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停!……停!”朱翊鈞不耐的揮揮手說道:“大伴把這種虛華無用的跳過,這些個文人就是這麽個虛偽,就算是要罵你也會先誇你半天,咱們不聽這個!”
馮保頓了頓,偷偷抬眼瞥了一眼朱翊鈞,發現他抬著下巴呆呆的望著窗外,臉上一臉的不耐,很快他又低下頭,吞了口口口水,跳過了那開篇的文字,直奔主題,這才繼續讀道:“乃數月之間,仰窺聖意所向,稍不如前……”
“哦……隻是稍不如前啊,這石星什麽時候開始這麽好說話了?”朱翊鈞依然望著窗外,仿佛是自言自語般的說道。
馮保早就看過這篇奏疏,此時那敢接話?隻能硬著頭皮裝著沒聽道,繼續讀了下去:“微聞宮中起居,自陛下大婚以來頗失常度,然臣等身隔外廷,未敢輕信,而朝中庶政未見有缺,故不敢有所妄言……”
“既然你自己都說了不敢妄言,那麽石星,你沒事還寫這個奏疏做什麽?”朱翊鈞這時候終於把頭從窗外轉了過來對著馮保說道:“大伴,你看看,你看看,這群人就是這個樣子,整天就知道說廢話,他下麵還寫了什麽?不會是全是這些不痛不癢的廢話吧?”
雖然說這西暖閣的金磚下麵還有四周的牆壁裏都加了冰塊,但是這個時候馮保的額頭上還是掛滿了汗水,他回道:“回萬歲爺,石大人要隻是全是這樣的,老奴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拿到您這裏來了!”
朱翊鈞聽了也不說話,隻是手指動了動示意他繼續讀下去。得到朱翊鈞的指示,馮保這才偷偷的在額頭上抹了把汗,繼續讀了下去:“然前者恭侍日講。亦曾舉‘益者有三樂而損者亦有三樂’。‘益者有三友,而損者亦有三友’兩章,以勸導陛下。語雲:‘樹德務滋,除惡務盡’。禦花園之事發生,內廷務必整頓。其各監局管事宦官,應俱令其自陳。老成廉慎者存之,諂佞放肆者汰之。且近日皇穹垂象,彗星掃宦者四星,宜大行掃除以應天象……”
“停!”這次叫停朱翊鈞猛地提高了音量,大聲叫了出來。馮保看了看朱翊鈞,便收住了口,朱翊鈞主兩眼緊緊的盯著他問道:“這石大人說天象有變。這可是有什麽依據?”
馮保回道:“前兩天欽天監上過一個條陳,說過此事!”
“怎麽講?”朱翊鈞追問道。
“具體老奴也不是很清楚,隻知道說是這幾天天上出現了彗星,尾巴掃著了紫微星座,說是會出現這種星象是因為有內侍欺蒙萬歲爺。”說到這裏馮保把奏疏放到了金磚之上,在那裏跪得筆直端正,隨後便把自己頭上的那定官帽摘了下來,緩緩的放在了奏疏旁邊,然後恭恭敬敬的給朱翊鈞磕響頭。
他這番做派卻是把朱翊鈞看得一愣,不解得問道:“大伴這是做什麽?”
馮保也不言語。繼續磕頭,一連磕了九個之後,這才一臉悲戚的說道:“萬歲爺,現在內衙最大的宦官就隻剩下老奴了。這張誠還在海外,孫海現在也沒了,那些當初裕王潛邸的老人一個個都走的走,沒的沒了。這奏疏上說的內侍欺蒙萬歲爺指的不就是老奴嗎?隻求,萬歲爺念在老奴多年的情份上,免了老奴的死罪,讓老奴去南京孝陵種菜吧!嗚嗚……”說到這裏馮保竟然伏在地上抽噎了起來。
朱翊鈞在禦座上低頭看著伏在地上的馮保,看到他滿頭發白的頭發,心中也是一片悲涼,小時候自己沒少在他身上拉屎撒尿,也沒少讓他趴在地上當馬騎……那時候的馮保比起現在來可是要年輕許多,那時候自己的父皇還隻是一個小小的裕王,自己也不是什麽太子,皇上,也不能隨便上街,隻能整天在府裏的花園裏玩了,而因為府裏沒銀子,花園裏其實很是敗落,很都地方都已經翻成了菜地,就是在那個時候,馮保就帶想著法的逗自己開心……
說句拂逆的話,好不容易等到了自己的皇爺爺駕崩,自己的父皇登基成了皇帝,自己也成了太子,以為這好日子就要來了,可不曾想,父皇竟然隻再位六年就駕崩了,自己毫無心理準備的就這麽登基成了皇帝,那個時候朱翊鈞知道馮保和自己的那個親生母親相處的還是不錯的,但是現在隨著他年紀漸大,以及自己那位太監舅舅的跋扈,他們之間早就到了水火不容了。[.超多好看小說]
其實自從馮保當上他現在這個職務之後,朱翊鈞早就覺得他其實權利心也是很重的,相比之下張誠在權利方麵就要放開很多,隻是自己也知道這內宮的事情還真是需要這樣的人去管理……而且自己的身邊也隻剩下這麽一個老人了,當然不會就這麽放他走了,隻得好言相勸。他其實心裏早就知道這是馮保用的以退為進,但是俗話說這花花轎子人抬人,隻要能過得去,又是心裏向著自己的也就行了,至於自己是不是他不得以的選擇……這並不在考慮之內。在安撫好馮保之後,便朝他揮揮手,讓他繼續念下去。
得了朱翊鈞的安撫,馮保在擦拭過之後,清了清嗓子,繼續讀了下去:“臣又聞漢臣諸葛亮雲:‘宮中府中,俱為一體,渉罰臧否,不宜異同’。臣等待罪輔弼,宮中之事,皆宜與聞。此後不敢以外臣自限,凡皇上起居與官壺內事,但有所聞,即竭忠敷奏,若左右近習有奸佞不忠者,亦不避嫌怨,必舉祖宗之法,奏請處置。然陛下亦宜戒遊宴以重起居,專精神以廣聖嗣,節賞賜以省浮費,卻珍玩意端好尚,親賢明以明庶政,勤講學,以資治理。”
馮保讀完了,良久卻不見朱翊鈞有任何的反映,悄悄一抬頭卻看到他早就神遊物外了。是的,在這個時候朱翊鈞走神了。他在聽到那句“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這句話的時候就走神了。他為什麽會對這句話這麽敏感呢,這起因卻是還要從他的老祖宗,朱元璋老先生那裏說起。
話說這朱元璋當年在打下了江山之後,便開始對他前麵那幾個朝代滅亡的原因做了次總結,然後得出結論,基本上皇朝更替的最後這幾年基本上都有宦官和後宮婦人作亂的原因,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大唐,所以他痛定思痛,便在南京的紫禁城內宮和外朝的交接處立了塊鐵碑這上麵第一條便是宦官和後宮不得幹政,接下來這第二條就是內廷的宦官不得與外廷的官員互相交接。他老人家認為隻要有了這兩條就能保持朝廷政體的肅清,既能不讓宦官和後宮幹政,也能讓外廷的那些官員少幹預皇家的私事,說白了他老人家不喜歡家事外傳,這麽看來朱元璋是少數少有認識到個人隱私問題的先驅人士……隻是他隻是不喜歡別人知道他的家事,但是很喜歡知道別人的私事:錦衣衛就是在這麽個情況下產生的……
扯遠了,繼續扯回來,這當初朱元璋老先生既然立了這麽個鐵碑上麵不可能隻寫著規矩,而不寫要是違反了規矩會有怎麽樣的懲罰的。朱翊鈞很明確的記得這上麵寫著:“有違者,輕者貶黜,重者剝皮……(諸位童鞋,這朱老先生的殺氣還真不是一般的大⊙﹏⊙b汗)可如今,這份奏疏中,居然會提出宮府一體這樣論調……而且還著重的聲明‘從此不敢以外臣自限’……這就值得玩味了,這石星想做什麽?
這隨後一想,朱翊鈞便想到了一個人,他的親生母親——李太後!這真要是宮府一體了,那麽自己的這個母後也就能名正言順再次出來理政了,既然外朝都能幹預內宮了,這內宮當然也能幹預外朝了!現在陳太後生死未明,這要是有個萬一,這內宮還能大過她去嗎?
想到這朱翊鈞不禁不寒而栗,猛的抬起頭來,這才發現,這時候馮保早就把那奏疏收了起來,便有些懨懨的問道:“念完了?”
“念完了!”馮保低眉順眼的回道。
“待會兒,你就把石大人的這份奏疏送去慈寧宮去,在路過上書房的時候順便去把那本《太祖語錄》給帶上,一並送去給朕的那位母親好好讀讀!”
一開始馮保一愣,隨即聽到朱翊鈞讓他去取《太祖語錄》,眼睛頓時一亮,高聲應道:“老奴遵旨!”隨即停了下,又試探的問道:“萬歲爺,如果慈聖太後娘娘問老奴,萬歲爺是什麽態度,老奴該怎麽回她?”
“就說聖天子以孝治理天下,朕必然是要按著祖宗規矩來的。”這時候朱翊鈞的嘴角卻是微微的上翹了。
“老奴明白了!”馮保的臉色也一反剛才那哭哭啼啼的摸樣,隨即便開始收拾奏折匣子,正想要告退前往慈寧宮,這時朱翊鈞仿佛是想起了什麽似的,又把他喊住了。(未完待續)
馮保頓了頓,偷偷抬眼瞥了一眼朱翊鈞,發現他抬著下巴呆呆的望著窗外,臉上一臉的不耐,很快他又低下頭,吞了口口口水,跳過了那開篇的文字,直奔主題,這才繼續讀道:“乃數月之間,仰窺聖意所向,稍不如前……”
“哦……隻是稍不如前啊,這石星什麽時候開始這麽好說話了?”朱翊鈞依然望著窗外,仿佛是自言自語般的說道。
馮保早就看過這篇奏疏,此時那敢接話?隻能硬著頭皮裝著沒聽道,繼續讀了下去:“微聞宮中起居,自陛下大婚以來頗失常度,然臣等身隔外廷,未敢輕信,而朝中庶政未見有缺,故不敢有所妄言……”
“既然你自己都說了不敢妄言,那麽石星,你沒事還寫這個奏疏做什麽?”朱翊鈞這時候終於把頭從窗外轉了過來對著馮保說道:“大伴,你看看,你看看,這群人就是這個樣子,整天就知道說廢話,他下麵還寫了什麽?不會是全是這些不痛不癢的廢話吧?”
雖然說這西暖閣的金磚下麵還有四周的牆壁裏都加了冰塊,但是這個時候馮保的額頭上還是掛滿了汗水,他回道:“回萬歲爺,石大人要隻是全是這樣的,老奴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拿到您這裏來了!”
朱翊鈞聽了也不說話,隻是手指動了動示意他繼續讀下去。得到朱翊鈞的指示,馮保這才偷偷的在額頭上抹了把汗,繼續讀了下去:“然前者恭侍日講。亦曾舉‘益者有三樂而損者亦有三樂’。‘益者有三友,而損者亦有三友’兩章,以勸導陛下。語雲:‘樹德務滋,除惡務盡’。禦花園之事發生,內廷務必整頓。其各監局管事宦官,應俱令其自陳。老成廉慎者存之,諂佞放肆者汰之。且近日皇穹垂象,彗星掃宦者四星,宜大行掃除以應天象……”
“停!”這次叫停朱翊鈞猛地提高了音量,大聲叫了出來。馮保看了看朱翊鈞,便收住了口,朱翊鈞主兩眼緊緊的盯著他問道:“這石大人說天象有變。這可是有什麽依據?”
馮保回道:“前兩天欽天監上過一個條陳,說過此事!”
“怎麽講?”朱翊鈞追問道。
“具體老奴也不是很清楚,隻知道說是這幾天天上出現了彗星,尾巴掃著了紫微星座,說是會出現這種星象是因為有內侍欺蒙萬歲爺。”說到這裏馮保把奏疏放到了金磚之上,在那裏跪得筆直端正,隨後便把自己頭上的那定官帽摘了下來,緩緩的放在了奏疏旁邊,然後恭恭敬敬的給朱翊鈞磕響頭。
他這番做派卻是把朱翊鈞看得一愣,不解得問道:“大伴這是做什麽?”
馮保也不言語。繼續磕頭,一連磕了九個之後,這才一臉悲戚的說道:“萬歲爺,現在內衙最大的宦官就隻剩下老奴了。這張誠還在海外,孫海現在也沒了,那些當初裕王潛邸的老人一個個都走的走,沒的沒了。這奏疏上說的內侍欺蒙萬歲爺指的不就是老奴嗎?隻求,萬歲爺念在老奴多年的情份上,免了老奴的死罪,讓老奴去南京孝陵種菜吧!嗚嗚……”說到這裏馮保竟然伏在地上抽噎了起來。
朱翊鈞在禦座上低頭看著伏在地上的馮保,看到他滿頭發白的頭發,心中也是一片悲涼,小時候自己沒少在他身上拉屎撒尿,也沒少讓他趴在地上當馬騎……那時候的馮保比起現在來可是要年輕許多,那時候自己的父皇還隻是一個小小的裕王,自己也不是什麽太子,皇上,也不能隨便上街,隻能整天在府裏的花園裏玩了,而因為府裏沒銀子,花園裏其實很是敗落,很都地方都已經翻成了菜地,就是在那個時候,馮保就帶想著法的逗自己開心……
說句拂逆的話,好不容易等到了自己的皇爺爺駕崩,自己的父皇登基成了皇帝,自己也成了太子,以為這好日子就要來了,可不曾想,父皇竟然隻再位六年就駕崩了,自己毫無心理準備的就這麽登基成了皇帝,那個時候朱翊鈞知道馮保和自己的那個親生母親相處的還是不錯的,但是現在隨著他年紀漸大,以及自己那位太監舅舅的跋扈,他們之間早就到了水火不容了。[.超多好看小說]
其實自從馮保當上他現在這個職務之後,朱翊鈞早就覺得他其實權利心也是很重的,相比之下張誠在權利方麵就要放開很多,隻是自己也知道這內宮的事情還真是需要這樣的人去管理……而且自己的身邊也隻剩下這麽一個老人了,當然不會就這麽放他走了,隻得好言相勸。他其實心裏早就知道這是馮保用的以退為進,但是俗話說這花花轎子人抬人,隻要能過得去,又是心裏向著自己的也就行了,至於自己是不是他不得以的選擇……這並不在考慮之內。在安撫好馮保之後,便朝他揮揮手,讓他繼續念下去。
得了朱翊鈞的安撫,馮保在擦拭過之後,清了清嗓子,繼續讀了下去:“臣又聞漢臣諸葛亮雲:‘宮中府中,俱為一體,渉罰臧否,不宜異同’。臣等待罪輔弼,宮中之事,皆宜與聞。此後不敢以外臣自限,凡皇上起居與官壺內事,但有所聞,即竭忠敷奏,若左右近習有奸佞不忠者,亦不避嫌怨,必舉祖宗之法,奏請處置。然陛下亦宜戒遊宴以重起居,專精神以廣聖嗣,節賞賜以省浮費,卻珍玩意端好尚,親賢明以明庶政,勤講學,以資治理。”
馮保讀完了,良久卻不見朱翊鈞有任何的反映,悄悄一抬頭卻看到他早就神遊物外了。是的,在這個時候朱翊鈞走神了。他在聽到那句“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這句話的時候就走神了。他為什麽會對這句話這麽敏感呢,這起因卻是還要從他的老祖宗,朱元璋老先生那裏說起。
話說這朱元璋當年在打下了江山之後,便開始對他前麵那幾個朝代滅亡的原因做了次總結,然後得出結論,基本上皇朝更替的最後這幾年基本上都有宦官和後宮婦人作亂的原因,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大唐,所以他痛定思痛,便在南京的紫禁城內宮和外朝的交接處立了塊鐵碑這上麵第一條便是宦官和後宮不得幹政,接下來這第二條就是內廷的宦官不得與外廷的官員互相交接。他老人家認為隻要有了這兩條就能保持朝廷政體的肅清,既能不讓宦官和後宮幹政,也能讓外廷的那些官員少幹預皇家的私事,說白了他老人家不喜歡家事外傳,這麽看來朱元璋是少數少有認識到個人隱私問題的先驅人士……隻是他隻是不喜歡別人知道他的家事,但是很喜歡知道別人的私事:錦衣衛就是在這麽個情況下產生的……
扯遠了,繼續扯回來,這當初朱元璋老先生既然立了這麽個鐵碑上麵不可能隻寫著規矩,而不寫要是違反了規矩會有怎麽樣的懲罰的。朱翊鈞很明確的記得這上麵寫著:“有違者,輕者貶黜,重者剝皮……(諸位童鞋,這朱老先生的殺氣還真不是一般的大⊙﹏⊙b汗)可如今,這份奏疏中,居然會提出宮府一體這樣論調……而且還著重的聲明‘從此不敢以外臣自限’……這就值得玩味了,這石星想做什麽?
這隨後一想,朱翊鈞便想到了一個人,他的親生母親——李太後!這真要是宮府一體了,那麽自己的這個母後也就能名正言順再次出來理政了,既然外朝都能幹預內宮了,這內宮當然也能幹預外朝了!現在陳太後生死未明,這要是有個萬一,這內宮還能大過她去嗎?
想到這朱翊鈞不禁不寒而栗,猛的抬起頭來,這才發現,這時候馮保早就把那奏疏收了起來,便有些懨懨的問道:“念完了?”
“念完了!”馮保低眉順眼的回道。
“待會兒,你就把石大人的這份奏疏送去慈寧宮去,在路過上書房的時候順便去把那本《太祖語錄》給帶上,一並送去給朕的那位母親好好讀讀!”
一開始馮保一愣,隨即聽到朱翊鈞讓他去取《太祖語錄》,眼睛頓時一亮,高聲應道:“老奴遵旨!”隨即停了下,又試探的問道:“萬歲爺,如果慈聖太後娘娘問老奴,萬歲爺是什麽態度,老奴該怎麽回她?”
“就說聖天子以孝治理天下,朕必然是要按著祖宗規矩來的。”這時候朱翊鈞的嘴角卻是微微的上翹了。
“老奴明白了!”馮保的臉色也一反剛才那哭哭啼啼的摸樣,隨即便開始收拾奏折匣子,正想要告退前往慈寧宮,這時朱翊鈞仿佛是想起了什麽似的,又把他喊住了。(未完待續)