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廚房,打開煤氣爐,蔡鴻鳴把那塊鐵疙瘩放在上麵燒,然後就出去提了一桶水進來。


    等鐵疙瘩燒到全身通紅後,他就拿著鐵鉗把東西夾起來放進水中,隻聽“嗤”的一聲,水中立即冒出一片白煙,桶中的水瞬間見底,他連忙又去提了一桶,才算把鐵疙瘩上麵的熱氣澆熄。


    鐵疙瘩冷卻後,他去找了把小鐵錘在鐵疙瘩上輕輕的敲著,上麵的鐵鏽隨著鐵錘的擊打慢慢落下。


    這一招是他小時候在家看打石人煉鐵打鐵錐的時候學會的,那時候看到他們把一塊生鏽的鐵放進火爐,等燒至通紅後錘打幾下放進水中,那塊鐵身上的鏽馬上沒了,很是奇怪。今天試了一下,效果不錯。


    鐵鏽脫去,裏麵露出一塊拇指粗宛如白金般的方形物品,仔細看,好像是塊印璽。


    印璽上一條龍昂首向天咆哮,龍爪緊緊抓著方印四角,利齒森森,虯須飛揚,威嚴肅穆。蔡鴻鳴拿著印璽翻看了一下,發現底下刻著字,又是篆文,他是有看沒有懂,隻好跑去屋裏用墨水在紙上印出字體在網上查。


    雖然不明不白的篆文不好查,但中國文字自有一套古老傳承。


    如今的簡體字是從繁體字簡化,而繁體字又是由曆代漢字演化而來,若是仔細看,就會發現其中文字演化的痕跡。比如山澤之澤,在繁體字是“澤”,不說其它,偏旁三點水是一樣的,水字的偏旁在古時是如同兩個川字黏在一起的象形字,依著這個規律去尋找不知名的篆文,不難查出。


    當然,這是個笨方法,但有時卻很有用。


    蔡鴻鳴左查右查,差不多把所有篆文看遍,才知道白金龍璽上的字叫“敕封冥澤龍王”。


    敕封是皇帝頒詔書封賜臣僚爵號、官位、財物、奴婢、妃妾等其它頭銜的專屬詞匯。明、清時期對文武官員及其先代妻室贈予爵位名號時,皇帝詔命有誥命與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誥命,稱誥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稱敕封。


    而澤則是古代水聚集的地方,釋名曰:水深的湖或者水草雜生的湖下而有水的曰澤,又有人說大湖曰澤,像如今的鄱陽湖就是以前彭蠡澤的部分、洞庭湖是雲夢澤部分、太湖是震澤的部分,僅僅是部分而已。為什麽是部分,因為以前的水澤很大,隻是滄海桑田,日新月異,水位逐漸下降,所以就變成了如今的湖泊。


    白金龍璽上寫著“敕封冥澤龍王”,想來是哪個朝代君王敕封龍王的印璽,隻是冥澤這地方他從來沒聽過,也不知是在哪裏。


    外事不決問百.度,內事不決問老婆,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所以蔡鴻鳴就上網查了下,搜尋一翻後,果然被他發現了關於冥澤的信息。


    《漢書·地理誌》敦煌郡冥安.縣記載:“冥安,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澤,溉民田。”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圖誌》記載“冥水,自吐穀渾界流入大澤,東西二百六十裏,南北六十裏。豐水草,宜畜牧。”


    據專家學者考證,所謂的籍端水就是冥水,所流入的大澤就是冥澤。


    二百六十裏也就是一百三十公裏,雖然古時候的裏和現在不大一樣,但也差不了多少。廈門島內的總麵積不過才132.5平方公裏,而冥澤卻有一百三十公裏,可見其有多大。


    隻是據專家考證,冥澤應該是在如今敦煌邊上的哈拉湖一帶才是,怎麽這白金龍璽卻跑這邊來了。


    還有剛才看到的真是龍嗎?


    是不是像傳說那樣,渡劫不成被雷劈了?蔡鴻鳴腦中滿滿的都是問號,卻無人能夠解答。


    忽然,他想起了一件事。他家中的膏藥方有幾個用到龍骨的地方,隻是龍骨難找,大多用其它骨頭代替了。剛才那個龍頭變成粉末,姑且不管它怎麽變成粉末的,但那些粉末卻是真正的龍骨粉。一想及此,他連忙從家裏拿出水桶和袋子往龍骨粉所在的水坑跑去。


    一直忙到天黑,他終於把坑裏的龍骨粉給收起來。


    這時,他卻又開始懷疑這些龍骨的藥效了。畢竟這東西在地裏埋藏多年,藥效流失也是正常,況且還自己化成粉末,也不知道能不能用,看來得回去試驗一下才行。


    隔天早上吃完飯,他就去山上把剩下的番薯給挖了出來,沒想到又挖了一個比大南瓜略小的大番薯。拿到山下後,幾個老人都感到稀奇,都說從來沒見過這麽大的番薯。


    和幾個老人聊了會,他就跑回屋裏拿出玉鼎讓它吸收轉化皓月菁華,他自己則拿著那顆從坑裏得到的白金龍璽看了起來。


    龍璽通體有如白金,但卻少了白金那種光亮,看起來黯淡無光。


    脩然,他看到龍嘴裏竟然含著一顆圓溜溜的小珠子,就伸出手指,打算把那珠子挖出來看看,誰知不小心被銳利的龍牙給刺了一個口子,疼得他一下把白金龍璽給扔了出去。


    血水順著龍牙流入龍嘴,瞬間把裏麵的龍珠染紅,一縷微不可及的亮光從龍珠閃過,迅即隱沒不見。


    晦氣。


    蔡鴻鳴暗罵了一聲,將血擠了一點出來,去屋裏拿出祖傳的止血生肌膏敷上。


    白金龍璽被他一扔,剛好落在玉鼎中。這時,怪異的一幕出現了,隻見印璽徐徐從玉鼎中升起,漂浮在玉鼎上方。夜空之上,月亮似乎閃了一下,一道比先前更加強烈的皓月菁華倏然從天而降投射在白金龍璽上空,迅速被龍璽吸收。


    玉鼎因為在白金龍璽下方,也得了些好處,吸收了很多皓月菁華。


    這些皓月菁華瞬間在鼎中化成玉蟾液,一滴、兩滴、三滴...,玉蟾液竟然以肉眼般的速度凝結。幾個小時後,玉鼎中的玉蟾液就滿了起來,溢出鼎外。就在這時,玉鼎中猛然放出一道華光,裏麵的玉蟾液倏然不見。


    蔡鴻鳴把一切看在眼中,好奇的走過去拿起白金龍璽,卻發現白金龍璽一離開玉鼎就又變回原來模樣,不能再吸收皓月菁華。隻是他發現,就這麽一會兒,原本黯淡無光的白金龍璽竟然多了一絲潤澤。


    把白金玉璽放在一邊,蔡鴻鳴拿起玉鼎來看,發現裏麵的玉蟾液竟然真的消失不見了,真是奇怪。


    那些玉蟾液到底跑哪去了,他好奇的用手摸了摸玉鼎,也沒察覺裏麵有可以放東西的地方。接著,他就把玉鼎湊到眼前,想仔細看一看,裏麵是不是有什麽機關暗紐。忽然眼前突然一黑,沒了知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農場在沙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州十一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州十一郎並收藏我的農場在沙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