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君在高瑩出嫁後的一個月便過世了。東阿候府支了白幡辦起喪事。
秉淮那邊卻在此時傳來捷報。
丘堆自被赫連昌襲擊敗退,奚斤便堅兵不出,以待後援。然而糧草不豐,戰馬又染疾,安頡的擔心援兵不到,兵馬已饑困不堪,中間易遭襲擊,於是建議奚斤選精兵良將襲擊赫連昌,以求生路。奚斤卻是不聽。
秉淮和叔孫恭馬快,率少數兵士先到,聽了安頡的話,卻甚是讚同,於是挑好了兵士,趁著赫連昌再次進攻時,叔孫恭配合監軍侍禦史安頡和大將尉眷突襲而出,直擊赫連昌。當是時,天空中大風忽起,揚起陣陣塵埃,遮天蔽日,一片混亂,赫連昌被眾人圍攻,大敗而退,叔孫恭一個疾追,傷了赫連昌的坐騎,致使其跌落馬下,立刻被魏軍俘虜。魏軍湧進城中,擒獲赫連皇族數人。赫連昌弟赫連定帶兵逃往平涼。
秉淮一麵派人將赫連昌及其皇室中人押送都城,另一邊派人將報捷的戰報迅速送達元韜手裏,信中大讚安頡的勇猛果敢。元韜大喜,即刻升任安頡為建節將軍,賜爵為西平公。命奚斤偕安頡率兵追擊赫連定。
另一邊,樂平王獨在統萬坐鎮,下麵許多官職都要一一任命,而冬天已至,春天將到,諸州囚犯多不能判決,於是上表,請求元韜允派秉淮前去協助。元韜於是便委任秉淮以衛大將軍,於樂平王處任從事中郎,輔佐樂平王共治統萬。
阿原聽到秉淮被派去統萬協樂平王治事的消息後,便知道年前應該是回不來了。琉璃不覺萬分失望。前次阿爹隨征柔然,雖然去的時間長,到底是在年前趕回來了。這一次,卻是無論如何不可能一家團聚了。
阿原看著琉璃鬱悶的樣子,不由笑道:“阿璃,你阿爹不過是去些許時日,中間不巧隔了個年而已。”
琉璃垂著頭,說道:“阿爹自從上次隨征柔然後,皇上用他的時候越來越多了。”
阿原想了想,說道:“阿璃,經過了幾次事情,你應該已經知道了,我們之所以接二連三地被人算計,一定就是別人眼熱妒忌麽?我和你阿爹雖然一再地要避開朝政,然而這一天避無可避,也無須再避。有時候,人隻到到了那個位置上,本身就是一種威懾。世人本來便是軟的欺,硬的怕。你可懂?”
琉璃悶悶地說道:“我知道阿娘的意思。可我知道,阿爹並不喜歡那個樣子。”
阿原笑了笑:“與其說是不喜歡,不如說有些忌憚。你可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你阿爹有那個才能,既然如今有他施展的機會,不管是為了我們一家的平安,還是他私心裏的報負,如今都是他該走出去的時候了。”
琉璃吃驚地看著阿原:“阿爹和阿娘,其實早已經有了打算了麽?”
阿原說道:“接連生了這許多事情,我和你阿爹怎會沒有打算?從前即使在南地,我們也從來沒有叫人騎到頭上為所欲為的時候,如今在這魏地,難道竟要被人隨心算計了不成?阿璃,我還是那句話,我不會教你去害人,然而我要教你如何保護自己。不論是在如何的狀況下,不論你做何種選擇,你首先要想到的是,保護自己的周全。可知?”
琉璃怔怔地看著阿原:“以後,還會有許多那樣的事情嗎?”
阿原淡淡地笑一笑:“人的心哪,你是看不透的。然而,你須得永遠防備著。阿璃,這樣說,你會不會覺得心累?”
琉璃搖了搖頭,說道:“我不怕啊。我雖然看不透人心,但我仍有能相信的人。且有些事情,雖然防不住,我隻學會平常心去應對便是了。”
阿原看著琉璃,便欣慰地笑了笑:“我從前總覺得你心懶,也太過心軟。如今聽著你說這句,依舊是個懶的。然而最後一句卻讓我聽得放心。你知道一個平常心,我便不擔心你以後遇事會有鑽牛角尖的時候。”
聶阿姆這時走進來,笑著說道:“咱們家阿璃聰明又豁達,哪裏就有事情能困住她?老爺這個年不在家,剛才三娘叫宗俊來說,這個年大家合在一起過得了。熱熱鬧鬧地樂嗬樂嗬。往後這樣的年隻怕越來越少了。”
阿原聽了便笑了笑,說道:“三娘有心,便在一起熱鬧著過吧。”
琉璃便好奇地問道:“為什麽這樣的年會越來越少?”
聶阿姆失笑道:“我的小姐哎,過了年你可是十一歲了。”
琉璃一聽,猛地省了聶阿姆的意思,倒有些臉紅了。恰巧掬心過來說郭妍上門來找她,便起身走了。
琉璃一走,聶阿姆也不避諱,對阿原說道:“崔家阿郎一直不得老爺的承認。老爺倒是喜歡叔孫家的小將軍,可惜那小將軍不爭氣。我溜眼看著,身邊的這些能看得過眼的公子郎君們,也就崔家阿郎最和阿璃般配了。”
阿原笑道:“你這話給老爺聽見這話,非摔了臉色不可。”
聶阿姆笑道:“老爺不是不喜歡崔家阿郎,不過是心中擔憂罷了。然而放眼看著,哪家的公子有崔家阿郎對阿璃更上心的?夫人難道不覺得崔家阿郎是良配?崔家阿郎過了年也十四歲了,這些年一心在阿璃身上,崔夫人拒了一個又一個,家裏可沒有提過別的親事。”
阿原有些無奈地笑道:“依我的心意,浩兒自然是好的。隻是老爺的脾氣你知道。他心裏若放不下那道坎,依他對阿璃的疼愛,無論如何也不會應崔家的親事。阿璃看看也快到了年紀,若說他心裏不著急,卻是假。我隻怕他心裏正存著心思再覓良婿呢。”
聶阿姆便笑道:“任老爺滿朝地找去,我就不信哪家的公子能比崔家阿郎更出色。況且阿璃嘴上不說,你看她在崔家阿郎麵前高興歡喜的那個樣子。夫人你若不喜歡崔家阿郎,哪裏還會許他隨意在後院來去地?”
阿原搖頭笑道:“崔家與我們素來有舊,兩人即使將來撮合不到一起,我也願阿璃有個崔浩那樣的兄長能對她看顧一二。”
壓了壓聲音,說道,“你也知道,老爺一旦入了仕,許多事情便不是我和他能作得了主的了。他和皇上有半師之誼,皇上許多事情都願意向他詢問。別人看來是好事,其實內裏的凶險隻有我們自己知道。西高家從前,不正是摻和皇家的事情太多才受了牽連?先皇那般倚重,皇上這般高看,我和老爺走到今天,已是騎虎難下。”
聶阿姆愣了一愣,像是安慰阿原,又像是自我勸解,笑著說道:“皇上和皇上也有不一樣的。當今皇上連夏國俘虜的皇帝赫連昌都禮遇非常,不僅安排了宮室,萬分優待,連禮製器製聽說都是按皇禮備的。皇上有如此大心胸,和從前的那皇上怎能一樣?夫人是多心了。”
阿原心裏苦笑了一下,便沒有說話。
秉淮那邊卻在此時傳來捷報。
丘堆自被赫連昌襲擊敗退,奚斤便堅兵不出,以待後援。然而糧草不豐,戰馬又染疾,安頡的擔心援兵不到,兵馬已饑困不堪,中間易遭襲擊,於是建議奚斤選精兵良將襲擊赫連昌,以求生路。奚斤卻是不聽。
秉淮和叔孫恭馬快,率少數兵士先到,聽了安頡的話,卻甚是讚同,於是挑好了兵士,趁著赫連昌再次進攻時,叔孫恭配合監軍侍禦史安頡和大將尉眷突襲而出,直擊赫連昌。當是時,天空中大風忽起,揚起陣陣塵埃,遮天蔽日,一片混亂,赫連昌被眾人圍攻,大敗而退,叔孫恭一個疾追,傷了赫連昌的坐騎,致使其跌落馬下,立刻被魏軍俘虜。魏軍湧進城中,擒獲赫連皇族數人。赫連昌弟赫連定帶兵逃往平涼。
秉淮一麵派人將赫連昌及其皇室中人押送都城,另一邊派人將報捷的戰報迅速送達元韜手裏,信中大讚安頡的勇猛果敢。元韜大喜,即刻升任安頡為建節將軍,賜爵為西平公。命奚斤偕安頡率兵追擊赫連定。
另一邊,樂平王獨在統萬坐鎮,下麵許多官職都要一一任命,而冬天已至,春天將到,諸州囚犯多不能判決,於是上表,請求元韜允派秉淮前去協助。元韜於是便委任秉淮以衛大將軍,於樂平王處任從事中郎,輔佐樂平王共治統萬。
阿原聽到秉淮被派去統萬協樂平王治事的消息後,便知道年前應該是回不來了。琉璃不覺萬分失望。前次阿爹隨征柔然,雖然去的時間長,到底是在年前趕回來了。這一次,卻是無論如何不可能一家團聚了。
阿原看著琉璃鬱悶的樣子,不由笑道:“阿璃,你阿爹不過是去些許時日,中間不巧隔了個年而已。”
琉璃垂著頭,說道:“阿爹自從上次隨征柔然後,皇上用他的時候越來越多了。”
阿原想了想,說道:“阿璃,經過了幾次事情,你應該已經知道了,我們之所以接二連三地被人算計,一定就是別人眼熱妒忌麽?我和你阿爹雖然一再地要避開朝政,然而這一天避無可避,也無須再避。有時候,人隻到到了那個位置上,本身就是一種威懾。世人本來便是軟的欺,硬的怕。你可懂?”
琉璃悶悶地說道:“我知道阿娘的意思。可我知道,阿爹並不喜歡那個樣子。”
阿原笑了笑:“與其說是不喜歡,不如說有些忌憚。你可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你阿爹有那個才能,既然如今有他施展的機會,不管是為了我們一家的平安,還是他私心裏的報負,如今都是他該走出去的時候了。”
琉璃吃驚地看著阿原:“阿爹和阿娘,其實早已經有了打算了麽?”
阿原說道:“接連生了這許多事情,我和你阿爹怎會沒有打算?從前即使在南地,我們也從來沒有叫人騎到頭上為所欲為的時候,如今在這魏地,難道竟要被人隨心算計了不成?阿璃,我還是那句話,我不會教你去害人,然而我要教你如何保護自己。不論是在如何的狀況下,不論你做何種選擇,你首先要想到的是,保護自己的周全。可知?”
琉璃怔怔地看著阿原:“以後,還會有許多那樣的事情嗎?”
阿原淡淡地笑一笑:“人的心哪,你是看不透的。然而,你須得永遠防備著。阿璃,這樣說,你會不會覺得心累?”
琉璃搖了搖頭,說道:“我不怕啊。我雖然看不透人心,但我仍有能相信的人。且有些事情,雖然防不住,我隻學會平常心去應對便是了。”
阿原看著琉璃,便欣慰地笑了笑:“我從前總覺得你心懶,也太過心軟。如今聽著你說這句,依舊是個懶的。然而最後一句卻讓我聽得放心。你知道一個平常心,我便不擔心你以後遇事會有鑽牛角尖的時候。”
聶阿姆這時走進來,笑著說道:“咱們家阿璃聰明又豁達,哪裏就有事情能困住她?老爺這個年不在家,剛才三娘叫宗俊來說,這個年大家合在一起過得了。熱熱鬧鬧地樂嗬樂嗬。往後這樣的年隻怕越來越少了。”
阿原聽了便笑了笑,說道:“三娘有心,便在一起熱鬧著過吧。”
琉璃便好奇地問道:“為什麽這樣的年會越來越少?”
聶阿姆失笑道:“我的小姐哎,過了年你可是十一歲了。”
琉璃一聽,猛地省了聶阿姆的意思,倒有些臉紅了。恰巧掬心過來說郭妍上門來找她,便起身走了。
琉璃一走,聶阿姆也不避諱,對阿原說道:“崔家阿郎一直不得老爺的承認。老爺倒是喜歡叔孫家的小將軍,可惜那小將軍不爭氣。我溜眼看著,身邊的這些能看得過眼的公子郎君們,也就崔家阿郎最和阿璃般配了。”
阿原笑道:“你這話給老爺聽見這話,非摔了臉色不可。”
聶阿姆笑道:“老爺不是不喜歡崔家阿郎,不過是心中擔憂罷了。然而放眼看著,哪家的公子有崔家阿郎對阿璃更上心的?夫人難道不覺得崔家阿郎是良配?崔家阿郎過了年也十四歲了,這些年一心在阿璃身上,崔夫人拒了一個又一個,家裏可沒有提過別的親事。”
阿原有些無奈地笑道:“依我的心意,浩兒自然是好的。隻是老爺的脾氣你知道。他心裏若放不下那道坎,依他對阿璃的疼愛,無論如何也不會應崔家的親事。阿璃看看也快到了年紀,若說他心裏不著急,卻是假。我隻怕他心裏正存著心思再覓良婿呢。”
聶阿姆便笑道:“任老爺滿朝地找去,我就不信哪家的公子能比崔家阿郎更出色。況且阿璃嘴上不說,你看她在崔家阿郎麵前高興歡喜的那個樣子。夫人你若不喜歡崔家阿郎,哪裏還會許他隨意在後院來去地?”
阿原搖頭笑道:“崔家與我們素來有舊,兩人即使將來撮合不到一起,我也願阿璃有個崔浩那樣的兄長能對她看顧一二。”
壓了壓聲音,說道,“你也知道,老爺一旦入了仕,許多事情便不是我和他能作得了主的了。他和皇上有半師之誼,皇上許多事情都願意向他詢問。別人看來是好事,其實內裏的凶險隻有我們自己知道。西高家從前,不正是摻和皇家的事情太多才受了牽連?先皇那般倚重,皇上這般高看,我和老爺走到今天,已是騎虎難下。”
聶阿姆愣了一愣,像是安慰阿原,又像是自我勸解,笑著說道:“皇上和皇上也有不一樣的。當今皇上連夏國俘虜的皇帝赫連昌都禮遇非常,不僅安排了宮室,萬分優待,連禮製器製聽說都是按皇禮備的。皇上有如此大心胸,和從前的那皇上怎能一樣?夫人是多心了。”
阿原心裏苦笑了一下,便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