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一晚深睡,第二天很晚醒來,阿原正坐在她床頭。
“阿娘!”琉璃撒個嬌,將臉往阿原手邊蹭。
阿原輕輕笑了笑:“昨晚困成那個樣子,熬不住就該早些回來。”
琉璃便說道:“舒姐姐和賀姐姐後來找我說話,便沒好走開。她們兩個從前對我也極好的,自從進了宮,也沒有再見麵。舒姐姐還是從前的樣子,一點都沒有變。”
阿原笑道:“如今宮裏隻有她兩位椒房,她兩個又有從前的情份,一來入宮時間短,二來皇上心思也不在後宮沒有什麽可爭。”
琉璃一邊坐起身來穿衣服,一邊說道:“我希望舒姐姐永遠不要變。人不變才能快樂下去。”說完了,頓一頓,說道,“人為什麽不肯安安分分守著眼前的過開心的日子,偏偏要去求太多呢?”
阿原知道琉璃是要說宮宴上的事情,微笑著看著她,輕聲說道:“人心不足,各有所欲。諸如大公主,諸如柳元元。人在長大,處境在變,心境便會變。年幼的時候不知事,隻知道玩,隻想交知心的伴兒。然而到了年紀要嫁人,便會生出不同的心思。嫁了人要婆媳相處,又是不同的心思。以後生了孩子,心思又會不同。眼前的總在變,人怎麽可能隻守著從前?”
琉璃想了想,低聲問道:“難道元姐姐心裏,找一個如意的夫婿竟然比從前我與她的情意更重要嗎?”
阿原看著琉璃,說道:“夫婿是要過一生的人,你說重要不重要?”
琉璃有些茫然地看著阿原。
阿原輕歎道:“你如今年紀小,有些事情想不明白,以後總會慢慢明白。柳元元既然認定你不如她所求重要,本來無錯,然而為了她所求,置你於險地而不聲不響,便不可交。諸如大公主,她之先想要你為大駙馬在皇上麵前美言,紆尊降貴地邀你做客。沒有被你理會,便對你生了恨意,四處詆毀你的名聲。世上本就有一種人,為了自己的所喜所怒,捧人活,踩人死。你已經見過了,也親身體驗過了,對大公主,心裏不必覺得過意不去。”
阿原道:“如果皇上隻是當眾責罵她幾句,給我解了氣,我也不會太自責。然而卻是因為我,她失了公主的封位,想著一個人從天上跌到地下……”
阿原道:“我正要跟你說這個。既然是她暗裏坑害你,且未存一絲善心,你如查對她心軟,便是對自己日後的傷害。有些事情,或者不反擊,忍聲吞氣地消受。一旦反擊,務必要永除後患。我不是在教你心狠,隻不過教你一個自保之道。須知,大公主之前先算計了華陰公主,若有懺悔之心,早已修心養性,不會再做出害你的事情。如今比之前變本加厲,便不能心軟姑息。”
琉璃穿好了衣服,下了床,掬心捧了熱水進來。看母女二人還在說話,便又退了出去。
阿原一邊為琉璃絞著帕子,一邊說道:“皇上發落大公主,也不隻為你的事情。前麵華陰公主被大公主算計,後麵大駙馬又屢有醜聞傳出。皇上已是一忍再忍,昨晚不過是適時發作而已。”
琉璃擦完了臉,阿原說道:“洗完了臉,趕緊去用早飯。”
琉璃晚起的時候,阿爹阿娘向來會等她一起用早飯。想著今日起得過份遲了,阿爹阿娘怕是一直等她到現在,急忙挽了阿原要出門,說道:“以後我若起得晚了,阿娘隻管給我留了飯便是了。沒得要阿娘和阿爹一起等我。”
阿原說道:“你阿爹一早沒來得及用飯便被宮裏接去了,現在還沒有回來。”
琉璃一愣:“出了什麽事情?”
阿原歎道:“說是與夏國的邊境傳了戰報。夏國去年受了大創,昨夜趁著元霄盛夜,邊境沒有防備,發兵連占兩鎮。皇上聽了戰報大怒,一早命人接了你阿爹過去。”
琉璃心裏一緊張,說道:“阿爹這次還要跟著出征去打仗麽?”
阿原道:“夏國不比柔然,沒有那般強悍,不過這一次突然襲擊惹怒了皇上,還不知道皇上是什麽意思。”
皇宮中,皇上不僅召了秉淮,更有崔玦、叔孫建、長孫嵩、丘堆等大臣在座相討,更有寇天師位列其中。
皇上說道:“一夜連占兩鎮,虧得邊防省警得早,否則整個邊境都給赫連昌奪了!赫連昌如此猖狂挑釁,諸位有何高見?”
崔玦道:“赫連昌王位坐得並不安穩,且夏國去年受創,正該休養生息,養精蓄銳才是。如今他卻一時意氣,趁著節夜奔襲,實在有些莽撞。赫連昌自來剛愎自用,此次突襲可見一斑。夏國久據西部,對我大魏便是威脅。如今柔然未克,南宋、北涼表麵虛意示好,暗裏伺機待動,這次挑釁,俱在觀望。依臣之見,正該趁此西征,攻下夏國,拿掉西部的威脅。”
丘堆道:“夏國雖然前次受創,然而國內多精兵良將,且前次受創,此刻正是悲憤滿懷,鬥誌昂揚。且夏國統萬城堅固非常,萬敵難克,我軍若是渡河而進,越津而駐,夏軍必定會嚴防死守。進軍克敵不下,退兵又無保證,到時候又如奈何?兵家常說,禍莫大於輕敵,哀師難克,西征與否,還要從長計議。”
皇上便看其他幾位大臣:“你們又是何想法?”
長孫嵩沉吟道:“越河而征夏國,難在糧草補給。如今天寒地凍,糧草難運。如果夏國不能及時攻克,糧草便是後顧之憂。兵力疲勞,糧食用盡,野外又搶奪不到東西,實是兵家大忌,此時西片,實在不是上策。”
皇上說道:“如果當此不西征,難道就任夏國囂張侵擾?用兵之計,攻城本是下策,難道除了攻城,便不能其它法子克敵?高公看法如何?”
秉淮拱手說道:“統萬城堅不可攻,我軍糧草又不易補給,自然是尋速戰速決之計。赫連昌剛愎自用,又複仇心切,我認為可行誘敵出城之計,不用攻城而盡克夏軍。”
“阿娘!”琉璃撒個嬌,將臉往阿原手邊蹭。
阿原輕輕笑了笑:“昨晚困成那個樣子,熬不住就該早些回來。”
琉璃便說道:“舒姐姐和賀姐姐後來找我說話,便沒好走開。她們兩個從前對我也極好的,自從進了宮,也沒有再見麵。舒姐姐還是從前的樣子,一點都沒有變。”
阿原笑道:“如今宮裏隻有她兩位椒房,她兩個又有從前的情份,一來入宮時間短,二來皇上心思也不在後宮沒有什麽可爭。”
琉璃一邊坐起身來穿衣服,一邊說道:“我希望舒姐姐永遠不要變。人不變才能快樂下去。”說完了,頓一頓,說道,“人為什麽不肯安安分分守著眼前的過開心的日子,偏偏要去求太多呢?”
阿原知道琉璃是要說宮宴上的事情,微笑著看著她,輕聲說道:“人心不足,各有所欲。諸如大公主,諸如柳元元。人在長大,處境在變,心境便會變。年幼的時候不知事,隻知道玩,隻想交知心的伴兒。然而到了年紀要嫁人,便會生出不同的心思。嫁了人要婆媳相處,又是不同的心思。以後生了孩子,心思又會不同。眼前的總在變,人怎麽可能隻守著從前?”
琉璃想了想,低聲問道:“難道元姐姐心裏,找一個如意的夫婿竟然比從前我與她的情意更重要嗎?”
阿原看著琉璃,說道:“夫婿是要過一生的人,你說重要不重要?”
琉璃有些茫然地看著阿原。
阿原輕歎道:“你如今年紀小,有些事情想不明白,以後總會慢慢明白。柳元元既然認定你不如她所求重要,本來無錯,然而為了她所求,置你於險地而不聲不響,便不可交。諸如大公主,她之先想要你為大駙馬在皇上麵前美言,紆尊降貴地邀你做客。沒有被你理會,便對你生了恨意,四處詆毀你的名聲。世上本就有一種人,為了自己的所喜所怒,捧人活,踩人死。你已經見過了,也親身體驗過了,對大公主,心裏不必覺得過意不去。”
阿原道:“如果皇上隻是當眾責罵她幾句,給我解了氣,我也不會太自責。然而卻是因為我,她失了公主的封位,想著一個人從天上跌到地下……”
阿原道:“我正要跟你說這個。既然是她暗裏坑害你,且未存一絲善心,你如查對她心軟,便是對自己日後的傷害。有些事情,或者不反擊,忍聲吞氣地消受。一旦反擊,務必要永除後患。我不是在教你心狠,隻不過教你一個自保之道。須知,大公主之前先算計了華陰公主,若有懺悔之心,早已修心養性,不會再做出害你的事情。如今比之前變本加厲,便不能心軟姑息。”
琉璃穿好了衣服,下了床,掬心捧了熱水進來。看母女二人還在說話,便又退了出去。
阿原一邊為琉璃絞著帕子,一邊說道:“皇上發落大公主,也不隻為你的事情。前麵華陰公主被大公主算計,後麵大駙馬又屢有醜聞傳出。皇上已是一忍再忍,昨晚不過是適時發作而已。”
琉璃擦完了臉,阿原說道:“洗完了臉,趕緊去用早飯。”
琉璃晚起的時候,阿爹阿娘向來會等她一起用早飯。想著今日起得過份遲了,阿爹阿娘怕是一直等她到現在,急忙挽了阿原要出門,說道:“以後我若起得晚了,阿娘隻管給我留了飯便是了。沒得要阿娘和阿爹一起等我。”
阿原說道:“你阿爹一早沒來得及用飯便被宮裏接去了,現在還沒有回來。”
琉璃一愣:“出了什麽事情?”
阿原歎道:“說是與夏國的邊境傳了戰報。夏國去年受了大創,昨夜趁著元霄盛夜,邊境沒有防備,發兵連占兩鎮。皇上聽了戰報大怒,一早命人接了你阿爹過去。”
琉璃心裏一緊張,說道:“阿爹這次還要跟著出征去打仗麽?”
阿原道:“夏國不比柔然,沒有那般強悍,不過這一次突然襲擊惹怒了皇上,還不知道皇上是什麽意思。”
皇宮中,皇上不僅召了秉淮,更有崔玦、叔孫建、長孫嵩、丘堆等大臣在座相討,更有寇天師位列其中。
皇上說道:“一夜連占兩鎮,虧得邊防省警得早,否則整個邊境都給赫連昌奪了!赫連昌如此猖狂挑釁,諸位有何高見?”
崔玦道:“赫連昌王位坐得並不安穩,且夏國去年受創,正該休養生息,養精蓄銳才是。如今他卻一時意氣,趁著節夜奔襲,實在有些莽撞。赫連昌自來剛愎自用,此次突襲可見一斑。夏國久據西部,對我大魏便是威脅。如今柔然未克,南宋、北涼表麵虛意示好,暗裏伺機待動,這次挑釁,俱在觀望。依臣之見,正該趁此西征,攻下夏國,拿掉西部的威脅。”
丘堆道:“夏國雖然前次受創,然而國內多精兵良將,且前次受創,此刻正是悲憤滿懷,鬥誌昂揚。且夏國統萬城堅固非常,萬敵難克,我軍若是渡河而進,越津而駐,夏軍必定會嚴防死守。進軍克敵不下,退兵又無保證,到時候又如奈何?兵家常說,禍莫大於輕敵,哀師難克,西征與否,還要從長計議。”
皇上便看其他幾位大臣:“你們又是何想法?”
長孫嵩沉吟道:“越河而征夏國,難在糧草補給。如今天寒地凍,糧草難運。如果夏國不能及時攻克,糧草便是後顧之憂。兵力疲勞,糧食用盡,野外又搶奪不到東西,實是兵家大忌,此時西片,實在不是上策。”
皇上說道:“如果當此不西征,難道就任夏國囂張侵擾?用兵之計,攻城本是下策,難道除了攻城,便不能其它法子克敵?高公看法如何?”
秉淮拱手說道:“統萬城堅不可攻,我軍糧草又不易補給,自然是尋速戰速決之計。赫連昌剛愎自用,又複仇心切,我認為可行誘敵出城之計,不用攻城而盡克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