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被掬心一勸,約摸是覺得有了希望,倒有些沉不住氣了。坐了一下,便起身也往外麵走。
掬心急忙拿了棉衣跟出來,剛出屋門,便看見聶阿姆跟在阿原後麵,臉上帶著喜意,完全變了一幅表情地走過來。
一見琉璃站在門口,掬心裏手裏的衣服還未來得及披上去,聶阿姆便急忙過來拉了琉璃的手就往屋裏攆人:“這多冷的天,你就這麽爽爽利利地出來,著了風寒是鬧著玩的嗎?”
琉璃被聶阿姆推進去,因著她的表情,想著事情真如掬心所說,有了轉機,連忙問道:“前麵阿爹怎樣回的那北涼王陛下?”
聶阿姆的臉立刻笑了開來:“最後還是老爺腦子快,能圓轉!這一下子,不僅拒了婚事,也如了小姐的意!我們家阿璃,本來就該配大魏朝最好的郎君,他一個北涼隻知道吃肉使蠻力氣的小子也敢到我們家來提親!”
琉璃聽得一頭霧水,便拿眼看阿原。
阿原笑了笑,說道:“這事一會兒讓你阿爹親口說吧。他雖然回了北涼王,此刻隻怕心裏也不十分痛快。”
琉璃聽得更是疑惑。想知道阿爹到底是拿什麽借口回絕了婚事。
幾個人坐了下來,聶阿姆才講道,原來她和阿原去了前院並沒有進到堂室裏麵,隻在外麵聽了一會兒,便聽到秉淮委婉回拒了婚事,那北涼王雖道可惜,可也無可奈何。正如掬心所說,他是喬裝而來,並不想為人所知,雖有結親的意思,卻不能到皇上麵前去求親。
琉璃雖然不知道阿爹到底是怎樣拒了婚事,到底還是放下了心。
幾個人坐著,聶阿姆心有餘悸地對阿原說道:“叫我說,小姐的婚事別再拖著了。老爺夫人舍不得小姐早嫁,索性就早些定了下來,也省得那些自不量力仗勢欺人的算計惦念。”
說得阿原和琉璃齊齊失笑,想聶阿姆是有多討厭那北涼王,一下子又是自不量力又是仗勢欺人地。
阿原和聶阿姆放鬆了心情,便又放鬆地聊起閑話來。唯有琉璃不知道到底阿爹怎樣回的那北涼王,阿娘和聶阿姆又都不說,不免有些心不在焉。
又坐了一時,聽到院中有腳跳踩著碎雪的聲音。
琉璃一下子跳起身子來,趕快地趨到門口打了簾子起來去迎。一邊嘴裏急切地喊:“阿爹!”
阿原和聶阿姆忍著笑,想她到底是個孩子,沉不住氣卻是正常得很。
秉淮看到琉璃急切的樣子,先是一愣,進而明白,她定是知道了前院北涼王為幼子求親的事情。平時看她百般懶,萬事不往心裏去,還以為這個女兒心有多大,原來也有急的時候麽。
不由臉上調侃一樣地笑了笑。笑罷了,想到自己回絕婚事的理由,又有些不甘地皺了皺眉。
琉璃打著簾子將秉淮往屋裏讓。順勢往秉淮身上一粘,半依半靠地撒著嬌便跟了進去。
阿原看得好笑,然而想到剛才也是一聲虛驚,倒不忍心出口說她。
聶阿姆收拾了針線,跟掬心告退出來,讓一家三口細說事情。
秉淮被琉璃粘著,先是忍不住笑,然後又繃著臉,說道:“我已經讓宗明去崔府去找崔浩過來。”
琉璃一愣,找崔浩過來做什麽?
秉淮看琉一臉愣怔的表情,就轉眼看自己夫人。
阿原笑了笑,說道:“剛才引慧過來傳話說北涼王要為幼子求婚事,著實是受了一驚,現在還沒有回過味來呢。”
秉淮便問琉璃道:“崔浩有什麽好?你崔家伯伯一心功利,須知越是名利心盛,越容易昏了頭腦,一味求高,當退不退,日後不知道會沾上什麽禍事!”
琉璃聽得秉淮特特拿崔浩出來說事,心裏一動,難道阿爹拒婚是拿了崔浩出來作的借口?想阿爹前幾天才義正辭言地拒了崔浩當麵的求婚,這一時半會兒竟然又拿他出來擋北涼王的求親。心裏差一點笑出來。
然而又知道阿爹素來不看好崔浩,不敢在麵上表現出來,便老老實實低著頭,作著委屈的樣子,輕輕說道:“從小到大,隻有崔哥哥對我是最好的。寵著我讓著我,護著我由著我。”
抬了抬眼,看秉淮一臉的不認同,便又說道:“而且我和崔哥哥在一起,總有話說。柳家的炎弟,盧家的綻弟都跟我親切,可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更像弟弟,像孩子,我自然而然就想著去照顧,能聊的話題也沒有那麽多。可是和崔哥哥一起說話就不一樣,我想說什麽他都能接,他想說什麽我都能應。”
秉淮緩了緩表情,非常驕傲地說道:“崔浩少有才情,那些個氏族子弟自是比不上。我的女兒受我日日熏陶,無論見識還是才氣,豈是別家平庸的小姐能比的?崔浩若是連你都敢不入眼,那他眼裏也是沒誰了!”
這一番話,也不知道是在誇琉璃還是在誇自己,說得阿原撲哧一笑。
然而秉淮心裏並不樂意。他因著西高家當年牽涉皇族招來的滅門禍事,至今耿耿於懷,崔玦一心往高位上走,雖有八鬥才情,更有奪雲之誌,哪一日真若招了禍事,必是滿門遭殃。他有心想勸,崔玦未必會聽。
琉璃如此喜歡崔浩,將來琉璃進了崔家的門,別的他不擔心,隻擔心崔玦走得越高,心氣越浮躁,若真有了滿門的禍事,琉璃怎麽可能是獨逃的那個?
阿原自然知道秉淮是怎樣想的,開口輕輕說道:“我看崔浩是個穩的,又一直鑽研學問,並沒有兄長那般求高的心。況且他和皇上情份自與別人不同,他除了性子清高些,可能說話會頂撞反駁皇上,皇上實在也沒有什麽可猜疑他的。且他行事沉穩,心裏自有章程,決不是草率馬虎之人,你若擔心如此,未免小看了他。”
秉淮擔心是不假。然而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再擔心,跟北涼王已經放了話,收是收不回來了,且也不能反悔。如今也唯願能時時點拔崔浩一二,叫他莫要學著了崔玦的功利之心。
且說宗明去崔府上傳話,崔浩哪敢怠慢,立刻披了棉衣出門,不顧路上大雪便跟著宗明過來了。明明不知道是何事,問宗明也不曉得內裏究竟,隻知道北涼王喬裝上門,想以幼子配自家小姐,讓老爺左右為難。
崔浩聽了,臉色立變。
北涼表麵說是來遞國書,來的不是北涼王也不是世子,上一次好歹來了一個幼子,這一次居然隻派來了使者來。昨天在宮裏,皇上還冷笑著說,北涼王越來越放肆了,想來是做了北涼王,覺得後背硬了。
卻原來北涼王悄無聲響地也來了都城麽?居然還跑到琉璃家裏去求結親?
崔浩向來萬事不放心間,唯有於琉璃,哪怕隻是風吹草動,心裏也是掛心不已。如今一聽居然北涼王存了與高宅結親的心思,一下子便著急了起來。牛車自是不能坐,直接跟宗明騎了馬踏著大雪,就直奔高宅而去。
他自然是知道,以高家世叔對琉璃的疼愛,定不會舍得將琉璃遠嫁到北涼去,有一百種法子,他一定會找一百零一種法子去回絕。然而北涼王不同常人,拒了便拒了,高家世叔本來也不怕得罪人。然而拒絕北涼王卻不是得罪不得罪的問題,裏麵還牽扯到兩國的關係。
北涼王如今是出不得麵,最多隻能授意使者與皇上麵前去提,使者出麵和北涼王出麵自然不能同等效力。然而北涼王如果存了心,回頭一封和親的婚書遞過來,如今的情勢下,皇上不想與北涼王翻臉,隻怕應的可能性更大。
這樣一想,崔浩哪裏能不著急?
跟著宗明一路去了高宅,到了門口,下了馬,馬便不管了,直奔院內。
秉淮已經在正堂裏等著了,引慧將棉簾一打,崔浩便闖進去。
看見秉淮抬眼看著自己,急忙斂了氣息,穩穩站好,對著秉淮彬彬行禮。
“聽聞世叔著宗明叔去喚,小侄便騎馬趕來了!世叔有話請吩咐!”
秉淮指了指對麵的蒲團:“你坐下說話!”
崔浩恭恭敬敬道聲是,然後走到薄團前,雙膝一屈跪坐在上麵。
秉淮便伸手提了茶壺,為崔浩麵前的茶盞裏添了一杯茶,緩緩說道:“你且嚐嚐這茶,看看煮得如何?”
崔浩心裏雖急,卻不敢麵上露出來,耐著性子,穩穩地將茶盞端起來,送到嘴邊,先在鼻端聞了聞,然後才輕輕啜了一小口。微微愣了一下。
秉淮便問道:“這茶如何?”
崔浩便說道:“侄兒隻覺入口艱澀,入喉又生熱意,然而些許回苦,這茶泡得急了些,茶香未出,茶意未到。”
“你前幾天到我麵前來求婚事被我拒掉,正為此意。你既然知道了,當知道,無論做任何事,不能急在一時,如同煮茶,必要耐心烹煮,把準火候,火候到了,才會水到香出,火候不對,或苦或澀,不盡茶意。”
崔浩說道:“是侄兒性急。世叔教導的是。”
秉淮又道:“我素來視阿璃如我掌中明珠,本來也不急於說嫁,然而你年將十五,卻是等不得了。你嬸嬸道我對你太過嚴苛,今日我隻問你,若得阿璃,你將如何待她?”
掬心急忙拿了棉衣跟出來,剛出屋門,便看見聶阿姆跟在阿原後麵,臉上帶著喜意,完全變了一幅表情地走過來。
一見琉璃站在門口,掬心裏手裏的衣服還未來得及披上去,聶阿姆便急忙過來拉了琉璃的手就往屋裏攆人:“這多冷的天,你就這麽爽爽利利地出來,著了風寒是鬧著玩的嗎?”
琉璃被聶阿姆推進去,因著她的表情,想著事情真如掬心所說,有了轉機,連忙問道:“前麵阿爹怎樣回的那北涼王陛下?”
聶阿姆的臉立刻笑了開來:“最後還是老爺腦子快,能圓轉!這一下子,不僅拒了婚事,也如了小姐的意!我們家阿璃,本來就該配大魏朝最好的郎君,他一個北涼隻知道吃肉使蠻力氣的小子也敢到我們家來提親!”
琉璃聽得一頭霧水,便拿眼看阿原。
阿原笑了笑,說道:“這事一會兒讓你阿爹親口說吧。他雖然回了北涼王,此刻隻怕心裏也不十分痛快。”
琉璃聽得更是疑惑。想知道阿爹到底是拿什麽借口回絕了婚事。
幾個人坐了下來,聶阿姆才講道,原來她和阿原去了前院並沒有進到堂室裏麵,隻在外麵聽了一會兒,便聽到秉淮委婉回拒了婚事,那北涼王雖道可惜,可也無可奈何。正如掬心所說,他是喬裝而來,並不想為人所知,雖有結親的意思,卻不能到皇上麵前去求親。
琉璃雖然不知道阿爹到底是怎樣拒了婚事,到底還是放下了心。
幾個人坐著,聶阿姆心有餘悸地對阿原說道:“叫我說,小姐的婚事別再拖著了。老爺夫人舍不得小姐早嫁,索性就早些定了下來,也省得那些自不量力仗勢欺人的算計惦念。”
說得阿原和琉璃齊齊失笑,想聶阿姆是有多討厭那北涼王,一下子又是自不量力又是仗勢欺人地。
阿原和聶阿姆放鬆了心情,便又放鬆地聊起閑話來。唯有琉璃不知道到底阿爹怎樣回的那北涼王,阿娘和聶阿姆又都不說,不免有些心不在焉。
又坐了一時,聽到院中有腳跳踩著碎雪的聲音。
琉璃一下子跳起身子來,趕快地趨到門口打了簾子起來去迎。一邊嘴裏急切地喊:“阿爹!”
阿原和聶阿姆忍著笑,想她到底是個孩子,沉不住氣卻是正常得很。
秉淮看到琉璃急切的樣子,先是一愣,進而明白,她定是知道了前院北涼王為幼子求親的事情。平時看她百般懶,萬事不往心裏去,還以為這個女兒心有多大,原來也有急的時候麽。
不由臉上調侃一樣地笑了笑。笑罷了,想到自己回絕婚事的理由,又有些不甘地皺了皺眉。
琉璃打著簾子將秉淮往屋裏讓。順勢往秉淮身上一粘,半依半靠地撒著嬌便跟了進去。
阿原看得好笑,然而想到剛才也是一聲虛驚,倒不忍心出口說她。
聶阿姆收拾了針線,跟掬心告退出來,讓一家三口細說事情。
秉淮被琉璃粘著,先是忍不住笑,然後又繃著臉,說道:“我已經讓宗明去崔府去找崔浩過來。”
琉璃一愣,找崔浩過來做什麽?
秉淮看琉一臉愣怔的表情,就轉眼看自己夫人。
阿原笑了笑,說道:“剛才引慧過來傳話說北涼王要為幼子求婚事,著實是受了一驚,現在還沒有回過味來呢。”
秉淮便問琉璃道:“崔浩有什麽好?你崔家伯伯一心功利,須知越是名利心盛,越容易昏了頭腦,一味求高,當退不退,日後不知道會沾上什麽禍事!”
琉璃聽得秉淮特特拿崔浩出來說事,心裏一動,難道阿爹拒婚是拿了崔浩出來作的借口?想阿爹前幾天才義正辭言地拒了崔浩當麵的求婚,這一時半會兒竟然又拿他出來擋北涼王的求親。心裏差一點笑出來。
然而又知道阿爹素來不看好崔浩,不敢在麵上表現出來,便老老實實低著頭,作著委屈的樣子,輕輕說道:“從小到大,隻有崔哥哥對我是最好的。寵著我讓著我,護著我由著我。”
抬了抬眼,看秉淮一臉的不認同,便又說道:“而且我和崔哥哥在一起,總有話說。柳家的炎弟,盧家的綻弟都跟我親切,可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更像弟弟,像孩子,我自然而然就想著去照顧,能聊的話題也沒有那麽多。可是和崔哥哥一起說話就不一樣,我想說什麽他都能接,他想說什麽我都能應。”
秉淮緩了緩表情,非常驕傲地說道:“崔浩少有才情,那些個氏族子弟自是比不上。我的女兒受我日日熏陶,無論見識還是才氣,豈是別家平庸的小姐能比的?崔浩若是連你都敢不入眼,那他眼裏也是沒誰了!”
這一番話,也不知道是在誇琉璃還是在誇自己,說得阿原撲哧一笑。
然而秉淮心裏並不樂意。他因著西高家當年牽涉皇族招來的滅門禍事,至今耿耿於懷,崔玦一心往高位上走,雖有八鬥才情,更有奪雲之誌,哪一日真若招了禍事,必是滿門遭殃。他有心想勸,崔玦未必會聽。
琉璃如此喜歡崔浩,將來琉璃進了崔家的門,別的他不擔心,隻擔心崔玦走得越高,心氣越浮躁,若真有了滿門的禍事,琉璃怎麽可能是獨逃的那個?
阿原自然知道秉淮是怎樣想的,開口輕輕說道:“我看崔浩是個穩的,又一直鑽研學問,並沒有兄長那般求高的心。況且他和皇上情份自與別人不同,他除了性子清高些,可能說話會頂撞反駁皇上,皇上實在也沒有什麽可猜疑他的。且他行事沉穩,心裏自有章程,決不是草率馬虎之人,你若擔心如此,未免小看了他。”
秉淮擔心是不假。然而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再擔心,跟北涼王已經放了話,收是收不回來了,且也不能反悔。如今也唯願能時時點拔崔浩一二,叫他莫要學著了崔玦的功利之心。
且說宗明去崔府上傳話,崔浩哪敢怠慢,立刻披了棉衣出門,不顧路上大雪便跟著宗明過來了。明明不知道是何事,問宗明也不曉得內裏究竟,隻知道北涼王喬裝上門,想以幼子配自家小姐,讓老爺左右為難。
崔浩聽了,臉色立變。
北涼表麵說是來遞國書,來的不是北涼王也不是世子,上一次好歹來了一個幼子,這一次居然隻派來了使者來。昨天在宮裏,皇上還冷笑著說,北涼王越來越放肆了,想來是做了北涼王,覺得後背硬了。
卻原來北涼王悄無聲響地也來了都城麽?居然還跑到琉璃家裏去求結親?
崔浩向來萬事不放心間,唯有於琉璃,哪怕隻是風吹草動,心裏也是掛心不已。如今一聽居然北涼王存了與高宅結親的心思,一下子便著急了起來。牛車自是不能坐,直接跟宗明騎了馬踏著大雪,就直奔高宅而去。
他自然是知道,以高家世叔對琉璃的疼愛,定不會舍得將琉璃遠嫁到北涼去,有一百種法子,他一定會找一百零一種法子去回絕。然而北涼王不同常人,拒了便拒了,高家世叔本來也不怕得罪人。然而拒絕北涼王卻不是得罪不得罪的問題,裏麵還牽扯到兩國的關係。
北涼王如今是出不得麵,最多隻能授意使者與皇上麵前去提,使者出麵和北涼王出麵自然不能同等效力。然而北涼王如果存了心,回頭一封和親的婚書遞過來,如今的情勢下,皇上不想與北涼王翻臉,隻怕應的可能性更大。
這樣一想,崔浩哪裏能不著急?
跟著宗明一路去了高宅,到了門口,下了馬,馬便不管了,直奔院內。
秉淮已經在正堂裏等著了,引慧將棉簾一打,崔浩便闖進去。
看見秉淮抬眼看著自己,急忙斂了氣息,穩穩站好,對著秉淮彬彬行禮。
“聽聞世叔著宗明叔去喚,小侄便騎馬趕來了!世叔有話請吩咐!”
秉淮指了指對麵的蒲團:“你坐下說話!”
崔浩恭恭敬敬道聲是,然後走到薄團前,雙膝一屈跪坐在上麵。
秉淮便伸手提了茶壺,為崔浩麵前的茶盞裏添了一杯茶,緩緩說道:“你且嚐嚐這茶,看看煮得如何?”
崔浩心裏雖急,卻不敢麵上露出來,耐著性子,穩穩地將茶盞端起來,送到嘴邊,先在鼻端聞了聞,然後才輕輕啜了一小口。微微愣了一下。
秉淮便問道:“這茶如何?”
崔浩便說道:“侄兒隻覺入口艱澀,入喉又生熱意,然而些許回苦,這茶泡得急了些,茶香未出,茶意未到。”
“你前幾天到我麵前來求婚事被我拒掉,正為此意。你既然知道了,當知道,無論做任何事,不能急在一時,如同煮茶,必要耐心烹煮,把準火候,火候到了,才會水到香出,火候不對,或苦或澀,不盡茶意。”
崔浩說道:“是侄兒性急。世叔教導的是。”
秉淮又道:“我素來視阿璃如我掌中明珠,本來也不急於說嫁,然而你年將十五,卻是等不得了。你嬸嬸道我對你太過嚴苛,今日我隻問你,若得阿璃,你將如何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