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用平津地區從胡璉手裏換到五個師的裝備,隨後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擴充軍隊,短短兩個月就擴充了五個師,同時招募願意去印度開墾土地的百姓,做生意的商人,開辦工廠的實業家……初步統計,準備遷往印度的軍民竟達到了三十多萬人。


    向印度輸送東北軍官兵以及義勇軍、共產黨員,除了組織大量的商船,南華共和國還調用了三百架水上飛機,這樣一個月就可以向印度、尼泊爾、不丹輸送一萬五千人。


    為了節省運力,東北軍分批乘坐火車前往山東青島,在那裏再乘坐南華共和國的商船到達海南,然後由專門負責海南至印度航線的商船或者水上飛機將人員、物資運送到印度,這種接力輸送方式效率很高。


    隨著不斷有商船、艦船從淺海區打撈出來,送至海防造船廠修複,一些萬噸以下的船隻,隻要沒有傷到動力係統,往往兩個月就能得到修複,幾個月以來,海防造船廠已經為南華共和國修複了七艘六七千噸的商船,三艘三千噸的軍艦。


    軍艦修複好了,自然加入了海軍,而商船則參與了從國內向印度輸送人員、物資的工作之中。


    東北軍的運輸,大部分運力由南華共和國提供,但是東北軍需要支付費用。


    而義勇軍和那些打算去印度傳播社會主義理念的共產黨員也要支付運費,這比運費均由義勇軍支付,義勇軍在尼泊爾、不丹打土豪、分田地,很是發了一筆橫財,幾萬人的運費對他們而言並不算什麽。


    日本人在澳大利亞遭到了白人的堅決抵抗,在這幾個月的戰爭中,日本損失了一個旅團的兵力。


    南華共和國進占東南亞,致使數萬生活在東南亞的白人拖家帶口去了澳大利亞。


    這些人中的許多青年人同澳大利亞當地人一起拿起武器,加入了抗擊日本人的戰鬥。


    日本人控製了沿海城市,可是對於躲藏進山區、叢林的遊擊隊,日本人無可奈何。


    日本人在同抗日軍曆時近兩年的戰爭中,損失了數十萬軍隊,日本人人力有限,控製新幾內亞、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三塊幅員遼闊的土地,需要大量的兵力,日本人並不想把寶貴的兵力耗費在圍剿遊擊隊的戰鬥中,日本人還要留出兵力對付隨時可能恢複實力的美國人。


    日本人看中了南華共和國俘獲的英印軍俘虜中的印度士兵,這些印度士兵都接受過英國人的軍事訓練,拿來當炮灰對付那些遊擊隊足夠了。


    為了得到那些印度俘虜還有南華共和國先進的武器,日本人不得不無償為南華共和國打撈海底沉船,另外還要為南華共和國修複沉船,培訓海軍官兵和海員。


    日本人得到了澳洲,卻失去了西方市場,隻能同南華共和國、中國、韓國進行貿易,而能夠為他們提供青黴素、先進武器的隻有南華共和國。


    日本人在澳大利亞繳獲了很多黃金,連同利用工業品在中國獲得的資金最終都進入了南華共和國的腰包。


    而這些資金又轉到了後世越南人、蘇聯人那裏,最終便宜了越南人、蘇聯人,南華共和國賺到的僅僅是辛苦費,這和這個時空的日本人本質上是一樣的,大家都是最底層的苦命人,隻不過一個是打工的,一個是二道販子。


    齊誌宇並不甘心給別人打工,所以幾年前他就開始籌劃,專門培訓了一批間諜,這些間諜精通安南語言,了解安南風俗,對安南地理了然於胸,能夠熟練使用各種冷熱兵器,迄今為止,齊誌宇從後世買到的那些武器,包括坦克、飛機,他們都能熟練駕馭,當然他們的能力絕不止這些。


    通過與後世越南的人口交易,派遣十名間諜偽裝成安南人通過時空隧道穿越到後世的越南。


    按照事先擬定好的計劃,那些間諜將會設法取得越南人的信任,然後尋找到合適的機會,運用特種兵掌握的各項技能,擺脫越南人的控製,鑽入山林,設法進入後世的中國,與中國政府取得聯係,將時空隧道的秘密以及齊誌宇的計劃交給安全部門。


    這個絕密的計劃目前隻有齊誌宇和那個已經穿越到後世越南的代號為鴻雁的一號間諜了解詳情,十名間諜,其中的九名均是為鴻雁鋪路的,他們的作用就是使勁一切手段協助鴻雁擺脫越南人的控製,設法進入中國,如果行動失敗,為不泄露絕密計劃,這十個人都必須與越南人同歸於盡。


    在齊誌宇手中共有十個這樣的間諜小組,每個月齊誌宇都會向後世的越南派過去一批,一個小組失敗,還會有下一個小組繼續這個絕密計劃,直到成功為止。


    截止五月份,韓國境內的義勇軍已經全部被運送到了尼泊爾、不丹,兩地的義勇軍總數為六萬多人。


    三國艦隊覆滅後,印度人看到了擺脫英國人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機會,那些有野心的政客,英印軍中的印度軍官,紛紛揭竿而起,一時間印度各地烽煙四起,英印軍為壓製叛亂,忙的焦頭爛額。


    英國殖民當局從上到下此時籠罩著失敗的情緒,許多人認為沒有本土支援,印度必不可保,與其讓英國人做無謂的犧牲,不如將滯留印度的英國人退出印度,撤進伊朗。


    在這種失敗情緒影響下,英印軍並沒有繼續向恰爾肯德邦邊境增派軍隊,防禦南華共和國第三裝甲師向印度擴展,那裏的英印軍第三集團軍一直保持在二十萬左右,但是隨著三國艦隊的覆滅,那裏的駐軍這幾個月來不斷發生印度士兵攜槍逃跑事件,甚至還發生了幾名印度低級軍官趁著在邊境線巡邏的機會,帶著部下逃到了南華共和國第三裝甲師那邊。


    五月13日,楊靖宇集中兩個師越過尼泊爾邊境線,向南挺進,進入恰爾肯德邦北部的比恰爾邦,擊潰駐守比恰爾邦的英印軍第十九軍的第37旅,攻占了恰布拉。


    與此同時在印度南部站穩腳跟的東北軍也集中三萬大軍向北挺進,而恰爾肯德邦邊境線上枕戈待旦的第三裝甲師也結束了數月之久的休整,向當麵英印軍發動猛烈攻擊。


    英印軍第三集團軍二十萬大軍本就人心惶惶,麵對第三裝甲師勇不可擋的攻勢,前線部隊隻進行了短暫的抵抗,就紛紛後撤。


    第三裝甲師後麵跟著三個步兵師,像一把鋼刀直接向英印軍砍過去。英印軍軍無鬥誌,看見數百輛坦克跟在屁股後麵急速追過來,情知兩條腿跑不過坦克,紛紛繳械投降。


    三個裝甲團將俘虜交給後麵的步兵,一鼓作氣穿透英印軍的防線,疾馳兩百多裏地攻占了二十萬英印軍設在丹巴德的司令部。


    丹巴德僅有數千守軍,英印軍第三集團軍司令官歐格訥獲悉中國人數萬大軍越過尼泊爾邊境線,向南挺進,這個時候他就擔心後路將被切斷,心生退意,不久南華共和國第三裝甲師對前線守軍發動猛攻,布置在邊境線上的六萬大軍竟未作任何抵抗,直接崩潰,倉皇之下,歐格訥再不敢在拋棄了丹巴德久留,拋棄部隊,僅帶著少數部隊乘坐火車逃去了德裏。


    第三裝甲師攻占丹巴德,切斷了英印軍第三集團軍的後路,三個步兵師從東麵包抄過來,而義勇軍則從南麵壓過來,包圍圈內的英印軍絕望中向南發動了數次猛攻,均被中國軍隊擋了回去,見突圍無望,二十萬英印軍毫不猶豫地向第三裝甲師繳械投降。


    英印軍號稱兩百萬,實際上真正有戰鬥力的部隊僅有五十萬,南華共和國攻印以來,殲滅的英印軍絕大多數都是一線部隊,迄今為止已經殲滅了將近三十萬,剩下的二十萬英印軍精銳全部收縮到了德裏。


    而後線部隊控製的廣大內陸地區已經十分空虛,隻要中國軍隊開過去,或許象征性地開幾炮,放幾槍就能迫使那些毫無戰鬥力的英印軍二線部隊繳械投降。


    南華共和國承諾打下多少地盤都歸自己,這個太具有誘惑力了。無論義勇軍還是東北軍都垂涎印度的廣袤土地,自從南華共和國第三裝甲師對英印軍發動進攻以來,這兩支軍隊使足了力氣分別向南北擴展。


    五月十九日東北軍董英斌率獨立第11旅乘坐從印度漁民手裏搜剿的數百艘大小漁船,突然在孟買南部穆魯德登陸,隨後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北挺進,攻占了兵力空虛的孟買,控製了海岸炮台。


    當天南華共和國商船隊運載獨立第13旅、獨立第15旅進入孟買,翌日東北軍獨立第13旅和獨立第15旅沿著戈達瓦裏河南岸向東挺進,一路勢如破竹,英印軍望見東北軍的身影紛紛潰逃或者投降。


    而義勇軍也不甘落後,數萬大軍兵分數路向南橫掃,攻下整個恰爾肯德邦才算作罷。


    義勇軍和東北軍雖然垂涎印度土地,可是攻下每一座重要城市都要留下一支部隊駐守,截止五月十九日,兩支軍隊都因所占地盤太大而兵力不足,不得不停止了進攻的步伐,轉而琢磨怎樣消化攻占的這些土地和人口。


    而南華共和國雖有四個集團軍,三個裝甲師,可是所控製區域過於分散,廣大,僅諒山、河內、新加坡這樣的重要城市就各派遣了五萬守軍,至於曼穀、金邊、馬尼拉、婆羅洲、雅加達、新幾內亞等次要城市也派了一個師的守衛部隊,而馬爾代夫群島、拉克沙群島、錫蘭這些重要地方更是不敢大意,駐守部隊達到了九個師,真正能夠投入印度的部隊也隻有第三裝甲師和三個步兵師了。


    齊誌宇不打算進攻新德裏,第三裝甲師和三個步兵師殲滅了英印軍精銳第三集團軍已經達到目的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強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另類天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另類天體並收藏強國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