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年,五月初一,晴。
天氣是極好的晴天,和親王府上,一個小四合院裏,幾個半大丫頭正陪著一個身材高挑的青色旗裝的少女在院子裏遛彎。
說是遛彎,其實不過是在適應滿族的服裝,尤其是那雙旗鞋。
旗鞋,亦稱“花盆底鞋”。滿族婦女皆天足,俗穿木底鞋,鞋底中部以木為之,上敞下斂,成倒梯形花盆者,俗稱“花盆底兒”。這玩意底特別厚,而且是比什麽高跟鞋要穩得多,可使身體增高,顯得身體更加修長。另外由於鞋的特殊造型,女子走路雙手臂前後擺動幅度較大,走起路來顯得分外端莊、文雅……在一部分人眼裏。
院子裏雪白的芍藥花開的正豔,一院子的雪芍花團錦簇,卻都不如那少女光彩照人。青色旗裝少女鵝蛋臉蛋,長眉入鬢,丹鳳眼,生的極美,隻是臉色有點青白,在小丫頭的攙扶下,圍著小院子慢慢踱著圈。
“顏兒——”一個女聲在院子門口響起,旗裝女子,也就是陳靜顏聽到這個聲音,馬上毫不耽擱地站了起來,轉過身,對著聲音來處,福了一福,開口:“姐姐。”
來的是和親王的側福晉陳佳氏,她梳著一個旗人常見的發髻,隻在兩側插了幾隻銀簪子——弘晝不喜歡那些裝飾的太華麗的女人——身上的深紫色,繡著玫瑰花圖案的旗袍不見半點褶皺,邊上跟了個十來歲尚未長開的小丫頭,那小丫頭對著陳靜顏福了一福:“陳姐姐身子可安好了?”這是跟著她一道前來京城的妹妹駱冰。
當年陳靜顏不放心她,將她帶到京城和王府——反正她年紀小,童言無忌可信度卻不高。時至今日,陳靜顏已經是貨真價實的女人了。
自從踏入和親王府的那一刻起,她已經下決心拋棄原來的身份,從此世上隻有陳世倌的女兒陳靜顏,而沒有了他的幼子陳家洛。
“已然大好了,這不是遛彎發發汗麽,姐姐沒有陪著王爺?”
“哎,王爺他身子骨更不好了……”提到弘晝,陳佳氏的眼眶瞬間紅了。
蓋因今年以來,以遠支入繼近支王府的幾個弘字輩王爺,府上也先後遭了難,總是失火全家都沒跑出來或者遭了疫病,莫名其妙全家暴斃。這裏麵的水深著呢,現在一提到入繼幾個親王府,宗室子弟都避如蛇蠍,選到誰誰就嚎啕大哭,鬧騰不止甚至去壽安宮哭訴,抗旨不遵——遵了必然死,不遵未必死。
因此,身體本就不大好的弘晝幹脆長期告病,很少見客,也不聽不戲不舉行葬禮不理俗務,默默地在府內荒唐。至於府內的某種氣氛,他都懶得壓製。陳佳氏身為最得寵的側福晉,雖然著急也無計可施。
“別提了,現在就求著老天爺啦。”陳佳氏看了看妹妹的裝束,不打算在提這個話題,又看了看陳靜顏腳上的花盆底,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神色,親手扶著她在石凳上坐下。“感覺怎麽樣,還習慣嗎?叫你平時多穿穿,不要總穿平底秀花鞋的……”
“不習慣。又硌腳又容易摔跤的,”陳靜顏神色平淡,好像說的不是自己一般回答:“我穿不慣那鞋,但是會習慣的。”
“唉,我知道你不習慣,可要進宮選秀女,這規矩可是頂頂重要的!”陳佳氏眼睛有些濕潤,拍了拍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的手,感歎道。
選秀。
今年正是選秀年。
清代皇帝的後妃主要來源於秀女。秀女每三年在八旗內部挑選一次,其目的在於或備內廷主位,或為皇子、皇孫拴婚,或為親郡王及親郡王之子指婚。
有清一代的選秀,是有著非常嚴格的製度的。清朝後妃製度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代比較簡單,順治帝時有所改進,康熙帝時後妃製度日漸完善。設皇後1名,居中宮,皇貴妃1名,貴妃2名,妃4名,嬪6名。貴人、常在、答應,沒有定數,分居東西12宮。東宮有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宮有永壽宮、翊坤宮、啟祥宮、長春宮、鹹福宮、儲秀宮。
所謂秀女,首先必須是血統純潔的官員的女子,以保持滿洲貴族的尊嚴和特權。清代的後/宮,上至皇後,下到宮女,都是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出來的。挑選秀女的範圍,各代略有不同,但基本皆是滿、蒙、漢八旗官員,另戶軍土和閑散壯丁的十三至十七歲的女兒。
挑選秀女由戶部主辦。凡屆挑選秀女之期,由戶部行文各旗都統,將應閱女子年歲等,由參領、佐領、驍騎校、領催及族長,逐一具結呈報都統,然後匯報戶部,戶部上奏皇帝,皇帝批準何日選看秀女後,戶部再行文八旗各都統衙門、直隸各省駐防八旗及外任旗員,各旗造具秀女清冊。由參領、佐領、驍騎校、領催、族長及本人父母或親伯叔父母兄弟之妻,親自帶秀女送至紫禁城的神武門,依次排列,由戶部交內監引閱。這算是第一次挑選。
凡經太監挑選被記名的,須再行選閱。這是第二次挑選,挑選的人則變成了皇帝皇後太後等人。不記名者,聽本家自行聘嫁。如各旗官員女子,因有事故,不及與選者,下次補送選閱。未經閱看之女子及記名之女子,私相嫁聘者,自都統、參領、佐領及本人父母族長,都要分別議處。選中被記名的秀女,在記名期內(一般為五年)不許私相聘嫁,違者上至都統、副都統、參領、佐領,下至旗長及本人父母,都要受到一定的處分。選中留牌子的秀女久不複選,而記名期已過,那麽,這樣的女子隻得終身不嫁了。
海寧陳氏雖然不在旗內,不在選秀女之列。但是按照滿漢不通婚旗民不結親的規矩,為了把陳氏抬到側福晉位子上,弘晝便請乾隆下了恩旨抬旗。這樣一來,也算是幫了陳靜顏大忙,現在她已經是漢軍正白旗的在旗秀女了。
——陳家抬旗是弘晝請的恩旨,陳靜顏入籍則是欽差大臣傅恒親自督辦,造具秀女清冊的時候,自然不會落了她。
天氣是極好的晴天,和親王府上,一個小四合院裏,幾個半大丫頭正陪著一個身材高挑的青色旗裝的少女在院子裏遛彎。
說是遛彎,其實不過是在適應滿族的服裝,尤其是那雙旗鞋。
旗鞋,亦稱“花盆底鞋”。滿族婦女皆天足,俗穿木底鞋,鞋底中部以木為之,上敞下斂,成倒梯形花盆者,俗稱“花盆底兒”。這玩意底特別厚,而且是比什麽高跟鞋要穩得多,可使身體增高,顯得身體更加修長。另外由於鞋的特殊造型,女子走路雙手臂前後擺動幅度較大,走起路來顯得分外端莊、文雅……在一部分人眼裏。
院子裏雪白的芍藥花開的正豔,一院子的雪芍花團錦簇,卻都不如那少女光彩照人。青色旗裝少女鵝蛋臉蛋,長眉入鬢,丹鳳眼,生的極美,隻是臉色有點青白,在小丫頭的攙扶下,圍著小院子慢慢踱著圈。
“顏兒——”一個女聲在院子門口響起,旗裝女子,也就是陳靜顏聽到這個聲音,馬上毫不耽擱地站了起來,轉過身,對著聲音來處,福了一福,開口:“姐姐。”
來的是和親王的側福晉陳佳氏,她梳著一個旗人常見的發髻,隻在兩側插了幾隻銀簪子——弘晝不喜歡那些裝飾的太華麗的女人——身上的深紫色,繡著玫瑰花圖案的旗袍不見半點褶皺,邊上跟了個十來歲尚未長開的小丫頭,那小丫頭對著陳靜顏福了一福:“陳姐姐身子可安好了?”這是跟著她一道前來京城的妹妹駱冰。
當年陳靜顏不放心她,將她帶到京城和王府——反正她年紀小,童言無忌可信度卻不高。時至今日,陳靜顏已經是貨真價實的女人了。
自從踏入和親王府的那一刻起,她已經下決心拋棄原來的身份,從此世上隻有陳世倌的女兒陳靜顏,而沒有了他的幼子陳家洛。
“已然大好了,這不是遛彎發發汗麽,姐姐沒有陪著王爺?”
“哎,王爺他身子骨更不好了……”提到弘晝,陳佳氏的眼眶瞬間紅了。
蓋因今年以來,以遠支入繼近支王府的幾個弘字輩王爺,府上也先後遭了難,總是失火全家都沒跑出來或者遭了疫病,莫名其妙全家暴斃。這裏麵的水深著呢,現在一提到入繼幾個親王府,宗室子弟都避如蛇蠍,選到誰誰就嚎啕大哭,鬧騰不止甚至去壽安宮哭訴,抗旨不遵——遵了必然死,不遵未必死。
因此,身體本就不大好的弘晝幹脆長期告病,很少見客,也不聽不戲不舉行葬禮不理俗務,默默地在府內荒唐。至於府內的某種氣氛,他都懶得壓製。陳佳氏身為最得寵的側福晉,雖然著急也無計可施。
“別提了,現在就求著老天爺啦。”陳佳氏看了看妹妹的裝束,不打算在提這個話題,又看了看陳靜顏腳上的花盆底,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神色,親手扶著她在石凳上坐下。“感覺怎麽樣,還習慣嗎?叫你平時多穿穿,不要總穿平底秀花鞋的……”
“不習慣。又硌腳又容易摔跤的,”陳靜顏神色平淡,好像說的不是自己一般回答:“我穿不慣那鞋,但是會習慣的。”
“唉,我知道你不習慣,可要進宮選秀女,這規矩可是頂頂重要的!”陳佳氏眼睛有些濕潤,拍了拍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的手,感歎道。
選秀。
今年正是選秀年。
清代皇帝的後妃主要來源於秀女。秀女每三年在八旗內部挑選一次,其目的在於或備內廷主位,或為皇子、皇孫拴婚,或為親郡王及親郡王之子指婚。
有清一代的選秀,是有著非常嚴格的製度的。清朝後妃製度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代比較簡單,順治帝時有所改進,康熙帝時後妃製度日漸完善。設皇後1名,居中宮,皇貴妃1名,貴妃2名,妃4名,嬪6名。貴人、常在、答應,沒有定數,分居東西12宮。東宮有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宮有永壽宮、翊坤宮、啟祥宮、長春宮、鹹福宮、儲秀宮。
所謂秀女,首先必須是血統純潔的官員的女子,以保持滿洲貴族的尊嚴和特權。清代的後/宮,上至皇後,下到宮女,都是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出來的。挑選秀女的範圍,各代略有不同,但基本皆是滿、蒙、漢八旗官員,另戶軍土和閑散壯丁的十三至十七歲的女兒。
挑選秀女由戶部主辦。凡屆挑選秀女之期,由戶部行文各旗都統,將應閱女子年歲等,由參領、佐領、驍騎校、領催及族長,逐一具結呈報都統,然後匯報戶部,戶部上奏皇帝,皇帝批準何日選看秀女後,戶部再行文八旗各都統衙門、直隸各省駐防八旗及外任旗員,各旗造具秀女清冊。由參領、佐領、驍騎校、領催、族長及本人父母或親伯叔父母兄弟之妻,親自帶秀女送至紫禁城的神武門,依次排列,由戶部交內監引閱。這算是第一次挑選。
凡經太監挑選被記名的,須再行選閱。這是第二次挑選,挑選的人則變成了皇帝皇後太後等人。不記名者,聽本家自行聘嫁。如各旗官員女子,因有事故,不及與選者,下次補送選閱。未經閱看之女子及記名之女子,私相嫁聘者,自都統、參領、佐領及本人父母族長,都要分別議處。選中被記名的秀女,在記名期內(一般為五年)不許私相聘嫁,違者上至都統、副都統、參領、佐領,下至旗長及本人父母,都要受到一定的處分。選中留牌子的秀女久不複選,而記名期已過,那麽,這樣的女子隻得終身不嫁了。
海寧陳氏雖然不在旗內,不在選秀女之列。但是按照滿漢不通婚旗民不結親的規矩,為了把陳氏抬到側福晉位子上,弘晝便請乾隆下了恩旨抬旗。這樣一來,也算是幫了陳靜顏大忙,現在她已經是漢軍正白旗的在旗秀女了。
——陳家抬旗是弘晝請的恩旨,陳靜顏入籍則是欽差大臣傅恒親自督辦,造具秀女清冊的時候,自然不會落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