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昭儀開導了始平公主一番,知道她必不是一兩句話便能對崔浩釋解的。待始平公主領著侍女走了,默默思忖了一番。
皇上這些年東征西戰,開疆辟土,將北魏一國經營得蒸蒸日上。眼下諸國並存,一味征討自然勞民傷財,皇上也慮及於此,這兩年更是恩威並施,熱衷於和親。和親前朝早有先例,先帝也遵奉此道,前麵的五個公主,沒有一個不是和親出去的。
和親的苦楚,不用想也知道。對方人品才貌如何,就如同碗中搖骰一般,誰也不知道會搖出個什麽樣貌來。如前朝公主劉細君,想來何等的哀哀思愁,才百般難解,憂鬱而終,隻留下一曲《悲愁歌》?
和親如昭君、解憂者,勉強算得圓滿,然而個中滋味,哪個做母親的願意女兒去體受?若自己隻是後宮無名無姓一尋常婦人還則罷了。大公主的生母連個夫人都不算,不照樣在出謀劃策?
右昭儀思忖著,便有侍女進來,稟報:“昭儀,張司空夫人前來探望。”
右昭儀斂了一下心神,臉上顯了歡顏,笑著說道:“這兩日正想她為何不來看我,卻是來得正好。快請她進來。”
侍女應一聲,去請環娘。
過不多時,侍女引進來一位四十來歲的夫人,這位夫人麵上雖帶了老態,然而氣色尚佳,精神頗好,一身的雍容,通身的華貴,步履間帶著輕風,走得甚是穩健,頗有些男子虎步。
這位張司空夫人,乃是右昭儀娘家的阿嫂,名喚環娘,平日裏和右昭儀走得親近,也是常來探望的。
右昭儀見了這夫人,立刻下了座過來相迎。
環娘因是和右昭儀說笑慣了的,將手伸出來,交給右昭儀搭著,走向右昭儀剛剛坐著的旁邊的位子。
這邊侍女知趣地退了,右昭儀扶著環娘坐好。沒了旁人,便開口說道:“阿嫂來的正好,我正為始平的事情心裏沒有主張。”
環娘似是了然,開口說道:“她年紀還小,再有一兩年,想開了事情便過去了。”
右昭儀卻並不覺得以女兒執拗的性子能想開,有些無奈地說道:“二公主和親的事情一定,我的心裏便有些慌張。始平看看就到了歲數,又被寵得頗具小性,不知輕重……”
環娘失笑道:“尋常人家的姑娘都有個小性,何況是宮室裏的公主。有些小性豈非正常得很?我看她平日裏也算乖順的,隻是到了別扭的年紀而己。”
她的笑意中自是清朗,倒讓右昭儀心中安定了不少。
拍拍右昭儀的手,環娘說道:“我道平日裏你是個有主張的,一碰上女兒的事情原來照樣慌張。”話中帶著調侃,頗有揶揄之意。
右昭儀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道:“可見這做娘的,全天下都是一樣的心。”
環娘笑了笑,手下輕拍了拍右昭儀的手,示意了右昭儀,壓了壓聲音,慢聲說道:“回來的人說,二公主那日得罪的人,是高公秉淮的妻女。無怪乎主上震怒非常了。”
右昭儀吃了一驚,低聲呼道:“高公秉淮?說的是南邊那個高公?”
環娘點點頭。
右昭儀有些詫異和意外道:“那高公,聽說清高自傲,一直在南邊安居,亂世之中猶自不睬,過得一派逍遙安然,竟然北遷而來麽?卻是因著何事此遷?二公主又怎會那般湊巧惹了他的妻女?他雖是一方名士,卻也是一介平民,主上竟然為他的妻女惱了二公主?”
怎樣想都覺得皇上是小題大作了些。要知道,這宮裏,二公主向來也是得皇上偏愛的,堂堂一個公主,在皇上眼裏竟然不比一介平民的妻女有麵子麽?
皇上這些年東征西戰,開疆辟土,將北魏一國經營得蒸蒸日上。眼下諸國並存,一味征討自然勞民傷財,皇上也慮及於此,這兩年更是恩威並施,熱衷於和親。和親前朝早有先例,先帝也遵奉此道,前麵的五個公主,沒有一個不是和親出去的。
和親的苦楚,不用想也知道。對方人品才貌如何,就如同碗中搖骰一般,誰也不知道會搖出個什麽樣貌來。如前朝公主劉細君,想來何等的哀哀思愁,才百般難解,憂鬱而終,隻留下一曲《悲愁歌》?
和親如昭君、解憂者,勉強算得圓滿,然而個中滋味,哪個做母親的願意女兒去體受?若自己隻是後宮無名無姓一尋常婦人還則罷了。大公主的生母連個夫人都不算,不照樣在出謀劃策?
右昭儀思忖著,便有侍女進來,稟報:“昭儀,張司空夫人前來探望。”
右昭儀斂了一下心神,臉上顯了歡顏,笑著說道:“這兩日正想她為何不來看我,卻是來得正好。快請她進來。”
侍女應一聲,去請環娘。
過不多時,侍女引進來一位四十來歲的夫人,這位夫人麵上雖帶了老態,然而氣色尚佳,精神頗好,一身的雍容,通身的華貴,步履間帶著輕風,走得甚是穩健,頗有些男子虎步。
這位張司空夫人,乃是右昭儀娘家的阿嫂,名喚環娘,平日裏和右昭儀走得親近,也是常來探望的。
右昭儀見了這夫人,立刻下了座過來相迎。
環娘因是和右昭儀說笑慣了的,將手伸出來,交給右昭儀搭著,走向右昭儀剛剛坐著的旁邊的位子。
這邊侍女知趣地退了,右昭儀扶著環娘坐好。沒了旁人,便開口說道:“阿嫂來的正好,我正為始平的事情心裏沒有主張。”
環娘似是了然,開口說道:“她年紀還小,再有一兩年,想開了事情便過去了。”
右昭儀卻並不覺得以女兒執拗的性子能想開,有些無奈地說道:“二公主和親的事情一定,我的心裏便有些慌張。始平看看就到了歲數,又被寵得頗具小性,不知輕重……”
環娘失笑道:“尋常人家的姑娘都有個小性,何況是宮室裏的公主。有些小性豈非正常得很?我看她平日裏也算乖順的,隻是到了別扭的年紀而己。”
她的笑意中自是清朗,倒讓右昭儀心中安定了不少。
拍拍右昭儀的手,環娘說道:“我道平日裏你是個有主張的,一碰上女兒的事情原來照樣慌張。”話中帶著調侃,頗有揶揄之意。
右昭儀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道:“可見這做娘的,全天下都是一樣的心。”
環娘笑了笑,手下輕拍了拍右昭儀的手,示意了右昭儀,壓了壓聲音,慢聲說道:“回來的人說,二公主那日得罪的人,是高公秉淮的妻女。無怪乎主上震怒非常了。”
右昭儀吃了一驚,低聲呼道:“高公秉淮?說的是南邊那個高公?”
環娘點點頭。
右昭儀有些詫異和意外道:“那高公,聽說清高自傲,一直在南邊安居,亂世之中猶自不睬,過得一派逍遙安然,竟然北遷而來麽?卻是因著何事此遷?二公主又怎會那般湊巧惹了他的妻女?他雖是一方名士,卻也是一介平民,主上竟然為他的妻女惱了二公主?”
怎樣想都覺得皇上是小題大作了些。要知道,這宮裏,二公主向來也是得皇上偏愛的,堂堂一個公主,在皇上眼裏竟然不比一介平民的妻女有麵子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