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韜回了都城,立刻先召了長孫嵩和叔孫建到麵前,叔孫建和長孫嵩將元韜走後朝中之事一一報過。


    元韜一一聽完,說道:“宣王之母近來動靜如何?”


    長孫嵩說道:“自那日被皇上傳來口旨訓斥過,一直安心呆在府裏,未有出過府門半步。”


    元韜嗯了一聲,說道:“大膽到收買宮裏的女侍,套聽宮內的消息,其心可誅。隻是她還算受教,看在宣王的份上,且饒過她這一次。宣王因她受過,降爵一級,告訴她好自為之吧。”


    長孫嵩和叔孫建稟完了事情,告退而下。


    元韜便問李蓋說道:“琉璃被劫的那件事情查得如何?”


    元韜上前才要回,元韜揮揮手,問道:“你隻說,赫連二位夫人可有參與此事?”


    李蓋回道:“屬下並未找到憑證。”


    元韜淡淡笑道:“赫連昌行事如此小心倒叫我刮目相看了。你猜他是念及兄妹之情還是過於小心謹慎?他也曾為一國之主,若是自甘囚下,我才是真正看不起他了。隻是他不該把心思動到琉璃身上。”


    李蓋遲疑了一下,說道:“也許是故意將心思動到了高家小姐身上。”


    元韜愣了一下,繼而笑道:“拿這個來試探我,也未免太冒險了些。他自己心裏清楚我不動他是想以他樹仁昭示天下。卻難道沒想過,他若不仁,我一樣可以給他定罪再昭示天下?如今赫連定已被吐穀渾所擒,一族盡被擒拿,夏國已滅,他如今想複國還有什麽指望?”


    說完了,對李蓋說道,“你繼續說。”


    李蓋便說道:“慕容夫人所參與之事也未查到與樂平王有幹係。”


    元韜默了一下,慢慢說道:“幾個弟弟裏麵,樂平王最得我的心思。他沒有參與,是最好的。然而以他的聰明,他未必沒有察覺。”


    又默了一會兒,對李蓋說道,“慕容夫人那邊不用查了。樂平王若是再聰明些,必會規勸。樂平王若是聽之任之……”


    李蓋應了聲是。


    元韜過了一會兒,又說道:“到頭來,反而是新興王心思單些。你去讓人將新興王找來罷。”


    李蓋應了一聲,很快去叫人傳新興王。


    那人臨走時,李蓋說道是:“王爺常在酒樓,想來不在府裏。”


    那人立刻領會意思,領命走了。


    李蓋再回到元韜身邊,元韜說道:“你去到高公府上走一趟。琉璃受了委屈,還不能對外宣講,宮裏有人存了異心,無端連累了她受苦……你去賀夫人宮裏問一聲,該送什麽東西叫她拿主意。”


    李蓋領了命去了。


    他前腳出了宮,新興王後腳卻是來了。前些日子受了杖行,雖然體格健壯,到底也養了一些日子。


    見了元韜要行禮,元韜擺擺手,叫內侍置了座位,看著新興王坐了,說道:“太妃杖了你,是我的意思,兩國正值酣戰,最怕腹背受敵,你倒沒有動腦子想一想後果直接就上手打人,也不看看對方身份,他後麵站的是北涼王,北涼王若被惹惱了,背後插我一刀,你可想過後果?”


    新興王被元韜教訓,不敢說話。他向來無法無天,渾不講理,幾個王爺都避他三分。然而元韜自小便不同常人,向來手腕冷硬,從來沒有給過新興王客氣,更是當朝斥過他數次。他一方麵是懼,另一方麵卻也服元韜。因此元韜斥他,他便悶聲不語。


    元韜斥完了,從案上拿過一個精致皮套裝的袖珍尖刀,遞到新興王麵前,“這個是賞你的,你且好好收了罷。”


    元韜遞了尖刀過來,新興王原以為元韜動怒,要自己自裁,沒想到居然是賞物,不免意外又吃驚。


    元韜說道,“你行事雖魯莽,然而北涼使臣幾番張狂,實在有些不像話。你打了他,還了他顏色叫他知好歹,壯了我們大魏的聲威,讓我十分有麵子。這尖刀,是你該得的。”


    新興王再想不到自己打了北涼使者元韜居然是高興的。愣了一會兒,說道:“皇上原來早就想揍他。”


    元韜微微一笑:“他們原也沒有幾分求和示好的誠意,不是因為和赫連定僵持,我怎會容著北涼如此無禮?打你是打給北涼看的,賞你是我真心真意給的。”


    新興王立刻高興了,說道:“皇上下次想打誰揍誰,隻管明白說出來。那北涼使臣居心不正,居然存了心思要對付高家夫人。”


    元韜笑道:“你對高家夫人倒是有幾分敬意。”


    新興王說道:“從前我混帳,隻有皇上罵我,別人不是躲著我就是奉承我。隻有高家夫人看到我的錯處,當街罵我又點我。我雖然不喜歡,卻知道是真心為我好。高家夫人與我素不相識,卻肯出口罵我,這樣的人我為何不敬?”


    元韜笑起來:“你這樣想我才是沒有罵錯你。受了杖刑委屈了你,在府裏養了數日,明日便與我和秦王赫連昌同去騎馬狩獵吧。”


    新興王一聽赫連昌,立刻來了興致,說道:“聽說赫連昌武力過人,箭法精湛,我很不服氣。明日定要與他比一比。”


    元韜說道:“未嚐不可。那日打你是太妃得了我的意思。你心裏怨恨了她數日,該到宮裏去向她尋個不是。”


    新興王因得了那支尖刀作賞賜,心裏高興,說道:“我的確心裏有些怨她。不過現在不怨了。道歉的話我卻說不出來。”


    元韜笑道:“即使說不出道歉的話,難道不能太妃麵前坐一坐?”


    新興王知道太妃素來不喜歡自己,甚或有些厭惡,有些不大想去。然而皇上發了話,又不能不去。隻得站起身來,告了退,往太妃宮中去了。


    李蓋從高宅回來,交了差,給元韜遞上一個筆袋。


    元韜拿著筆袋,笑道:“她也就能拿針做做這個了。看著比上一次的那個精致了些,實在有些難為她。”


    李蓋便沒有說話。


    總不能跟皇上說,這筆袋本也不是做給他的。送了那麽多東西過去,隻得一個連個繡花都沒有的筆袋作回禮,這天底下也就隻高家小姐能做出這種事情來。


    元韜倒是笑著將案上的筆往筆袋裏套了,抽了套口的細繩,滿意地笑道:“感了風寒,將養了許久,還為難她將這筆袋做得像模像樣。”


    下午飄起了雪花,崔浩冒雪到了宮中,元韜正看北涼王派人遞過來的書信。


    看見崔浩,笑了笑,說道:“告訴喬家,讓他籌備五萬騎兵至少半年的糧草。”


    崔浩一愣,立刻會過意來:“皇上決定打柔然了?”


    元韜說道:“小小蠕蠕之國,一再被痛打,不知痛悔,幾次三番挑釁邊境。若是不打,將來宋地攻過來,他們便是我們背後隨時會插過來的刀。”


    崔浩應道:“臣回去就跟喬家家主說。”


    元韜晃了晃手中的書信:“北涼王的信到了,不日他的世子沮渠牧犍來朝,並送他們的興平公主來和親。”


    冷笑了一聲,“赫連定率西秦軍民十餘萬打算攻點北涼,不是被吐穀渾劫下,北涼現在早成了赫連定的轄下之地。如今他殷勤地過來和親示好,倒該謝謝赫連定!”


    崔浩說道:“北涼王和親的正是時候。兩國相安,對北涼對我們,都百利無害。”


    元韜說道:“北涼王不是甘居於下之人。他即位之初,深感國力不足,為求和睦,便稱藩於姚興。姚興後,又向南涼極力求好,國力稍壯,便舉兵而攻,先滅南涼,再滅西涼。他野心勃勃,如今柔然對他虎視眈眈,赫連定差一點占了他的北涼,為求安穩,犧牲個公主對他說,實在算不得什麽。他們既然示好,我準備將始平和親嫁過去,北涼王誠不誠心,端看他如何安置始平。”


    崔浩聽提到始平公主,便沒有說話。他不喜歡始平公主是真,甚至這些年被她糾纏得有些厭煩。然而他再厭煩,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表現出幸災樂禍或是大鬆一口氣的失態之舉。太妃對始平公主極為疼愛,一意要留在身邊他是知道的。


    元韜看了看麵無表情的崔浩,說道:“北涼世子大約有半月便到。我已派了人去迎興平公主的車駕。始平這次出嫁北涼,你去為她送嫁過去。回來再辦你和琉璃的婚事。”


    崔浩聽元韜提起自己和琉璃的婚事,好聽一點,知道皇上還記的自己的請求,這是為他作主的意思。難聽一點,這明明是在脅迫,不去送嫁便不提他和琉璃的婚事。


    有些無可奈何地說道:“皇上命令所在,臣不敢抗旨。”


    元韜看崔浩的樣子,笑道:“真要成婚事,高公和崔公都未在朝,你即使心急又能急到哪裏去?”


    崔浩說道:“臣不敢心急。”


    元韜便笑了笑,說道:“好事雖近,北涼世子來之前你卻有許多事情要忙。我並不需要淡泊名利的崔直郎。你有那個才華,有那個城府,不該如此淡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人請上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霏並收藏美人請上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