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遠讓雄闊海抱著一摞書進來,放到了眾人的麵前。
單看到這些線裝書,就讓榮毗等人吃驚。現在的書籍都是論卷的,哪有一頁一頁釘在一起的。
榮毗翻著這些書,不得不說黃明遠真是想了一個好辦法,這樣把書釘起來,真是方便啊。
接著翻開內容,所有的書都是《論語》,不過榮毗看了幾本,越來越吃驚,轉過臉來正好對上黃明遠泛著笑容的臉。
榮毗還從未如此失神過,有些結結巴巴地問道:“這······這······這些書······”
“榮公是想問,這些書怎麽一模一樣,連字的位置、大小都沒有變化?”
“對。”
黃明遠乃說道:“這些書都是一個人的筆跡,但並不是寫的,而是印的。”
“印的?”
“榮公見沒見過拓碑文的。”
榮毗點點頭。
黃明遠說道:“一個道理。”
說著,黃明遠讓人拿來一塊已經刻好的雕版,然後讓人用白紙給榮毗等人展示雕版印刷術。看著一張張潔白的紙在工匠的手中拓滿文字,一張又一張,榮毗就像托著聖物一般將他們托起,滿眼裏都是虔誠之狀。
“天降祥瑞,傳聖人大道啊。”
黃明遠知道印刷術對現在人的衝擊,他可能直接改變了文化的傳播模式。
從這一刻開始,統一的製式圖書出現。
榮毗摸著雕版,顧不得雕版上的油墨弄得滿手都是,不斷地嘖嘖稱奇。
“真乃神物。”
榮毗指著雕版上一個小方塊問道:“為什麽此物嵌入板中。”
黃明遠解釋道:“一塊大板,動輒刻印上千字,很容易因為各種原因出現錯誤。通常情況下,出現一處錯誤,這塊板子便要廢了,之前的功夫也白費了,殊為可惜。我讓人將有錯的文字鑿出,嵌入正確的文字,這樣便能節省板子,不懼失誤了。”
<a href="http://m.cxzww.com" id="wzsy">cxzww.com</a>
榮毗點點頭,讚歎道:“使君果然慧心獨具。”
黃明遠本來想一步到位,直接發明活字印刷術,但後來發現,其實在中國古代活字印刷術並不如雕版印刷術普及,雕版印刷術以其方便、快捷、適合大規模使用而一直是最重要的印刷方式。
其實雕版印刷早就被黃明遠發明了,隻是擔心這種先進的文化傳播方式會被人覬覦,所以一直不敢拿出來。
雕版印刷術自漢朝時期出現雛形後,唐朝開始改進並廣泛推廣,至五代時期逐步繁榮起來,這才有了宋朝的文化盛世。
雕版印刷術可以說直接衝擊了世家大族對文化的壟斷,使得文化傳播更為方便快捷,從長遠來看,對整個社會來說無比增益,但對於很多世家大族來說,可以說是眼中釘、肉中刺。
雕版印刷術雖然在唐朝得到推廣,不過是印一些曆書、佛經之類的東西。直到五代時期,馮道見各種各樣印刷書籍都有,單單沒有儒家經典,這才建議天子印刷儒家經典,曆時四朝二十二年完成這次印刷工作。
唐朝不印刷儒家經典,若是沒有世家大族的阻撓,那是不可能的。
現在世家大族的力量更是強大,黃明遠可不敢直接和對方角力,這可是衝擊他們的文化命脈。
“榮公覺得我若是開動印刷,能否滿足整個豐州百姓的使用,不需要印刷什麽經典,隻需印一本識字書,便可以滿足百姓識字的需求。”
榮毗點點頭,讚同地問道:“畢竟印刷一本書還是費時費力的,想大規模普及,這書選的便很重要,使君可是有目標了?”
“榮公覺得《千字文》如何?”
《千字文》是梁武帝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一千個不重複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
“《千字文》涵蓋了大多數需要使用的文字,讀起來合轍押韻,朗朗上口,的確是最佳選擇啊。”
榮毗也不得不讚歎黃明遠想得真是細致周到。
“此等祥瑞,若是普及開來,必能裨益天下之人,使君有沒有想過將其獻於陛下,使天下人能享其利。”
黃明遠聽了滿臉苦笑,他早知道榮毗這個老頭會提這個建議。
“榮公,你覺得以黃明遠一人之力,能否和天下世家相抗衡。非黃明遠藏私,實在是黃明遠不想落得舉世皆敵的下場。”
榮毗聽了有些凝神,他雖然耿直,但在地方為官多年,如何不明白黃明遠的意思。
本來文化的解釋權和傳播途徑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裏,黃明遠這橫插一腳,注定會導致整個文化階層的大洗牌,這些世家大族如何願意。
世家大族能夠和皇室共天下,靠得就是對知識的壟斷,哪怕雕版印刷術再是裨益天下,那些世家大族對付不了天子,也一定會對黃明遠下手。
榮毗也知道不能強迫黃明遠。
而黃明遠正是熟知榮毗的人品,這才敢公示於榮毗的。
“唉,難為使君了。”
榮毗雖然知道黃明遠很為難,但是眼看這種對天下大益的東西不能傳播開來,還是有些沉鬱。
“榮公切莫擔心,萬事都是從有到無的,雕版印刷強於人工書寫,成為潮流是必然之事,我們先在豐州進行普及,將來必然可以傳揚四海。”
榮毗很相信黃明遠的話,說道:“使君心懷萬民,此物必青史留名。”
榮毗又拿起一本書,摸著潔白如雪的紙,不舍得放手。
“使君,整個豐州要印刷書籍至少要幾萬本吧,這紙張可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榮公且放心,明遠自有辦法。”
榮毗也知道黃明遠能量巨大,也不再細問,有書有紙,榮毗覺得真要好好地考慮一下黃明遠的提議了。
黃明遠不僅發明印刷術,自然也改進了造紙術。
雖然紙自西漢時期就被發明,但數百年來,因其製作費事,價格一直比較昂貴。此時雖說已經不如兩漢時這麽稀有,但尋常百姓仍是用不起的。
黃明遠利用竹子為原料製成竹紙,並發明了在造紙過程中加礬、加膠、塗粉、灑金、染色等加工技術,生產出來的紙張質量越來越高,品種越來越多。
黃明遠通過流水線生產,達到原始工業化產紙的層度,使造紙的成本大大降低。
單看到這些線裝書,就讓榮毗等人吃驚。現在的書籍都是論卷的,哪有一頁一頁釘在一起的。
榮毗翻著這些書,不得不說黃明遠真是想了一個好辦法,這樣把書釘起來,真是方便啊。
接著翻開內容,所有的書都是《論語》,不過榮毗看了幾本,越來越吃驚,轉過臉來正好對上黃明遠泛著笑容的臉。
榮毗還從未如此失神過,有些結結巴巴地問道:“這······這······這些書······”
“榮公是想問,這些書怎麽一模一樣,連字的位置、大小都沒有變化?”
“對。”
黃明遠乃說道:“這些書都是一個人的筆跡,但並不是寫的,而是印的。”
“印的?”
“榮公見沒見過拓碑文的。”
榮毗點點頭。
黃明遠說道:“一個道理。”
說著,黃明遠讓人拿來一塊已經刻好的雕版,然後讓人用白紙給榮毗等人展示雕版印刷術。看著一張張潔白的紙在工匠的手中拓滿文字,一張又一張,榮毗就像托著聖物一般將他們托起,滿眼裏都是虔誠之狀。
“天降祥瑞,傳聖人大道啊。”
黃明遠知道印刷術對現在人的衝擊,他可能直接改變了文化的傳播模式。
從這一刻開始,統一的製式圖書出現。
榮毗摸著雕版,顧不得雕版上的油墨弄得滿手都是,不斷地嘖嘖稱奇。
“真乃神物。”
榮毗指著雕版上一個小方塊問道:“為什麽此物嵌入板中。”
黃明遠解釋道:“一塊大板,動輒刻印上千字,很容易因為各種原因出現錯誤。通常情況下,出現一處錯誤,這塊板子便要廢了,之前的功夫也白費了,殊為可惜。我讓人將有錯的文字鑿出,嵌入正確的文字,這樣便能節省板子,不懼失誤了。”
<a href="http://m.cxzww.com" id="wzsy">cxzww.com</a>
榮毗點點頭,讚歎道:“使君果然慧心獨具。”
黃明遠本來想一步到位,直接發明活字印刷術,但後來發現,其實在中國古代活字印刷術並不如雕版印刷術普及,雕版印刷術以其方便、快捷、適合大規模使用而一直是最重要的印刷方式。
其實雕版印刷早就被黃明遠發明了,隻是擔心這種先進的文化傳播方式會被人覬覦,所以一直不敢拿出來。
雕版印刷術自漢朝時期出現雛形後,唐朝開始改進並廣泛推廣,至五代時期逐步繁榮起來,這才有了宋朝的文化盛世。
雕版印刷術可以說直接衝擊了世家大族對文化的壟斷,使得文化傳播更為方便快捷,從長遠來看,對整個社會來說無比增益,但對於很多世家大族來說,可以說是眼中釘、肉中刺。
雕版印刷術雖然在唐朝得到推廣,不過是印一些曆書、佛經之類的東西。直到五代時期,馮道見各種各樣印刷書籍都有,單單沒有儒家經典,這才建議天子印刷儒家經典,曆時四朝二十二年完成這次印刷工作。
唐朝不印刷儒家經典,若是沒有世家大族的阻撓,那是不可能的。
現在世家大族的力量更是強大,黃明遠可不敢直接和對方角力,這可是衝擊他們的文化命脈。
“榮公覺得我若是開動印刷,能否滿足整個豐州百姓的使用,不需要印刷什麽經典,隻需印一本識字書,便可以滿足百姓識字的需求。”
榮毗點點頭,讚同地問道:“畢竟印刷一本書還是費時費力的,想大規模普及,這書選的便很重要,使君可是有目標了?”
“榮公覺得《千字文》如何?”
《千字文》是梁武帝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一千個不重複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
“《千字文》涵蓋了大多數需要使用的文字,讀起來合轍押韻,朗朗上口,的確是最佳選擇啊。”
榮毗也不得不讚歎黃明遠想得真是細致周到。
“此等祥瑞,若是普及開來,必能裨益天下之人,使君有沒有想過將其獻於陛下,使天下人能享其利。”
黃明遠聽了滿臉苦笑,他早知道榮毗這個老頭會提這個建議。
“榮公,你覺得以黃明遠一人之力,能否和天下世家相抗衡。非黃明遠藏私,實在是黃明遠不想落得舉世皆敵的下場。”
榮毗聽了有些凝神,他雖然耿直,但在地方為官多年,如何不明白黃明遠的意思。
本來文化的解釋權和傳播途徑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裏,黃明遠這橫插一腳,注定會導致整個文化階層的大洗牌,這些世家大族如何願意。
世家大族能夠和皇室共天下,靠得就是對知識的壟斷,哪怕雕版印刷術再是裨益天下,那些世家大族對付不了天子,也一定會對黃明遠下手。
榮毗也知道不能強迫黃明遠。
而黃明遠正是熟知榮毗的人品,這才敢公示於榮毗的。
“唉,難為使君了。”
榮毗雖然知道黃明遠很為難,但是眼看這種對天下大益的東西不能傳播開來,還是有些沉鬱。
“榮公切莫擔心,萬事都是從有到無的,雕版印刷強於人工書寫,成為潮流是必然之事,我們先在豐州進行普及,將來必然可以傳揚四海。”
榮毗很相信黃明遠的話,說道:“使君心懷萬民,此物必青史留名。”
榮毗又拿起一本書,摸著潔白如雪的紙,不舍得放手。
“使君,整個豐州要印刷書籍至少要幾萬本吧,這紙張可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榮公且放心,明遠自有辦法。”
榮毗也知道黃明遠能量巨大,也不再細問,有書有紙,榮毗覺得真要好好地考慮一下黃明遠的提議了。
黃明遠不僅發明印刷術,自然也改進了造紙術。
雖然紙自西漢時期就被發明,但數百年來,因其製作費事,價格一直比較昂貴。此時雖說已經不如兩漢時這麽稀有,但尋常百姓仍是用不起的。
黃明遠利用竹子為原料製成竹紙,並發明了在造紙過程中加礬、加膠、塗粉、灑金、染色等加工技術,生產出來的紙張質量越來越高,品種越來越多。
黃明遠通過流水線生產,達到原始工業化產紙的層度,使造紙的成本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