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火火箭這東西發明很早。康格列夫火箭其實是印度人發明的。


    中國在宋代就已經可以製造用火藥推進飛行的火箭,這種火箭大約在元代或明代傳入了印度,很快被印度人仿造和改進。


    從16世紀到18世紀,印度的火箭技術有了極大的發展,火箭威力和射程都大大增加,一些火箭的火藥筒已經改用鐵製,還出現了各種不同用途的型號。例如縱火,爆炸、散發毒煙等。


    印度人的大型火箭長度可達61厘米,內徑7.62厘米,裝有6.1米長的竹製平衡導杆,射程可達2.4千米以上。


    邁索爾蘇丹狄波·薩布(又稱鐵普蘇丹)在1792年和1799年抗擊英軍的戰鬥中用專門的火箭部隊發射了大量火箭,把龍蝦兵的騎兵集群和燧發槍陣列線方陣,炸的一片火海,使英軍傷亡慘重。


    戰後繳獲的未爆炸火箭,被英軍帶回去拆解研究。最終英國人搞出了黑火藥做發射藥的高水平火箭。


    一直到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黑火藥仍是固體燃料火箭的主流燃料,但逐漸被更高效的液體燃料取代。


    20世紀30年代後,液氧/酒精等液體燃料(如德國v-2火箭)因高比衝成為新標準,火藥逐漸退出主流火箭應用。


    液氧目前的技術製取不了,至少工業大規模製取不現實。


    不過液態火箭燃料除液態氫以外,還有,甲醇、乙醇、高濃度水合肼、二甲肼、硝基、甲烷等物質都可用作液體火箭燃料。


    甲醇、乙醇、甲烷等都不難製取。但燃料隻是高空火箭技術的一部分。


    楊凡收到小娘皮的電報時,他正在伊犁河穀的東段大營。


    他看著內容有些哭笑不得。


    陳曦她們居然異想天開的打算用現有技術搞高空火箭。她們知道火箭發動機,低溫燃料箱技術有多難嗎。高比衝的燃料是這個時代的技術能搞的嗎。


    他回電,告訴她們,別打高空火箭的主意了。那玩意她們搞不定的。換個思路吧。


    宋應星主政技術處後,看來自己沒事要多關注一下立項表,有些不具備條件的技術就不要搞了,免得浪費資源。


    現在大壩不是要發電了嗎。直接電解水製取氫氣,做氫氣球吧。在烏雲密布的時候,用大型氫氣球,吊掛定時炸彈,到高空拋灑鹽粉來增雨它不香嗎。


    單個氣球載重低,那就一起放飛幾千個不就結了嗎。花不了幾個錢的。


    電報就是快,小娘皮出行,隨從裏就帶著電台和電訊組,以備緊急事項隨時請示夫人。


    看著老爺的回電,陳曦一拍腦門,心悅誠服道:“還是老爺有辦法,這個辦法既簡單又低成本,還實用。一點技術難度沒有。馬上就可以搞起來。”


    “老爺還給出了方案,在絲綢表麵塗上一層橡膠或使用其他輕質且密封性良好的材料來製作氣球。例如,可以使用鬆節油溶解橡膠,並將其塗抹在絲綢麵料上,製成氣囊主體。這些技術我們都有的。哈哈。”


    氫氣球的發明者是法國物理學家兼發明家雅克·亞曆山大·查理。他在1783年進行了首次成功的氫氣球試飛。查理利用硫酸和廢鐵反應製取氫氣,並將其灌入氣球中。他使用鬆節油溶解橡膠,並將其塗抹在絲綢麵料上,製成氣囊主體。


    現在楊府做凝固汽油彈就是用汽油溶解橡膠粉末。改用鬆節油也沒啥問題。鬆節油,是精油的一種,它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鬆節油是通過蒸餾或其他方法從鬆柏科植物的樹脂所提取的液體,主要成分是萜烯。


    原油都能蒸餾了,用同樣的設備,從鬆樹油子也就是鬆脂裏麵,蒸餾出鬆節油一點難度沒有。就是這東西容易閃爆,很危險。製取時要嚴格把關流程,來確保安全。


    至於塗抹橡膠的氣囊是否耐用,不需要考慮。反正這玩意是一次性使用的,幾分鍾升到高空就炸了,保證短時間不漏氣還是可以的。


    看到問題解決了。塗山月笑著拿起安全帽,說道:“好了,大壩的事情基本解決了。林工、梅工、陳工咱們去參觀一下水輪發電機組吧。”


    大家哈哈大笑起來,都知道,夫人開玩笑,稱呼大家為某工,這是工程師的簡稱。


    一行人來到大壩側麵進入洞庫,沿著台階進入下層。這裏已經安裝了電燈,但是因為水輪機沒有開啟,所以沒有點亮。目前用的是電石燈照明。


    一行人來到水電機組廠房,看到了四台巨大的水輪機組安裝位置。但是都是空的。隻有邊上有三個小型的機組位置安裝了水輪機組。


    陳曦帶著安全帽,穿著工裝夾克,留著齊耳短發,看著英姿颯爽的,真有幾分後世女工程師的樣子。


    這三台小型水輪發電機組,是他們動力研究院搞的。這也是這次帶上她的原因之一。


    “夫人,水輪發電機原理很簡單,就是切割磁力線原理。這個書院的講師給咱們內宅科普過。”陳曦介紹道。


    小娘皮她們點點頭,楊府每周一次講學活動,請書院的講師來講各種知識。秘書處的成員都要參加。用來擴寬眼界,提高水平。


    “現在漆包線,磁鐵我們都有,隻要設計沒問題,用水輪帶動磁力線圈高速轉動,就可以發電了。這個沒啥難度。就是水輪葉片鑄造難度不小。但不搞大的也沒啥。這個和船用螺旋槳是一個技術。咱們的船廠都能做。軸承用船用的也行。”陳曦介紹道。


    “之所以,這四個位置預留,就是因為這麽大的葉輪,咱們現有的技術下,還鑄造不了。而且這麽大的發電機,需要的線圈設計,磁鐵,機械部分我們還做不了。我們就做了這三個五十千瓦功率的小發電機。這四個預留的位置是五千千瓦的大型發電機的。等以後技術成熟在做出來裝上。”


    大家都表示理解,這種方式老爺叫小步快跑。從易到難,一步步來。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宋應星帶著夫人們來到一個裝置前,說道:“夫人,您親手把這個扳手扳下來,就會打開水流閥門,進入管道,流水衝擊發電機組葉輪,就可以發電了。”


    塗山月興致勃勃的看著這個係著紅色絲綢的扳手。然後用力板了下來。轟的一聲,管道裏的水進入了水輪機葉片艙。


    20米高程的激流瞬間衝擊下,發電機組高速轉動起來。發出嗡嗡的聲音。一瞬間,整個發電車間的廠房都亮了起來。


    幾百盞電燈一下子都亮了起來。把大廳照耀的如同白晝。


    “哇!真是太好了。看著和白天一樣。”


    在場的所有人都激動起來。這是在大明的時空裏,第一次工業發電,第一次用水力生產的電力點亮照明的電燈。


    (本章完)


    喜歡明末鋼鐵大亨請大家收藏:()明末鋼鐵大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