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驅屍趕人也要做
《菜根譚》曰:“躁性者火熾。”“躁性”即名為嗔,遇物則焚。佛經雲:“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嗔心屬火,能燒自己長期處心積慮的功德林。何謂功德林?人有一念善,便於心地上植一株好樹苗。有許多善念,即有許多好樹苗。這樣積多成林,故名功德林。人心嗔念一起,種種善念,因之消滅,謂火燒功德林。所謂“種樹千日功,火燒當日空”,為人處世不可不戒嗔啊!
《百喻經》記載一嗔怒暴性之人,與別人發生怨恨,整天憂愁不樂。路人問其故。他怒氣凶凶地說:“我無時無刻不想報複,所以愁苦。”
路人說:“有一種咒語,可驅趕屍體殺人,不過有個壞處,如果殺不成,定會來殺你。”
這個人聽了,急著對路人說:“你馬上教我這個咒語,雖然知道能害自己,但我也要報複他。”
這就是為嗔毒所害的躁性之人,嗔恨難息,躁急不安。所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人一嗔怒最容易喪失理智,自殘殘他,為所欲為。《百喻經》上的嗔怒之人,咬牙切齒,處心積慮想報複別人,孰不知結果還沒害到別人,自己反被怒火燃燒,飽受煎熬。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菜根譚》曰:“躁性者火熾。”“躁性”即名為嗔,遇物則焚。佛經雲:“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嗔心屬火,能燒自己長期處心積慮的功德林。何謂功德林?人有一念善,便於心地上植一株好樹苗。有許多善念,即有許多好樹苗。這樣積多成林,故名功德林。人心嗔念一起,種種善念,因之消滅,謂火燒功德林。所謂“種樹千日功,火燒當日空”,為人處世不可不戒嗔啊!
《百喻經》記載一嗔怒暴性之人,與別人發生怨恨,整天憂愁不樂。路人問其故。他怒氣凶凶地說:“我無時無刻不想報複,所以愁苦。”
路人說:“有一種咒語,可驅趕屍體殺人,不過有個壞處,如果殺不成,定會來殺你。”
這個人聽了,急著對路人說:“你馬上教我這個咒語,雖然知道能害自己,但我也要報複他。”
這就是為嗔毒所害的躁性之人,嗔恨難息,躁急不安。所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人一嗔怒最容易喪失理智,自殘殘他,為所欲為。《百喻經》上的嗔怒之人,咬牙切齒,處心積慮想報複別人,孰不知結果還沒害到別人,自己反被怒火燃燒,飽受煎熬。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