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揚率軍北上之後,在萬家嶺南紮營。這裏離著北麵的湓城有八十裏,南距豫章城一百六十裏,不高的一道山嶺,徹底將九江平原和豫章平原割裂開來。


    黃維揚雖然選擇了戰,卻沒有急匆匆地追上去和梁軍硬碰硬。畢竟梁軍初戰獲捷,銳氣正盛,且坐擁堅城,憑險據守,處於優勢。


    對於隋軍來說,這一戰進攻不如防守,至少也要和梁軍打野戰,畢竟騎兵才是隋軍最大的優勢。


    但這個意圖並不那麽容易實現。


    張繡屯駐湓城,擺明了是坐看林士弘和隋軍死磕,坐收漁翁之利。這個時候,看不到好處,他怎麽可能會掉頭南下。


    眾人苦思,並無計策。


    黃維揚坐在營中,便詢問淩敬這張繡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他覺得要想尋找到破敵的良機,非得從張繡這個人的性格方麵發掘。


    對於隋軍來說,對蕭梁是不怎麽了解,包括對蕭梁的一眾將領。


    蕭梁能發展這麽迅速,主要靠著祖宗的餘蔭,頃刻之間,便占據荊襄數十郡,真可謂荊地百姓贏糧景從。


    但相對的,蕭梁並沒有打過多少硬戰,也沒有幾個名聲在外的將領。


    淩敬負責情報工作,對蕭梁內部情況了解的更為透徹一些,這時他想了想說道:“說起偽梁諸將,地位最高的是大司馬偽晉王董景珍,但軍事能力最強的則是大將軍偽齊王張繡。


    當前偽梁內部,軍事上以董景珍的巴陵派為主,政治上則是控製在荊襄世家手中。


    當初董景珍的巴陵派擁立蕭銑為帝,包括董景珍、雷世猛、鄭文秀、許玄徹、萬瓚、張繡皆封王。但前五人都是巴陵人,而張繡則是沔陽人。因此張繡雖為巴陵派重將,但並不屬於核心人物。


    本來以張繡的實力地位,在巴陵派內部是沒資格封王,但蕭銑稱帝後,為了製衡董景珍,大力提拔張繡,任命其為大將軍,以製衡董景珍。


    而張繡也投桃報李,徹底倒向了蕭銑,與董景珍分庭抗禮。


    張繡之前一直負責經略南方,其能力的確出眾。他屢次征討,長江以南之地,盡為此人所得,甚至嶺南之地,一些大酋也畏於其威,紛紛遣使者向蕭銑請降,可以說蕭銑一多半的地盤都是他打下的。


    董景珍被張繡架空,空有一個大司馬的名號,兵權都落到張繡手中。後來他一氣之下,便前往長沙,至此張繡的權勢更盛。”


    黃維揚聽到這,更皺眉頭了。


    雖然張繡名聲不顯,但很顯然他在江南也算個不大不小的名將。能以小壓大,逼得上司出外避讓,沒有點能力是做不到的。


    “那張繡這個人呢?”


    “恃勳驕慢,專恣跋扈!”


    聽得這個評價,黃維揚一愣。大抵名將雖然性格各異,但一個人若是太專恣驕縱,怕是很難成為名將。


    淩敬接著說道:“這是蕭梁內部對張繡的評價,倒是有些過了,張繡也沒那麽專橫,不過此人倒是無比驕傲、自負,目無餘子,頗有些‘天老大他老二’的架勢。平日裏與同僚關係不睦,對於一些看不上的蕭氏宗室都不假以辭色,因此在偽梁內部,風評不高。不過張繡也知道自己的風評,並不在乎,依舊是我行我素。”…


    黃維揚眼看一亮,不怕你有能力,就怕你沒缺點。


    “他怕是連蕭銑都看不上吧!”


    淩敬聽了也笑道:“還真有可能,不過因為他的性格,軍中諸將多對其不滿。張繡雖然是大將軍,但蘇胡兒、文士弘是蕭銑的人,周法明自成一體,楚王鄭文秀、燕王許玄徹為軍中副帥,向來不服張繡,恥於其下。”


    黃維揚突然說道:“既然如此,張繡坐鎮湓城,靜待我軍與林士弘激戰,怕是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畢竟我軍若是攻破豫章城,蕭銑怕是也要雞飛蛋打,張繡這個始作俑者,能好受了?”


    “台相明鑒!”


    黃維揚想了想說道:“咱們走兩條路,蕭銑和張繡這裏雙管齊下。一邊利用蕭銑逼張繡出兵,一麵在張繡這裏鼓動張繡出兵。”


    “可是糧食恐不夠用!”


    隋軍糧食能支撐不過一個月,若就這麽等下去,很可能張繡沒出兵,黃維揚這裏的糧食就要耗盡了。


    “那就想方設法地從吳越轉運。”


    淩敬一驚,從吳越運糧到豫章,相隔千裏,不走水路,怕是要運一石吃三石了。


    一瞬間淩敬便感受到黃維揚此戰的決心。


    這場勝利,黃維揚誌在必得,誰都不能阻攔。


    雖然定計兩麵出擊,但具體實施起來,還是有些困難。


    主要便是派誰去做?


    黃明遠勢力在蕭梁內部的影響力和人力相對要差不少。


    這時投降黃維揚的王戎毛遂自薦,請求假扮林楚使者,前往湓城和江陵,勸說張繡和蕭銑出兵。


    自王戎投降之後,黃維揚一直將其帶在身邊,以谘江西軍政事。


    王戎雖然算林楚內部的元老級人物,但既然投降,便也盡


    ^0^一秒記住【】


    心為大隋做事。王戎很清楚,自己這個身份的人在大隋內部一抓一大把,不趁著這個機會,立功受賞,等江西戰後,自己徹底失去作用,怕是就沒人會記得自己了。


    自己最好的結果不過是被隨意丟到哪個地方,做個六七品的小官,一直到死。


    王戎體會到權利的快樂,如何願意是這個結局。


    所以瞅準機會,王戎能不上趕著往前湊,哪怕是很容易掉腦袋的事情。


    這些日子,黃維揚對於王戎的觀感並不錯,在他看來,這是一個聰明同時識時務、知進退的人。


    不過茲事體大,王戎的忠誠難以評測,一旦他到了梁軍那裏,將隋軍的情況悉數告知,則這一仗怕是更難打了。


    因為無論是淩敬還是其他人,都不讚成派王戎去。


    倒是黃維揚還有些猶豫。


    王戎於是請見黃維揚,自言“請為江西百姓求一份安穩”,得黃維揚嘉許,於是被派往蕭梁。


    黃維揚並不怕王戎背反,實在不行,他就掉頭返回豫章城下,攻破林士弘,憑險據守,亦不吃虧。


    隻是梁軍屯兵湓城,如懸在頭上的一把刀,再想擊破,就不那麽容易。


    親,本章已完,祝您閱讀愉快!^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安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鳴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鳴奇並收藏天下安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