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逼迫守軍”
羅馬全麵戰爭之帝國崛起 作者:追風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個判例造出另一個判例,它們迅速累聚,進而變成法律。
——盧修斯·朱尼厄斯·布魯特斯(羅馬共和國第一任執政官)
就在盧魁斯率軍進攻港口的同時,港口外的漢尼拔艦隊也是察覺到了港口上的激烈戰鬥;但是,這些漂泊在海上的戰艦可沒有本事下來幫助港口守軍作戰。再者說了,戰艦上的戰鬥人員都是武器裝備相對比較簡陋的,他們就算是下船增援港口,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是極其有限的。
這一方麵,奧古斯都家族可就比當今世界的任何其他勢力要強悍的多了;奧古斯都家族的海軍戰艦上的作戰人員,那訓練程度和武器裝備可就是完全不遜色於軍團將士的存在。奧古斯都家族之所以能夠做到這樣,還是要歸功於奧斯卡本人的海軍思想。
在這樣的一個大時代中,海軍的存在永遠都是為了輔助陸軍而有價值的;任何兩個國度之間的戰爭,最終都是要靠陸軍來解決的,而不是所謂的海軍。有鑒於此,各國各勢力,對海軍的投入自然就少了;能夠大規模為海軍打造戰艦的勢力都不多,更何況花費人力物力財力去發展海軍呢。
但是,這樣的思想卻並不是奧斯卡的想法;奧斯卡身為一個現代人,勉強還算是半個軍迷,他對於海軍的價值可是有著更為深刻的了解。且不說在那個世界的人類史上,曾經出現了數百年的海權時代,也誕生了數個縱橫世界的日不落帝國;就連現代,海軍也是完全不弱於陸軍的存在!
在由美軍主導的伊拉克戰爭中,僅僅一個月的時間,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就將擁有百萬雄獅的伊拉克擊潰;在這其中,三軍協同作戰是主要旋律,但卻不可否認海軍發揮的巨大作用。最簡單的一點來說,如果美軍沒有那麽強大的海軍,又怎麽可能短時間內將那麽多軍隊運往伊拉克呢?
或許,這個時代的海軍比起那個時代的海軍,完全就是兩個概念,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是天差地別;但是,這個時代的海軍以及羅馬各個勢力的分布,就注定了其海軍存在的價值遠比表麵上看起來更為重要。
從羅馬所在的亞平寧半島,到高盧大地;雖然有陸上道路,但最快捷的道路卻是海路。從北非大地,到伊比利亞半島,其唯一能夠通行的便隻有海路;還有東方大地,不列顛等等諸多勢力,彼此之間最快捷的聯係絕對是海路,而非陸路。
所以,海軍對於任何一個勢力的價值絕對不是表麵上的那麽簡單,而是有著更為深層次的意義。在奧斯卡看來,一個沒有強大海軍的勢力,其發展潛力是極其有限的;在這樣一個沒有空軍的時代,如果把一個勢力比作一個巨人,那麽海軍和陸軍便就是他的兩隻腿。
無論一個人有多麽強大,他要是隻有一條腿的話,那麽無論如何他也不可能走的多遠;但一個擁有兩條腿的人,無論他此時是否還走的很慢,終有一天他還是會走的很遠很遠,遠到將那個一條腿的巨人遠遠甩在身後!
麵對港口上的激戰,漢尼拔麾下的艦隊選擇了無奈旁觀;實際上,這場突然爆發的戰鬥也沒有持續多久,很快盧魁斯就將港口所有的駐軍都全部絞殺殆盡了。
獲得戰鬥勝利的盧魁斯,立即就命令一個大隊的將士將所有俘虜的守軍全部關押在軍營內;之後,盧魁斯就帶著剩下的將士們全部進入港口,開始尋找港口的防禦武器,以對付港口附近的漢尼拔艦隊戰艦!
事實上,像這樣隨時有可能遭受進攻、戒備森嚴的港口,肯定會預先布置一些可以攻擊登陸戰艦的武器;事實也正是如此,盧魁斯在港口的一角果然找到了十門弩砲!這些弩砲一看就是原先西庇阿家族遺留在上西西裏亞的,沒想到竟然被漢尼拔拿來防守港口。
如果說之前那樣的事情在盧魁斯看來是個悲劇的話,那麽接下來的事情對漢尼拔麾下的艦隊來說就是個更大的悲劇了。盧魁斯在找到那十門弩砲以後,就立即命人將這十門弩砲推到了停泊台附近,開始瞄準那些黑暗中的漢尼拔艦隊戰艦。
想要在黑暗中使用準頭不高的弩砲打擊敵人,這簡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如果這個敵人是簡體龐大、艦上燈火通明的戰艦的話,那可就另當別論了。當第一論齊射打完以後,漢尼拔艦隊的一艘戰艦立刻就遭受到了最少三枚砲彈的打擊!
這樣突如其來的進攻,漢尼拔艦隊也是明白了港口易主的現實;於是,整個漢尼拔艦隊立即就開始掉頭轉向,朝著大西西裏的方向駛去了。看著遠去的漢尼拔艦隊,盧魁斯也沒有再多做什麽,而是就簡單的將大軍分成三批,輪流巡邏港口。
第二天一早,盧魁斯就立即派人乘坐港口小船前往納姆斯艦隊所在的方向;除此以外,盧魁斯也開始準備隨時往墨西拿方向進發了。其麾下所屬的軍隊中,五個大隊的重裝步兵被留下來把守港口,剩下的三個薩莫奈軍團將士則被命令隨時準備出發。
僅僅是過了不到兩個小時,納姆斯的艦隊就緩緩出現在了盧魁斯的眼前;隨即,盧魁斯就開始命令麾下的將士們準備幫助運輸船卸船!很快,輔助軍團的一千騎兵,器械大隊等不易登陸的軍隊都上岸了;大量的糧草物資也是被快速卸下來。
在騎兵大隊和器械大隊登岸以後,盧魁斯也就沒有再繼續停留了;時間緊迫,盧魁斯沒有再多做停留,直接就帶著騎兵大隊和器械大隊以及薩莫奈軍團的三個大隊離開了港口,朝著墨西拿的方向出發了。
從港口到墨西拿,這一路之上都沒有任何城市和軍事要塞存在了,也沒有任何的漢尼拔軍隊存在;盧魁斯率領軍隊便就是一路暢通無阻的迅速行軍了。為了加快器械部隊的行軍速度,盧魁斯甚至還讓騎兵大隊的騎兵們也拖拽著器械,讓每一門弩砲和石弩都有了兩倍的戰馬拖拽。
雖然此舉並不能過多的提高行軍速度,但還是將原本的行軍速度提升了不止一點點;經過這樣的連續十幾日的行軍以後,盧魁斯的軍隊終於也是出現在了墨西拿城外五裏處。此時,正是奧斯卡率軍包圍墨西拿的第三天!
在兩軍成功的會合以後,第一軍團所屬的四十八門弩砲和十二門石弩也是正式回到了奧斯卡的指揮之下;除此以外,在之前的三天時間裏,奧斯卡麾下的將士們也在軍營內打造了四座攻城塔和兩個攻城錐以及大量的雲梯,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了!
盧魁斯率軍前來的動靜並沒有瞞得過墨西拿城內的守軍,畢竟那些高大的石弩是隱瞞不掉的;而且,騎兵的動靜也比步兵大的多,城外的軍隊獲得援軍的事實自然是不可能瞞得過城內的守軍的。
事實上,奧斯卡也沒有打算瞞住城內的守軍;因為從一開始的時候,奧斯卡就沒有想要與城內的守軍死磕。奧斯卡想要的是拿下墨西拿以及整個上西西裏亞,這才是奧古斯都家族的戰略目的;至於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什麽的,那根本就沒有放在奧斯卡眼裏。
整個墨西拿城內的守軍,真正的精銳也不過是四千騎兵而已;除了這四千騎兵以外,剩下的那八千步兵根本就沒有戰鬥力可言。更為關鍵的是,騎兵是防守兵種嗎?這四千騎兵適合接下來的守城作戰嗎?
奧斯卡相信,隻要哈士杜巴不是傻子,在發現己方有這麽多的攻城器械以後,其一定會將自己的四千精銳騎兵撤出墨西拿;用漢尼拔麾下最精銳的長盾騎兵防守城池,這是最愚蠢的將領也不可能做的出來的蠢事!
一旦哈士杜巴率領著這四千長盾騎兵撤出了墨西拿,墨西拿城內剩下的那八千步兵還會是強大的薩莫奈軍團和第一軍團的對手嗎?隻要可以順利的拿下墨西拿,整個上西西裏亞便就是奧古斯都家族的囊中之物了。
為了逼迫哈士杜巴率領騎兵部隊撤回墨西拿,就在盧魁斯率軍抵達的當天下午,奧斯卡就率軍對墨西拿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四十八門弩砲被一字排開,在距離城牆兩百米的地方開始轟擊城牆上的守軍,十二門石弩,也是在弩砲的後方,對準城牆進行齊射!
四十八門弩砲使用的可不全是砲彈,其中還有十二門弩砲使用的是弩箭;這種巨型弩箭隻要射到城牆上,就會將城牆上的守軍死死的釘在城牆上,甚至還會偶爾將數名敵軍貫穿!十二門石弩的威力就更為恐怖了,每一塊大石頭都可以砸的城牆地動山搖,讓人驚懼不已!
麵對這樣的淩厲攻擊,哈士杜巴麾下的騎兵部隊也是遭了殃;總會有一些不長眼的砲彈或者石塊砸進了位於城牆附近的騎兵軍營,直接就導致了軍營內的騎兵出現了比較意外的傷亡。發現自己的騎兵部隊出現傷亡以後,哈士杜巴果斷的率領騎兵從側門離開了墨西拿。
這倒不是說哈士杜巴是什麽貪生怕死之輩,隻是他心裏對這支騎兵看的實在是太重了;這四千人的騎兵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是跟隨漢尼拔南征北戰至今的鐵血之師,也是漢尼拔麾下最精銳、且唯一的騎兵部隊,哈士杜巴身為漢尼拔的愛將,能眼睜睜的看著這支部隊無故受創嗎?(未完待續。)
——盧修斯·朱尼厄斯·布魯特斯(羅馬共和國第一任執政官)
就在盧魁斯率軍進攻港口的同時,港口外的漢尼拔艦隊也是察覺到了港口上的激烈戰鬥;但是,這些漂泊在海上的戰艦可沒有本事下來幫助港口守軍作戰。再者說了,戰艦上的戰鬥人員都是武器裝備相對比較簡陋的,他們就算是下船增援港口,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是極其有限的。
這一方麵,奧古斯都家族可就比當今世界的任何其他勢力要強悍的多了;奧古斯都家族的海軍戰艦上的作戰人員,那訓練程度和武器裝備可就是完全不遜色於軍團將士的存在。奧古斯都家族之所以能夠做到這樣,還是要歸功於奧斯卡本人的海軍思想。
在這樣的一個大時代中,海軍的存在永遠都是為了輔助陸軍而有價值的;任何兩個國度之間的戰爭,最終都是要靠陸軍來解決的,而不是所謂的海軍。有鑒於此,各國各勢力,對海軍的投入自然就少了;能夠大規模為海軍打造戰艦的勢力都不多,更何況花費人力物力財力去發展海軍呢。
但是,這樣的思想卻並不是奧斯卡的想法;奧斯卡身為一個現代人,勉強還算是半個軍迷,他對於海軍的價值可是有著更為深刻的了解。且不說在那個世界的人類史上,曾經出現了數百年的海權時代,也誕生了數個縱橫世界的日不落帝國;就連現代,海軍也是完全不弱於陸軍的存在!
在由美軍主導的伊拉克戰爭中,僅僅一個月的時間,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就將擁有百萬雄獅的伊拉克擊潰;在這其中,三軍協同作戰是主要旋律,但卻不可否認海軍發揮的巨大作用。最簡單的一點來說,如果美軍沒有那麽強大的海軍,又怎麽可能短時間內將那麽多軍隊運往伊拉克呢?
或許,這個時代的海軍比起那個時代的海軍,完全就是兩個概念,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是天差地別;但是,這個時代的海軍以及羅馬各個勢力的分布,就注定了其海軍存在的價值遠比表麵上看起來更為重要。
從羅馬所在的亞平寧半島,到高盧大地;雖然有陸上道路,但最快捷的道路卻是海路。從北非大地,到伊比利亞半島,其唯一能夠通行的便隻有海路;還有東方大地,不列顛等等諸多勢力,彼此之間最快捷的聯係絕對是海路,而非陸路。
所以,海軍對於任何一個勢力的價值絕對不是表麵上的那麽簡單,而是有著更為深層次的意義。在奧斯卡看來,一個沒有強大海軍的勢力,其發展潛力是極其有限的;在這樣一個沒有空軍的時代,如果把一個勢力比作一個巨人,那麽海軍和陸軍便就是他的兩隻腿。
無論一個人有多麽強大,他要是隻有一條腿的話,那麽無論如何他也不可能走的多遠;但一個擁有兩條腿的人,無論他此時是否還走的很慢,終有一天他還是會走的很遠很遠,遠到將那個一條腿的巨人遠遠甩在身後!
麵對港口上的激戰,漢尼拔麾下的艦隊選擇了無奈旁觀;實際上,這場突然爆發的戰鬥也沒有持續多久,很快盧魁斯就將港口所有的駐軍都全部絞殺殆盡了。
獲得戰鬥勝利的盧魁斯,立即就命令一個大隊的將士將所有俘虜的守軍全部關押在軍營內;之後,盧魁斯就帶著剩下的將士們全部進入港口,開始尋找港口的防禦武器,以對付港口附近的漢尼拔艦隊戰艦!
事實上,像這樣隨時有可能遭受進攻、戒備森嚴的港口,肯定會預先布置一些可以攻擊登陸戰艦的武器;事實也正是如此,盧魁斯在港口的一角果然找到了十門弩砲!這些弩砲一看就是原先西庇阿家族遺留在上西西裏亞的,沒想到竟然被漢尼拔拿來防守港口。
如果說之前那樣的事情在盧魁斯看來是個悲劇的話,那麽接下來的事情對漢尼拔麾下的艦隊來說就是個更大的悲劇了。盧魁斯在找到那十門弩砲以後,就立即命人將這十門弩砲推到了停泊台附近,開始瞄準那些黑暗中的漢尼拔艦隊戰艦。
想要在黑暗中使用準頭不高的弩砲打擊敵人,這簡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如果這個敵人是簡體龐大、艦上燈火通明的戰艦的話,那可就另當別論了。當第一論齊射打完以後,漢尼拔艦隊的一艘戰艦立刻就遭受到了最少三枚砲彈的打擊!
這樣突如其來的進攻,漢尼拔艦隊也是明白了港口易主的現實;於是,整個漢尼拔艦隊立即就開始掉頭轉向,朝著大西西裏的方向駛去了。看著遠去的漢尼拔艦隊,盧魁斯也沒有再多做什麽,而是就簡單的將大軍分成三批,輪流巡邏港口。
第二天一早,盧魁斯就立即派人乘坐港口小船前往納姆斯艦隊所在的方向;除此以外,盧魁斯也開始準備隨時往墨西拿方向進發了。其麾下所屬的軍隊中,五個大隊的重裝步兵被留下來把守港口,剩下的三個薩莫奈軍團將士則被命令隨時準備出發。
僅僅是過了不到兩個小時,納姆斯的艦隊就緩緩出現在了盧魁斯的眼前;隨即,盧魁斯就開始命令麾下的將士們準備幫助運輸船卸船!很快,輔助軍團的一千騎兵,器械大隊等不易登陸的軍隊都上岸了;大量的糧草物資也是被快速卸下來。
在騎兵大隊和器械大隊登岸以後,盧魁斯也就沒有再繼續停留了;時間緊迫,盧魁斯沒有再多做停留,直接就帶著騎兵大隊和器械大隊以及薩莫奈軍團的三個大隊離開了港口,朝著墨西拿的方向出發了。
從港口到墨西拿,這一路之上都沒有任何城市和軍事要塞存在了,也沒有任何的漢尼拔軍隊存在;盧魁斯率領軍隊便就是一路暢通無阻的迅速行軍了。為了加快器械部隊的行軍速度,盧魁斯甚至還讓騎兵大隊的騎兵們也拖拽著器械,讓每一門弩砲和石弩都有了兩倍的戰馬拖拽。
雖然此舉並不能過多的提高行軍速度,但還是將原本的行軍速度提升了不止一點點;經過這樣的連續十幾日的行軍以後,盧魁斯的軍隊終於也是出現在了墨西拿城外五裏處。此時,正是奧斯卡率軍包圍墨西拿的第三天!
在兩軍成功的會合以後,第一軍團所屬的四十八門弩砲和十二門石弩也是正式回到了奧斯卡的指揮之下;除此以外,在之前的三天時間裏,奧斯卡麾下的將士們也在軍營內打造了四座攻城塔和兩個攻城錐以及大量的雲梯,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了!
盧魁斯率軍前來的動靜並沒有瞞得過墨西拿城內的守軍,畢竟那些高大的石弩是隱瞞不掉的;而且,騎兵的動靜也比步兵大的多,城外的軍隊獲得援軍的事實自然是不可能瞞得過城內的守軍的。
事實上,奧斯卡也沒有打算瞞住城內的守軍;因為從一開始的時候,奧斯卡就沒有想要與城內的守軍死磕。奧斯卡想要的是拿下墨西拿以及整個上西西裏亞,這才是奧古斯都家族的戰略目的;至於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什麽的,那根本就沒有放在奧斯卡眼裏。
整個墨西拿城內的守軍,真正的精銳也不過是四千騎兵而已;除了這四千騎兵以外,剩下的那八千步兵根本就沒有戰鬥力可言。更為關鍵的是,騎兵是防守兵種嗎?這四千騎兵適合接下來的守城作戰嗎?
奧斯卡相信,隻要哈士杜巴不是傻子,在發現己方有這麽多的攻城器械以後,其一定會將自己的四千精銳騎兵撤出墨西拿;用漢尼拔麾下最精銳的長盾騎兵防守城池,這是最愚蠢的將領也不可能做的出來的蠢事!
一旦哈士杜巴率領著這四千長盾騎兵撤出了墨西拿,墨西拿城內剩下的那八千步兵還會是強大的薩莫奈軍團和第一軍團的對手嗎?隻要可以順利的拿下墨西拿,整個上西西裏亞便就是奧古斯都家族的囊中之物了。
為了逼迫哈士杜巴率領騎兵部隊撤回墨西拿,就在盧魁斯率軍抵達的當天下午,奧斯卡就率軍對墨西拿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四十八門弩砲被一字排開,在距離城牆兩百米的地方開始轟擊城牆上的守軍,十二門石弩,也是在弩砲的後方,對準城牆進行齊射!
四十八門弩砲使用的可不全是砲彈,其中還有十二門弩砲使用的是弩箭;這種巨型弩箭隻要射到城牆上,就會將城牆上的守軍死死的釘在城牆上,甚至還會偶爾將數名敵軍貫穿!十二門石弩的威力就更為恐怖了,每一塊大石頭都可以砸的城牆地動山搖,讓人驚懼不已!
麵對這樣的淩厲攻擊,哈士杜巴麾下的騎兵部隊也是遭了殃;總會有一些不長眼的砲彈或者石塊砸進了位於城牆附近的騎兵軍營,直接就導致了軍營內的騎兵出現了比較意外的傷亡。發現自己的騎兵部隊出現傷亡以後,哈士杜巴果斷的率領騎兵從側門離開了墨西拿。
這倒不是說哈士杜巴是什麽貪生怕死之輩,隻是他心裏對這支騎兵看的實在是太重了;這四千人的騎兵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是跟隨漢尼拔南征北戰至今的鐵血之師,也是漢尼拔麾下最精銳、且唯一的騎兵部隊,哈士杜巴身為漢尼拔的愛將,能眼睜睜的看著這支部隊無故受創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