好勸她。”
元韜到底還是偏疼始平公主。
他與華陰公主雖是一母所出的姐弟,然而華陰公主性本沉默,與他少有親近。倒是始平公主,一派活潑,常常在他麵上說說笑笑,任性撒嬌,毫無生疏,他們兩個倒才像是一母所出的兄妹。
太妃這些年來一心想將始平留在身邊的心思他自然知道。從前局勢不比現在,他也樂得放任始平。然而現在,兩國和親,皇室中除了始平再無合適人選。出嫁和親,本來便是皇室公主的使命,始平也無例外。
元韜說道:“北涼王的世子沮渠牧健為北涼王第三子,聰穎好學,和雅有度,與始平頗為相配。”
太妃說道:“能被北涼王立為世子,想來必有過人之處。既然皇上都出口誇他,想來人是不錯的。始平能得嫁良夫,我心也甚慰。”
元韜點了點頭,與太妃又說了幾句客套話,才從太妃宮中出來。
元韜一走,太妃默然坐了一會兒,才對宮女說道:“去請司空夫人入宮裏來一趟。”
宮女應聲退去。太妃站起身來,披了厚厚的裘衣,走出屋子,站在門廊下。
室外寒意凜冽,有些發沉地陰,門廊前麵一樹梅花正開得孤單零落。
太妃緊了緊身上的狐裘,忽然覺得這個冬天異常地冷。
宮女綴在身後,有些擔心地勸道:“外麵天冷得很,太妃還是回屋裏吧,小心著了風寒。”
太妃看了看廊前的梅花,這梅花,原是先帝在時種下的。已經長了二十幾年,已是老梅虯枝。
太妃出了一下神,低聲歎了口氣,說道:“歲月不饒人,如今這身子骨,的確不比從前了。就連這梅花,今年開得也顯見得比往年少了。”
那宮女輕聲說道:“這梅花臘月裏已經開過一次,出了正月還能開出幾朵花,已經稀罕得很了。”
太妃愣怔了一下,才想起正月已過,進了二月。剛剛出了正月,天氣未見回暖,反而料峭生寒,連這梅花都開得過於奇異了。
說道:“花開有異,必有不詳。”
說完了,意識到失了口,便納了口不再說話。
宮女站在太妃身後,像沒聽到剛才的話一樣,沒有再說話。
太妃又站了一會兒,緊了緊身上的衣服,低聲說道:“畢竟到了年紀,穿多厚的衣服也不抗冷了。回屋去吧。”
宮女連忙去打了簾子,跟在太妃身後,重又回了室內。
輕聲說道:“奴婢為太妃端碗熱湯來吧。”
太妃心不在焉地“嗯”了一聲,宮女退身出去,到門口的時候,太妃開口問了一句:“公主現在在做什麽?”
宮女停下身子,回道:“公主剛剛在煮茶。”
太妃心裏一疼。
始平執意學煮茶,全因崔浩愛茶。然而始平再學,再煮,也總比不過高家琉璃的茶藝,起碼沒有那份心意,再好的茶煮出來又能怎樣?
太妃木然說道:“你去吧。”
宮女遲疑了一下,看著太妃的樣子,想了想,開口輕聲說道:“公主在和秦王一起煮茶。”
太妃一愣,秦王?赫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