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窪子位於兩家子村東麵三十多裏的一片窪地裏,到處是白花花的鹽堿地。這些天馬原、馬大奎都會帶著民兵隊穿越到主位麵,五十多人每人背一個口袋,口袋裏裝著野菜和魚幹,走上三十多裏土路,到戴家窪子換取食鹽。戴家窪子村民家中食鹽有限,不過他們在得到食物後,就會用部分食物到周邊的村子去換食鹽,然後再用換到的食鹽同穿越眾交換食物。起初他們主動去其他村子交換,後來那些距離戴家窪子很遠的村子的村民獲悉了可以在戴家窪子用食鹽換到食物。不到半個月,一些得到消息的城裏人也帶著食鹽跑到了戴家窪子,戴家窪子立時就成為了一個熱鬧的集市。穿越眾提供的主要是野菜和魚幹,而來到戴家窪子的人們提供的卻不僅僅是食鹽,除了食鹽,還有肥皂、火柴、針線、布匹、玻璃製品……那些城裏人把幾乎把家裏的小件日用品都帶來了,穿越眾並不想讓這些因饑餓而掙紮在死亡線上的人們失望而歸,不管這些人帶來的東西他們是否需要,都會同他達成交易。這樣的市場顯然是違反政策的,如果追究起來,所有參與交易的人都可能遭受牢獄之災。戴家窪子集市漸成規模後,一些生怕擔責任的幹部帶著民兵過來驅散了聚集在市場上的百姓,可是當天夜裏那幾個幹部連同他們的家人就神秘地失蹤了。可是那幾個攪屎棍子的幹涉,使得一些膽小怕事的百姓不敢再過來進行交易,不過新加入的人們填補了空缺,使得這個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終於有一天,縣裏開來幾輛卡車,拉過來一批警察,驅散了參與交易的百姓。當天,警察在戴家窪子駐紮下來,自此主位麵與次位麵公開的交易活動就此終止了。
通過半個多月的大規模交易,穿越眾獲取了足夠消耗半年的食鹽以及大量肥皂、藥品、火柴、布匹等日用品。這些東西按照家庭平均分配下去還是也搞一套工分製,按照工分分配呢?劉濤思索良久都不知道應該采取什麽分配政策,穿越眾中能夠商量事情的人隻有嶽文鼎這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夫。劉濤來到衛生所,把嶽文鼎叫到沒人的地方,向嶽文鼎清教日用品的分配辦法。
嶽文鼎在主位麵耳聞目睹一些人僅僅表達過對大躍進造成的惡果不瞞而遭受不公對待。他本能地想躲避政治。他來到次位麵盡管已經兩個月了,可是每天都在為培訓護士、就診忙碌,衛生所以外的事情從來都不聞不問,因此他對劉濤並不了解。
“我就是一個大夫,對於自己的本職工作或許知道一些,其他的事情我不太懂。”嶽文鼎道。
嶽文鼎的態度讓劉濤很失望。
“前些日子,我考慮到這裏無法自產食鹽,而大家夥每日三餐又離不開食鹽,所以我就讓馬原帶著民兵隊去那邊用食物換取食鹽。馬原那小子很能幹,不但換到了大量食鹽,還弄回來藥品、火柴等很多日用品。那邊的百姓太需要糧食了,就連城裏人都參與了交易,可是好景不長,剛剛建立的市場被縣裏強行解散了。”劉濤道。
“我們今後在無法獲得食鹽和生活必需品了?那邊的人也無法得到救命的糧食了?”嶽文鼎擔心地問。
“今後再過去交易,隻能暗地裏進行,這樣一來我們就不能大量地獲取急需的物資。”劉濤道,“現在這點人還能將就,可是將來人口增加了,怎麽辦?”
嶽文鼎想到自己的親人沒有衣服穿,沒有鹽吃的景象,很不好受。
“我們可以多派幾個人在縣城潛伏下來,從這邊運送食物交給縣城裏的人員,縣城裏的人員暗中與城裏人進行交易,然後再用螞蟻搬家的方式把生活物資運回來。”嶽文鼎道。
劉濤眼前豁然一亮,伸手拍了拍嶽文鼎的肩頭,“還是你腦袋好使,一會去我那,領幾包鹽,幾塊香皂。”
“火柴我也要。”嶽文鼎道。
“火柴不能給你,除非你想出來怎麽分配那些日用品。”劉濤道。
“那邊搞的大鍋飯和大集體使得懶人和勤快人得到一樣的待遇,這樣搞就把城市、農村變成了一灘死水,工廠生產的產品質量無法保障,供銷社、飯店、醫院這樣的服務單位的人員也缺少工作積極性,大家都在混日子,反正怎麽幹都一樣。如果我們這裏也這麽搞,過不了多久大家就要餓肚子。”嶽文鼎道,“我認為評價政府出台的各項政策是否正確,應該看那些政策是否能夠調動勞動者生產積極性,提高生產力,隻有生產力提高了,老百姓才能衣食無憂,過上好日子。”
“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是這樣嗎?”劉濤道。
嶽文鼎點了一下頭,“目前我們無法發行貨幣,所以隻能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用我們手裏掌握的從那邊得到的稀缺資源換取大家的勞動成果。當然具體分配的時候,我們應該留出一部分利潤,畢竟還有人的勞動無法變成實物,比如,學校的教師,他們教育學生,也為集體作出了貢獻,可是他們既沒有捕獲獵物,也沒有捕撈河魚,就隻能通過那些利潤養活這些教師了。或者幹脆給那些從事服務行業的人直接分配日用品,讓他們自己用日用品同漁夫、獵人手裏換取食物……”
“我很奇怪,你在大學學的是醫學,卻對管理和經濟有著這麽獨到的見解……”劉濤道。
這是兩個人第一次深入接觸,盡管隻不過進行了一些浮光掠影的交流,但相同的觀點卻讓他們建立了彼此的信任。
“有良心的知識分子骨子裏都是憂國憂民的,我這個人膽子小,平時不大愛講話,但這不妨礙我思考,看見社會暴露的弊端,我就會思索為什麽會這樣,究竟怎樣做才能祛除弊端,而且平時我很喜歡讀一些經濟學著作。”嶽文鼎道。
受到嶽文鼎的啟發,劉濤很快就在馬家村成立了供銷社,劉濤把曾當過下窪子大隊會計的劉福貴從勞改隊調出來,委任劉福貴為供銷社經理。劉福貴這個人還算本分,所犯錯誤僅僅是私藏了一些糧食,他在勞改隊接受勞動改造期間一直表現良好,而供銷社正缺一位經理,權衡再三,劉濤決定把他提前釋放出來,委以重用。在勞改隊吃盡了苦頭,猛然就任供銷社經理,可謂從地獄到了天堂,相信今後他不會輕易再犯錯誤。吃水不忘挖井人,考慮到危難時刻是劉書記把他從勞改隊撈出來的,並且扶上了重要崗位,老老實實地抱緊劉濤的大腿勢所必然。現在馬家村的基層管理工作基本上都被馬家或者與馬家有直接、間接關係的人控製著,隻有衛生所和學校遊離在馬家人之外,現在穿越眾實力弱小,大家無所謂權力大小,若將來建立了城市,自己勢必被架空,劉濤現在就需要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前些天與嶽文鼎傾心交談,兩個人建立了相互信任,劉濤初步把嶽文鼎拉到自己這邊。而把劉福貴推到供銷社經理這個重要位置上則是劉濤下的一招妙棋。穿越前劉福貴與馬家雖然同處一村,但劉福貴是管理者,馬家卻是被管理者,兩個人有沒有矛盾不知道,但兩個人肯定尿不到一個壺裏去。馬家勢力需要製約,就讓這個劉福貴去當地一個製衡者吧。
嶽林是嶽文鼎的兒子,今年十八歲,再有兩個月就高中畢業了。穿越使他喪失了考大學的機會,但他在這裏可以吃飽肚子。為了進一步拉攏嶽文鼎,劉濤任命嶽林為供銷社副經理。劉濤準備讓嶽林在供銷社曆練幾個月,等到西流村的房屋建設完成,西流村村民徹底在那裏安居下來,會把嶽林派到西流村擔任村長。到那時劉濤會取消生產隊、公社這些稱謂,改生產隊為村,改公社為鄉,屆時他會在馬家村組建一套鄉級領導班子。
新成立的馬家村供銷社是一座用原木搭建的建築,內部十分寬敞,擺了幾個木製櫃台,櫃台後麵是一長溜木製貨架,貨架上的木板格子裏擺放著火柴、玻璃杯、肥皂、蠟燭等日用品。村民隻能用魚幹和肉幹交換貨架上的日用品,這樣一來魚幹、肉幹就成為了穿越眾暫時的貨幣,供銷社規定一斤肉幹換五盒火柴、三分之一塊肥皂,一根蠟燭……隻有那些參與了同主位麵交易的人才知道,他們用相同分量的魚幹、肉幹從主位麵換到的日用品數量比村民從供銷社換到的多出一倍還不止。然而他們不是傻瓜,不會把這些秘密說出來,一旦說出來,必定會在村子裏引發一場混亂,到時候勞改隊就會成為他們的歸宿。其實即便沒有勞改隊這把利劍,他們也不會輕易說出來,因為同主位麵交易中他們也得到了相應的好處,比如帶回來的日用品他們可以偷偷藏起一些拿回家裏,劉濤知道這裏麵的勾當,但他對此從來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劉濤的想法是隻要別做得太過分,就可以,水至清則無魚,腐敗這個東西無論實行什麽製度都無法根絕,唯一的區別在於程度大小,隻是貪了幾件小玩意而已。犯不著為這點小事自己做惡人。(未完待續)
通過半個多月的大規模交易,穿越眾獲取了足夠消耗半年的食鹽以及大量肥皂、藥品、火柴、布匹等日用品。這些東西按照家庭平均分配下去還是也搞一套工分製,按照工分分配呢?劉濤思索良久都不知道應該采取什麽分配政策,穿越眾中能夠商量事情的人隻有嶽文鼎這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夫。劉濤來到衛生所,把嶽文鼎叫到沒人的地方,向嶽文鼎清教日用品的分配辦法。
嶽文鼎在主位麵耳聞目睹一些人僅僅表達過對大躍進造成的惡果不瞞而遭受不公對待。他本能地想躲避政治。他來到次位麵盡管已經兩個月了,可是每天都在為培訓護士、就診忙碌,衛生所以外的事情從來都不聞不問,因此他對劉濤並不了解。
“我就是一個大夫,對於自己的本職工作或許知道一些,其他的事情我不太懂。”嶽文鼎道。
嶽文鼎的態度讓劉濤很失望。
“前些日子,我考慮到這裏無法自產食鹽,而大家夥每日三餐又離不開食鹽,所以我就讓馬原帶著民兵隊去那邊用食物換取食鹽。馬原那小子很能幹,不但換到了大量食鹽,還弄回來藥品、火柴等很多日用品。那邊的百姓太需要糧食了,就連城裏人都參與了交易,可是好景不長,剛剛建立的市場被縣裏強行解散了。”劉濤道。
“我們今後在無法獲得食鹽和生活必需品了?那邊的人也無法得到救命的糧食了?”嶽文鼎擔心地問。
“今後再過去交易,隻能暗地裏進行,這樣一來我們就不能大量地獲取急需的物資。”劉濤道,“現在這點人還能將就,可是將來人口增加了,怎麽辦?”
嶽文鼎想到自己的親人沒有衣服穿,沒有鹽吃的景象,很不好受。
“我們可以多派幾個人在縣城潛伏下來,從這邊運送食物交給縣城裏的人員,縣城裏的人員暗中與城裏人進行交易,然後再用螞蟻搬家的方式把生活物資運回來。”嶽文鼎道。
劉濤眼前豁然一亮,伸手拍了拍嶽文鼎的肩頭,“還是你腦袋好使,一會去我那,領幾包鹽,幾塊香皂。”
“火柴我也要。”嶽文鼎道。
“火柴不能給你,除非你想出來怎麽分配那些日用品。”劉濤道。
“那邊搞的大鍋飯和大集體使得懶人和勤快人得到一樣的待遇,這樣搞就把城市、農村變成了一灘死水,工廠生產的產品質量無法保障,供銷社、飯店、醫院這樣的服務單位的人員也缺少工作積極性,大家都在混日子,反正怎麽幹都一樣。如果我們這裏也這麽搞,過不了多久大家就要餓肚子。”嶽文鼎道,“我認為評價政府出台的各項政策是否正確,應該看那些政策是否能夠調動勞動者生產積極性,提高生產力,隻有生產力提高了,老百姓才能衣食無憂,過上好日子。”
“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是這樣嗎?”劉濤道。
嶽文鼎點了一下頭,“目前我們無法發行貨幣,所以隻能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用我們手裏掌握的從那邊得到的稀缺資源換取大家的勞動成果。當然具體分配的時候,我們應該留出一部分利潤,畢竟還有人的勞動無法變成實物,比如,學校的教師,他們教育學生,也為集體作出了貢獻,可是他們既沒有捕獲獵物,也沒有捕撈河魚,就隻能通過那些利潤養活這些教師了。或者幹脆給那些從事服務行業的人直接分配日用品,讓他們自己用日用品同漁夫、獵人手裏換取食物……”
“我很奇怪,你在大學學的是醫學,卻對管理和經濟有著這麽獨到的見解……”劉濤道。
這是兩個人第一次深入接觸,盡管隻不過進行了一些浮光掠影的交流,但相同的觀點卻讓他們建立了彼此的信任。
“有良心的知識分子骨子裏都是憂國憂民的,我這個人膽子小,平時不大愛講話,但這不妨礙我思考,看見社會暴露的弊端,我就會思索為什麽會這樣,究竟怎樣做才能祛除弊端,而且平時我很喜歡讀一些經濟學著作。”嶽文鼎道。
受到嶽文鼎的啟發,劉濤很快就在馬家村成立了供銷社,劉濤把曾當過下窪子大隊會計的劉福貴從勞改隊調出來,委任劉福貴為供銷社經理。劉福貴這個人還算本分,所犯錯誤僅僅是私藏了一些糧食,他在勞改隊接受勞動改造期間一直表現良好,而供銷社正缺一位經理,權衡再三,劉濤決定把他提前釋放出來,委以重用。在勞改隊吃盡了苦頭,猛然就任供銷社經理,可謂從地獄到了天堂,相信今後他不會輕易再犯錯誤。吃水不忘挖井人,考慮到危難時刻是劉書記把他從勞改隊撈出來的,並且扶上了重要崗位,老老實實地抱緊劉濤的大腿勢所必然。現在馬家村的基層管理工作基本上都被馬家或者與馬家有直接、間接關係的人控製著,隻有衛生所和學校遊離在馬家人之外,現在穿越眾實力弱小,大家無所謂權力大小,若將來建立了城市,自己勢必被架空,劉濤現在就需要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前些天與嶽文鼎傾心交談,兩個人建立了相互信任,劉濤初步把嶽文鼎拉到自己這邊。而把劉福貴推到供銷社經理這個重要位置上則是劉濤下的一招妙棋。穿越前劉福貴與馬家雖然同處一村,但劉福貴是管理者,馬家卻是被管理者,兩個人有沒有矛盾不知道,但兩個人肯定尿不到一個壺裏去。馬家勢力需要製約,就讓這個劉福貴去當地一個製衡者吧。
嶽林是嶽文鼎的兒子,今年十八歲,再有兩個月就高中畢業了。穿越使他喪失了考大學的機會,但他在這裏可以吃飽肚子。為了進一步拉攏嶽文鼎,劉濤任命嶽林為供銷社副經理。劉濤準備讓嶽林在供銷社曆練幾個月,等到西流村的房屋建設完成,西流村村民徹底在那裏安居下來,會把嶽林派到西流村擔任村長。到那時劉濤會取消生產隊、公社這些稱謂,改生產隊為村,改公社為鄉,屆時他會在馬家村組建一套鄉級領導班子。
新成立的馬家村供銷社是一座用原木搭建的建築,內部十分寬敞,擺了幾個木製櫃台,櫃台後麵是一長溜木製貨架,貨架上的木板格子裏擺放著火柴、玻璃杯、肥皂、蠟燭等日用品。村民隻能用魚幹和肉幹交換貨架上的日用品,這樣一來魚幹、肉幹就成為了穿越眾暫時的貨幣,供銷社規定一斤肉幹換五盒火柴、三分之一塊肥皂,一根蠟燭……隻有那些參與了同主位麵交易的人才知道,他們用相同分量的魚幹、肉幹從主位麵換到的日用品數量比村民從供銷社換到的多出一倍還不止。然而他們不是傻瓜,不會把這些秘密說出來,一旦說出來,必定會在村子裏引發一場混亂,到時候勞改隊就會成為他們的歸宿。其實即便沒有勞改隊這把利劍,他們也不會輕易說出來,因為同主位麵交易中他們也得到了相應的好處,比如帶回來的日用品他們可以偷偷藏起一些拿回家裏,劉濤知道這裏麵的勾當,但他對此從來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劉濤的想法是隻要別做得太過分,就可以,水至清則無魚,腐敗這個東西無論實行什麽製度都無法根絕,唯一的區別在於程度大小,隻是貪了幾件小玩意而已。犯不著為這點小事自己做惡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