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德國專家共有六十七位,其中鑄造工程師七人,輕武器專家三十人,火炮專家六人、飛機設計師三人,航空發動機專家八人,汽車發動機專家十三人。德國由於經濟危機,一些公司或者倒閉或者裁員,這些人都丟了飯碗,生活沒有著落,奧普跟他們說自己在中國的公司願意聘請他們,薪酬優厚,他們就毫不猶豫地跟著奧普過來了。這些專家在德國人盡管在自己從事的哪個方麵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但屬於那種缺乏天才創造力,長期默默無聞的人物。他們在德國稱或許不上專家,但是對於這個時期工業落後的中國卻是頂尖人才。
石碌工業基地的住宅區正在建設中,暫時還沒有像樣的住宅安置這些專家,不過海口找一處適合安置這些德國專家的別墅區並不難,齊誌宇將德國專家集中安置在鄧本殷以及鄧部將領的豪宅裏,又給德國專家派去了德語翻譯,將德國專家組劃歸兵工部管理,梅金虎從自己的警衛部隊中抽出一個連擔任德國專家組成員的保衛任務。
劉鴻生從德國帶回來一套子彈生產線、一套步槍生產線,另外還有生產迫擊炮和小口徑火炮的機器設備。這些設備都是劉鴻生掏的腰包,為了補償劉鴻生,齊誌宇將昌江縣的石灰石礦的開采權送給劉鴻生,讓其在石碌工業基地籌建水泥廠,並許諾水泥廠十年免稅,而且未來十年內瓊崖工程建設所需水泥都從劉鴻生的水泥廠采購,除此以外齊誌宇還送給劉鴻生一套生產高標號水泥的技術資料。
潘羽聖利用齊誌宇給他的那筆資金在海口先後開了剪刀廠和鍛造廠,剪刀廠已經生產出了手推剪。手推剪作為一種理發工具,此前一直是外國人的專利,中國無法生產手推剪,潘羽聖數月前得到齊誌宇的資助和鼓勵,經過兩個月的鑽研,終於生產出了質量絲毫也不比外國同類產品差的手推剪,從而開啟了中國近代理發工具生產史。那家鑄造廠是潘羽聖的朋友劉東升開辦的廠子,沒有這家鑄造廠的配合,潘羽聖隻能生產手推剪的刀片和一些小部件,而推柄卻無法生產。雖然潘羽聖苦口相求,劉東升起初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卻並不打算將廠子從廣州搬遷到海口。不過當潘羽聖來到海口,打聽到那個資助自己的先生竟然是瓊崖國民革命軍的軍長齊誌宇後,潘羽聖大喜過望,立即將這個信息轉告了劉東升,沒有哪個商人不希望自己找到一個堅實可靠的靠山的,劉東升也不例外。劉東升為了能夠得到齊誌宇這株大樹的蔭庇,毫不猶豫地將鑄造廠遷到了瓊崖海口。
這天石碌兵工廠一處武器試驗場內,兵工廠工程師劉海洋將一個圓鋼筒套在一支漢陽造的槍管上,隨後在槍膛裏壓上一發去掉彈頭的子彈,接著將步槍固定在一株樹上,扳機處係一根繩子,最後在那個圓鋼筒裏放入一枚木柄手榴彈大小的槍榴彈。兵工廠廠長蔡其恕站在劉海洋身後,喊了一聲:“射擊。”劉海洋猛地一拉繩子,隨著一聲沉悶的響聲,槍榴彈從向空中揚起與水平方向成四十五度角的圓鋼筒中飛了出去,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在遠處轟的一聲爆炸了。眾人向槍榴彈爆炸的地方跑過去,到了跟前,隻見那枚槍榴彈居然在地麵炸出一個很大、很深的彈坑。蔡其恕數了數地麵標示距離的石灰線,激動地對兵工廠員工呼喊道:“560米,這個槍榴彈飛了560米,我們成功了。”
這種剛剛試驗成功的武器是兵工廠一個月前投入研製的槍榴筒。其依據的資料就是後世吳運鐸研製的槍榴筒,齊誌宇根據後世那些介紹吳運鐸事跡的材料,將裏麵有關槍榴筒的文字資料抄下來給了蔡其恕。雖然那些文字資料不夠詳細,所幸槍榴筒構造簡單,具有豐富機械加工經驗的劉海洋隻是看了個大概,就研製出了槍榴筒和與外形酷似迫擊炮彈的槍榴彈。而這種槍榴彈雖然外形酷似迫擊炮彈,實際上槍榴彈前端卻沒有引信,而它的引信是采用63式手榴彈那種鉛拉火管與****直接卡和的方式作為發火機構,所以這種槍榴彈本質上是一種手榴彈。其實,兵工廠完全具備生產迫擊炮彈的能力,但考慮到成本因素,便效仿手榴彈的原理設計了槍榴彈,這樣便可以進行大量的生產,裝備部隊。
槍榴筒和槍榴彈試製成功後,馬上投入了生產。劉東升的鑄造廠為潘羽聖生產手推剪剪柄的工作已經停下來了,因為劉東升接到了兵工廠的大量訂單,正在日以繼夜地為廣南八屬軍鑄造槍榴彈的彈殼。那些槍榴彈的彈殼外形酷似迫擊炮彈,但體積卻同木柄手榴彈差不多。劉東升的鑄造廠日以繼夜地為八屬軍鑄造槍榴彈彈體的時候,石碌工業基地的兵工廠此時正在生產槍榴筒。
廖耀湘的四師進入廣西後,並沒有按部就班地逐點用兵,而是繞過博白、鬱林,大軍長途奔襲,突然出現在鬱林西北麵的興業縣城。興業縣城隻有一個兩百多人的保安團,不戰而降,四師占領了興業縣城,掐斷了鬱林守軍與南寧的聯係。廖耀湘隨後修書一封派人去鬱林勸降,鬱林守軍是林俊廷第二旅第三團,團長趙奎倒很幹脆,見了廖耀湘寫給他的勸降信,一點都沒猶豫就歸順了八屬軍。林俊廷兵力隻有兩個旅,將近一萬人,分別部署在南寧、龍州、橫縣、鬱林,獲悉鬱林守軍不戰而降,急忙將橫縣、龍州守軍撤回南寧,試圖集中兵力死守南寧,林俊廷的軍隊前腳剛離開橫縣,廖耀湘就率四師開進了橫縣。為協助四師攻取南寧,齊誌宇將炮兵****往橫縣。廖耀湘在占領的五座縣城開展了打擊兩館一院行動,用繳獲的錢款購買糧食,傅作義率領炮兵團來到橫縣,四師與炮兵團在橫縣進行了為期十天的步炮協同戰術訓練,部隊完全掌握了這種戰術,才向南寧開進。
1924年2月5日,傅作義集中兩門150毫米榴彈炮,六十門迫擊炮開始炮火準備,上午九時,隨著傅作義一聲令下,鋪天蓋地的炮彈向南寧城外林部第一旅的防禦陣地砸過去。第一旅的陣地頓時籠罩在炮火硝煙中。南寧城內林俊廷的指揮部裏,林俊廷聽著城外轟隆隆的炮聲,坐立不安。此時炮兵團已開始進行炮火延伸,一枚150榴彈炮發射的炮彈落在指揮部附近,強烈的爆炸在指揮部內引起一陣騷動。
“八屬軍哪弄來這麽多炮?聽動靜怕不是有數十門呢!”林俊廷望著二旅旅長雷培元道。
“據說齊誌宇在瓊崖建了兵工廠,應該是八屬軍的兵工廠造的。”雷培元道。
“姓齊的胃口也太大了,剛占了廣南八屬就盯上了廣西……”林俊廷憤憤然道。
林俊廷一句話未說完,轟轟,先後幾枚炮彈落在院子裏,強烈的爆炸使人覺得像是發生了地震,屋內棚頂灰土紛紛落下,電燈劇烈搖晃起來。
兩年前林俊廷被舊桂係餘部推為廣西自治軍總司令,其部下都尊稱他為總司令。
“總司令,這裏不安全,趕快去城西躲避炮火吧。”雷培元道。
林俊廷點點頭,“也隻能如此了。”
城外第四師三個團戰士在炮火的掩護下,端著刺刀衝進了林部第一旅的陣地。傅作義采取的是集中炮火猛轟一點的戰術,對第一旅防禦陣地的中間部位猛烈轟擊了三分鍾,炮兵團炮擊一開始,一團就以連為單位就向林部一旅防禦陣地中間部位發起了波浪攻擊。猛烈的炮火將敵軍陣地炸得麵目全非,僥幸活命的敵軍士兵雙手捂著耳朵趴在戰壕裏躲避炮火,沒有人敢於冒著被彈片命中的危險,阻擊一團的衝鋒。在一團的兩旁兩外兩個團佯攻敵軍陣地兩翼,吸引敵軍火力。一團的三個連縱向間隔五十米,成散兵隊列向敵軍陣地撲過去。當最前頭的一連接近敵軍陣地時,炮兵團的炮火開始向城中延伸。戰壕裏的敵軍士兵終於鬆了一口氣,紛紛從廢墟裏爬出來,抓起槍械向一連戰士射擊。但敵軍機槍在炮火中多半被炸毀,敵軍靠步槍是無法阻止潮水般的攻擊的。一連戰士冒著敵軍射來的子彈衝過去,不斷有人被敵軍的子彈射倒,但更多的人卻在毫不畏懼地奔跑。當一連距離敵陣地不到五十米時,縮在殘破不堪的戰壕裏的敵軍士兵意誌崩潰了,紛紛扔下武器跳出戰壕向數百米外的城牆跑過去。一團占領了中心位置的陣地,開始向兩翼擴展。林部的戰鬥力在廣西軍閥中是最弱的,從這場陣地爭奪戰中就能窺見一斑。從發起進攻到擊潰敵軍占領陣地,或許敵軍被密集的炮火打蒙了,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一團隻損失了不到兩百人就奪取了南寧外圍陣地。
石碌工業基地的住宅區正在建設中,暫時還沒有像樣的住宅安置這些專家,不過海口找一處適合安置這些德國專家的別墅區並不難,齊誌宇將德國專家集中安置在鄧本殷以及鄧部將領的豪宅裏,又給德國專家派去了德語翻譯,將德國專家組劃歸兵工部管理,梅金虎從自己的警衛部隊中抽出一個連擔任德國專家組成員的保衛任務。
劉鴻生從德國帶回來一套子彈生產線、一套步槍生產線,另外還有生產迫擊炮和小口徑火炮的機器設備。這些設備都是劉鴻生掏的腰包,為了補償劉鴻生,齊誌宇將昌江縣的石灰石礦的開采權送給劉鴻生,讓其在石碌工業基地籌建水泥廠,並許諾水泥廠十年免稅,而且未來十年內瓊崖工程建設所需水泥都從劉鴻生的水泥廠采購,除此以外齊誌宇還送給劉鴻生一套生產高標號水泥的技術資料。
潘羽聖利用齊誌宇給他的那筆資金在海口先後開了剪刀廠和鍛造廠,剪刀廠已經生產出了手推剪。手推剪作為一種理發工具,此前一直是外國人的專利,中國無法生產手推剪,潘羽聖數月前得到齊誌宇的資助和鼓勵,經過兩個月的鑽研,終於生產出了質量絲毫也不比外國同類產品差的手推剪,從而開啟了中國近代理發工具生產史。那家鑄造廠是潘羽聖的朋友劉東升開辦的廠子,沒有這家鑄造廠的配合,潘羽聖隻能生產手推剪的刀片和一些小部件,而推柄卻無法生產。雖然潘羽聖苦口相求,劉東升起初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卻並不打算將廠子從廣州搬遷到海口。不過當潘羽聖來到海口,打聽到那個資助自己的先生竟然是瓊崖國民革命軍的軍長齊誌宇後,潘羽聖大喜過望,立即將這個信息轉告了劉東升,沒有哪個商人不希望自己找到一個堅實可靠的靠山的,劉東升也不例外。劉東升為了能夠得到齊誌宇這株大樹的蔭庇,毫不猶豫地將鑄造廠遷到了瓊崖海口。
這天石碌兵工廠一處武器試驗場內,兵工廠工程師劉海洋將一個圓鋼筒套在一支漢陽造的槍管上,隨後在槍膛裏壓上一發去掉彈頭的子彈,接著將步槍固定在一株樹上,扳機處係一根繩子,最後在那個圓鋼筒裏放入一枚木柄手榴彈大小的槍榴彈。兵工廠廠長蔡其恕站在劉海洋身後,喊了一聲:“射擊。”劉海洋猛地一拉繩子,隨著一聲沉悶的響聲,槍榴彈從向空中揚起與水平方向成四十五度角的圓鋼筒中飛了出去,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在遠處轟的一聲爆炸了。眾人向槍榴彈爆炸的地方跑過去,到了跟前,隻見那枚槍榴彈居然在地麵炸出一個很大、很深的彈坑。蔡其恕數了數地麵標示距離的石灰線,激動地對兵工廠員工呼喊道:“560米,這個槍榴彈飛了560米,我們成功了。”
這種剛剛試驗成功的武器是兵工廠一個月前投入研製的槍榴筒。其依據的資料就是後世吳運鐸研製的槍榴筒,齊誌宇根據後世那些介紹吳運鐸事跡的材料,將裏麵有關槍榴筒的文字資料抄下來給了蔡其恕。雖然那些文字資料不夠詳細,所幸槍榴筒構造簡單,具有豐富機械加工經驗的劉海洋隻是看了個大概,就研製出了槍榴筒和與外形酷似迫擊炮彈的槍榴彈。而這種槍榴彈雖然外形酷似迫擊炮彈,實際上槍榴彈前端卻沒有引信,而它的引信是采用63式手榴彈那種鉛拉火管與****直接卡和的方式作為發火機構,所以這種槍榴彈本質上是一種手榴彈。其實,兵工廠完全具備生產迫擊炮彈的能力,但考慮到成本因素,便效仿手榴彈的原理設計了槍榴彈,這樣便可以進行大量的生產,裝備部隊。
槍榴筒和槍榴彈試製成功後,馬上投入了生產。劉東升的鑄造廠為潘羽聖生產手推剪剪柄的工作已經停下來了,因為劉東升接到了兵工廠的大量訂單,正在日以繼夜地為廣南八屬軍鑄造槍榴彈的彈殼。那些槍榴彈的彈殼外形酷似迫擊炮彈,但體積卻同木柄手榴彈差不多。劉東升的鑄造廠日以繼夜地為八屬軍鑄造槍榴彈彈體的時候,石碌工業基地的兵工廠此時正在生產槍榴筒。
廖耀湘的四師進入廣西後,並沒有按部就班地逐點用兵,而是繞過博白、鬱林,大軍長途奔襲,突然出現在鬱林西北麵的興業縣城。興業縣城隻有一個兩百多人的保安團,不戰而降,四師占領了興業縣城,掐斷了鬱林守軍與南寧的聯係。廖耀湘隨後修書一封派人去鬱林勸降,鬱林守軍是林俊廷第二旅第三團,團長趙奎倒很幹脆,見了廖耀湘寫給他的勸降信,一點都沒猶豫就歸順了八屬軍。林俊廷兵力隻有兩個旅,將近一萬人,分別部署在南寧、龍州、橫縣、鬱林,獲悉鬱林守軍不戰而降,急忙將橫縣、龍州守軍撤回南寧,試圖集中兵力死守南寧,林俊廷的軍隊前腳剛離開橫縣,廖耀湘就率四師開進了橫縣。為協助四師攻取南寧,齊誌宇將炮兵****往橫縣。廖耀湘在占領的五座縣城開展了打擊兩館一院行動,用繳獲的錢款購買糧食,傅作義率領炮兵團來到橫縣,四師與炮兵團在橫縣進行了為期十天的步炮協同戰術訓練,部隊完全掌握了這種戰術,才向南寧開進。
1924年2月5日,傅作義集中兩門150毫米榴彈炮,六十門迫擊炮開始炮火準備,上午九時,隨著傅作義一聲令下,鋪天蓋地的炮彈向南寧城外林部第一旅的防禦陣地砸過去。第一旅的陣地頓時籠罩在炮火硝煙中。南寧城內林俊廷的指揮部裏,林俊廷聽著城外轟隆隆的炮聲,坐立不安。此時炮兵團已開始進行炮火延伸,一枚150榴彈炮發射的炮彈落在指揮部附近,強烈的爆炸在指揮部內引起一陣騷動。
“八屬軍哪弄來這麽多炮?聽動靜怕不是有數十門呢!”林俊廷望著二旅旅長雷培元道。
“據說齊誌宇在瓊崖建了兵工廠,應該是八屬軍的兵工廠造的。”雷培元道。
“姓齊的胃口也太大了,剛占了廣南八屬就盯上了廣西……”林俊廷憤憤然道。
林俊廷一句話未說完,轟轟,先後幾枚炮彈落在院子裏,強烈的爆炸使人覺得像是發生了地震,屋內棚頂灰土紛紛落下,電燈劇烈搖晃起來。
兩年前林俊廷被舊桂係餘部推為廣西自治軍總司令,其部下都尊稱他為總司令。
“總司令,這裏不安全,趕快去城西躲避炮火吧。”雷培元道。
林俊廷點點頭,“也隻能如此了。”
城外第四師三個團戰士在炮火的掩護下,端著刺刀衝進了林部第一旅的陣地。傅作義采取的是集中炮火猛轟一點的戰術,對第一旅防禦陣地的中間部位猛烈轟擊了三分鍾,炮兵團炮擊一開始,一團就以連為單位就向林部一旅防禦陣地中間部位發起了波浪攻擊。猛烈的炮火將敵軍陣地炸得麵目全非,僥幸活命的敵軍士兵雙手捂著耳朵趴在戰壕裏躲避炮火,沒有人敢於冒著被彈片命中的危險,阻擊一團的衝鋒。在一團的兩旁兩外兩個團佯攻敵軍陣地兩翼,吸引敵軍火力。一團的三個連縱向間隔五十米,成散兵隊列向敵軍陣地撲過去。當最前頭的一連接近敵軍陣地時,炮兵團的炮火開始向城中延伸。戰壕裏的敵軍士兵終於鬆了一口氣,紛紛從廢墟裏爬出來,抓起槍械向一連戰士射擊。但敵軍機槍在炮火中多半被炸毀,敵軍靠步槍是無法阻止潮水般的攻擊的。一連戰士冒著敵軍射來的子彈衝過去,不斷有人被敵軍的子彈射倒,但更多的人卻在毫不畏懼地奔跑。當一連距離敵陣地不到五十米時,縮在殘破不堪的戰壕裏的敵軍士兵意誌崩潰了,紛紛扔下武器跳出戰壕向數百米外的城牆跑過去。一團占領了中心位置的陣地,開始向兩翼擴展。林部的戰鬥力在廣西軍閥中是最弱的,從這場陣地爭奪戰中就能窺見一斑。從發起進攻到擊潰敵軍占領陣地,或許敵軍被密集的炮火打蒙了,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一團隻損失了不到兩百人就奪取了南寧外圍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