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漁身處一片濃黑之中,周圍空無一物,他靜靜地漂浮在半空。他不知道自己是怎麽來的,也不記得在這裏呆了多久,也許隻是一瞬間,也許是一百年。但他沒有去想,因為這個地方讓他感到安心和舒適,讓他隻想一直沉睡下去。
然而一股突如其來的不安將他驚醒了——我快要死了?他才剛感覺到這個念頭,便覺渾身一震,周圍的濃黑潮水般退卻。他睜眼一看,自己還在明教的地道中,在他周圍,是滿地的屍骸。
丁漁來不及去留意周圍的死屍,因為他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真的命不久矣了:心跳在減緩,四肢無力,頭暈目眩,一陣陣的麻癢從身上的六處傷口中不斷擴散至全身。
他第一時間意識到,自己中毒了。而毒素的源頭是……他拍了拍有些發昏的腦袋,終於想起來,是弩箭。劇毒的弩箭在我身上造成了六處傷口,我起初用內力壓製,後來壓製不住了……
這些念頭在他腦海裏一閃而過,既陌生又熟悉。他沒有花時間去考究這些念頭的來源,而是直接找到李逍王遙的屍體——他記得之前這倆人也中過毒箭,並且馬上從懷中找了解藥服下。
幸運的是,兩人懷中都還各有一枚解藥,丁漁先吞下一枚,運氣半晌,然後再服一枚,這才感覺餘毒盡去,渾身上下一陣輕鬆。
這時候,丁漁終於有了時間和清醒的頭腦來思考方才的事情,其實也一點兒也不難猜:他記得自己和裘千仞對掌,不記得第幾掌的時候他便失去了神智,被心魔占據了靈台,而這滿地的屍骸,毫無疑問便是心魔附體的手筆。若不是他中了弩箭上的毒傷,在性命垂危的那一刹那被求生本能喚醒,說不定現在還沒恢複意識。
看著這修羅屠場一般的地洞,丁漁心頭說不出的難受:我回來是為了還清明教的恩情和因果。結果卻將恩人故舊全部殺了個幹淨,我究竟報的什麽恩!還的什麽債啊!一時間,愧、痛、怒、恨如同化作一隻大手,狠狠地擠壓他的心髒。他忍不住嘶吼著一拳拳地錘擊地麵。以此發泄心中的種種情緒。
就在他的拳頭將地麵砸得砰砰作響時,一聲痛苦的呻吟聲打斷了他。丁漁一下跳起,搬開兩具弩手的屍身,露出下麵嘴角滲血,但猶有微弱呼吸的方清華。
原來之前方清華被點了穴道無法動彈。一名弩手被丁漁的拳勁擊殺後將她撞倒在地,隔了一重的力道雖然強猛,但已不足以擊殺她這樣的一流強手了,之後又有一名弩手撞了上來,將她撞暈過去,直到丁漁捶打地麵的震動將她驚醒。和她命運相似的還有惠明、青鬆和馬綸三名散人。
丁漁大喜之下,趕緊替四人解開穴道,不料惠明和尚穴道剛解,立時便雙掌齊出,運足力道拍在他胸膛上。丁漁混若無事。惠明反倒被震得口鼻出血。然而他不管不顧,還要再次出手,不得已之下,丁漁隻得重新封住他的穴道。
他看向其他三人,雖然他們不像惠明那般衝動,但眼中的畏懼和憎恨卻是再明白不過。丁漁無言以對,當時的情況,他殺了其他人也還罷了,可連霍無邪都被殺了,這一關連他自己都過不了。更別說他們。
丁漁幾次張口,想對他們說明緣由,但細想一層,該說的之前已然說過。若是他們能夠理解,自己也無需再說什麽,否則的話,多說一千句也於事無補。想到此處,他黯然轉身,走向地道出口。默不作聲用神兵手一下下擊打堵住通路的大石。
不知過了多久,他終於打通了一個足夠通過的口子,臨走前,他回過頭來問方清華:“方副教主,你方才說的驅逐韃虜,救助同胞的話可是出自真心?”
半晌,方清華才淒然道:“不錯,你待怎地?”
丁漁搖搖頭道:“沒什麽。”說罷閃身進入了通道另一頭,他心中默道:欠下明教的因果,便著落在這句話中吧。等我徹底去除了心魔隱患,便去刺殺蒙古大汗,隻是不知道要殺幾任大汗,才能讓蒙古退兵呢……正想著,他忽然覺得胸前空蕩蕩的有些不對,低頭看時,隻見項間隻剩一條光禿禿的頸繩,原本穿著的靈犀珠隻剩下一點碎片。想必是之前的殺戮中被打碎了?他苦笑著扯斷頸繩,隨手拋在地道中。
光陰似水,奔流而逝;昆侖山中幾回寒暑,草木數度枯榮,轉眼間,已是十年過去。
在一株幾人合抱的老桃樹下,懸吊著一個五尺直徑的碩大蜂巢,無數拳頭大小的蜜蜂在蜂巢中進進出出,發出的嗡嗡聲百丈之內都清晰可聞。這些蜜蜂渾身映射著暗金色光芒,飛行速度快如閃電,最為駭人的是尾部隱隱透出一截的倒勾尖刺,金中帶黑,銳利無比。哪怕皮毛最厚實、最嘴饞的馬熊也不敢來此盜取蜂蜜。
然而在這百獸的禁地,卻出現了一名赤著上身的光頭和尚。他緩緩行至蜂巢前,輕車熟路地將一塊拳頭大的巢脾掏出來,露出一個直達蜂巢中心的孔洞。
無數隻暗金蜜蜂感覺到了他的動作,紛紛從蜂巢中探出半個身子,但它們對這名和尚的態度,平淡得就像看門老大爺看見快遞小哥,大部分很快就縮回巢中,隻有十幾隻好奇心重的,飛出來落到和尚的光頭和膀子上,來回爬了幾圈,發現沒什麽有意思的東西,便又打道回府。
和尚將手伸進孔洞中,舀了一勺乳白色的膠狀蜂王漿放入口中,又將掏出來的巢脾放回去堵住孔洞。
蜂王漿的味道並不像蜂蜜般甜美,而是酸澀之餘帶著辛辣,對不適應的人來說,可能還會覺得臭。但是對丁漁來說,光是其中蘊含的豐富靈氣,就足以抵償它的味道有餘。
當年他離開明教之後,在昆侖山中一麵推演融合功法,一麵四下尋找,足足三年,終於憑著淡淡的靈氣感應,找到了龍脈所在——也就是這處無名山穀。
他驚喜地發現,此處龍脈的伴生靈物居然有兩種,一種是這棵巨大的老桃樹,樹冠覆蓋百米方圓,但每年隻結十二枚大桃,每一枚桃肉中蘊含的靈氣相當於十枚金鱗鐵線蛇的蛇膽;另一樣靈物便是這窩巨大的暗金色蜜蜂,它們釀造的蜂王漿,每一小勺都相當於一枚靈桃,可惜釀造速度太慢,大概五天才能釀出一小勺。
當初剛來山穀時,老桃樹還沒有掛果,丁漁也不知道王漿的效用。他隻是感應到蜂巢中有大量的靈物,不料沒等他靠近蜂巢,就被一隻金蜂蜇了一口,以他的內力,居然花了一炷香功夫才將毒素逼出來。可想而知,若是強行采蜜,被蟄上百十口,定然性命不保。
因此頭兩年丁漁都沒能嚐到半口王漿,直到他將九陽真火訣練到了第五層。
在丁漁尋找龍脈的三年時光裏,已經完善了九陽與嫁衣神功兩種功法的融合,他將其命名為“九陽真火訣”。與嫁衣神功一樣,九陽真火訣分為九層,以九陽元氣為燃料,心火為引,太陽真火為體,運行的線路之複雜,超過任何一種已知的內功心法。
按照他的推演,這門九陽真火訣將繼承嫁衣神功的所有特性:威力奇大、神火鍛體的同時,高度強化身體感知。在此之上,也將獲得九陽神功的部分特性,諸如生生不息、毒抗增強等功效,但是內力離體仍然需要鑄造體外經脈才能解決。
一旦確定了無名山穀便是龍脈所在,丁漁便在山穀深處結廬而居。他一狠心,散去了已達八層圓滿的嫁衣神功內力,重修九陽真火訣。借助老樹蟠桃的靈氣,他在兩年內便將九陽真火訣練到了第五層。這時九陽真火訣的抗毒屬性已經開始展現,被金蜂蟄一口就和被蚊子叮一下般無關緊要,於是他終於得以一嚐金蜂巢中的王漿滋味。
金蜂王漿不僅是飽含靈氣的天地靈物,同時也是金蜂繁衍的關鍵食物。因此丁漁每隔十天來收取一次,每次隻能取走一半。饒是如此,在蜂王漿和每年十二枚蟠桃的雙重大補下,他的九陽真火訣也開始了突飛猛進。
而隨著服食靈物的量越多,他開始能夠切實感覺到天地靈氣在體內的存在,如果說他原本的內力是水,那天地靈氣就是魚,一旦水中有了魚,一潭死水才會變得生機盎然。每一次調動體內的內力運行,都能夠增加一絲嶄新的,對天地間的感悟。
更讓丁漁欣喜的是,天地靈氣果然能夠離體外放,還能在他的操控下,在體外構建成各種形狀,隻可惜靈氣的累積還是太少,還不足以讓他按照玄鐵重劍的內部結構來組成體外經脈,但這至少證明他的思路是對的,所缺的隻是靈氣積累罷了。
除了用來構建經脈之外,靈氣還有另外的妙用,比如說當他將靈氣均勻地散布在身周五尺時,他就會和這五尺方圓的天地產生一種水乳交融的和諧感,在這個範圍內的所有生靈都會將他當成是天地間理所當然的一部分,遊魚會將他當成水草、飛鳥會將他當成山石,而蜜蜂會將他當成花木。這就是為什麽他能夠堂而皇之地從蜂巢中取出蜂王漿而不被攻擊——什麽時候蜜蜂會去蟄一棵樹?
在今年年初,丁漁已經成功地將九陽真火訣衝到了八層大成境界,在吃完了今年的蟠桃、再次將金蜂的辛勤成果吞下一半之後,丁漁,決定出山了。(未完待續。)
ps: ps.感謝眨眼的夜空中最亮的星同學,cjdhd同學打賞;
感謝劍舞001同學,王旭19920328同學月票支持。
然而一股突如其來的不安將他驚醒了——我快要死了?他才剛感覺到這個念頭,便覺渾身一震,周圍的濃黑潮水般退卻。他睜眼一看,自己還在明教的地道中,在他周圍,是滿地的屍骸。
丁漁來不及去留意周圍的死屍,因為他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真的命不久矣了:心跳在減緩,四肢無力,頭暈目眩,一陣陣的麻癢從身上的六處傷口中不斷擴散至全身。
他第一時間意識到,自己中毒了。而毒素的源頭是……他拍了拍有些發昏的腦袋,終於想起來,是弩箭。劇毒的弩箭在我身上造成了六處傷口,我起初用內力壓製,後來壓製不住了……
這些念頭在他腦海裏一閃而過,既陌生又熟悉。他沒有花時間去考究這些念頭的來源,而是直接找到李逍王遙的屍體——他記得之前這倆人也中過毒箭,並且馬上從懷中找了解藥服下。
幸運的是,兩人懷中都還各有一枚解藥,丁漁先吞下一枚,運氣半晌,然後再服一枚,這才感覺餘毒盡去,渾身上下一陣輕鬆。
這時候,丁漁終於有了時間和清醒的頭腦來思考方才的事情,其實也一點兒也不難猜:他記得自己和裘千仞對掌,不記得第幾掌的時候他便失去了神智,被心魔占據了靈台,而這滿地的屍骸,毫無疑問便是心魔附體的手筆。若不是他中了弩箭上的毒傷,在性命垂危的那一刹那被求生本能喚醒,說不定現在還沒恢複意識。
看著這修羅屠場一般的地洞,丁漁心頭說不出的難受:我回來是為了還清明教的恩情和因果。結果卻將恩人故舊全部殺了個幹淨,我究竟報的什麽恩!還的什麽債啊!一時間,愧、痛、怒、恨如同化作一隻大手,狠狠地擠壓他的心髒。他忍不住嘶吼著一拳拳地錘擊地麵。以此發泄心中的種種情緒。
就在他的拳頭將地麵砸得砰砰作響時,一聲痛苦的呻吟聲打斷了他。丁漁一下跳起,搬開兩具弩手的屍身,露出下麵嘴角滲血,但猶有微弱呼吸的方清華。
原來之前方清華被點了穴道無法動彈。一名弩手被丁漁的拳勁擊殺後將她撞倒在地,隔了一重的力道雖然強猛,但已不足以擊殺她這樣的一流強手了,之後又有一名弩手撞了上來,將她撞暈過去,直到丁漁捶打地麵的震動將她驚醒。和她命運相似的還有惠明、青鬆和馬綸三名散人。
丁漁大喜之下,趕緊替四人解開穴道,不料惠明和尚穴道剛解,立時便雙掌齊出,運足力道拍在他胸膛上。丁漁混若無事。惠明反倒被震得口鼻出血。然而他不管不顧,還要再次出手,不得已之下,丁漁隻得重新封住他的穴道。
他看向其他三人,雖然他們不像惠明那般衝動,但眼中的畏懼和憎恨卻是再明白不過。丁漁無言以對,當時的情況,他殺了其他人也還罷了,可連霍無邪都被殺了,這一關連他自己都過不了。更別說他們。
丁漁幾次張口,想對他們說明緣由,但細想一層,該說的之前已然說過。若是他們能夠理解,自己也無需再說什麽,否則的話,多說一千句也於事無補。想到此處,他黯然轉身,走向地道出口。默不作聲用神兵手一下下擊打堵住通路的大石。
不知過了多久,他終於打通了一個足夠通過的口子,臨走前,他回過頭來問方清華:“方副教主,你方才說的驅逐韃虜,救助同胞的話可是出自真心?”
半晌,方清華才淒然道:“不錯,你待怎地?”
丁漁搖搖頭道:“沒什麽。”說罷閃身進入了通道另一頭,他心中默道:欠下明教的因果,便著落在這句話中吧。等我徹底去除了心魔隱患,便去刺殺蒙古大汗,隻是不知道要殺幾任大汗,才能讓蒙古退兵呢……正想著,他忽然覺得胸前空蕩蕩的有些不對,低頭看時,隻見項間隻剩一條光禿禿的頸繩,原本穿著的靈犀珠隻剩下一點碎片。想必是之前的殺戮中被打碎了?他苦笑著扯斷頸繩,隨手拋在地道中。
光陰似水,奔流而逝;昆侖山中幾回寒暑,草木數度枯榮,轉眼間,已是十年過去。
在一株幾人合抱的老桃樹下,懸吊著一個五尺直徑的碩大蜂巢,無數拳頭大小的蜜蜂在蜂巢中進進出出,發出的嗡嗡聲百丈之內都清晰可聞。這些蜜蜂渾身映射著暗金色光芒,飛行速度快如閃電,最為駭人的是尾部隱隱透出一截的倒勾尖刺,金中帶黑,銳利無比。哪怕皮毛最厚實、最嘴饞的馬熊也不敢來此盜取蜂蜜。
然而在這百獸的禁地,卻出現了一名赤著上身的光頭和尚。他緩緩行至蜂巢前,輕車熟路地將一塊拳頭大的巢脾掏出來,露出一個直達蜂巢中心的孔洞。
無數隻暗金蜜蜂感覺到了他的動作,紛紛從蜂巢中探出半個身子,但它們對這名和尚的態度,平淡得就像看門老大爺看見快遞小哥,大部分很快就縮回巢中,隻有十幾隻好奇心重的,飛出來落到和尚的光頭和膀子上,來回爬了幾圈,發現沒什麽有意思的東西,便又打道回府。
和尚將手伸進孔洞中,舀了一勺乳白色的膠狀蜂王漿放入口中,又將掏出來的巢脾放回去堵住孔洞。
蜂王漿的味道並不像蜂蜜般甜美,而是酸澀之餘帶著辛辣,對不適應的人來說,可能還會覺得臭。但是對丁漁來說,光是其中蘊含的豐富靈氣,就足以抵償它的味道有餘。
當年他離開明教之後,在昆侖山中一麵推演融合功法,一麵四下尋找,足足三年,終於憑著淡淡的靈氣感應,找到了龍脈所在——也就是這處無名山穀。
他驚喜地發現,此處龍脈的伴生靈物居然有兩種,一種是這棵巨大的老桃樹,樹冠覆蓋百米方圓,但每年隻結十二枚大桃,每一枚桃肉中蘊含的靈氣相當於十枚金鱗鐵線蛇的蛇膽;另一樣靈物便是這窩巨大的暗金色蜜蜂,它們釀造的蜂王漿,每一小勺都相當於一枚靈桃,可惜釀造速度太慢,大概五天才能釀出一小勺。
當初剛來山穀時,老桃樹還沒有掛果,丁漁也不知道王漿的效用。他隻是感應到蜂巢中有大量的靈物,不料沒等他靠近蜂巢,就被一隻金蜂蜇了一口,以他的內力,居然花了一炷香功夫才將毒素逼出來。可想而知,若是強行采蜜,被蟄上百十口,定然性命不保。
因此頭兩年丁漁都沒能嚐到半口王漿,直到他將九陽真火訣練到了第五層。
在丁漁尋找龍脈的三年時光裏,已經完善了九陽與嫁衣神功兩種功法的融合,他將其命名為“九陽真火訣”。與嫁衣神功一樣,九陽真火訣分為九層,以九陽元氣為燃料,心火為引,太陽真火為體,運行的線路之複雜,超過任何一種已知的內功心法。
按照他的推演,這門九陽真火訣將繼承嫁衣神功的所有特性:威力奇大、神火鍛體的同時,高度強化身體感知。在此之上,也將獲得九陽神功的部分特性,諸如生生不息、毒抗增強等功效,但是內力離體仍然需要鑄造體外經脈才能解決。
一旦確定了無名山穀便是龍脈所在,丁漁便在山穀深處結廬而居。他一狠心,散去了已達八層圓滿的嫁衣神功內力,重修九陽真火訣。借助老樹蟠桃的靈氣,他在兩年內便將九陽真火訣練到了第五層。這時九陽真火訣的抗毒屬性已經開始展現,被金蜂蟄一口就和被蚊子叮一下般無關緊要,於是他終於得以一嚐金蜂巢中的王漿滋味。
金蜂王漿不僅是飽含靈氣的天地靈物,同時也是金蜂繁衍的關鍵食物。因此丁漁每隔十天來收取一次,每次隻能取走一半。饒是如此,在蜂王漿和每年十二枚蟠桃的雙重大補下,他的九陽真火訣也開始了突飛猛進。
而隨著服食靈物的量越多,他開始能夠切實感覺到天地靈氣在體內的存在,如果說他原本的內力是水,那天地靈氣就是魚,一旦水中有了魚,一潭死水才會變得生機盎然。每一次調動體內的內力運行,都能夠增加一絲嶄新的,對天地間的感悟。
更讓丁漁欣喜的是,天地靈氣果然能夠離體外放,還能在他的操控下,在體外構建成各種形狀,隻可惜靈氣的累積還是太少,還不足以讓他按照玄鐵重劍的內部結構來組成體外經脈,但這至少證明他的思路是對的,所缺的隻是靈氣積累罷了。
除了用來構建經脈之外,靈氣還有另外的妙用,比如說當他將靈氣均勻地散布在身周五尺時,他就會和這五尺方圓的天地產生一種水乳交融的和諧感,在這個範圍內的所有生靈都會將他當成是天地間理所當然的一部分,遊魚會將他當成水草、飛鳥會將他當成山石,而蜜蜂會將他當成花木。這就是為什麽他能夠堂而皇之地從蜂巢中取出蜂王漿而不被攻擊——什麽時候蜜蜂會去蟄一棵樹?
在今年年初,丁漁已經成功地將九陽真火訣衝到了八層大成境界,在吃完了今年的蟠桃、再次將金蜂的辛勤成果吞下一半之後,丁漁,決定出山了。(未完待續。)
ps: ps.感謝眨眼的夜空中最亮的星同學,cjdhd同學打賞;
感謝劍舞001同學,王旭19920328同學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