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心一看見崔浩,抿嘴一笑,見了禮,叫聲“公子”,立刻知趣地退了。
屋裏剩著琉璃,手裏還捏著針線,完全沒有防備地被崔浩迎頭撞上。被崔浩調侃,隨手將針線往旁邊榻上一放,說道:“阿姆要我學學針線,這才剛剛開始縫。等做得了,誰能穿便是誰的。”
崔浩便走過來,笑著說道:“那我先試試,趁著還沒做成,若是肥了大了,還能裁一裁改一改,若是瘦了小了,我就趕在你做出來之前清減清減。”
總之是要這衣服。
琉璃心裏一熱。從前再跟崔浩調侃逗樂,從來沒有覺得他是如此體貼的人。順手又將榻上的針線拿過來,捏著布料說道:“若是肥了,你就套棉衣外麵穿,若是瘦了,就留到入了夏敗身穿。”
崔浩聽得眼睛一亮。從前琉璃嘴上從來不吃虧,要她說一句真心的話要多難有多難,如今開口,竟然是認了這衣服做給他的了?
臉上堆著笑意,人便坐了過來,挨著琉璃坐下,蒲團挨著蒲團,笑著問道:“為什麽忽然想起做衣裳了?你向來不耐煩針線上的事情,做個筆袋都要好幾天的工夫。”
言下之意卻是心疼,一件衣裳和筆袋相比,於琉璃已是繁複的針線,她肯靜著心坐下來縫這個,實在出乎他的意料。
琉璃低著頭,一邊拿了針在手,細細地縫起針腳,一邊說道:“大雪寒天地,你為什麽忽然想起來上門來?”
崔浩嘴角噙著笑,看著琉璃因低下頭而露出來的黑潤光澤的發頂,說道:“我過了年便十五了。趁著被官媒強婚強配前趕緊將自己打發出去,來問你阿爹的同意。”
琉璃便笑了笑,問道:“我阿爹若是不同意呢?”
崔浩也笑:“我正怕你阿爹不同意,所以才偷個閑過來找你。你阿爹平日裏最疼你,好歹跟你阿爹麵前說說我的好話。”
琉璃低著頭,忍著笑,手裏的針慢慢走著針腳,問道:“你都有什麽好,倒是說出來叫我聽聽。我為你參謀一下,看看是不是我阿爹喜歡的好?”
崔浩便拉了聲音“嗯”了一聲,作著思考的樣子,慢慢開口說道:“我知道你阿爹疼你的心,他若允了我,我決不越過他去叫你喜歡我多過他。這算不算一個好?”
“聽著的確是討好我阿爹的說辭。還有嗎?”
“我知道你阿爹最疼你。他若允了我,我不叫事事愁心,如他一般待你疼你。這算不算一個好?”
“這個聽出來,不僅會討好我的阿爹,還會討好我。還有嗎?”
崔浩又拿鼻子“嗯”著長聲,然後說道:“他若允了我,以後若生了孩兒,先叫他姓高,再有了孩兒才姓崔,這樣算不算?”
琉璃低著頭,也拿鼻子“嗯”長聲,然後說道:“我阿爹大概會罵你沒正經。不過他心裏定是極高興聽到這樣的話。也算一個好。”
崔浩便問道:“我有了這三個好,你肯不肯到你阿爹跟前為我說說好話?”
琉璃抬起頭來,看了崔浩一眼,說道:“我阿娘早已經不知道為你說了多少好話。連聶阿姆都一心偏著你,還不夠嗎?”
崔浩微微一笑,溫柔看著琉璃說道:“她們就算心都偏給了你,仍然不是你。”
琉璃說得臉上一熱,微微低了頭,然而聲音卻清晰認真地說道:“她們就算心都偏給了你,也隻有我一人在這裏給你做衣裳!”
崔浩聽得眼睛一亮,目光閃閃,臉上蘊開了溫溫笑意。
笑著說道:“阿璃,這衣裳你能不能趕得快一些,過了年就讓我穿上身?”
琉璃悶聲輕笑,說道:“你自家裏做的衣裳比這個精致許多,你倒這麽迫不及待,不怕你母親生氣?”
崔夫人針線上向來手巧,衣服做得精細。崔玦和崔浩父子的衣服多是她一手做的,很少假手外人。
崔浩看著琉璃走著針腳的手,笑道:“我想喜歡自家裏的衣服,等不及穿上身,母親有什麽可生氣的?她知道你給我做衣裳,肯定開心得很。不過大約更心疼你是真的。”
琉璃聽了崔浩的話,低著頭不抬,手裏的針線也不停,嘴裏出聲開始趕人:“你偷偷過來,我阿爹肯定是知道的,你惹他真生了氣,有百個好也不管用了。”
崔浩真是有些怕這位世叔。因知他的性情,可即是可,不可即是不可,不想給誰麵子,向來是不給麵子的。從前父親在世叔麵前幾番試探,想結成親家,世叔也隻是避著話題不應。前一次當麵拒了他,雖在他意料之中,但也沒想到世叔那般直接。
被琉璃一說,崔浩知道自己確是不能久待,隻好起身,一邊對琉璃說道:“年前大約不能過來看你,若是想我了,可著人到府上遞話去。”
他知道今日秉淮允了親,訂婚前不大能與琉璃見麵了。
琉璃抬起頭來,看了看秉淮,笑著說了一句:“那我便多陪陪阿爹阿娘也是好的,總不能叫你越過他們去。”
崔浩:“……”
不能說不許,也不能說願意。
發現自己竟叫自己給打了臉。
琉璃看著崔浩的樣子撲哧一笑:“再不走,我阿爹叫引慧姐姐過來喊人便不好了。”
崔浩隻得走了。
掬心在廊下遠遠站著,見崔浩走了,才又回到屋裏。笑著對琉璃說道:“剛才看聶阿姆滿臉喜氣,這婚事老爺必是當著崔老爺和夫人的麵應了。”
琉璃笑著“嗯”了一聲。手裏的針線不停。
掬心坐在琉璃對麵,伸過手來,說道:“難為小姐縫了這半天,阿姆又去了前院,這針線我來做吧。”
琉璃便沒有給,笑著說道:“阿姆既然叫我認真做一件,我便認真做一件出來。免得叫她看了我偷懶心裏不高興。”
崔浩來之前,還百般要推托。崔浩不過坐了一會兒,這針線便不想換手了?
掬心抿著嘴笑了笑,說道:“小姐說的是。也不用太著急,仔細傷了眼睛。年前能做出來便是了。”
這一日,秉淮當著崔玦夫婦的麵應了崔浩與琉璃的婚事。崔玦大喜,他素有與秉淮結親之意,一來跟秉淮兄弟情深,二來他素來敬秉淮的才情,三來他知道秉淮雖不肯高就,然而皇上對他多有倚重。
秉淮因著皇上求親遭拒,不好做得太高調,隻讓崔玦過了年再找媒人上門。
崔玦自是歡喜地應了。約了正月裏遣媒人來說定親事。又坐了一會兒,才帶著夫人兒子上馬車走了。
琉璃和崔浩的婚事一定,高宅裏最歡喜的是聶阿姆。阿原因知道秉淮的心結,心裏雖然滿意,麵上並不表現得太明顯。琉璃安安靜靜地在後院做衣裳,倒比從前能沉下心來,也不訴苦,更不偷懶,倒讓聶阿姆意外地驚喜。
臘月底,還有幾天過新年的時候,元韜受了風寒。他向來體格強壯,刀槍尚且難入,從小到大幾乎沒有生過病,這一病倒是來勢洶洶,高燒不退,說起了胡話。倒讓朝堂上憂心忡忡起來,生怕元韜這一病不好,畢竟他還沒有子嗣。
最後宮裏傳出話來,宣當初國師祈福持燈的四女進宮為皇上祈福。琉璃聽到宣召時,急忙換了衣服,上了宮裏派來接人的馬車。進了宮,直接被引到國師居信的宮中,國師已經準備好了法事,隻待四女就位。
在這裏琉璃見到了天師宮前跪拜行禮,口誦經文的赫連夫人。
這位赫連夫人,正是元韜所納的赫連姐妹中姐姐,一入宮便被封了夫人,先她進宮的賀椒房和舒椒房,也同時被封了夫人。
琉璃看這樣赫連夫人,長相並不見得多出眾,然而通身的高貴氣度,一見便與眾不同。身子站起或跪拜,姿勢沉穩端莊,心無旁騖,如若在無人之境一般。
她似乎一心在參拜祈福上,對周邊來往的人等並不注意,也不受絲毫影響。
琉璃隻是看了兩眼,便依著寇天師的吩咐站好排位,如前次一樣持好明燈,與另三女按照天師的吩咐走位換步。寇天師在中間持木劍或拜或起地作法。
琉璃本心裏,對神靈並不信奉。然而元韜對她素來照顧疼愛,心中雖無神靈,卻一心盼元韜病好,認真虔誠地持燈走位,絲毫不亂。
不知道是祈福真的誌了作用,還是赫連夫人的誠心動了上天。寇天師連著做了天法事,赫連夫人連著跪拜三天後,元韜的高燒開始消退,人也精神了起來。琉璃被傳到元韜榻前去看望的時候,元韜極有精神,還跟琉璃說笑了一會兒。
臘月的最後一天,元韜一場大病除盡,神清氣爽。
琉璃雖被耽擱了幾天,然而衣裳卻趕在過年之前完成了。
正月初一,新年第一天,琉璃拿著做好的衣裳,想著崔浩可能會上門拜年的時候,宗明卻帶回了外麵的戰報。
“赫連定昨夜突襲西秦,大敗秦軍,秦國主乞伏暮末窮途末路,出城投降。秦國都城被赫連定侵占。皇上大怒,已於昨夜點兵,帶了崔家阿郎和叔孫恭先往秦國都城去了。”
屋裏剩著琉璃,手裏還捏著針線,完全沒有防備地被崔浩迎頭撞上。被崔浩調侃,隨手將針線往旁邊榻上一放,說道:“阿姆要我學學針線,這才剛剛開始縫。等做得了,誰能穿便是誰的。”
崔浩便走過來,笑著說道:“那我先試試,趁著還沒做成,若是肥了大了,還能裁一裁改一改,若是瘦了小了,我就趕在你做出來之前清減清減。”
總之是要這衣服。
琉璃心裏一熱。從前再跟崔浩調侃逗樂,從來沒有覺得他是如此體貼的人。順手又將榻上的針線拿過來,捏著布料說道:“若是肥了,你就套棉衣外麵穿,若是瘦了,就留到入了夏敗身穿。”
崔浩聽得眼睛一亮。從前琉璃嘴上從來不吃虧,要她說一句真心的話要多難有多難,如今開口,竟然是認了這衣服做給他的了?
臉上堆著笑意,人便坐了過來,挨著琉璃坐下,蒲團挨著蒲團,笑著問道:“為什麽忽然想起做衣裳了?你向來不耐煩針線上的事情,做個筆袋都要好幾天的工夫。”
言下之意卻是心疼,一件衣裳和筆袋相比,於琉璃已是繁複的針線,她肯靜著心坐下來縫這個,實在出乎他的意料。
琉璃低著頭,一邊拿了針在手,細細地縫起針腳,一邊說道:“大雪寒天地,你為什麽忽然想起來上門來?”
崔浩嘴角噙著笑,看著琉璃因低下頭而露出來的黑潤光澤的發頂,說道:“我過了年便十五了。趁著被官媒強婚強配前趕緊將自己打發出去,來問你阿爹的同意。”
琉璃便笑了笑,問道:“我阿爹若是不同意呢?”
崔浩也笑:“我正怕你阿爹不同意,所以才偷個閑過來找你。你阿爹平日裏最疼你,好歹跟你阿爹麵前說說我的好話。”
琉璃低著頭,忍著笑,手裏的針慢慢走著針腳,問道:“你都有什麽好,倒是說出來叫我聽聽。我為你參謀一下,看看是不是我阿爹喜歡的好?”
崔浩便拉了聲音“嗯”了一聲,作著思考的樣子,慢慢開口說道:“我知道你阿爹疼你的心,他若允了我,我決不越過他去叫你喜歡我多過他。這算不算一個好?”
“聽著的確是討好我阿爹的說辭。還有嗎?”
“我知道你阿爹最疼你。他若允了我,我不叫事事愁心,如他一般待你疼你。這算不算一個好?”
“這個聽出來,不僅會討好我的阿爹,還會討好我。還有嗎?”
崔浩又拿鼻子“嗯”著長聲,然後說道:“他若允了我,以後若生了孩兒,先叫他姓高,再有了孩兒才姓崔,這樣算不算?”
琉璃低著頭,也拿鼻子“嗯”長聲,然後說道:“我阿爹大概會罵你沒正經。不過他心裏定是極高興聽到這樣的話。也算一個好。”
崔浩便問道:“我有了這三個好,你肯不肯到你阿爹跟前為我說說好話?”
琉璃抬起頭來,看了崔浩一眼,說道:“我阿娘早已經不知道為你說了多少好話。連聶阿姆都一心偏著你,還不夠嗎?”
崔浩微微一笑,溫柔看著琉璃說道:“她們就算心都偏給了你,仍然不是你。”
琉璃說得臉上一熱,微微低了頭,然而聲音卻清晰認真地說道:“她們就算心都偏給了你,也隻有我一人在這裏給你做衣裳!”
崔浩聽得眼睛一亮,目光閃閃,臉上蘊開了溫溫笑意。
笑著說道:“阿璃,這衣裳你能不能趕得快一些,過了年就讓我穿上身?”
琉璃悶聲輕笑,說道:“你自家裏做的衣裳比這個精致許多,你倒這麽迫不及待,不怕你母親生氣?”
崔夫人針線上向來手巧,衣服做得精細。崔玦和崔浩父子的衣服多是她一手做的,很少假手外人。
崔浩看著琉璃走著針腳的手,笑道:“我想喜歡自家裏的衣服,等不及穿上身,母親有什麽可生氣的?她知道你給我做衣裳,肯定開心得很。不過大約更心疼你是真的。”
琉璃聽了崔浩的話,低著頭不抬,手裏的針線也不停,嘴裏出聲開始趕人:“你偷偷過來,我阿爹肯定是知道的,你惹他真生了氣,有百個好也不管用了。”
崔浩真是有些怕這位世叔。因知他的性情,可即是可,不可即是不可,不想給誰麵子,向來是不給麵子的。從前父親在世叔麵前幾番試探,想結成親家,世叔也隻是避著話題不應。前一次當麵拒了他,雖在他意料之中,但也沒想到世叔那般直接。
被琉璃一說,崔浩知道自己確是不能久待,隻好起身,一邊對琉璃說道:“年前大約不能過來看你,若是想我了,可著人到府上遞話去。”
他知道今日秉淮允了親,訂婚前不大能與琉璃見麵了。
琉璃抬起頭來,看了看秉淮,笑著說了一句:“那我便多陪陪阿爹阿娘也是好的,總不能叫你越過他們去。”
崔浩:“……”
不能說不許,也不能說願意。
發現自己竟叫自己給打了臉。
琉璃看著崔浩的樣子撲哧一笑:“再不走,我阿爹叫引慧姐姐過來喊人便不好了。”
崔浩隻得走了。
掬心在廊下遠遠站著,見崔浩走了,才又回到屋裏。笑著對琉璃說道:“剛才看聶阿姆滿臉喜氣,這婚事老爺必是當著崔老爺和夫人的麵應了。”
琉璃笑著“嗯”了一聲。手裏的針線不停。
掬心坐在琉璃對麵,伸過手來,說道:“難為小姐縫了這半天,阿姆又去了前院,這針線我來做吧。”
琉璃便沒有給,笑著說道:“阿姆既然叫我認真做一件,我便認真做一件出來。免得叫她看了我偷懶心裏不高興。”
崔浩來之前,還百般要推托。崔浩不過坐了一會兒,這針線便不想換手了?
掬心抿著嘴笑了笑,說道:“小姐說的是。也不用太著急,仔細傷了眼睛。年前能做出來便是了。”
這一日,秉淮當著崔玦夫婦的麵應了崔浩與琉璃的婚事。崔玦大喜,他素有與秉淮結親之意,一來跟秉淮兄弟情深,二來他素來敬秉淮的才情,三來他知道秉淮雖不肯高就,然而皇上對他多有倚重。
秉淮因著皇上求親遭拒,不好做得太高調,隻讓崔玦過了年再找媒人上門。
崔玦自是歡喜地應了。約了正月裏遣媒人來說定親事。又坐了一會兒,才帶著夫人兒子上馬車走了。
琉璃和崔浩的婚事一定,高宅裏最歡喜的是聶阿姆。阿原因知道秉淮的心結,心裏雖然滿意,麵上並不表現得太明顯。琉璃安安靜靜地在後院做衣裳,倒比從前能沉下心來,也不訴苦,更不偷懶,倒讓聶阿姆意外地驚喜。
臘月底,還有幾天過新年的時候,元韜受了風寒。他向來體格強壯,刀槍尚且難入,從小到大幾乎沒有生過病,這一病倒是來勢洶洶,高燒不退,說起了胡話。倒讓朝堂上憂心忡忡起來,生怕元韜這一病不好,畢竟他還沒有子嗣。
最後宮裏傳出話來,宣當初國師祈福持燈的四女進宮為皇上祈福。琉璃聽到宣召時,急忙換了衣服,上了宮裏派來接人的馬車。進了宮,直接被引到國師居信的宮中,國師已經準備好了法事,隻待四女就位。
在這裏琉璃見到了天師宮前跪拜行禮,口誦經文的赫連夫人。
這位赫連夫人,正是元韜所納的赫連姐妹中姐姐,一入宮便被封了夫人,先她進宮的賀椒房和舒椒房,也同時被封了夫人。
琉璃看這樣赫連夫人,長相並不見得多出眾,然而通身的高貴氣度,一見便與眾不同。身子站起或跪拜,姿勢沉穩端莊,心無旁騖,如若在無人之境一般。
她似乎一心在參拜祈福上,對周邊來往的人等並不注意,也不受絲毫影響。
琉璃隻是看了兩眼,便依著寇天師的吩咐站好排位,如前次一樣持好明燈,與另三女按照天師的吩咐走位換步。寇天師在中間持木劍或拜或起地作法。
琉璃本心裏,對神靈並不信奉。然而元韜對她素來照顧疼愛,心中雖無神靈,卻一心盼元韜病好,認真虔誠地持燈走位,絲毫不亂。
不知道是祈福真的誌了作用,還是赫連夫人的誠心動了上天。寇天師連著做了天法事,赫連夫人連著跪拜三天後,元韜的高燒開始消退,人也精神了起來。琉璃被傳到元韜榻前去看望的時候,元韜極有精神,還跟琉璃說笑了一會兒。
臘月的最後一天,元韜一場大病除盡,神清氣爽。
琉璃雖被耽擱了幾天,然而衣裳卻趕在過年之前完成了。
正月初一,新年第一天,琉璃拿著做好的衣裳,想著崔浩可能會上門拜年的時候,宗明卻帶回了外麵的戰報。
“赫連定昨夜突襲西秦,大敗秦軍,秦國主乞伏暮末窮途末路,出城投降。秦國都城被赫連定侵占。皇上大怒,已於昨夜點兵,帶了崔家阿郎和叔孫恭先往秦國都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